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热流道注塑系统的喷嘴组件及热流道注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8278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用于热流道注塑系统的喷嘴组件及热流道注塑系统,所述喷嘴组件包括:咀尖,沿纵长方向延伸,包括管状结构的主体,以及设置有过料孔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外表面为半球面;浇口套,沿所述纵长方向延伸,套设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主体外,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部适配的第一底部,所述第一底部上任意一点与所述第一端部的外表面间的距离相等。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半球形的咀尖以及与其相适配的浇口套,减小了咀尖和浇口套之间的养胶区域,完全消除了拉丝的情况。

Nozzle assembly and hot runner injection system for hot runner injection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ozzle assembly for hot runner system and hot runner system, the nozzle assembly includes a nozzle tip, extending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including the main body of the tubular structure, and arranged with a first end hole,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first end of the hemispherical gate; set, which extends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sleeved on the first end and the main body, including the first bottom and the first end of the adapter, the first at the bottom of an arbitrary point on the first end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outer surface. The design of the hemispherical tip and the matching gate sleeve reduces the glue area between the tip and the gate sleeve, and completely eliminates the wire drawing cond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热流道注塑系统的喷嘴组件及热流道注塑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流道注塑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热流道注塑系统的喷嘴组件及热流道注塑系统。
技术介绍
热流道(hotrunner)装置常用于注塑模具,其将融化的塑料注入到模具的空腔中的加热组件集合。常见的开放式热流道系统一般由温控组件,分流板,喷嘴组件等几部分组成。喷嘴头部组件通常由咀尖和浇口套组成,现有的咀尖头部设置有三个过料孔,每两个过料孔之间的夹角为120°。咀尖头部的外表面与咀尖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45度,夹角较小,咀尖头部与浇口套之间的区域较大,养胶较多;咀尖尖端有0.3mm平位尖头,浇口套有10mm的料柄,其中靠近咀尖尖端处有0.1mm的直升位,方便每模产品成型结束后,咀尖切断料柄。但是此结构在打流动性好,粘度大的塑料,例如PP料时,会有拉丝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热流道注塑系统的喷嘴组件及热流道注塑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热流道注塑系统的喷嘴组件,所述喷嘴组件包括:咀尖,沿纵长方向延伸,包括管状结构的主体,以及设置有过料孔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外表面为半球面;浇口套,沿所述纵长方向延伸,套设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主体外,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部适配的第一底部,所述第一底部上任意一点与所述第一端部的外表面间的距离相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浇口套还包括沿所述纵长方向延伸的锥台型的孔道,所述孔道在所述第一底部形成第一开口,在所述浇口套的外表面形成第二开口,所述孔道的直径自所述第一开口到所述第二开口逐次增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锥台型的孔道的高度为10毫米。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底部上任意一点与所述第一端部的外表面间的距离为1毫米。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有三个过料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料孔中每两个过料孔之间的夹角为120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咀尖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的外径与所述浇口套的外径相适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部邻接的第一主体,以及与所述第二端部邻接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外径,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之间设置有斜台阶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浇口套的内壁相适配,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内壁之间的间距小于1毫米。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热流道注塑系统,所述热流道注塑系统包括温控组件、分流板、以及如上所述的用于热流道注塑系统的喷嘴组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热流道注塑的喷嘴组件中,设计了半球形的咀尖,咀尖头部的外表面与咀尖中心轴之间的夹角较大,配合与咀尖头部相适配的浇口套,减小了咀尖和浇口套之间的养胶区域,浇口套靠近咀尖头部处取消直升位,改为尖角设计,方便每模产品成型结束后,顶出脱模时切断料柄。这种圆头防拉丝结构完全解决了产品拉丝情况的出现。解决浇口拉丝的现状,改善了产品外观,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生产的不良率,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了人力、财力,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用于热流道注塑系统的喷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咀尖的示意图;图3是图1的L-L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在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扩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专利技术的主题的基本结构。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并且,应当理解的是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被用于描述各种元件或结构,但是这些被描述对象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这些描述对象彼此区分开。例如,第一端部可以被称为第二端部,并且类似地第二端部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端部,这并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热流道注塑系统的喷嘴组件1,所述喷嘴组件1包括咀尖3以及套设于咀尖3外的浇口套5。咀尖3沿纵长方向延伸,整体呈圆柱形,由位于图2下部的第一端部31,位于图2上部的第二端部32,以及连接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的主体部分33组成。其中,第二端部32的外径大于主体部分33和第一端部31的外径,与浇口套5的外径相适配。咀尖3内部设置有供融料通过的管道,融料从设置于第二端部32上的开口34流入,经过主体部分33,从第一端部31流出。主体部分33为管状结构,收容于浇口套5的内腔中,包括与第一端部31邻接的第一主体331,以及与第二端部32邻接的第二主体332。其中,第二主体332的外径与浇口套5的内径相适配,第一主体331的外径小于第二主体332的外径,优选的,第一主体331的外径与第二主体332的外径差不大于1毫米。第一主体331和第二主体332相邻的位置设置有斜台阶面333,当安装咀尖3时,可有效的进行协助定位。第一端部31为中空的半球形,开口朝上覆盖于第一主体331的开口上,第一端部31的外表面为光滑的半球面。第一端部31上设置有供融料通过的过料孔311,优选的,过料孔311共有三个,且每两个过料孔之间的夹角为120度。优选的,每个过料孔311的直径为2.5毫米。浇口套5沿纵长方向延伸,其上部设有开口55,自开口55向下凹陷形成主体33和第一端部31的收容空间。咀尖3从开口55进入浇口套5,当咀尖3完全安装时,咀尖3的第二端部32完全封闭浇口套5的开口55。收容空间包括收容第一端部31的第一底部51以及收容主体部分33的主体收容空间53。其中,主体收容空间53为圆柱形,其直径与第二主体332的外径相适配;第一底部51为半球形,所述半球形的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一端部31的外径,从而使得第一底部51的内表面与第一端部31的外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且第一底部51上任意一点与第一端部31的外表面间的间隙相等。第一底部51和第一端部31之间的间隙形成了喷嘴组件1的养胶区域。优选的,第一底部51上任意一点与第一端部31的外表面间的间隙为1毫米。浇口套5还包括料柄57,料柄57位于浇口套5的底部,为一锥台型的孔道。料柄57在第一底部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热流道注塑系统的喷嘴组件及热流道注塑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热流道注塑系统的喷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组件包括:咀尖,沿纵长方向延伸,包括管状结构的主体,以及设置有过料孔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外表面为半球面;浇口套,沿所述纵长方向延伸,套设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主体外,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部适配的第一底部,所述第一底部上任意一点与所述第一端部的外表面间的距离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热流道注塑系统的喷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组件包括:咀尖,沿纵长方向延伸,包括管状结构的主体,以及设置有过料孔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外表面为半球面;浇口套,沿所述纵长方向延伸,套设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主体外,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部适配的第一底部,所述第一底部上任意一点与所述第一端部的外表面间的距离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流道注塑系统的喷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套还包括沿所述纵长方向延伸的锥台型的孔道,所述孔道在所述第一底部形成第一开口,在所述浇口套的外表面形成第二开口,所述孔道的直径自所述第一开口到所述第二开口逐次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热流道注塑系统的喷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台型的孔道的高度为10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流道注塑系统的喷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部上任意一点与所述第一端部的外表面间的距离为1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流道注塑系统的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象烈
申请(专利权)人: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