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编机的移动结构,包括支架和安装在支架上的经编机主体,所述支架底部设有滚动装置和调节装置,所述滚动装置包括球形壳体、第一球体、第二球体、挡板和开口,球形壳体底边与挡板固定连接,开口设置在挡板中间;第一球体紧贴球形壳体安装,第二球体安装在第一球体下侧,并与第一球体滚动接触,第二球体底部从开口露出;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钮、齿轮和横杆,调节钮与齿轮固定连接,挡板上设有滑槽,横杆滑动设置在滑槽上,横杆一端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轮段,横杆另一端设有斜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容易操作,方便编织机移动,摆放好后不会出现侧滑。
The moving structure of a warp knitt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编机的移动结构
本技术涉及纺织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编机的移动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纺织行业的发展也不断向科技创新类方向发展,出现了许多纺织生产设备。用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于经向喂入机器的所有工作针上,同时成圈而形成针织物,这种方法称为经编,织物称为经编织物;完成这种经编的机器称为经编机。经编机主要由编织机构、梳栉横移机构、送经机构、牵拉卷取机构和传动机构组成。经编机出现较早,1775年英国人J.克雷恩专利技术第一台单梳栉钩针经编机。经编机种类很多,按结构特点主要有特里科型和拉舍尔型两大类,随着对经编机功能不断完善,经编机的重量也在增加,现有的纺织车间用经编机,由于其设备较重移动不便,大多放置在纺织车间后就不再移动,遇到需要移动的情况,需要叉车的等工具搬运,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移动的经编机的移动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经编机的移动结构,包括支架和安装在支架上的经编机主体,所述支架底部设有滚动装置和调节装置,所述滚动装置包括球形壳体、第一球体、第二球体、挡板和开口,球形壳体底边与挡板固定连接,开口设置在挡板中间;第一球体紧贴球形壳体安装,第二球体安装在第一球体下侧,并与第一球体滚动接触,第二球体底部从开口露出;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钮、齿轮和横杆,调节钮与齿轮固定连接,挡板上设有滑槽,横杆滑动设置在滑槽上,横杆一端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轮段,横杆另一端设有斜舌。其中,还设有阻隔装置,阻隔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转轮、推杆、液压缸、支撑杆和阻隔板,推杆一端与转轮一侧边缘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液压缸连接,支撑杆一端与液压缸连接,另一端与阻隔板上部连接。其中,所述阻隔板底部设有防滑片。其中,所述转轮包括中部的转轴、辐条和外圈,辐条连接转轴和外圈,外圈上设有防滑结构。其中,所述液压缸包括第一缸体、第二缸体、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缸体与第一空间联通,第二缸体与第二空间联通;推杆下部置于第一空间内并底部设有第一活塞,支撑杆上部置于第二空间内并顶部设有第二活塞。其中,所述第二球体体积大于第一球体。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经编机易于移动;2.滚动装置的第一球体与第二球体配合,可以向任意方向移动;3.移动到指定地点,调节装置可以卡紧第二球体防止其滑动;4.阻隔装置可以阻隔设备滑动,并可以调节阻隔板的位置给移动设备时减速,方便在有坡度的地面移动;5.本技术第一球体和第二球体方便更换,延长本技术使用寿命;6.本技术操作简单,移动设备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横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液压缸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架,2.经编机主体,3.滚动装置,4.调节装置,5.阻隔装置,31.球形壳体,32.第一球体,33.第二球体,34.挡板,35.开口,41.调节钮,42.齿轮,43横杆,51.转轮,52.推杆,53.液压缸,54.支撑杆,55.阻隔板,341.滑槽,431.齿轮段,432.斜舌,511.转轴,512辐条,513.外圈,514.防滑结构,521.第一活塞,531.第一缸体,532.第二缸体,533.第一空间,534.第二空间,541.第二活塞,551.防滑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经编机的移动结构,包括支架1和安装在支架1上的经编机主体2,所述支架1底部设有滚动装置3(一般为4组,分布在设备底部4个边角,也可以根据情况多设置几组)和调节装置4(一个滚动装置3配备多个调节装置4,至少为对象设置的2个),所述滚动装置3包括球形壳体31、第一球体32、第二球体33、挡板34和开口35,球形壳体31底边与挡板34固定连接,开口35设置在挡板34中间;第一球体32紧贴球形壳体31安装,第二球体33安装在第一球体32下侧,并与第一球体32滚动接触,所述第二球体33体积大于第一球体32,第二球体33底部从开口35露出,第一球体32和第二球体33配合可以朝任意方向移动;所述调节装置4包括调节钮41、齿轮42和横杆43,调节钮41与齿轮42固定连接,挡板34上设有滑槽341,横杆43滑动设置在滑槽341上,横杆43一端设有与齿轮42啮合的齿轮段431,横杆43另一端设有斜舌432,转动调节钮41可以使横杆43在滑槽341上左右滑动。优选的,如图1和图4所示,还设有阻隔装置5,阻隔装置5包括依次连接的转轮51、推杆52、液压缸53、支撑杆54和阻隔板55,推杆52一端与转轮51一侧边缘活动连接(转动转轮51会使推杆52上下运动),另一端与液压缸53连接,支撑杆54一端与液压缸53连接,另一端与阻隔板55上部连接。所述阻隔板55底部设有防滑片551,增大摩擦力,防止设备移动。所述转轮51包括中部的转轴511、辐条512和外圈513,辐条512连接转轴511和外圈513,外圈513上设有防滑结构514。所述液压缸53包括第一缸体531、第二缸体532、第一空间533和第二空间534,第一缸体531与第一空间533联通,第二缸体532与第二空间534联通;推杆52下部置于第一空间533内并底部设有第一活塞521,支撑杆54上部置于第二空间534内并顶部设有第二活塞541。使用时,推动设备,第二球体33在地面上滚动,第二球体33带动第一球体32滚动,实现设备朝任意方向移动;将设备移动至目的地点,调节调节钮41齿轮42转动,与齿轮42啮合的齿轮段431带动横杆43移动,斜舌432卡合第二球体33,防止其滚动。转动转轮51拉动推杆52向上运动,液压缸53中第一缸体531液体流至第一空间533推动支撑杆54向下运动,支撑杆54连接的阻隔板55与地面接触,防滑片551防止设备移动;需要移动的时候转动转轮51,推杆52向下运动,第二空间534中液体流至第二缸体532,带动支撑杆54向上运动,抬起阻隔板55,再微调节调节钮41,解除斜舌432与第二球体33的卡合状态,便可以移动设备。当第一球体32和第二球体33磨损需要更换时,调节调节钮41,移开斜舌,可以将第一球体32和第二球体33移出,更换新的球体。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替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经编机的移动结构,包括支架(1)和安装在支架(1)上的经编机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底部设有滚动装置(3)和调节装置(4),所述滚动装置(3)包括球形壳体(31)、第一球体(32)、第二球体(33)、挡板(34)和开口(35),球形壳体(31)底边与挡板(34)固定连接,开口(35)设置在挡板(34)中间;第一球体(32)紧贴球形壳体(31)安装,第二球体(33)安装在第一球体(32)下侧,并与第一球体(32)滚动接触,第二球体(33)底部从开口(35)露出;所述调节装置(4)包括调节钮(41)、齿轮(42)和横杆(43),调节钮(41)与齿轮(42)固定连接,挡板(34)上设有滑槽(341),横杆(43)滑动设置在滑槽(341)上,横杆(43)一端设有与齿轮(42)啮合的齿轮段(431),横杆(43)另一端设有斜舌(4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编机的移动结构,包括支架(1)和安装在支架(1)上的经编机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底部设有滚动装置(3)和调节装置(4),所述滚动装置(3)包括球形壳体(31)、第一球体(32)、第二球体(33)、挡板(34)和开口(35),球形壳体(31)底边与挡板(34)固定连接,开口(35)设置在挡板(34)中间;第一球体(32)紧贴球形壳体(31)安装,第二球体(33)安装在第一球体(32)下侧,并与第一球体(32)滚动接触,第二球体(33)底部从开口(35)露出;所述调节装置(4)包括调节钮(41)、齿轮(42)和横杆(43),调节钮(41)与齿轮(42)固定连接,挡板(34)上设有滑槽(341),横杆(43)滑动设置在滑槽(341)上,横杆(43)一端设有与齿轮(42)啮合的齿轮段(431),横杆(43)另一端设有斜舌(4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编机的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设有阻隔装置(5),阻隔装置(5)包括依次连接的转轮(51)、推杆(52)、液压缸(53)、支撑杆(54)和阻隔板(55),推杆(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家明,
申请(专利权)人:叶家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