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石藻的室外大面积养殖和加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7322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的圆石藻的室外大面积养殖和加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属微藻养殖、采收加工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浅水道式光生物反应反应器进行初级扩种,玻璃温室、塑料大棚养殖池进行圆石藻中继扩种,进而实现室外大面积养殖;藻液经离心或微滤采收、喷雾干燥后制成藻粉。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室外大面积的养殖和生产提供高密度的、优质的种源,从而节约了生产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石藻的室外大面积养殖和加工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述步骤:(1)一级育种阶段:采用浅水道式光生物反应反应器育种,所述反应器由透光材料制成,底部配有光照系统,所述反应器能控制调整养殖培养液的温度、PH及营养盐浓度,所述养殖培养液 温度在15~25℃、PH值为7~9、营养盐浓度为0.3~0.8毫摩尔/升KNO↓[3]、0.03~0.08毫摩尔/升K↓[2]HPO↓[4]、0.2~1毫摩尔/升NaHCO↓[3]、2~15微摩尔/升Fe-EDTA,反应器内养殖培养液为200L,接种密度为10~15万/ml,养殖9~12天;(2)二级扩种阶段:在玻璃温室内的浅水道养殖池进行,养殖池放置上述养殖培养液800~1200升,养殖采用自然光源,从上述一级养殖池接种培养液,接种密度为10~15万/ml,养殖9~ 12天;(3)三级扩种阶段:在塑料大棚内进行,将上述二级扩种液转入大棚内上述养殖培养液20~30m↑[3]中,接种密度为10~15万/ml,养殖9~12天;(4)在自然条件下,将消毒的海水、湖水放入带有搅拌装置的室外养殖池, 调整水体,要求其中NaCL2.5%~3.0%,PH为7~9;(5)向上述水体中加入三级扩种液,接种密度为10~15万/ml,添加营养元素N、P、C、Fe元素,即一次性加入0.3~0.8毫摩尔/升KNO↓[3]、0.03~0.08毫摩 尔/升K↓[2]HPO↓[4]、0.2~1毫摩尔/升NaHCO↓[3]、2~15微摩尔/升Fe-EDTA,白天每隔2~3小时搅拌0.5小时,养殖9~12天;(6)上述培养液生物量达10↑[6]/ml即可采用离心或微滤进行采收;   (7)分离后的藻糊在喷雾干燥器中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60~170℃,出口温度为75~80℃,即可得圆石藻藻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杰崔志强吕本松高清潭王富平刘洪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盐制盐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