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actor coolant mixing chamber and flow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pressure vessel (1) of the chamber (18) and two supporting component of the flow distribution, two supporting and flow distribution assembly includes two support columns (5), energy absorber (6), the flow distribution plate (7), the middle connecting plate (8) and the connecting plate (9), foundation of the flow distribution plate (7) by the plurality of panels according to the arrangement, such as the divergence angle of gold thickness (10) staggered and enclosed, adjacent panels (10) enclosed between flow passages (11), the flow distribution plate (7) of the center is provided with a center hole (12), the flow distribution plate (7) is also provided around the center hole (12) connecting column distribution (13), the flow distribution plate (7) through a connecting column (13) fixed on the lower core the support plate (3) Below.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uniform flow distribution, resistance coefficient, good mix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堆下腔室冷却剂搅混及均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核电
,特别是一种反应堆下腔室冷却剂搅混及均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运的压水堆核电厂主要由核反应堆、一回路系统、二回路系统及其它辅助系统组成。在一回路中,高压冷却水由主泵送入反应堆,吸收热量以后,达到高温的水流入蒸汽发生器,通过蒸汽发生器将热能传递给在管外流动的二回路给水。二回路给水吸收了一回路的热量后变成蒸汽,然后进入汽轮机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燃料组件放置在压力容器内,燃料组件由堆内构件实现支承,核燃料在反应堆内维持可控的链式裂变反应产生能量,核裂变产生的能量由冷却剂吸收,实现对燃料组件的冷却。为了令燃料组件得到充分的冷却,冷却剂在进入堆芯前,需保证其均匀性。由于压力容器的下封头多为球形,其与堆芯下支承板所围的下腔室为半球形,当冷却剂从压力容器入口管嘴流入,从环形下降腔进入下腔室时,就会因为流道的急剧变化且半球形封头深度较大而在下腔室内产生大量的涡流,导致进入堆芯的流量分布不均匀,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通常需在下腔室设置流量分配板,并在流量分配板上设有呈阵列分布的流水孔。然而,传统的打孔方式使通孔的有效面积较小,孔与孔之间实体面积的总和较大,导致阻力系数较大,当冷却液通过时,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的压力损失。此外,现有压水型核反应堆下腔室的二次支承组件多采用二次支承柱+能量吸收仪的组合结构,二次支承柱主要用于发生堆芯跌落事故时起到支承作用,同时起到搅混冷却液并消除产生的涡流的作用,由于二次支承柱多为圆柱形,其搅混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流量分配均匀、阻力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应堆下腔室冷却剂搅混及均流装置,它包括压力容器(1)、吊篮(2)、堆芯下支承板(3),所述吊篮(2)的下端焊接在堆芯下支承板(3)的上方,吊篮(2)与压力容器(1)之间形成有环形下降腔(4),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于压力容器(1)的下腔室(18)内的二次支承及流量分配组件,所述的二次支承及流量分配组件包括二次支承柱(5)、能量吸收器(6)、流量分配板(7)、中间连接板(8)和基础连接板(9),所述流量分配板(7)由若干块等厚度的曲面板(10)相互交错而围成,相邻曲面板(10)之间围成流水孔(11),流量分配板(7)的正中心开设有中心孔(12),流量分配板(7)上还设有绕中心孔(12)分布的连接柱(13),流量分配板(7)经连接柱(13)固连于堆芯下支承板(3)下方,所述基础连接板(9)与下腔室(18)底部之间留有间隙,基础连接板(9)的上部设置有多个能量吸收器(6),中间连接板(8)设置于能量吸收器(6)的顶部,中间连接板(8)的顶部设置有多根二次支承柱(5),二次支承柱(5)的另一端由下往上贯穿流量分配板(7)且固连于堆芯下支承板(3)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堆下腔室冷却剂搅混及均流装置,它包括压力容器(1)、吊篮(2)、堆芯下支承板(3),所述吊篮(2)的下端焊接在堆芯下支承板(3)的上方,吊篮(2)与压力容器(1)之间形成有环形下降腔(4),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于压力容器(1)的下腔室(18)内的二次支承及流量分配组件,所述的二次支承及流量分配组件包括二次支承柱(5)、能量吸收器(6)、流量分配板(7)、中间连接板(8)和基础连接板(9),所述流量分配板(7)由若干块等厚度的曲面板(10)相互交错而围成,相邻曲面板(10)之间围成流水孔(11),流量分配板(7)的正中心开设有中心孔(12),流量分配板(7)上还设有绕中心孔(12)分布的连接柱(13),流量分配板(7)经连接柱(13)固连于堆芯下支承板(3)下方,所述基础连接板(9)与下腔室(18)底部之间留有间隙,基础连接板(9)的上部设置有多个能量吸收器(6),中间连接板(8)设置于能量吸收器(6)的顶部,中间连接板(8)的顶部设置有多根二次支承柱(5),二次支承柱(5)的另一端由下往上贯穿流量分配板(7)且固连于堆芯下支承板(3)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堆下腔室冷却剂搅混及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支承柱(5)的截面为Y字形、十字形、X形。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李文强,李彦,韩怀邦,赵玉东,刘启虞,李松,冉仁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