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轨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6885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2 0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信与电力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导轨表,包括外壳以及继电器,继电器包括主体、第一火线端子以及第二火线端子,在外壳内设有两火线端子组件。火线端子组件包括火线端子主体以及第一螺钉,火线端子主体包括第一顶板、第一底板以及两第一壁板,第一顶板、第一底板以及两第一壁板围合形成第一通道。电源火线的接线伸入其一第一通道内,在第一螺钉旋拧入第一顶板时,火线端子主体整体上移,第一底板与第一火线端子之间的间距缩短,电源火线的接线压设于第一底板与第一火线端子之间,这样,避免电源火线的接线在连接后发生变形,进而提高了电源火线的接线的稳定性。同理地,负载的接线在连接时同样可避免变形的情况出现。

Guideway tab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and power technology, and provides a guide rail tabl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d a relay. The relay comprises a main body, a first fire line terminal and a second fire line terminal, and a two fire line terminal assembly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The fire line terminal assembly comprises a fire line terminal body and a first screw, and the main body of the fire line terminal includes the first roof plate, the first floor plate and the two first wall panel, and the first roof plate, the first floor plate and the two first wall panel are enclosed to form the first passage. Connection power live wire extends into the first channel, the first screw is screwed into the first roof, fire up the terminal main body,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irst floor and the first line terminal wiring is shortened, the live wire of the power supply pressure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floor and the first line between terminals, thus, avoid wiring power deformation after connecting wire then,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power supply wire connection. In the same way, the connection of the load can als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deform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轨表
本技术涉及通信与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导轨表。
技术介绍
导轨表是一种用于电能计量的产品,通常安装于市场上标准的DIN(DeutschIndustrialNorman德国标准)导轨上,目前市场上导轨表的需求量大。目前,在导轨表内增设继电器可远程控制用户端的用电情况,即若用户存在恶意欠费的情况,控制端可远程控制继电器切断供电。但是,现有内设有继电器的导轨表的接线端大多采用第一螺钉固定,这样,导轨表的接线稳定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需定时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轨表,旨在解决现有的导轨表的接线稳定性差所导致的使用寿命缩短以及维护困难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导轨表,包括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外壳的一端侧伸出用于连接电源线火线的第一火线端子,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外壳的另一端伸出用于连接负载的第二火线端子,所述外壳内设有两个火线端子组件,所述火线端子组件包括火线端子主体以及第一螺钉,所述火线端子主体包括第一顶板、第一底板以及两个第一壁板,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一底板以及两所述第一壁板围合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螺钉旋拧入于所述第一顶板上,所述第一火线端子伸入其中一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二火线端子伸入另一所述第一通道内,电源线火线的接线于所述第一螺钉旋拧入所述第一顶板时压设于所述第一火线端子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底板之间,负载其中一接线于所述第一螺钉旋拧入所述第一顶板时压设于所述第二火线端子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底板之间。具体地,所述第一火线端子包括第一插接段以及第一接线段,所述第一插接段插设于其中一所述第一通道内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一接线段呈U型,所述第一插接段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接线段的其中一竖直段,所述第一接线段的另一竖直段插设入所述主体内。具体地,所述第二火线端子包括第二插接段以及第二接线段,所述第二插接段插设于另一所述第一通道内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接线段呈U型,所述第二插接段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接线段的其中一竖直段,所述第二接线段的另一竖直段插设入所述主体内。进一步地,所述导轨表还包括零线端子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与两所述火线端子组件相对应的两个零线端子组件,所述零线端子相邻于所述主体,所述零线端子组件包括零线端子主体以及第二螺钉,所述零线端子主体包括第二顶板、第二底板以及两个第二壁板,所述第二顶板、所述第二底板以及两所述第二壁板围合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二螺钉旋拧入于所述第二顶板上,所述零线端子包括第三插接段、第四插接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三插接段与所述第四插接段的连接段,所述第三插接段伸入其中一所述第二通道内,所述第四插接段伸入另一所述第二通道内,电源线零线的接线于所述第二螺钉旋拧入所述第二顶板时压设于所述第三插接段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底板之间,负载另一接线于所述第二螺钉旋拧入所述第二顶板时压设于所述第四插接段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底板之间。具体地,所述连接段呈U型,所述第三插接段垂直连接于所述连接段的其中一竖直段,所述第三插接段伸入于其中一所述第二通道内且平行于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四插接段垂直连接于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竖直段,所述第四插接段伸入于另一所述第二通道内且平行于所述第二底板。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上下扣合形成容置空间的顶壳体和底壳体,两所述火线端子主体设于所述底壳体内且位于所述主体相对的两端,两所述零线端子主体设于所述底壳体内且分别与两所述火线端子主体对应,所述顶壳体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台阶孔以及两个第二台阶孔,所述第一螺钉穿设于所述第一台阶孔内并连接于所述火线端子主体的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二螺钉穿设于所述第二台阶孔内并连接于所述零线端子主体的所述第二顶板。进一步地,所述底壳体上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电源线火线的接线伸入其中一所述第一通孔内且连接于所述火线端子组件上,负载的其中一接线伸入另一所述第一通孔内且连接于所述火线端子组件上。进一步地,所述底壳体上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并排设置,电源零线的接线伸入其中一所述第二通孔内且连接于所述零线端子组件上,负载的另一接线伸入另一所述第二通孔内且连接于所述零线端子组件上。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表还包括可接收远程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火线端子与所述第二火线端子通断的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设于所述外壳内且电连接于所述主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轨表包括外壳以及继电器,继电器包括主体、第一火线端子以及第二火线端子,同时,在外壳内设有两火线端子组件,第一火线端子和第二火线端子分别对应两个火线端子组件。火线端子组件包括火线端子主体以及第一螺钉,火线端子主体包括第一顶板、第一底板以及两个第一壁板,第一顶板、第一底板以及两第一壁板围合形成第一通道。在接线时,电源火线的接线伸入其一第一通道内,在第一螺钉旋拧入第一顶板时,火线端子主体整体上移,第一底板与第一火线端子之间的间距缩短,直至电源火线的接线压设于第一底板与第一火线端子之间,这样,避免电源火线的接线在连接后发生变形,进而提高了电源火线的接线的稳定性。同理地,负载的其中一接线伸入另一第一通道内,在第一螺钉旋拧入第一顶板时,负载的接线压设于第一底板与第一火线端子之间,负载的接线在连接时同样可避免变形的情况出现。综上所述,导轨表的接线稳定性更高,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便于日常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轨表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轨表的另一角度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和火线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零线端子和零线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上附图标记:外壳1、继电器2、主体21、第一火线端子22、第二火线端子23、火线端子组件3、火线端子主体31、第一螺钉32、第一顶板311、第一底板312、第一壁板313、第一插接段221、第一接线段222、第二插接段231、第二接线段232、零线端子24、零线端子组件4、零线端子主体41、第二螺钉42、第二顶板411、第二底板412、第二壁板413、第三插接段241、第四插接段242、连接段243、顶壳体11、底壳体12、第一台阶孔111、第二台阶孔112、第一通孔121、第二通孔122、主控单元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顶、底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请参考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轨表,包括外壳1以及设于外壳1内的继电器2。继电器2包括主体21,主体21朝向外壳1的一端侧伸出用于连接电源线火线的第一火线端子22,主体21朝向外壳1的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导轨表,包括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外壳的一端侧伸出用于连接电源线火线的第一火线端子,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外壳的另一端伸出用于连接负载的第二火线端子,所述外壳内设有两个火线端子组件,所述火线端子组件包括火线端子主体以及第一螺钉,所述火线端子主体包括第一顶板、第一底板以及两个第一壁板,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一底板以及两所述第一壁板围合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螺钉旋拧入于所述第一顶板上,所述第一火线端子伸入其中一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二火线端子伸入另一所述第一通道内,电源线火线的接线于所述第一螺钉旋拧入所述第一顶板时压设于所述第一火线端子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底板之间,负载其中一接线于所述第一螺钉旋拧入所述第一顶板时压设于所述第二火线端子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底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导轨表,包括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外壳的一端侧伸出用于连接电源线火线的第一火线端子,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外壳的另一端伸出用于连接负载的第二火线端子,所述外壳内设有两个火线端子组件,所述火线端子组件包括火线端子主体以及第一螺钉,所述火线端子主体包括第一顶板、第一底板以及两个第一壁板,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一底板以及两所述第一壁板围合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螺钉旋拧入于所述第一顶板上,所述第一火线端子伸入其中一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二火线端子伸入另一所述第一通道内,电源线火线的接线于所述第一螺钉旋拧入所述第一顶板时压设于所述第一火线端子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底板之间,负载其中一接线于所述第一螺钉旋拧入所述第一顶板时压设于所述第二火线端子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底板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火线端子包括第一插接段以及第一接线段,所述第一插接段插设于其中一所述第一通道内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一接线段呈U型,所述第一插接段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接线段的其中一竖直段,所述第一接线段的另一竖直段插设入所述主体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火线端子包括第二插接段以及第二接线段,所述第二插接段插设于另一所述第一通道内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接线段呈U型,所述第二插接段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接线段的其中一竖直段,所述第二接线段的另一竖直段插设入所述主体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表还包括零线端子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与两所述火线端子组件相对应的两个零线端子组件,所述零线端子相邻于所述主体,所述零线端子组件包括零线端子主体以及第二螺钉,所述零线端子主体包括第二顶板、第二底板以及两个第二壁板,所述第二顶板、所述第二底板以及两所述第二壁板围合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二螺钉旋拧入于所述第二顶板上,所述零线端子包括第三插接段、第四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慧之家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