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线监控河道黑臭水体水域底泥固化成再生资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447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线监控河道黑臭水体水域底泥固化成再生资源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架、污泥泵和搅拌桶,且污泥泵位于支撑架和搅拌桶之间,所述搅拌桶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污泥入口,且搅拌桶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入料斗、搅拌电机和第二入料斗,所述搅拌电机位于第一入料斗和第二入料斗之间,所述第一入料斗和第二入料斗的底端均设置有BMA250称重传感器,且第一入料斗和第二入料斗的外壁上均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搅拌电机底部通过联轴器连接的搅拌轴位于搅拌桶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两个入料斗,通过入料斗向搅拌桶中放入一定量的粘土、煤矸石或粉煤灰,通过搅拌桶将污泥与粘土、煤矸石或粉煤灰均匀混合在一起。

A device for on-line monitoring the sediment of black and smelly water body into regenerated resourc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nline monitoring malodorous black river water sediment solidified into renewable resources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the top of the base is fixed with a supporting frame, sludge pump and agitator, and the sludge pump is located between the support frame and the mixing barrel, the mixing barrel of the other side is provided with first entrance sludge at the top, and the stirring barre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feed hopper, a stirring motor and second into the hopper, the stirring motor is located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into the hopper into the hopper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into the hopper into the hopper bottom are provided with a BMA250 weighing sensor,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into the hopper into the hopper are installed on the display screen, the inside of the bottom of the stirring motor connected through the coupling of the stirring shaft in the stirring barrel.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two hoppers, and a certain amount of clay, coal gangue or fly ash is put into the mixing bucket through the hopper, and the sludge is evenly mixed with clay, coal gangue or fly ash through a stirring bu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线监控河道黑臭水体水域底泥固化成再生资源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泥固化
,具体为一种在线监控河道黑臭水体水域底泥固化成再生资源装置。
技术介绍
污泥固化稳定化技术系针对污水厂脱水污泥(含水率75~85%),通过添加特有的固化/稳定化材料对污泥进行改性,使污泥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趋于稳定的方法。固化是指通过提高污泥的强度、降低透水性来改变污泥的物理性质的过程。稳定化是指转化污泥中含有的重金属污染物的形态,构建内封闭系统而改变污泥化学性质的过程。目前,现有的河道污泥固化处理后一般直接送至填埋,但是河道淤泥重金属含量一般比较高,直接填埋容易导致浪费资源的问题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另外,也不能实现对污泥的充分利用,且不能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也不能检测内部淤泥的含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线监控河道黑臭水体水域底泥固化成再生资源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河道淤泥重金属含量一般比较高,直接填埋容易导致浪费资源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和不能实现对污泥充分利用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在线监控河道黑臭水体水域底泥固化成再生资源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架、污泥泵和搅拌桶,且污泥泵位于支撑架和搅拌桶之间,所述搅拌桶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污泥入口,且搅拌桶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入料斗、搅拌电机和第二入料斗,所述搅拌电机位于第一入料斗和第二入料斗之间,所述第一入料斗和第二入料斗的底端均设置有BMA250称重传感器,且第一入料斗和第二入料斗的外壁上均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搅拌电机底部通过联轴器连接的搅拌轴位于搅拌桶的内部,搅拌桶2的底部设有振动传感器21和压力传感器22,所述污泥泵的一端与搅拌桶的底部一侧通过管道连接,且污泥泵的另一端连接有污泥管,所述支撑架上固定有固化电机和控制箱,且支撑架的顶部连接有外壳体,所述控制箱位于固化电机的一侧,且控制箱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外壳体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和污泥出口,所述排水口的一侧设置有振动传感器,且另一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固定有螺旋轴,所述排水口位于控制箱的斜上方,所述污泥出口位于支撑架的另一侧,所述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污泥入口,所述污泥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污泥入口连接,所述BMA250称重传感器、显示屏、搅拌电机、固化电机、污泥泵、振动传感器21和压力传感器22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20)与远程控制终端无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污泥入口、第一入料斗、第二入料斗排水口和污泥出口上均设置有控制阀门,控制阀门与控制器20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BMA250称重传感器为环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固化电机一侧连接的带轮与螺旋轴一端连接的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螺旋轴上的螺纹数量沿污泥出口的方向向另一端由密变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置了两个入料斗,通过两个入料斗向搅拌桶中放入不同功能的添加剂如一定量的粘土、煤矸石或粉煤灰,通过搅拌桶将污泥与粘土、煤矸石或粉煤灰均匀混合在一起,有利于将含有添加剂的污泥固化后煅烧为建筑用砖,实现资源化利用。(2)本技术,设置了称重传感器,可通过称重传感器对两个入料斗中的添加剂进行称重,有利于掌握加入的添加剂的量。(3)本技术,设置了压力传感器和震动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设备的稳定性,同时可以检测内部压力变化,根据压力变化检测内部淤泥的含量。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搅拌桶;3、第一污泥入口;4、BMA250称重传感器;5、第一入料斗;6、显示屏;7、搅拌电机;8、第二入料斗;9、污泥管;10、第二污泥入口;11、排水口;12、外壳体;13、污泥出口;14、控制箱;15、支撑架;16、固化电机;17、污泥泵;18、搅拌轴;19、螺旋轴;20、控制器;21、振动传感器;22、压力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在线监控河道黑臭水体水域底泥固化成再生资源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架15、污泥泵17和搅拌桶2,且污泥泵17位于支撑架15和搅拌桶2之间,通过搅拌桶2混合搅拌污泥,通过污泥泵17抽取污泥,搅拌桶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污泥入口3,且搅拌桶2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入料斗5、搅拌电机7和第二入料斗8,搅拌电机7位于第一入料斗5和第二入料斗8之间,第一入料斗5和第二入料斗8分别用于放置固化剂和制砖添加剂,第一入料斗5和第二入料斗8的底端均设置有BMA250称重传感器4,且第一入料斗5和第二入料斗8的外壁上均安装有显示屏6,便于掌握添加的固化剂和制砖添加剂重量,搅拌电机7底部通过联轴器连接的搅拌轴18位于搅拌桶2的内部,搅拌桶2的底部设有振动传感器21和压力传感器22,污泥泵17的一端与搅拌桶2通过管道连接,且污泥泵17的另一端连接有污泥管9,便于运输污泥,支撑架15上固定有固化电机16和控制箱14,且支撑架15的顶部连接有外壳体12,控制箱14位于固化电机16的一侧,且控制箱14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20,便于控制各部件正常工作,外壳体12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11和污泥出口13,所述排水口1的一侧设置有振动传感器(21,且另一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2,所述外壳体12的内部固定有螺旋轴19,排水口11位于控制箱14的斜上方,污泥出口13位于支撑架15的另一侧,外壳体1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污泥入口10,污泥管9的另一端与第二污泥入口10连接,BMA250称重传感器4、显示屏6、搅拌电机7、固化电机16、污泥泵17、振动传感器21和压力传感器22均与控制器20电性连接,控制器(20)与远程控制终端无线连接。为了方便控制流通量,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污泥入口3、第一入料斗5、第二入料斗8排水口11和污泥出口13上均设置有控制阀门,控制阀门与控制器20电连接。为了便于测量第一入料斗5和第二入料斗8的总重量,本实施例中,优选的,BMA250称重传感器4为环形结构。为了使螺旋轴19稳定运转,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化电机16一侧连接的带轮与螺旋轴19一端连接的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为了便于将混合污泥中的水分脱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螺旋轴19上的螺纹数量沿污泥出口13的方向向另一端由密变疏。工作原理:工作时,将第一污泥入口3与外部管道连接,控制器20控制第一污泥入口3上的控制阀门打开,污泥从第一污泥入口3进入搅拌桶2,同时两个BMA250称重传感器4对应检测分别放入固化剂和制砖添加剂的第一入料斗5和第二入料斗8的总重量,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器20,同时压力传感器22可以检测搅拌桶2内部的压力情况,从而可以判断出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在线监控河道黑臭水体水域底泥固化成再生资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线监控河道黑臭水体水域底泥固化成再生资源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架(15)、污泥泵(17)和搅拌桶(2),且污泥泵(17)位于支撑架(15)和搅拌桶(2)之间,所述搅拌桶(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污泥入口(3),且搅拌桶(2)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入料斗(5)、搅拌电机(7)和第二入料斗(8),所述搅拌电机(7)位于第一入料斗(5)和第二入料斗(8)之间,所述第一入料斗(5)和第二入料斗(8)的底端均设置有BMA250称重传感器(4),且第一入料斗(5)和第二入料斗(8)的外壁上均安装有显示屏(6),所述搅拌电机(7)底部通过联轴器连接的搅拌轴(18)位于搅拌桶(2)的内部,搅拌桶(2)的底部设有振动传感器(21)和压力传感器(22),所述污泥泵(17)的一端与搅拌桶(2)的底部一侧通过管道连接,且污泥泵(17)的另一端连接有污泥管(9),所述支撑架(15)上固定有固化电机(16)和控制箱(14),且支撑架(15)的顶部连接有外壳体(12),所述控制箱(14)位于固化电机(16)的一侧,且控制箱(14)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20),所述外壳体(12)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11)和污泥出口(13),所述排水口(11)的一侧设置有振动传感器(21),且另一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2),所述外壳体(12)的内部固定有螺旋轴(19),所述排水口(11)位于控制箱(14)的斜上方,所述污泥出口(13)位于支撑架(15)的另一侧,所述外壳体(1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污泥入口(10),所述污泥管(9)的另一端与第二污泥入口(10)连接,所述BMA250称重传感器(4)、显示屏(6)、搅拌电机(7)、固化电机(16)、污泥泵(17)、振动传感器(21)和压力传感器(22)均与控制器(20)电性连接,控制器(20)与远程控制终端无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线监控河道黑臭水体水域底泥固化成再生资源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架(15)、污泥泵(17)和搅拌桶(2),且污泥泵(17)位于支撑架(15)和搅拌桶(2)之间,所述搅拌桶(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污泥入口(3),且搅拌桶(2)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入料斗(5)、搅拌电机(7)和第二入料斗(8),所述搅拌电机(7)位于第一入料斗(5)和第二入料斗(8)之间,所述第一入料斗(5)和第二入料斗(8)的底端均设置有BMA250称重传感器(4),且第一入料斗(5)和第二入料斗(8)的外壁上均安装有显示屏(6),所述搅拌电机(7)底部通过联轴器连接的搅拌轴(18)位于搅拌桶(2)的内部,搅拌桶(2)的底部设有振动传感器(21)和压力传感器(22),所述污泥泵(17)的一端与搅拌桶(2)的底部一侧通过管道连接,且污泥泵(17)的另一端连接有污泥管(9),所述支撑架(15)上固定有固化电机(16)和控制箱(14),且支撑架(15)的顶部连接有外壳体(12),所述控制箱(14)位于固化电机(16)的一侧,且控制箱(14)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20),所述外壳体(12)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11)和污泥出口(13),所述排水口(11)的一侧设置有振动传感器(21),且另一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许仕荣彭小娟彭涌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鼎诚合力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