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橇用长统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688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雪橇用长统鞋,使用为使鞋底部的前以及后端侧与雪橇侧的结合装置连结用的连结件,在此长统鞋的鞋底部上设置有对地接触用的突出部,在那些突出部中有适合将上述连结件安装于其内的凹部以及在长统鞋的前方,有引导上述结合至上述连结件的前侧系止部的导入沟成型在上述鞋底部中,而且上述凹部与上述导入沟成连通状态。(*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系关于一种雪橇用长统鞋,其中鞋底部的前端侧与后端侧和雪橇侧的连结装置连结,鞋底部使用与雪橇连结的连结件。例如,被公开在USP5299823号以及USP5054807号,一般在穿雪橇时,脚的横侧相对于雪橇的较长的方向大约成为前后的方向而穿的。而且,由此2个周知的例来看,设置于鞋底的系止构件与设置于雪橇的连结机构的系合构件于鞋的横侧相互系合而连合为一般的能例。而且,雪橇的边缘(edge横侧的缘部)作用在雪面时,由于雪橇左右(对于进行方向成垂直的方向)倾斜操作的场合很多,较长统鞋的横侧与雪橇的连结,以前后侧的连结雪橇的倾斜操作较易。此即,以横侧连结时,例如脚尖侧踩下去,脚后跟往上提的倾斜操作场合时,脚尖侧为踩下去的故,长统鞋与雪橇压接,操作力虽可比较有效率地传达至雪橇,但是脚后跟侧从雪橇浮起操作和不易传达至雪橇。对于此,以前后侧连结时,即使在脚尖侧踩下去,脚后跟侧往上提的倾斜操作场合时,脚后跟侧的操作力也连结,可以有效率地传达至雪橇。此即,成为踩下去的侧与成为浮出的侧的任一方,操作力皆可以有效率地传达至雪橇。而且,于USP 5035443中,公开有在鞋的前后方向,雪橇的连结机构与长统鞋连结的装置。依据此公报,前侧的长鞋为扣紧型(buckle TYPE)的带(band)式,而且,后侧的长统鞋其鞋底全体为兼用的连结件,以螺丝固定在雪橇侧的可动式系合构件上,其中的可动式系合部与雪橇的结合装置连结着。依据在上述公开公报,由于使用后侧的长统鞋固定用装置,于鞋底的前后侧与雪橇成为可以连结,穿用此种长统鞋在乘降升降梯等脱掉雪橇步行的时,由于在鞋底的兼用连结件与地接触,而且,由于连结件为具备连结强度以硬度质材料成形,极易滑溜,步行性不好。因此,关于此步行性的点亦有改善的余地。由于上述公报的前侧的长统鞋,使用被采用的连结装置,在此长统鞋中不具备连结件,虽然容易步行,但在与雪橇连结时,在将长统鞋装置于扣紧式的连结件的同时,必需进行系紧的调整,于乘降升降梯等穿着,脱掉时,必需要将扣紧带拆开的麻烦的工夫。如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可以维持雪橇的操作性,于拆下雪橇的场合很容易行走,而且,可以很容易与雪橇连结的雪橇用长统鞋。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雪橇用长统鞋,其使用在鞋底部3的前后端侧与雪橇侧的结合装置30连结的连结件20的雪橇周长统鞋,其特征为于此长统鞋的鞋底部3设置有对地接触用的突出部7,8,其突出部与适合将上述连结件20进入里面安装的凹部10以及在长统鞋的前方引导结合装置至上述连结件20的前侧系止部的导入沟11成形于上述鞋底部3,上述凹部10与上述导入沟为连动状态。所述的雪橇用长统鞋,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入沟11在鞋的前方,其宽度增大,其前端形成为开口状态。所述的雪橇用长统鞋,其特征在于,上述鞋底部3含有鞋底板5,在此鞋底板5上形成有为安装上述连结件20用的连结件安装装置。所述的雪橇用长统鞋,其特征在于,上述鞋底板5系以硬质构件形成。所述的雪橇周长统鞋,其特征在于,上述鞋底板5延设在上述长统鞋的长度方向上,由脚后跟区域起至对应球部区域。所述的雪橇用长统鞋,其特征在于,上述鞋底板5的横宽设定为与上述长统鞋的上部1的内侧宽几乎相等。所述的雪橇用长统鞋,其特征在于,上述对地接触突出部系含有第1突出部7以及第2突出部8,上述第1突出部于上述凹部的两侧形成为一对,上述第2突出部形成于与鞋底的脚后跟对应的部分。所述的雪橇用长统鞋,其特征是,于第1突出部7的后端部7b以及上述第2突出部的前端部8a间设置有间隙,经此间隙形成有横向的开口部14,此开口部与上述凹部10为连通状态。所述的雪橇用长统鞋,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突出部7在鞋的长方向分离成为二个部分,经其前方部分71与后方部分72间的间隙形成为横向的开口部140,此开口部与上述凹部10为连通状态。所述的雪橇用长统鞋,其特征在于,位于上述鞋底部3的上述引导沟11的前侧处的脚尖部分为前方上翘而倾斜的。本专利技术是有以下优良效果依据如此构成的雪橇用长统鞋,载于雪橇上的鞋子往前方移动时,伴随此动作,连结装置经过引导沟进入凹部,连结件与结合装置自然可以连结。而且,使用适当的连结件几乎整体皆能收纳在上述凹部内,经使上述鞋底的前端部往上方倾斜,又可改善长统鞋单体的步行性。而且,除了上述外,将上述引导沟往前方的向增大其宽度,经在其前端部成形为开口状,与雪橇的结合装置连结时,载于雪橇上的鞋上在结合件上面不需浮起,只需往前侧滑动,经引导沟的前侧开口部,可以将结合装置引导至凹部。如此,经上述引导沟,将长统鞋与结合装置连结时的定位变成很容易,使结合装置的连接构件沿该引沟而行,可以很容易与雪橇连结。因此,于乘降升降梯时等的雪橇的穿上、脱下作业可以简单进行。而且,由于上述突出部的一部分往横方向外成为开口状态与上述的凹部成形为连通状态,积雪堆积在鞋底的场合时,可以很容易地去除。如此,经使用本专利技术的雪橇用长统鞋,雪橇的操作性得以维持,脱下雪橇的场合时可以容易步行,而且,可以很容易与雪橇连结。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做具体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雪橇用长统鞋整体的侧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雪橇用长统鞋的底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的前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表示鞋底部的连结件安装状态的斜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表示与结合装置(bindingdevice)连结状态的断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结合装置的斜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表示上部(upper portion)与鞋底部的连结关系的说明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关于本实施例的雪橇用长统鞋,由上部(upper portion)经鞋带(shoe string)系紧在脚上而构成的,于鞋底部3具备有由橡胶(rubber)等的弹性体成形的弹性外鞋底(elastic outer sole)4,以塑胶(plastic)制等成形的板构成的鞋底板(sole plate)5,颠倒成前方上翘的脚尖部份(toeportion)6,在鞋底部3的不接触上部分(arch portion)9以及脚尖部份6的间成形的第1突出部7,以上述弹性体4成形的脚跟部分的第2突出部8。于此,本实施例中将第1突出部7以及第2突出部8合并称为对地接触用突出部或接地底面(ground contact sole surface)。经上述第1突出部7的先端以及相当于脚后跟部分的第2突出部8,鞋底部3置于平坦地面时,形成为接触用的接地底面。在此接地底面从鞋底部3的未触地部分9还后侧的处p1起至脚尖部份6稍后侧的处p2止,成形有在鞋子前后方向长的连结件安装用凹部10。在此凹部10与脚尖部份6间,成形有与凹部10连续的引导沟11(或导入沟),同时,鞋底部3以上述接地底面与平坦地面接地时,由于上述凹部10以及上述引导沟11(或导入沟)的两横侧接地,而且,由于脚尖部份6前端上翘没有接地,如图3所示可以开有向著鞋的前方侧的开口。而且,此开口12经上述引导沟11(或导入沟)与上述凹部10构成为连通状态。而且,如图4所示,本雪橇用长统鞋在上述凹部10安装有连结件20,经此连结件20以及安装在雪橇13的结合装置30(图5),鞋底部3与雪橇13连结进行雪橇13的操作,详细如下的构成。而且,如图4以及图5所示,连结件20是经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雪橇用长统鞋,其使用在鞋底部(3)的前后端侧与雪橇侧的结合装置(30)连结的连结件(20)的雪橇用长统鞋,其特征为:于此长统鞋的鞋底部(3)设置有对地接触用的突出部(7,8),其突出部与适合将上述连结件(20)进入里面安装的凹部(10)以及在长统鞋的前方引导结合装置至上述连结件(20)的前侧系止部的导入沟(11)成形于上述鞋底部(3),上述凹部(10)与上述导入沟为连动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4-12-28 327195/19941.一种雪橇用长统鞋,其使用在鞋底部(3)的前后端侧与雪橇侧的结合装置(30)连结的连结件(20)的雪橇用长统鞋,其特征为于此长统鞋的鞋底部(3)设置有对地接触用的突出部(7,8),其突出部与适合将上述连结件(20)进入里面安装的凹部(10)以及在长统鞋的前方引导结合装置至上述连结件(20)的前侧系止部的导入沟(11)成形于上述鞋底部(3),上述凹部(10)与上述导入沟为连动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雪橇用长统鞋,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入沟(11)在鞋的前方,其宽度增大,其前端形成为开口状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雪橇用长统鞋,其特征在于,上述鞋底部(3)含有鞋底板(5),在此鞋底板(5)上形成有为安装上述连结件(20)用的连结件安装装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雪橇用长统鞋,其特征在于,上述鞋底板(5)系以硬质构件形成。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雪橇用长统鞋,其特征在于,上述鞋底板(5)延设在上述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岛伸平
申请(专利权)人:岛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