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常秀专利>正文

鞋用减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650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鞋用自动减震系统,它包括:相应形成在上平板和下平板上的铰链和接头;通过销钉相连接的“H”形上链节和下链节;通过销钉相连接的保持元件和拖曳元件;在拖曳元件上形成有导向杆,在保持元件上形成有孔口,后者与导向杆相接合;弹簧连接在保持元件和拖曳元件之间,并形成为缓冲弹簧装置;上平板和下平板嵌装在鞋跟部分的空间内,螺纹耦合件嵌装在鞋的后侧,调整螺母嵌装在链节的中心部分;因此,缓冲力可以由保持元件和拖曳元件的运动来控制。(*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用减震系统,特别是一种位于鞋跟处的减震系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诸如鞋用自动减震系统的高技术,它可以获得非常高的能量反弹,吸收高冲击压力下的震动,并且可以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一般说来,震动吸收型的鞋内底已经被用在各种鞋子和靴子中,它们是由诸如蜂窝状的泡沫塑料、泡沫橡胶等可压缩的、弹性材料制成。这种鞋内底仅仅能用于减震,而对于穿用者的穿用是否舒适,并没有什么改进。一些在先技术已经提供了具有设置在脚前掌区域或是脚跟区域的空气震动吸收元件的鞋内底,还有一些是在脚前掌区和脚跟区在这些空气震动吸收元件之间提供了能进行空气循环的震动吸收元件。这些震动吸收元件具有机械组件,以使空气循环,并且能在行走过程中对鞋子和靴子进行换气。这些在先技术中的一些已公开在英国专利2189679和357391中,美国专利3180039,2716293和1213941中,以及德国专利3144207中。在某些鞋子和靴子和帆布鞋以及其它鞋类中,在鞋跟处带有脚踏驱动泵,后者与位于鞋的足尖部或是其它部位的一个或是多个空气气垫相连接。这类在先技术中的一些已公开在美国专利4995173中,以及本专利技术人的韩国专利60907中,韩国已公开专利94-7402(申请号为91-20722),94-1007(申请号为92-1238)和94-10008(申请号为92-1239)中。在鞋子中底的后跟部。这一装置包括两个水平的、正交的、呈半椭圆形的平板,后者具有向外的圆弧表面,彼此在一端相连,并且有一组弹簧设置在平板之间,在平板的一端与平板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位于鞋跟部的改进了的减震系统,或称缓冲装置。本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诸如鞋用的自动减震系统的高技术,它可以获得非常高的能量反弹,吸收高冲击压力下的震动,并且可以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由位于鞋跟部的一个或多个缓冲弹簧,自动震动吸收装置和连接平板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这种改进了的鞋用的减震系统包括缓冲装置的第一种构成方式,它包括相应形成在上平板和下平板上的铰链和接头;“H”形的上链节和下链节通过销钉相连接;保持元件和拖曳元件通过销钉相连接;在拖曳元件上形成有导向杆,在保持元件上形成有孔口,后者与导向杆相接合;弹簧连接在保持元件和拖曳元件之间,并形成为缓冲弹簧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构成方式,它包括左平板和右平板连同位于这些平板的上、下、前和后面与这些平板形成一体的连杆,被连接成“X”形状;形成在右平板的中心部位带有倾斜部的连接孔口,和形成在平板较低处的铰链;倾斜凸出部分形成在左平板的中心部位;板较低处的铰链;倾斜凸出部分形成在左平板的中心部位;缓冲弹簧与连杆相耦合。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模式,它包括形成在主平板前部和后部上的若干铰链,和形成在主平板端部的耦合杆;接合铰链形成在中心耦合杆上部的两侧,而且形成在下端两侧的耦合杆和形成在左平板上的倾斜导向平板,安装在主平板中心部位的两侧;右平板耦合在主平板的两侧;具有棘爪向内的铰链,形成在平板的上部,倾斜的导向平板形成在该平板的一侧,铰链轴形成在该平板的下部;缓冲弹簧装置耦合在铰链轴上,后者形成在主平板以及左平板和右平板上。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种模式,它包括形成在上平板周边的一组连杆;下平板比上平板大,而且有一组连杆形成在与上平板相对应的下平板周边工作孔口形成在平板的内侧,具有嵌入孔的立杆形成在平板中心部位的两侧,嵌入立杆形成在与下平板相对应的上平板上,并且插入该孔中;缓冲弹簧装置与平板上的杆相耦合。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种最佳模式,它包括构架的两侧凸出在上平板中心部位的下面,并且形成有一个耦合孔;工作孔口形成在下平板的内侧,并且在下平板的中心处形成有耦合孔,使销钉耦合插入该孔中;拖曳元件具有位于工作孔口处的滚轮,而且可以绕销轴转动;缓冲弹簧装置耦合于拖曳元件上。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构造的一种鞋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最佳模式的分解透视图。图3A为图2组装状态的侧视图。图3B为图3A处于震动吸收状态的侧视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构造的调整后的工作状态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连接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最佳模式的分解透视图。图7A为图6处于组装状态的侧视图。图7B为图7A处于震动吸收状态第一步的侧视图。图7C为图7A处于震动吸收状态第二步的侧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三最佳模式的分解透视图。图9A为图8处于组装状态的侧视图。图9B为图9A处于震动吸收状态第一步的侧视图。图9C为图9A处于震动吸收状态第二步的侧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四最佳模式的分解透视图。图11A为图10处于组装状态的侧视图。图11B为图11A处于震动吸收状态的侧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五最佳模式的分解透视图。图13A为图12处于组装状态的侧视图。图13B为图13A处于震动吸收状态的侧视图。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参考标号1表示具有运动鞋(sneaker)、休闲鞋(jogging shoe)或类似鞋的外型和根据本专利技术构造的鞋的减震系统,其中的减震系统可以设置在具有透明塑性窗的鞋跟部分2处。下面参考图2、3和4。铰链5和接头6、7相应的形成在上平板3和下平板4上;“H”形的上链节8和下链节9通过销钉10相连接;保持元件12和拖曳元件11通过销钉10相连接;在拖曳元件11上形成有导向杆13,在保持元件12上形成有孔口14,后者与导向杆13相接合;弹簧15连接在保持元件12和拖曳元件11之间,并形成一个缓冲弹簧装置16。如图4所示,上平板3和下平板4装在鞋跟部分的空间中,螺纹耦合件17嵌装在鞋的后侧,调整螺母18嵌装在链节8、9的中心部分。因此,缓冲弹簧15的弹性力可以通过保持元件12和拖曳元件11的移动来控制。第二种模式的构成包括左平板19和右平板20连同位于平板19、20的上、下、前和后面与平板形成一体的连杆21、22,被连接成“X”形状;连接孔口24和铰链25形成在平板的中部。孔口24上有形成在右平板20中心处的倾斜部分。倾斜凸出部分26形成在左平板19的中心处;缓冲弹簧装置16与连杆21、22相耦合。图8、9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模式,它包括若干铰链28形成在主平板27的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耦合杆29、30形成在平板27的端部;接头31形成在中心耦合杆30上部的两侧,形成在下端两侧的耦合杆32和形成在左平板34上的倾斜导向平板33连接在主平板27中心部分的两侧;右平板35、36耦合在主平板27的两侧;具有棘爪37向内的铰链38,形成在平板35、36的上部,倾斜的导向平板39形成在平板35、36的一侧,铰链轴40形成在平板35、36的下部;缓冲弹簧装置16耦合在铰链轴29、30、32、40上,这些铰链轴形成在主平板27、左平板和右平板34、35、36上。图10、1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种模式,它包括形成在上平板41周边的一组连杆42;下平板43比上平板41大,而且一组连杆44形成在与上平板41相对应的下平板43的周边工作孔口45形成在平板43的内侧,具有嵌入孔46的立杆47形成在平板43中心处的两侧,嵌入立杆48形成在与下平板43相对应的上平板41上,并且能插入孔46中;缓冲弹簧装置16与平板41、43的杆42、44相耦合。图12和1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种最佳模式,它包括构架50,其两侧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用的减震系统,它包括:相应的形成在上平板和下平板上的铰链和接头;通过销钉相连接的“H”形的上链节和下链节;通过销钉相连接的保持元件和拖曳元件;在拖曳元件上形成有导向杆,在保持元件上形成有孔口,后者与导向杆相接合;弹 簧连接在保持元件和拖曳元件之间,并形成为缓冲弹簧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KR 1994-9-27 1994/243631.一种鞋用的减震系统,它包括相应的形成在上平板和下平板上的铰链和接头;通过销钉相连接的“H”形的上链节和下链节;通过销钉相连接的保持元件和拖曳元件;在拖曳元件上形成有导向杆,在保持元件上形成有孔口,后者与导向杆相接合;弹簧连接在保持元件和拖曳元件之间,并形成为缓冲弹簧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用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上平板和下平板嵌装在鞋跟部分的空间中,螺纹耦合件嵌装在鞋的后侧,调整螺母嵌装在链节的中心部分,因此,缓冲力可以由保持元件和拖曳元件的运动来控制。3.一种鞋用的减震系统,它包括左平板和右平板连同位于这些平板的上、下、前和后面与这些平板形成一体的连杆,被连接成“X”形状;形成在右平板中心部位的连接孔口有一个倾斜部分,和形成在平板中部的铰链;形成在左平板中心部位的倾斜凸出部分;与连杆相耦合的缓冲弹簧。4.一种鞋用的减震系统,它包括形成在主平板前部和后部上的若干铰链,和形成在主平板端部的耦合杆;接合铰链形成在中心耦合杆上部的两侧,而且形成在下端两侧的耦合杆和形成在左平板上的倾斜导向板,连接在主平板中心部位的两侧;耦合在主平板两侧的右平板;具有棘爪向内的铰链形成在平板的上部,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珉雨
申请(专利权)人:高常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