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化天线及其辐射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719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2 0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极化辐射单元,包括具有正、反面的介质基板,设于所述介质基板正面的一对正交的半波振子,从所述介质基板反面支撑介质基板的支撑座,以及为所述半波振子馈电的馈电网络,还包括设于所述介质基板上并与两个半波振子的两相邻振子臂耦合连接以用于调节两相邻振子臂的耦合的调节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极化辐射单元能够实现较好的驻波和隔离度指标,并可根据边界条件变化而进行适应性调整。相应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运用了所述双极化辐射单元的天线。

Dual polarized antenna and its radiation uni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ual polarized radiation unit includes a dielectric substrate hav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half wave oscillator,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substrate a pair of orthogonal, support from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supporting dielectric substrate substrate, as well as the half wave oscillator feed feeding network, also including two adjacent coupling vibrator arm arranged on the substrate and 2.5 wave oscillator is connected to the adjusting element for adjusting the two adjacent coupling oscillator arm. The dual polarized radiation unit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achieve good standing wave and isolation index, and can adjust adaptively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boundary condition. Accordingly, the utility model also provides an antenna using the dual polarized radiation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极化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本技术涉及移动通信
,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双极化辐射单元及运用了该双极化辐射单元的天线。
技术介绍
目前多频化和小型化成为移动通信天线的重要发展趋势,但随着天线的多频化和小型化发展,天线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辐射单元受边界条件影响越来越严重。传统的半波压铸辐射单元巴伦馈电结构受复杂电磁环境干扰后,很难实现较好的驻波和隔离度指标。即使辐射单元在特定的边界条件下实现了较好的驻波和隔离度指标,当边界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后,辐射单元驻波和隔离度指标恶化严重,需要重新开发辐射单元。并且,压铸辐射单元加工、调试、开模周期长,开发成本共高,既延长了天线产品的开发周期也增加了天线产品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双极化辐射单元,其特点是能在复杂电磁环境系下实现较好的驻波和隔离度指标,并且,当边界条件变化后,经过简单调试则可快速实现较好的驻波和隔离度指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线,该天线运用了上述双极化辐射单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极化辐射单元,包括具有正、反面的介质基板,设于所述介质基板正面的一对正交的半波振子,从所述介质基板反面支撑介质基板的支撑座,以及为所述半波振子馈电的馈电网络,还包括设于所述介质基板上并与两个半波振子的两相邻振子臂耦合连接以用于调节两相邻振子臂的耦合的调节件。可选地,所述调节件包括与所述振子臂耦合连接的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设于所述介质基板正面两相邻振子臂之间,或者,所述第一调节件设于所述介质基板反面,并且所述第一调节件在所述介质基板正面上的投影位于两相邻振子臂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还包括与相应两相邻振子臂耦合连接的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设于所述介质基板的反面中部,并且与所述馈电网络之间形成绝缘间隙。更进一步地,所述双极化辐射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介质基板反面并与相应两相邻振子臂耦合连接的耦合片。可选地,所述调节件包括与相应两相邻振子臂耦合连接的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设于所述介质基板的反面中部,并且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馈电网络之间形成绝缘间隙。进一步地,所述双极化辐射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介质基板反面并与相应两相邻振子臂耦合连接的耦合片。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件的数量为1至4个。具体地,所述介质基板上关于所述介质基板一对角线对称地设有两个所述第二调节件,各第二调节件包括相互垂直且通过连接臂连接的两调节片。优选地,所述介质基板正面上相互正交的两半波振子通过印刷的方式固定于所述介质基板正面,并且两半波振子共同呈梅花状。相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双极化天线,包括反射板,该反射板上设有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双极化辐射单元。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双极化辐射单元中,通过在介质基板上设置与相邻两振子臂耦合连接的调节件,可以调节相邻两振子臂之间的耦合方式,改善相邻两振子臂之间的能量耦合和S参数,从而实现较好的驻波和隔离度指标。本技术的双极化辐射单元,通过设置多个调节件,使得任意两个相邻振子臂都能够与其中一个或两个调节件耦合连接,从而可增强对任意两相邻振子臂的耦合效果。本技术的双极化辐射单元中,当边界条件变化后,通过增加或减少所述调节件,即可实现较好的驻波和隔离度指标,因此可适应不同的边界条件。本技术的双极化辐射单元,通过在介质基板反面设置耦合片,与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正面的调节件和/或设置在所述介质基板反面的调节件配合,可增强对相应振子臂的耦合调节作用,从而实现更好的驻波和隔离度指标。本技术的双极化辐射单元结构简单,因此当所述调节件出现故障时,可快速更换新的调节件,调试加工周期较短,且成本较低。本技术的双极化天线运用了上述双极化辐射单元,由于所述双极化辐射单元调试加工周期短,成本低,因此既显著地缩短了所述天线的开发周期,也降低了所述天线的生产成本。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双极化辐射单元的一种典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双极化辐射单元的介质基板反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双极化辐射单元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双极化辐射单元中的又一种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双极化辐射单元中设有耦合片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双极化天线的立体图,示出了该双极化天线应用了两种实施方式的双极化辐射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技术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请结合图1和图2,本技术的双极化辐射单元100,包括介质基板10,设于介质基板10上的两个对称半波振子,支撑所述介质基板10的支撑座70,为所述两个对称半波振子馈电的馈电网络(未标号,下同),以及用于调节两个半波振子相邻两个振子臂之间的耦合的调节件。优选地,所述介质基板10呈矩形,具有相对的正面101和反面102。所述两个对称半波振子包括相互正交的第一半波振子20和第二半波振子30,其设于所述介质基板10的正面。所述第一半波振子20包括沿所述介质基板10一对角线设置的第一振子臂201和第二振子臂202。类似地,所述第二半波振子30包括沿所述介质基板另一对角线设置的第三振子臂301和第四振子臂302。所述馈电网络包括同轴电缆80以及设于所述介质基板10上的第一微带线601、第二微带线602。所述第一振子臂201和第二振子臂202通过设于所述介质基板正面101上的第一微带线601实现电连接。所述第二微带线602通过贯穿所述介质基板10上的通孔(未图示,下同)而将所述第三振子臂301和第四振子臂302进行电连接。所述介质基板10上对应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振子臂设有相应的四个过孔103,使得各同轴电缆80通过各过孔103而与相应的振子臂实现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微带线601和与其两端连接的两同轴电缆80共同为所述第一振子臂201、第二振子臂202馈电,所述第二微带线602和与其两端连接的两同轴电缆80共同为所述第三振子臂301、第四振子臂302馈电。所述调节件包括靠近介质基板10边缘设置的第一调节件401和/或靠近介质基板10中心设置的第二调节件402,所述第一调节件401和第二调节件402均与所述半波振子耦合连接以调节相邻两个振子臂之间的耦合度。一方面,根据上述设计,通过在所述介质基板10上设置调节件,使得调节件与对应的两相邻振子臂耦合连接,可调节对应的两个相邻振子臂之间的耦合方式,改善二者之间的能量耦合和S参数,从而使所述双极化辐射单元100实现较好的驻波和隔离度指标。另一方面,在上述设计中,并未引入复杂的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双极化辐射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极化辐射单元,包括具有正、反面的介质基板,设于所述介质基板正面的一对正交的半波振子,从所述介质基板反面支撑介质基板的支撑座,以及为所述半波振子馈电的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介质基板上并与两个半波振子的两相邻振子臂耦合连接,以用于调节两相邻振子臂的耦合的调节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极化辐射单元,包括具有正、反面的介质基板,设于所述介质基板正面的一对正交的半波振子,从所述介质基板反面支撑介质基板的支撑座,以及为所述半波振子馈电的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介质基板上并与两个半波振子的两相邻振子臂耦合连接,以用于调节两相邻振子臂的耦合的调节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与所述振子臂耦合连接的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设于所述介质基板正面两相邻振子臂之间,或者,所述第一调节件设于所述介质基板反面,并且所述第一调节件在所述介质基板正面上的投影位于两相邻振子臂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化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还包括与相应两相邻振子臂耦合连接的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设于所述介质基板的反面中部,并且与所述馈电网络之间形成绝缘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极化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介质基板反面并与相应两相邻振子臂耦合连接的耦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汝承王强姚化山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