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5320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封堵器,包括具有网格的第一盘状结构,第一盘状结构由至少两组编织线编织而成,两组编织线交叉形成多圈交叉点,第一盘状结构内还设置有阻流膜,阻流膜的边缘通过缝合线与多圈交叉点的最外圈交叉点相连,且最外圈交叉点中与阻流膜缝合的交叉点的个数小于最外圈交叉点中所有交叉点的个数,阻流膜靠近其边缘的位置通过缝合线与多圈交叉点中的最外圈交叉点内的一圈交叉点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降低阻流膜边缘不能抵到封堵器的盘面边缘的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封堵器的封堵效果。

Occlud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evice, comprising a first disc structure with the grid, the first disc structure consists of at least two groups of braided wire woven, braided wire cross formed two groups of multi circle intersection, the first disc structur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flow resistance film, flow resistance film edge connected the outer cross point suture line and circle intersection through the intersection of membrane suture and choke and the outer ring in the intersection of a number less than number of all intersections in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outer ring, the outer ring near the edge of the film flow position through the suture line with multi circle in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crossing point in a circle of intersection connected.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duce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edge of the choke film can not reach the edge of the disc of the occluder, and improves the blocking effect of the occlu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封堵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封堵器。
技术介绍
心脏缺损封堵器是一种治疗先天性心脏缺损的植入型医疗器械,通常的结构主要包括密封盘、阻流膜、及缝合线等。阻流膜起到封堵缺损、阻隔血液分流的作用。阻流膜通过缝合线缝合的方式固定于密封盘的最大直径的边缘上。目前市场上临床使用的封堵器大多是由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由于镍钛合金丝在人体内的长期存在易引起生物机体的排斥反应,以及由于镍离子的存在易引起过敏及相应并发症,甚至是一定程度的损伤,这些均会影响未发育成熟的患者心脏的发育成长。近年来出现一种由生物可降解材料(例如高分子材料)编织而成的可吸收的封堵器。可吸收封堵器在完成心脏封堵作用后,可分解成对人体无害的小分子,并且通过人体的代谢作用排除体外,避免人体长期受到异物影响。然而,当该密封盘被收进鞘管时,由于该过程中鞘管口边缘对缝合线具有推挤作用,使密封盘网格上与缝合线缝合的交叉点向封堵器的远端移动,从而使阻流膜卷边。此外,当密封盘无外力作用时,由于在进入鞘管的过程中密封盘的网格交叉点向封堵器的远端移动且由高分子材料编织而成的密封盘的回弹性较由镍钛丝形成的密封盘的回弹性差,故,封堵器的密封盘的盘面的变大,进而导致封堵器释放后(即封堵器处于不受外力作用的自然状态下),阻流膜边缘不能抵到封堵器的密封盘盘面的边缘,如此,患者缺损部位就会有残余分流血液,缺损部位无法完全被封堵,降低了手术的安全有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自然状态下能够降低阻流膜边缘不能抵到封堵器的盘面边缘的现象发生的可能性的封堵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封堵器,包括具有网格的第一盘状结构,所述第一盘状结构由至少两组编织线编织而成,所述至少两组编织线交叉形成多圈交叉点,所述第一盘状结构内还设置有阻流膜,所述阻流膜的边缘通过缝合线与所述多圈交叉点的最外圈交叉点相连,且所述最外圈交叉点中与所述阻流膜缝合的交叉点的个数小于所述最外圈交叉点中所有交叉点的个数,所述阻流膜靠近其边缘的位置通过所述缝合线与所述多圈交叉点中的最外圈交叉点内的一圈交叉点相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流膜开设有第一圈缝合孔以及第二圈缝合孔,所述第一圈缝合孔较所述第二圈缝合孔远离所述阻流膜的中心,且所述第一圈缝合孔中缝合孔的个数小于所述最外圈交叉点中所有交叉点的个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圈缝合孔通过缝合线缝合于所述多圈交叉点中的距所述最外圈交叉点最近的一圈交叉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圈缝合孔设置在所述阻流膜的边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圈缝合孔中的每两个缝合孔之间均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圈缝合孔中的一个缝合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盘状结构相连的第二盘状结构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盘状结构与所述第二盘状结构之间的腰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盘状结构远端设置有远端封头,所述至少两组编织线的第一端收拢于所述远端封头;所述第二盘状结构的近端设置有近端封头,所述至少两组编织线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收拢于所述近端封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缝合线包括聚乳酸缝合线,所述阻流膜包括聚乳酸阻流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器为高分子材料封堵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堵器由36根、72根或者144根编织线编织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封堵器从鞘管中释放出来后,随着最外圈交叉点内的与阻流膜缝合的一圈交叉点向最外圈交叉点靠拢,与阻流膜缝合的最外圈交叉点内的一圈交叉点推动阻流膜的边缘移动,增加了阻流膜边缘抵到封堵器的盘状结构的盘面的边缘的可能性,即,降低了阻流膜边缘不能抵到封堵器的盘面边缘的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患者缺损部位完全被封堵的可能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有效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封堵器的局部缝合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封堵器的阻流膜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的技术精神在于,将阻流膜的与封堵器的缝合点设置于封堵器的不同截面,使其从鞘管中释放出来后,随着最外圈交叉点内的与阻流膜缝合的一圈交叉点向最外圈交叉点靠拢,与阻流膜缝合的最外圈交叉点内的一圈交叉点推动阻流膜的边缘移动,增加了阻流膜边缘抵到封堵器的盘状结构的盘面的边缘的可能性,即降低了阻流膜边缘不能抵到封堵器的盘面边缘的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患者缺损部位完全被封堵的可能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有效性。此外,在收成束状拉进鞘管时,阻流膜和盘状结构的缝合点处于不同的截面上,从而能够减小封堵器截面的直径,减小进鞘时鞘管口对缝合线和阻流膜的阻力及挤推作用,同时由于同一截面缝合点的数量减少,大大减少了鞘管口对缝合线作用点数量,降低了封堵器收进鞘管时由于鞘管口推挤缝合点而使封堵器盘状结构上与缝合线缝合的交叉点向封堵器的远端发生位移的可能,进而可以有效地降低阻流膜卷边现象发生的可能,如此,不仅可以降低阻流膜在进入鞘管中时与交叉点断开的风险,还增大了自然状态下的封堵器完全封堵缺损的可能性。另外,阻流膜通过两圈交叉点与封堵器的盘状结构相缝合,两圈缝合点之间能够对阻流膜形成有效地固定,当封堵器进鞘时被拉伸成束状,两圈缝合点之间的缝合线能够拉扯两圈缝合点,从而降低了封堵器上与缝合线缝合的交叉点发生位移的可能,进而有效地降低了封堵器的盘状结构发生形变而导致盘面变大现象发生的可能,提高了封堵器的稳定性。其中,封堵器不限于高分子材料封堵器,也可以为其他材料(例如回弹性较镍钛合金丝差的金属材料)形成的封堵器,只要该封堵器的回弹性较镍钛合金丝制成的封堵器的回弹性差即可。封堵器的结构不限于单层封堵器,也可以为多层网盘结构的封堵器,阻流膜上的缝合点不限于两圈缝合点,也可以为三圈、四圈等根据实际需要的圈数的缝合点,以下以高分子材料封堵器为例说明本技术的封堵器。请参阅图1以及图2,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封堵器1包括具有网格的第一盘状结构10及设于第一盘状结构10的阻流膜20。第一盘状结构10可以由至少两组编织丝相互交错编织而成。带有网格的第一盘状结构10可以采用高分子材料编织制成。所述高分子材料可选自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乳酸(PLA:Poly-L-lactideAcid)、聚乙醇酸(PGA:Poly-glycolide)、聚羟基脂肪酸脂(PHA:Poly-hydroxyalkanoate)、聚二氧环己酮(PDO:Poly-dioxanone)和聚己内酯(PCL:Poly-caprolactone)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封堵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封堵器,包括具有网格的第一盘状结构,所述第一盘状结构由至少两组编织线编织而成,所述至少两组编织线交叉形成多圈交叉点,所述第一盘状结构内还设置有阻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膜的边缘通过缝合线与所述多圈交叉点的最外圈交叉点相连,且所述最外圈交叉点中与所述阻流膜缝合的交叉点的个数小于所述最外圈交叉点中所有交叉点的个数,所述阻流膜靠近其边缘的位置通过所述缝合线与所述多圈交叉点中的最外圈交叉点内的一圈交叉点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堵器,包括具有网格的第一盘状结构,所述第一盘状结构由至少两组编织线编织而成,所述至少两组编织线交叉形成多圈交叉点,所述第一盘状结构内还设置有阻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膜的边缘通过缝合线与所述多圈交叉点的最外圈交叉点相连,且所述最外圈交叉点中与所述阻流膜缝合的交叉点的个数小于所述最外圈交叉点中所有交叉点的个数,所述阻流膜靠近其边缘的位置通过所述缝合线与所述多圈交叉点中的最外圈交叉点内的一圈交叉点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膜开设有第一圈缝合孔以及第二圈缝合孔,所述第一圈缝合孔较所述第二圈缝合孔远离所述阻流膜的中心,且所述第一圈缝合孔中缝合孔的个数小于所述最外圈交叉点中所有交叉点的个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圈缝合孔通过缝合线缝合于所述多圈交叉点中的距所述最外圈交叉点最近的一圈交叉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陈贤淼邓月英李文锋
申请(专利权)人: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