一种用于卡车前横梁的连接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8534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连接支架,其用于卡车前横梁与纵梁的连接,包括用于与纵梁连接且竖直设置的一基板,基板下端向下间隔地凸伸出两个凸出部,沿基板的靠近上端边缘处沿水平方向间隔地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两凸出部上开设一个第二安装孔,基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减重孔;基板的前端中部向前延伸形成第一连接耳,第一连接耳与基板前端通过一过渡部连接,在第一安装孔前下方一一对应地设置有一第三安装孔,在第一连接耳上开设有一第四安装孔;基板的后端近端处朝右方一侧垂直且渐缩地延伸出一竖直的连接板,连接板呈等腰梯形,连接板右端的近端处开设有沿上下方向分列的两个第五安装孔,延伸板的中部开设有两个第二减重孔。

A connection bracket used for a front beam of a truck

A connecting bracket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which is used for connecting the truck before the beam and longitudinal, includes a substrate and longitudinal connected and vertically arranged, the lower end of the substrate downward interval protruding two bulge along near the upper edge of the substrate along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o open interval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mounting holes. The two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protruding second mounting hole, the substrat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holes; the central front substrate extends forward to form the first connection ears, first connection ears and front substrate by a transition in the first part, corresponding to the installation hole before the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 third mounting hole in the first connecting ear a mounting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fourth substrate; the rear end at the proximal end toward the right side and vertical tapered projecting a vertical connecting plate,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an isosceles trapezoid, right end plate connection The near end is provided with two fifth installation holes which are divided along the upper and lower directions, and two second weight loss holes are opened in the middle of the extension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卡车前横梁的连接支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卡车前横梁的连接支架。
技术介绍
车架前横梁连接与纵梁的连接通常有两种连接方式,一是车架前端直接与前横梁连接,这种连接方式造成车架前端空间狭小,不易水箱等相关零部件的装配;另外一种是采用铸造的连接支架将前横梁与车架连接,其缺点是铸造托架成本高、重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卡车前横梁的连接支架,以保证其在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同时重量较轻。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接支架,其用于卡车前横梁与纵梁的连接,包括用于与纵梁连接且竖直设置的一基板,基板下端向下间隔地凸伸出两个凸出部,沿基板的靠近上端边缘处沿水平方向间隔地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两凸出部上开设一个第二安装孔,基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减重孔;基板的前端中部向前延伸形成第一连接耳,第一连接耳与基板前端通过一过渡部连接,在第一安装孔前下方一一对应地设置有一第三安装孔,在第一连接耳上开设有一第四安装孔;基板的后端近端处朝右方一侧垂直且渐缩地延伸出一竖直的连接板,连接板呈等腰梯形,连接板右端的近端处开设有沿上下方向分列的两个第五安装孔,延伸板的中部开设有两个第二减重孔。优选地,一加强短筋将连接板的上端与基板的上边缘一体连接。优选地,基板的后端逐渐加厚从而形成一楔块,楔块的上端水平地延伸出一第二连接耳,楔块上开设有第六安装通孔。优选地,第三安装孔与及第四安装孔的左端朝内凹陷形成台阶,右端朝外凸伸成型凸台。优选地,第一安装孔与及第二安装孔的左端向外凸伸形成凸台。附图说明图1为一优选实施例的连接支架的右视图;图2为一优选实施例的连接支架的俯视图;图3为一优选实施例的连接支架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接支架,其用于卡车前横梁与纵梁的连接,其包括用于与纵梁连接且竖直设置的基板1。基板1下端向下间隔地凸伸出两个凸出部5,沿基板1的靠近上端边缘处沿水平方向间隔地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3a,两凸出部5上开设一个第二安装孔3b,基板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减重孔41、42。基板1的前端中部向前延伸形成第一连接耳4,第一连接耳4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连接耳4与基板1前端通过一过渡部(未标记)连接,在第一安装孔3a前下方一一对应地设置有一第三安装孔6a,在第一连接耳4上开设有一第四安装孔6b。基板1的后端近端处朝右方一侧垂直且渐缩地延伸出一竖直的连接板2。其中,连接板2可与横梁直接连接或通过转接件与横梁连接。连接板2呈等腰梯形,连接板2右端的近端处开设有沿上下方向分列的两个第五安装孔22,延伸板的中部开设有两个第二减重孔21。一加强短筋20将连接板2的上端与基板1的上边缘一体连接。基板1的后端近端处还开设有一安装孔7,其设置在连接板2的后侧。基板1的后端逐渐加厚从而形成一楔块8,楔块8的上端水平地延伸出一第二连接耳9,楔块8上开设有第六安装通孔80。通过楔块8可以与横梁形成附加连接,这样可以加强与横梁的连接强度。第三安装孔6a与及第四安装孔6b的左端朝内凹陷形成台阶60,右端朝外凸伸成型凸台61。第一安装孔3a与及第二安装孔3b的左端向外凸伸形成凸台31。本技术的连接支架其结构设置合理,通过多个附加结构与纵梁与横梁形成额外的连接且能够保证一定的连接强度。本技术中其他未详述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卡车前横梁的连接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支架,用于卡车前横梁与纵梁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纵梁连接且竖直设置的一基板,基板下端向下间隔地凸伸出两个凸出部,沿基板的靠近上端边缘处沿水平方向间隔地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两凸出部上开设一个第二安装孔,基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减重孔;基板的前端中部向前延伸形成第一连接耳,第一连接耳与基板前端通过一过渡部连接,在第一安装孔前下方一一对应地设置有一第三安装孔,在第一连接耳上开设有一第四安装孔;基板的后端近端处朝右方一侧垂直且渐缩地延伸出一竖直的连接板,连接板呈等腰梯形,连接板右端的近端处开设有沿上下方向分列的两个第五安装孔,延伸板的中部开设有两个第二减重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支架,用于卡车前横梁与纵梁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纵梁连接且竖直设置的一基板,基板下端向下间隔地凸伸出两个凸出部,沿基板的靠近上端边缘处沿水平方向间隔地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两凸出部上开设一个第二安装孔,基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减重孔;基板的前端中部向前延伸形成第一连接耳,第一连接耳与基板前端通过一过渡部连接,在第一安装孔前下方一一对应地设置有一第三安装孔,在第一连接耳上开设有一第四安装孔;基板的后端近端处朝右方一侧垂直且渐缩地延伸出一竖直的连接板,连接板呈等腰梯形,连接板右端的近端处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豪
申请(专利权)人:谷城县钟氏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