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给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41578 阅读:550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5:44
能够容易地抽出最初的片材,并且在抽出第2张以后的片材时,防止片材被连续地抽出。分给容器(10)维持密封状态,具备:容器本体(11),具有相互交叉的纵方向(前后方向)(C)和横方向(B),在上表面具有用于抽出所收容的片材(湿纸巾)(9)的分给开口(24);上盖(12),借助铰接(铰接部)(38)安装于容器本体(11)的上表面。分给开口(24)具有位于铰接部(38)侧的第1孔部(24a)和从第1孔部(24a)连续并向在横方向(B)上与铰接部(38)相向的一侧延伸的、用于使片材(湿纸巾)(9)通过的第2孔部(24b)。第1孔部(24a)的横方向(X)的尺寸(e3)比第2孔穴部(24b)的横方向(X)的尺寸(e4)大。

Distributor

It is easy to draw out the original sheet and prevent the sheet from being pulled out continuously when second pieces of sheet are drawn out. The container (10) to maintain the sealing state, has a container body (11), with a longitudinal cross direction (anteroposterior direction) (C) and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B), on the surface with a sheet for taking (wet towel) (9) to an opening (24); the upper cover (12), with the help of hinged (hinge) (38) is arranged in the container body (11) on the surface. The opening part (24) has a first hole part (24a) on the hinge part (38) side, and a second hole part (24b) extending through the first hole part (24a) on the side opposite to the hinge part (38) on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B) and used for the sheet (wet towel) (9) to pass through. The first hole portion (24a) of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X) size (E3) than the second hole part (24b)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X) of the large size (E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分给容器
本公开涉及分给容器。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以下的分给容器,即,该分给容器具备顶面部和盖,维持密封状态,该顶面部具有弹出式地抽出所收容的片材、例如纸巾的分给开口,该盖借助铰接部被安装于该顶面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开口具有挠性片的分给容器,该挠性片具有狭缝。根据该容器,在抽出收容于该容器的片材时,使片材通过狭缝,利用通过狭缝时的阻力,防止片材被连续地从开口抽出。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3-5295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专利技术中,若为了防止片材被连续地抽出而增大片材通过狭缝时的阻力,则为了抽出最初的片材,有可能难以将手指通过开口伸入到容器的内部。另一方面,若为了利用手指容易地抽出最初的片材而减小狭缝的阻力,则在抽出第2张以后的片材时,片材有可能被连续地抽出。本专利技术是以往的分给容器的改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分给容器,能够将最初的片材容易地抽出,并且在抽出第2张以后的片材时,防止片材被连续地抽出。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分给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具有纵方向和横方向,收容层叠片材;分给构造体,位于所述容器本体的顶面壁,具有能够弹出式地抽出所述层叠片材的分给开口;以及上盖,具有近位缘部和远位缘部,在所述近位缘部的附近借助铰接部能够翻转地安装于所述容器本体,能够将所述分给开口气密地关闭。所述分给开口由位于所述近位缘部的附近且向所述纵方向和横方向扩展的第1孔部、和自所述横方向上的所述第1孔部的大致中央部起相连且向所述远位缘部一侧延伸的第2孔部形成,至少所述横方向上的所述第1孔部的尺寸比所述第2孔部的尺寸大。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的分给容器,由于分给开口由第1孔部和第2孔部形成,第1孔部的横方向的尺寸比第2孔部的横方向的尺寸大,因此,在抽出最初的片材时,使用者能够将手指伸入第1孔部而抽出片材,并且从第2孔部抽出第2张以后的片材,从而能够防止片材被连续地抽出。附图说明附图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的实施方式,不仅包括专利技术不可欠缺的结构,也包括有选择性的和优选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分给容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图3是拆卸了分给构造体的容器本体的顶面的立体图。图4是从上方观察分给构造体的立体图。图5是从下方观察分给构造体的立体图。图6(a)是表示在将分给构造体安装到容器本体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表示在将分给构造体安装到容器本体之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图1的VII-VII线剖视图。图8是包装体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分给构造体的分给开口和包装体的包装体开口的俯视图。图10(a)是示意性地表示湿纸巾的层叠状态的一例的说明图。(b)是示意性地表示湿纸巾的层叠状态的另一例的说明图。图11(a)是示意性地表示湿纸巾的层叠状态的再一例的说明图。(b)是示意性地表示湿纸巾的层叠状态的又一例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分给容器,以作为片材的湿纸巾的分给容器为例,参照添付的附图,基于实施方式,如下那样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详细方案。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不仅包括专利技术的不可欠缺的结构,还包括有选择性的和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图1中,以立体图所示的分给容器10包括:收容湿纸巾的容器本体11;以及借助铰接部38(参照图7)被安装在容器本体11的上表面的上盖12。容器本体11能够通过拆下可装卸的底盖13而收容湿纸巾的包装体。图1中的双向箭头A、B、C表示分给容器10的上下方向A、横方向B、前后方向C。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II-II线位于将分给容器10的底盖13的前后方向C的尺寸进行二等分的位置。容器本体11具有在上下方向A上相向的顶面壁14和周壁34。可拆卸的底盖13被嵌合于容器本体11的底。在容器本体11内收容有重叠多张湿纸巾9的包装体8。湿纸巾9由纤维无纺布形成为矩形状,在沿横方向延伸的折曲线被对折,且被层叠成在上下方向A上,折曲线在前后方向C的一方的端部和另一方的端部交错。在湿纸巾9通过分给开口24时,通过与孔缘24b接触,限制湿纸巾9接着连续被抽出。凹面部15位于顶面壁14的中央部分。凹面部15由支承面18和周缘19形成,用于抽出湿纸巾9的圆形的开口25(参照图3)位于支承面18的中央部。在凹面部15配置有分给构造体17。容器本体11和底盖16例如可注射成形,通过硬质的材料、例如聚丙烯、聚乙烯等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图3是表示拆卸了分给构造体17的容器本体11的上表面的立体图,露出了支承面18。在支承面18的大致中央部,在圆形的开口25所位于的周缘19的附近外侧,配置有各卡合爪55。各卡合爪55具有一对第1爪56及第2爪57和位于它们之间的间隙58。卡合爪55由通过外力能够使第1爪56和第2爪57相互弹性地接触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各爪56、57具有头部56a、57a和颈部56b、57b(参照图6)。图4是从上方侧观察分给构造体17的立体图,图5是从下方侧观察分给构造体17的立体图。分给构造体17具有:位于外周的刚性凸缘20;与凸缘20的内方相连的挠性周壁22;与周壁22的内周相连的刚性内盖部23;以及与内盖部23的内周相连且划分出分给开口24的挠性挡片26。周壁22的顶部32如图6(a)和(b)所示,由环状两侧缘32b和位于两侧缘32b之间的环状条槽32a形成,相对于上盖12具有密封功能。位于上盖12的内表面的环状肋30与条槽32a紧密嵌合。朝向下方的环状突出部32d位于周壁22与内盖部23的外周缘部之间。突出部32d和支承面18的环状支承突起35的前端部35a在分给构造体17被安装于容器本体11的状态下,前者与后者抵接(参照图6(b))。分给开口24如图4和图5所示具有第1孔部24a和第2孔部24b。第1孔部24a位于上盖12的铰接部38侧(近位缘部侧)(参照图7)。第2孔部24b位于上盖12的锁闩46侧(远位缘部侧)。第1孔部24a的形状是沿横方向B延伸的大致蘑菇的伞盖形,第2孔部24b是大致蘑菇的茎形(狭槽)。换言之,第1孔部24a形成为平缓的凸曲状头形,第2孔部24b形成为一边以从该第1孔部的两侧相互接近的方式弯曲一边相互大致平行地向所述远位缘部侧延伸而闭合的大致茎状形。凸缘20例如能够由硬质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周壁22由硅橡胶、热塑性的弹性体等柔软弹性材料形成,容易产生弹性变形,刚性比凸缘20和内盖部23低。凸缘20、周壁22、内盖部23和挡片26能够使用作为注射成形的技术之一的不同材质成形(双模制)的技术而成形。凸缘20具有卡合孔60。卡合孔60相对于分给开口24,被配置在周壁22的外侧的4个位置。各卡合孔60具有位于上方侧的圆形的大径部60a和位于下方侧的圆形的小径部60b(参照图6)。图6(a)是表示利用由卡合爪55和卡合孔60构成的安装部59将分给构造体17安装到容器本体11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该安装首先以在横方向B和前后方向C上使4个卡合孔60的位置与4个卡合爪55的位置分别一致的方式将分给构造体17安置于凹面部15。由于卡合孔60的小径部60b的径向的尺寸f1比卡合爪55的前端部的第1和第2爪56、57的外周面的径向的尺寸d1大,因此,在分给构造体17向支承面18按压时,卡合爪55的前端部插入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分给容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给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分给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具有纵方向和横方向,收容层叠片材;分给构造体,位于所述容器本体的顶面壁,具有能够弹出式地抽出所述层叠片材的分给开口;以及上盖,具有近位缘部和远位缘部,在所述近位缘部的附近借助铰接部能够翻转地安装于所述容器本体,能够将所述分给开口气密地关闭,所述分给开口由位于所述近位缘部的附近且向所述纵方向和横方向扩展的第1孔部、和自所述横方向上的所述第1孔部的大致中央部起相连且向所述远位缘部一侧延伸的第2孔部形成,至少所述横方向上的所述第1孔部的尺寸比所述第2孔部的尺寸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30 JP 2015-1322271.一种分给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分给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具有纵方向和横方向,收容层叠片材;分给构造体,位于所述容器本体的顶面壁,具有能够弹出式地抽出所述层叠片材的分给开口;以及上盖,具有近位缘部和远位缘部,在所述近位缘部的附近借助铰接部能够翻转地安装于所述容器本体,能够将所述分给开口气密地关闭,所述分给开口由位于所述近位缘部的附近且向所述纵方向和横方向扩展的第1孔部、和自所述横方向上的所述第1孔部的大致中央部起相连且向所述远位缘部一侧延伸的第2孔部形成,至少所述横方向上的所述第1孔部的尺寸比所述第2孔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东健司中村友亮
申请(专利权)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