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铁路线的防护防电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6722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2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铁路线的防护防电棚架,包括:两组支柱,每组支柱又包含多个沿铁路线走向均匀间隔排列的支柱单元,所述支柱单元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下方设置有与第一滚轮相匹配的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的下方灌注有混凝土地基,所述支柱单元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纵梁;顶棚,其截面轮廓为一拱形圆弧,所述顶棚由多个与其截面轮廓相同的桁架和铺设于所述桁架顶端的棚顶板构成,所述桁架的两端分别位于一对沿铁路线的中心线对称分布的两支柱单元正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跨铁路线的防护防电棚架不受施工高度限制,应用范围广,并能够先进行预组装,到施工现场可直接固定,大大节约了施工时间。

Protective and anti electric shelving for cross iron rout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or across the railway line anti electric scaffolding, which comprises two groups of pillars, each pillar also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along the line toward the pillar unit uniformly arranged alternately, the support unit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roller, a first track is matched with the first roller is arranged below the the first roller, the first track of the bottom of the perfusion concrete foundation, the top pillar uni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longitudinal beam; the roof section contour is a circular arched shed roof, the roof is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with the same sectional profile of truss and laying on the top of the truss structure, the two ends of the truss located in the center line of symmetry of a distribution along the line of the unit is at the top of the two pilla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rotective and anti electric scaffold for crossing railway lines, which is not limited by construction height, and has wide application range. It can be pre assembled first, and can be directly fixed to the construction site, which greatly saves construction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铁路线的防护防电棚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跨铁路线的防护防电棚架。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的基础建设进程加快,很多原有的铁路线上方需要建筑立交桥或者拆除原有的立交桥,但是在建设或拆除的过程施工时间较长,而铁路的运营又不能长时间受其影响,故需要在铁路线上方先支起棚架,防止施工过程中掉落的石块或钢筋影响到火车运行,现有的棚架体积笨重,并且架设过程需要借助大型起吊设备,但是有些限高的施工环境无法使用大型起吊设备,同时,现有的棚架都是将支柱现浇到地基中,施工时间长还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受施工高度限制、节约施工时间的跨铁路线的防护防电棚架。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跨铁路线的防护防电棚架,包括:两组支柱,每组支柱又包含多个沿铁路线走向均匀间隔排列的支柱单元,一组支柱的支柱单元与另一组支柱的支柱单元沿铁路线的中心线对称,所述支柱单元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的运动方向与铁路线走向相同,所述第一滚轮下方设置有与第一滚轮相匹配的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的下方灌注有混凝土地基,所述第一轨道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地基上,所述支柱单元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纵梁,每组支柱中两相邻的支柱单元间通过所述第一纵梁连接,并每组支柱通过所述第一纵梁连接成一体,所述第一纵梁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的走向与所述铁路线走向一致,每组支柱中两相邻的支柱单元间还设置有剪刀撑。顶棚,其截面轮廓为一拱形圆弧,所述顶棚由多个与其截面轮廓相同的桁架和铺设于所述桁架顶端的棚顶板构成,所述棚顶板上还铺设有防水雨布,所述桁架的两端分别位于一对沿铁路线的中心线对称分布的两支柱单元正上方,两相邻所述桁架通过多个并列设置于所述桁架底端的第二纵梁连接,所述桁架的两端的正下方均连接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二轨道相匹配,铁路线接触网的正上方还设置有防电板,所述防电板通过连杆连接在所述桁架上。优选的是,所述支柱单元为直立的方管,并由上下两部分同轴拼接而成,所述支柱单元的下部分的顶端封闭,并下部分的管内设置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底端固定在所述下部分的顶端,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在竖直方向运动,且所述第一活塞的末端与所述第一滚轮连接,所述第一轨道为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地基上的凹槽,所述第一轨道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滚轮的宽度匹配,所述第一轨道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滚轮的半径。优选的是,所述支柱单元下部分的底端设置有一水平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中心设置有容所述第一活塞穿过的通孔,所述固定板上还设置有螺栓孔,所述混凝土地基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栓孔匹配的盲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支柱单元的下部分间还设置有筋板。优选的是,一组支柱的头支柱单元与另一组支柱的头支柱单元间设置有横跨铁路线的竖直档板,所述竖直挡板的顶端高于所述第二轨道,底端高于所述防电板。优选的是,所述支柱单元为直立的圆管,并由上下两部分同轴拼接而成,所述支柱单元的上部分底端封闭,并上部分的管内设置有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底端固定在所述上部分的底端,所述第二油缸的第二活塞在竖直方向运动,且所述第二活塞的末端设置有一能容于所述支柱单元内部的水平端板,所述端板上设置有一对竖直放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间距与所述第二滚轮的直径相同,并板面与所述第二滚轮行走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轨道面设置有多个贯穿的插孔,所述插孔的位置与每个支柱单元内第二活塞顶端的限位板位置相对应。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滚轮由第一电机驱动,第二滚轮由第二电机驱动。优选的是,所述防电板截面轮廓为拱形圆弧,且凹面正对铁路线接触网的高压电线。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跨铁路线的防护防电棚架不受施工高度限制,应用范围广。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跨铁路线的防护防电棚架能够先进行预组装,到施工现场可直接固定,大大节约了施工时间。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某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支柱单元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纵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支柱单元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跨铁路线的防护防电棚架,包括:两组支柱,每组支柱又包含多个沿铁路线走向均匀间隔排列的支柱单元1,一组支柱的支柱单元1与另一组支柱的支柱单元1沿铁路线的中心线对称,所述支柱单元1对将要架设到其顶上的顶棚起到支撑作用,故常选用较粗的圆形钢管或接近圆形的多边形钢管或者方形钢管,所述支柱单元1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滚轮2,所述第一滚轮2的运动方向与铁路线走向相同,所述第一滚轮2下方设置有与第一滚轮2相匹配的第一轨道3,当施工环境对高度有所限制,起吊设备无法直接吊装支柱单元1时,可以用第一滚轮2将支柱单元1移动到预定位置,由于第一滚轮2需要承受较大的重量,故其可以选用较粗的钢辊子或者多个钢辊子形成的轮组,而第一轨道3可选用槽钢或钢板弯折形成,所述第一轨道3的下方灌注有混凝土地基4,该地基的基坑一般打到坚实的地下土即可灌注混凝土,以确保将要支起的棚架不会沉降或倾倒,所述第一轨道3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地基4上,所述支柱单元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纵梁5,每组支柱中两相邻的支柱单元1间通过所述第一纵梁5连接,并每组支柱通过所述第一纵梁5连接成一体,如此可确保支柱单元1的稳固,第一纵梁5可以选用H型钢或工字钢或槽钢首尾拼接而成,并通过焊接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支柱单元1固定,所述第一纵梁5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轨道6,第二轨道6也可选用槽钢或钢板弯折形成,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纵梁5上,所述第二轨道6的走向与所述铁路线走向一致,每组支柱中两相邻的支柱单元1间还设置有剪刀撑7,剪刀撑7可以选用较细些的钢管或角钢或工字钢交叉焊接在两支柱单元1间。顶棚,其截面轮廓为一拱形圆弧,这样下雨或下雪时,雨水或积雪能沿顶棚轮廓自然下滑,减小支柱单元1所受载荷,所述顶棚由多个与其截面轮廓相同的桁架8和铺设于所述桁架8顶端的棚顶板9构成,桁架8顶部圆弧和底部的弦可用钢管或扁钢弯曲形成,与顶部圆弧和底部弦连接的竖直支撑和倾斜支撑则可用其他钢构件焊接而成,如槽钢或者角钢或者工字钢,棚顶板9可用多块竹胶板或橡胶防水板拼接而成,两块竹胶板或橡胶防水板间充入防水胶,所述棚顶板9上还铺设有防水雨布,所述桁架8的两端分别位于一对沿铁路线的中心线对称分布的两支柱单元1正上方,两相邻所述桁架8通过多个并列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跨铁路线的防护防电棚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铁路线的防护防电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支柱,每组支柱又包含多个沿铁路线走向均匀间隔排列的支柱单元,一组支柱的支柱单元与另一组支柱的支柱单元沿铁路线的中心线对称,所述支柱单元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的运动方向与铁路线走向相同,所述第一滚轮下方设置有与第一滚轮相匹配的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的下方灌注有混凝土地基,所述第一轨道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地基上,所述支柱单元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纵梁,每组支柱中两相邻的支柱单元间通过所述第一纵梁连接,并每组支柱通过所述第一纵梁连接成一体,所述第一纵梁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的走向与所述铁路线走向一致,每组支柱中两相邻的支柱单元间还设置有剪刀撑;顶棚,其截面轮廓为一拱形圆弧,所述顶棚由多个与其截面轮廓相同的桁架和铺设于所述桁架顶端的棚顶板构成,所述棚顶板上还铺设有防水雨布,所述桁架的两端分别位于一对沿铁路线的中心线对称分布的两支柱单元正上方,两相邻所述桁架通过多个并列设置于所述桁架底端的第二纵梁连接,所述桁架的两端的正下方均连接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二轨道相匹配,铁路线接触网的正上方还设置有防电板,所述防电板通过连杆连接在所述桁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铁路线的防护防电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支柱,每组支柱又包含多个沿铁路线走向均匀间隔排列的支柱单元,一组支柱的支柱单元与另一组支柱的支柱单元沿铁路线的中心线对称,所述支柱单元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的运动方向与铁路线走向相同,所述第一滚轮下方设置有与第一滚轮相匹配的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的下方灌注有混凝土地基,所述第一轨道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地基上,所述支柱单元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纵梁,每组支柱中两相邻的支柱单元间通过所述第一纵梁连接,并每组支柱通过所述第一纵梁连接成一体,所述第一纵梁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的走向与所述铁路线走向一致,每组支柱中两相邻的支柱单元间还设置有剪刀撑;顶棚,其截面轮廓为一拱形圆弧,所述顶棚由多个与其截面轮廓相同的桁架和铺设于所述桁架顶端的棚顶板构成,所述棚顶板上还铺设有防水雨布,所述桁架的两端分别位于一对沿铁路线的中心线对称分布的两支柱单元正上方,两相邻所述桁架通过多个并列设置于所述桁架底端的第二纵梁连接,所述桁架的两端的正下方均连接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二轨道相匹配,铁路线接触网的正上方还设置有防电板,所述防电板通过连杆连接在所述桁架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铁路线的防护防电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单元为直立的方管,并由上下两部分同轴拼接而成,所述支柱单元的下部分的顶端封闭,并下部分的管内设置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底端固定在所述下部分的顶端,所述第一油缸的第一活塞在竖直方向运动,且所述第一活塞的末端与所述第一滚轮连接,所述第一轨道为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晓波郝尊广黄金伟柯俊程勇单云浩周国源方丹丁俊丽张继红张飞星高文涛刘文豪黄佩邱运峰汪斌王选龙周昶宇胡佩吴红涛杨倩胡娜王瑞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