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型纳米钒酸铋黄色颜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3232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0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掺杂型纳米钒酸铋黄色颜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以无机粉体材料做核材,加入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分散均匀;将铋源溶解于稀硝酸中,过滤;在碱液加入钒源、钼源,溶解过滤;在分散好的核材浆料加入铋源滤液;然后将钒源、钼源滴加至铋源滤液中,使钒源、钼源与铋源离子结合,并沉积于核材表面,形成核壳结构;加温、调节pH后,形成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颗粒,并对核材表面形成包覆,用去离子水漂洗上述颗粒后烘干形成粉末;最后将烘干的粉末升温至晶体转化温度,保温后得到目标粉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钒酸铋本体材料中掺杂大量具有高反射率的廉价无机粉体,不仅可得到颜色更亮的柠檬黄色颜料,且可显著降低钒酸铋颜料的成本。

Preparation of doped nano bismuth vanadate yellow pigmen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doped nanometer bismuth vanadate yellow pigment comprises the steps of: using inorganic powder material for nuclear material, adding anionic surfactant is uniformly mixed; the bismuth source dissolved in dilute nitric acid, filtration; filtration dissolved in alkali adding vanadium source, molybdenum source; in nuclear material slurry dispersed into bismuth source filtrate; then, the source of vanadium molybdenum source added to bismuth source in the filtrate, the source of vanadium, molybdenum and bismuth source ion binding, and deposited on the surface of nuclear material, the formation of core-shell structure; heating, after adjusting pH, the formation of a certain crystal structure the nuclear material particles, and surface coating, rinsed with deionized water after drying the particles forming powder; finally the dried powder is heated to crystal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hermal insulation is obtained after the target powder. By doping a lot of cheap inorganic powders with high reflectivity, the invention can not only get lemon yellow pigment with more bright colors, but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ost of bismuth vanadate pig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掺杂型纳米钒酸铋黄色颜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颜料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掺杂型纳米钒酸铋黄色颜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和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环保总局出台多项政策并在全国重点省份多次进行实地考察,督促相关企业进行规范和整改。推广绿色环保产品,加强节能减排是应对日益恶化的环境以及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钒酸铋黄色无机颜料最先由德国巴斯夫研发成功,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型无机颜料,由于具有和传统镉黄、铅镉黄同样优异的理化性能,被誉为有毒有害黄色颜料的最佳替代品,美国,日本随后也加大研发力度,开发了多款钒酸铋黄色颜料衍生品,我国中科院、北京化工大学等科研机构也推出了具有不同特色的产品。然而,由于钒酸铋黄绝大部分成分为金属铋、钼等贵金属材料,导致产品价格高居不下,市场售价在33万/吨,严重影响了其使用和推广。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掺杂型纳米钒酸铋黄色颜料的制备方法,通过以无机粉体做核材且在其表面通过致密包覆纳米钒酸铋,可显著降低钒酸铋颜料的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掺杂型纳米钒酸铋黄色颜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称取一定量的无机粉体材料做核材,加入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后,与所述核材一起混合分散均匀;将铋源溶解于稀硝酸中,加水定容至0.5mol/L,过滤备用;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碱液,溶解后过滤,在滤液中依次加入钒源、钼源,充分溶解后,过滤备用;将分散好的核材浆料倒入容器中,加入铋源溶液,充分搅拌;将钒源溶液和钼源溶液以一定速度滴加至掺有核材浆料的铋源溶液中,使钒源、钼源与铋源离子结合,并沉积于核材表面;将上述混合液加温,并调节pH,充分搅拌,使之形成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颗粒,并对核材表面形成包覆;将沉淀进行抽滤,并用去离子水反复漂洗使钠离子浓度低于100ppm,将滤饼置于真空干燥箱内进行烘干形成粉末;将烘干的粉末置于马弗炉中,升温至晶体转化温度,保温后得到目标粉体。上述本专利技术步骤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PVP、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含量为所述无机粉体材料总量的0.2-1%。上述本专利技术步骤中,所述无机粉体材料为金红石型钛白粉、磷酸锌、磷酸铝或偏钛酸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的金红石型钛白粉或/和偏钛酸的掺杂量为所述钒源、铋源和钼源总量的8-25%,所述磷酸铝或/和磷酸锌的掺杂量为所述钒源、铋源和钼源总量的15-40%。上述本专利技术步骤中,所述铋源选用铋盐或铋化合物;所述钒源选用钒盐或钒化合物,所述钼源选用钼盐或钼化合物。上述本专利技术步骤中,在水中加入的碱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0.5mol/L。上述本专利技术步骤中,将所述钒源溶液和所述钼源溶液滴加至掺有核材浆料的所述铋源溶液后,可先用2mol/L的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为6-7,控制温度80-85℃,搅拌2小时以上,以控制钒酸铋形核与生长速度。上述本专利技术步骤中,所述钒源溶液、所述钼源溶液和掺有核材浆料的所述铋源溶液的混合液加温时的温度为85-90℃,调节pH为8-9,充分搅拌2小时以上。上述本专利技术步骤中,于所述真空干燥箱内烘干温度为85-9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掺杂型纳米钒酸铋黄色颜料的制备工艺,以多种价格低廉的无机粉体材料为核材,通过液相直接沉淀法工艺合成具有结晶度好、纯度高的纯钒酸铋晶体,沉积于上述无机粉体材料表面,形成掺杂型的米钒酸铋黄色颜料,其无机粉体材料的掺杂量最高可达到60%,显著降低了钒酸铋颜料的成本,为材料的推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掺杂的无机粉体不是物理上的简单混合,而是通过对掺杂核材通过表面改性,在其表面通过致密包覆纳米钒酸铋,不仅不会影响钒酸铋本身材料的理化性能,同时,通过引入具有高反射率的无机粉体,使得掺杂型的钒酸铋具有更加优异的理化性能,明亮度较纯钒酸铋有所提高。同时分散性能具有较大提高,在油漆、涂料中具有更加优异的使用性能。本专利技术生产工艺流程简单,产品性能优异,且成本远低于市场成熟化产品,易于实现大规模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掺杂型纳米钒酸铋黄色颜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称取一定量的可作为核材的无机粉体材料,然后在水中加入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后,加入所述核材一起混合分散0.5-1小时,分散均匀。此步骤中,选用金红石型钛白粉、磷酸锌、磷酸铝或偏钛酸中的至少一种无机粉体材料做核材,这些材料价格低廉,且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其中所述的金红石型钛白粉或/和偏钛酸的掺杂量为所述钒源、铋源和钼源总量的8-25%,所述磷酸铝或/和磷酸锌的掺杂量为所述钒源、铋源和钼源总量的15-40%。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PVP、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含量为所述的无机粉体材料总量的0.2-1%。该步骤通过添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保证无机粉体材料粒子表面带有负电荷,以控制表面改性工艺,通过表面电荷相斥作用,使掺杂核材在水中充分均匀分散,有利于后续形成的钒酸铋沉淀沉积于其表面。S2将铋源溶解于稀硝酸中,加水定容调节浓度至0.5mol/L,过滤备用。此步骤所述的铋源可选用铋盐或铋化合物,可为硝酸铋、三氧化二铋、环烷酸铋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硝酸铋、三氧化二铋。S3取一定量的水加入另一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的碱液,溶解后过滤,然后在滤液中依次加入钒源、钼源,充分溶解后,过滤,然后用去离子水调节浓度为0.5mol/L,备用。此步骤中,加入的碱液为氢氧化钠,浓度0.5mol/L,有利于钒源和钼源的溶解;钒源可选用钒盐或钒化合物,可为偏钒酸铵、五氧化二钒、矾酸钠、偏矾酸钠、钒渣、正矾酸钠、正钒酸钾或偏矾酸钾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偏钒酸铵、五氧化二钒。钼源可选用钼盐或钼化合物,可为钼酸钠、七钼酸铵、三氧化钼等中的至少一种。S4将S1步骤中分散好的核材浆料倒入容器中,加热至60℃左右,然后加入S2步骤的铋源溶滤液,充分搅拌0.5小时以上,以进行表面离子转换,使滤液中的Bi3+由于电荷吸附而紧紧附着于核材颗粒表面。S5将S3步骤中配制的钒源溶液和钼源溶液以10ml/min的速度滴加至S4步骤掺有核材浆料的铋源的溶液中,随着pH的不断升高,会有橙红色的沉淀生成,此时钒源、钼源会与铋源离子Bi3+结合,形成钒酸铋,随着滴加的滤液不断增加,在核材颗粒表面原位异质形核,钒酸铋不断沉积于核材颗粒的表面,形成钒酸铋包覆的核壳结构颗粒。该步骤中,滴定完成后,还可以用2mol/L的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为6-7,在此pH值下,核材处于相对均匀的分散状态,有利于形成的钒酸铋沉淀沉积于表面,同时,形成的钒酸铋沉淀由于钝化作用,是最佳的沉淀条件。滴定完成后,控制温度80-85℃,搅拌2小时以上,以控制钒酸铋形核与生长速度,使生成的钒酸铋颗粒均匀化、致密化。S6、将S5步骤的混合液升温至85-90℃,并调节pH为8-9,充分搅拌2小时以上,并保持pH的稳定性。该步骤中,保持pH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可有效除去溶液中多余的钒盐,起到除杂的作用。一定时间后,形成的钒酸铋纳米颗粒开始变粗,形成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颗粒,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掺杂型纳米钒酸铋黄色颜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称取一定量的无机粉体材料做核材,加入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后,与所述核材一起混合分散均匀;将铋源溶解于稀硝酸中,加水定容至0.5mol/L,过滤备用;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碱液,溶解后过滤,在滤液中依次加入钒源、钼源,充分溶解后,过滤备用;将分散好的核材浆料倒入容器中,加入铋源溶液,充分搅拌;将钒源溶液和钼源溶液以一定速度滴加至掺有核材浆料的铋源溶液中,使钒源、钼源与铋源离子结合,并沉积于核材表面;将上述混合液加温,并调节pH,充分搅拌,使之形成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颗粒,并对核材表面形成包覆;将沉淀进行抽滤,并用去离子水反复漂洗使钠离子浓度低于100ppm,将滤饼置于真空干燥箱内进行烘干形成粉末;将烘干的粉末置于马弗炉中,升温至晶体转化温度,保温后得到目标粉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掺杂型纳米钒酸铋黄色颜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称取一定量的无机粉体材料做核材,加入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后,与所述核材一起混合分散均匀;将铋源溶解于稀硝酸中,加水定容至0.5mol/L,过滤备用;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碱液,溶解后过滤,在滤液中依次加入钒源、钼源,充分溶解后,过滤备用;将分散好的核材浆料倒入容器中,加入铋源溶液,充分搅拌;将钒源溶液和钼源溶液以一定速度滴加至掺有核材浆料的铋源溶液中,使钒源、钼源与铋源离子结合,并沉积于核材表面;将上述混合液加温,并调节pH,充分搅拌,使之形成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颗粒,并对核材表面形成包覆;将沉淀进行抽滤,并用去离子水反复漂洗使钠离子浓度低于100ppm,将滤饼置于真空干燥箱内进行烘干形成粉末;将烘干的粉末置于马弗炉中,升温至晶体转化温度,保温后得到目标粉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型纳米钒酸铋黄色颜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PVP、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含量为所述无机粉体材料总量的0.2-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型纳米钒酸铋黄色颜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粉体材料为金红石型钛白粉、磷酸锌、磷酸铝或偏钛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金红石型钛白粉或/和偏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军王晓伟彭伟明郭尚武李冬霜姜希猛吕婷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力合通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