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排涝工程室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656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洪排涝工程室内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防涝站屋体、设置于防涝站屋体内的悬梁吊车,所述悬梁吊车与防涝站屋体的相对位置可调,所述悬梁吊车包括与防涝站屋体相连的横梁,所述横梁与防涝站屋体的天花板之间设有伸缩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采用悬梁吊车吊起重物时,为了减小悬梁吊车伸出的吊索的长度,首先通过调整伸缩件,将横梁与天花板之间的距离调大,如此横梁与地面重物之间的距离变小,悬梁吊车只需伸出更短的绳索即能够将重物吊起,这种情况相较于将吊索拉得很长的操作,吊索自身的长度变短,自重变小,不易被拉至损坏、甚至断裂。

Indoor structure of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projec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indoor structure,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including waterlogging station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body of the cantilever crane waterlogging station,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cantilever crane and waterlogging station body can be adjusted, the cantilever beam crane comprises a house body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station. The ceiling of the beam and waterlogging prevention statio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telescopic member. By adopting the technical scheme, the cantilever crane hoisting weight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beam out of the crane sling length, first by adjusting the telescopic piec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beam and the ceiling increase, so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beam and the ground weight smaller, suspension beam crane simply extended shorter rope can be heavy this situation will be lifted, compared to the hanging Sora very long sling operation, its length becomes shorter, the weight becomes small, not easy to be pulled to damage, and even rup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洪排涝工程室内结构
本技术涉及防洪排涝工程建筑内部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防洪排涝工程室内结构。
技术介绍
在防洪排涝工程中,常常在水域边建造房屋类建筑物,这些房屋类建筑物的外墙多设有电动葫芦,在室内设置泵机、用于起吊重物的悬梁吊车。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悬梁吊车通常被固定在建筑物的天花板上,与天花板相连的为悬梁吊车的横梁,悬梁吊车的车体滑移连接于横梁上,以便运动至预期位置起吊重物。这种固定横梁的悬梁吊车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车体与地面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需要起吊物品时,主要靠车体上的吊索下放,与重物连接后,将吊索收起,转移重物。但若吊索释放长度越长,则吊索在受力作用过程中越容易被拉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洪排涝工程室内结构,这种室内结构的悬梁吊车在使用过程中,车体上的吊索相较于传统结构的悬梁吊车吊索更不易被拉断。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洪排涝工程室内结构,包括防涝站屋体、设置于防涝站屋体内的悬梁吊车,所述悬梁吊车与防涝站屋体的相对位置可调,所述悬梁吊车包括与防涝站屋体相连的横梁,所述横梁与防涝站屋体的天花板之间设有伸缩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采用悬梁吊车吊起重物时,为了减小悬梁吊车伸出的吊索的长度,首先通过调整伸缩件,将横梁与天花板之间的距离调大,如此横梁与地面重物之间的距离变小,悬梁吊车只需伸出更短的绳索即能够将重物吊起,这种情况相较于将吊索拉得很长的操作,吊索自身的长度变短,自重变小,不易被拉至损坏、甚至断裂。进一步设置:所述伸缩件包括固连于防涝站屋体的天花板上的活塞推动装置、连接横梁和防涝站屋体天花板的伸缩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塞推动装置用于将横梁推向靠近地面一侧的方向;伸缩杆起到限位的作用,与横梁相接,使横梁的自重和重物的重力能够作用于活塞推动装置和伸缩杆上,以减小对活塞推动装置的负载。进一步设置:所述活塞推动装置的活塞杆与横梁相连,所述活塞推动装置设有若干个,在横梁上阵列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塞推动装置对横梁所施加的力能够均匀作用在横梁的每一段上,使横梁上处处受力趋近于相等。进一步设置:所述伸缩杆包括嵌套设置的杆体、套设于杆体外的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杆体之前相互嵌套设置能够实现伸缩,随着横梁与天花板之间的距离变化而发生长度变化;弹簧则用于限位,使伸缩杆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能够固定在一个长度不变。进一步设置:所述杆体至少设有两段,直径较大的杆体背离地面的一端固连于防涝站屋体的天花板上,直径较小的杆体面向地面的一端固连于横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至少两段杆体在相互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带动横梁与天花板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起到调节横梁竖直高度的作用。进一步设置:所述弹簧的两端与防涝站屋体的天花板、横梁之间相互独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将弹簧的两段固连在天花板和横梁上,则在受力过程中,若弹簧发生偏移,则弹簧的两端容易从天花板或者横梁上脱落;若直接设置为相互独立的结构,则弹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能起到弹性辅助复位的作用,且不易形成来自天花板或横梁的限位力造成的形变。进一步设置:所述杆体位于横梁的两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横梁两端施加同样大小的限位力,使横梁整体结构稳定。进一步设置:所述横梁面向地面一侧还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防涝站屋体的侧壁、横梁面向地面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件用于辅助活塞推动装置、伸缩杆对横梁起到限位左右,使横梁能够稳定可靠地运动。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件包括滑移连接于防涝站屋体侧壁的第一滑移块、滑移连接于横梁面向地面一侧的第二滑移块、连接第一滑移块和第二滑移块的支撑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横梁在运动过程中时,支撑杆与横梁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第一滑移块、第二滑移块的设置能够使横梁在运动过程中不易与支撑杆之间发生卡滞现象。作为优选,所述防涝站屋体的侧壁上设有容纳第一滑移块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连接于滑槽靠近地面一端的压簧,所述第一滑移块固连于压簧背离地面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用于限位第一滑移块,且设置压簧后,压簧对第一滑移块起到限位和支承作用,使第一滑移块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稳定的位移速度。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防涝站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用以体现实施例1中悬梁吊车的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中图2的A部放大图用于体现伸缩件的结构;图4是实施例1中图2的B部放大图用于体现支撑件的结构。图中,1、防涝站屋体;2、悬梁吊车;21、横梁;22、车体;3、伸缩件;31、活塞推动装置;311、杆体;312、弹簧;32、伸缩杆;4、支撑件;41、第一滑移块;42、第二滑移块;43、支撑杆;44、滑槽;45、压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一种防洪排涝工程室内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若干个相邻并排设置的防涝站屋体1,在防涝站屋体1的墙壁外面设置电动葫芦,在防涝站屋体1内的天花板处设有悬梁吊车2。悬梁吊车2为现有技术,包括位于防涝站屋体1天花板处的横梁21、滑移连接于横梁21上的车体22。本实施例及说明书附图中未标示两者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改进点为:横梁21与防涝站屋体1的天花板之间的竖直距离能够被调节。其具体结构为:如图2和3所示,在横梁21与防涝站屋体1的天花板之间设置伸缩件3,伸缩件3包括固连于天花板上的若干活塞推动装置31和伸缩杆32;本实施例中采用三台活塞推动装置31,活塞推动装置31采用油缸。油缸的主体部分固连于防涝站屋体1的天花板上,油缸的活塞杆固连于横梁21背离地面的一侧。油缸在横梁21的中段部分线性阵列设置,横梁21的两端即设置伸缩杆32。如图2和3所示,伸缩杆32包括至少两根杆体311,本实施例中采用两根杆体311。两杆体311的直径不等,呈嵌套设置,其中直径较大的一根杆体311背离地面一端固连于防涝站屋体1的天花板上,直径较小的一根杆体311靠近地面一端固连于横梁21上。如图2和3所示,在伸缩杆32外还套设有弹簧312,弹簧312的两端与防涝站屋体1的天花板、横梁21之间均为相互独立设置。如图2和4所示,在横梁21面向地面一侧还设有支撑件4,支撑件4包括支撑杆43,支撑杆43的两端分别滑移连接于防涝站屋体1的侧壁上、横梁21面向地面的一侧,支撑杆43与防涝站屋体1的侧壁、横梁21呈三角形设置。如图2和4所示,为了便于支撑杆43滑动、减小卡滞的可能性,在防涝站屋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44,在横梁21面向地面的一侧也开设有槽。支撑杆43的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滑移块41和第二滑移块42,第一滑移块41嵌设于防涝站侧壁的滑槽44内,第二滑移块42嵌设于横梁21上的槽内。如图2和4所示,为了使第一滑移块41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尽量保持稳定,在滑槽44中设置压簧45。压簧45靠近地面的一端固连于滑槽44靠近地面的一端;第一滑移块41即固连于压簧45背离地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防洪排涝工程室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洪排涝工程室内结构,包括防涝站屋体(1)、设置于防涝站屋体(1)内的悬梁吊车(2),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梁吊车(2)与防涝站屋体(1)的相对位置可调,所述悬梁吊车(2)包括与防涝站屋体(1)相连的横梁(21),所述横梁(21)与防涝站屋体(1)的天花板之间设有伸缩件(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洪排涝工程室内结构,包括防涝站屋体(1)、设置于防涝站屋体(1)内的悬梁吊车(2),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梁吊车(2)与防涝站屋体(1)的相对位置可调,所述悬梁吊车(2)包括与防涝站屋体(1)相连的横梁(21),所述横梁(21)与防涝站屋体(1)的天花板之间设有伸缩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洪排涝工程室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3)包括固连于防涝站屋体(1)的天花板上的活塞推动装置(31)、连接横梁(21)和防涝站屋体(1)天花板的伸缩杆(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洪排涝工程室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推动装置(31)的活塞杆与横梁(21)相连,所述活塞推动装置(31)设有若干个,在横梁(21)上阵列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洪排涝工程室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32)包括嵌套设置的杆体(311)、套设于杆体(311)外的弹簧(3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洪排涝工程室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311)至少设有两段,直径较大的杆体(311)背离地面的一端固连于防涝站屋体(1)的天花板上,直径较小的杆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亮曹丽娟何建栋何文浩薛莲江沆黄月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水利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