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架摆臂上的多功能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3064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0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悬架摆臂上的多功能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推力杆固定台、主板、侧板、后板、两个竖板、内圆柱体及外圆柱体;支架主体的内外侧分别与内圆柱体及外圆柱体连接;支架主体分别与推力杆固定台、主板、侧板及后底板固定连接;两个竖板平行且间隔与支架主体固定连接;推力杆固定台设置于主板上,在推力杆固定台上设置有两个推力杆固定孔;在侧板上设置有稳定杆连杆安装孔;在内圆柱体及外圆柱体上均设置有螺纹孔;在两个竖板上相对设置有减振器安装孔;在后板的端部设置有卡勾。本技术方案的多功能支架,能够与推力杆、稳定杆及减振器连接,并使用卡勾防止螺栓失效影响悬架的安全性,减轻摆臂总成的重量,并简化安装工艺。

A multi-functional bracket on the suspension ar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ultifunctional suspension swing arm bracket, which comprises a bracket body, thrust rod fixed station, the motherboard, the side plates and the back plate, two inner cylinder and the outer cylinder, vertical and lateral; the bracket body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cylinder and the outer cylinder; the bracket body respectively and the thrust rod is fixed, the motherboard and after the side plate and the bottom board are fixedly connected; two vertical parallel and spaced from the support main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platform; the thrust rod is arranged on the main board, two thrust rod fixed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push rod fixing bench; a stabilizer bar connecting rod mounting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plate; the inner cylinder and the outer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in the threaded hole; two vertical plate is arranged corresponding to the shock absorber mounting hole; in the end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ing hook. The multifunctional support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is able to be connected with the thrust rod, stabilizer bar and shock absorber, and uses the hook to prevent failure of the bolt from affecting the safety of the suspension, reducing the weight of the swing arm assembly and simplifying the installation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架摆臂上的多功能支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支架
,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悬架系统的多功能支架。
技术介绍
汽车悬架摆臂总成,位于汽车车身与车轮之间,是悬架主要导向杆件,承受启动、制动、转弯时的纵向力及横向力,还能够起到推力杆作用,是决定整车性能的主要部件之一。麦弗逊独立悬架和双横臂独立悬架等独立悬架都有摆臂。在悬架名词中,对于连接两点间的机构,一端的连接点有两个,叫“摆臂”(arm);两端都只有一个连接点叫“连杆”(link)。每个悬架摆臂本体都有两个分支臂,有的是两个分支臂是个整体,共同承载车辆行驶过程中X向、Y向、Z向力的作用;有的两个分支臂是独立零件,通过螺栓等固定在一起,其中一个与Y向平行的分支臂承载车辆行驶过程中侧向力(Y向)和垂直力(Z向)的作用,这个分支臂多称之为横连杆,另一个与X向平行或有小夹角的臂承载纵向(X向)的作用力,这个分支臂多称之为推力杆。铸造工艺可以形成复杂形状,现在铸件摆臂本体多采用球墨铸铁材料,受到冲击时容易产生脆断,对安全性影响很大,为了保证铸件摆臂本体的可靠性,摆臂本体做得比较粗大,由于铸件质量大,与现在车辆轻量化设计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格格不入。摆臂本体不少采用冲焊件,但冲焊件本体包含很多冲压件,需要大量的冲压模具,还需要焊接夹具和焊接机器人,同时,冲压件强度差、精度差、管理复杂、批量五万件少时模具成本也很高,质量控制点也比较多,布置时占用空间较大。现在独立悬架的摆臂采用锻件也越来越多,锻件的强度非常高,通过机加工后精度也比较高,乘用车采用锻铝的摆臂的车辆也越来越多,重量也降低很多,商用车独立悬架的摆臂常采用锻钢件。由于锻造工艺不能形成复杂的结构,所以不论商用车的锻钢件还是乘用车的锻铝件多是连杆(link)形式,但是独立悬架需要摆臂结构,所以不得不将两个锻件连杆组合在一起形成摆臂结构。如图1所述为现有技术的摆臂本体总成,包括前衬套01、推力杆02、后衬套03、横连杆04、螺栓05及球销06,摆臂本体总成由两个连杆组成,这两个连杆是独立零件,纵置的为推力杆,横置的为横梁,二者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因为独立悬架的摆臂还需要连接稳定杆、减振器等,但是现有技术的摆臂本体总成无法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摆臂本体总成无法连接稳定杆、减振器等部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悬架摆臂上的多功能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推力杆固定台、主板、侧板、后板、两个竖板、内圆柱体及外圆柱体;所述支架主体的内外侧分别与所述内圆柱体及所述外圆柱体连接;所述支架主体分别与所述推力杆固定台、所述主板、所述侧板及所述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侧板与所述主板相连接且上下方向有错位;两个所述竖板平行且间隔与所述支架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推力杆固定台设置于所述主板上,在所述推力杆固定台上设置有两个推力杆固定孔;在所述侧板上设置有稳定杆连杆安装孔;在所述内圆柱体及所述外圆柱体上均设置有螺纹孔;在两个所述竖板上相对设置有减振器安装孔;在所述后板的端部设置有卡勾。在所述支架主体与所述内圆柱体之间,所述支架主体与所述外圆柱体之间均设置有楔形体;在所述主板与所述侧板之间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的上加强筋和下加强筋;在所述后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的后加强筋。所述推力杆固定台上平面到所述主板的下平面距离大于所述主板的厚度,所述主板的厚度大于所述侧板的厚度。两个所述推力杆固定孔的中点连线与所述竖板所在平面的夹角小于90度。在所述内圆柱体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端面;在所述外圆柱体的一端均设置有外螺纹端面;所述内螺纹端面与所述外螺纹端平在同一个平面上,且该平面与所述支架主体的后平面平行。所述内螺纹端面所在的平面高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后平面。所述卡勾的内侧设置有卡勾端面,所述卡勾端面与所述外螺纹端面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该距离与横杆的宽度相匹配;在所述卡勾端面上设置有勾底。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的多功能支架,能够与推力杆、稳定杆及减振器连接,并使用卡勾防止螺栓失效影响悬架的安全性,减轻摆臂总成的重量,并简化安装工艺。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摆臂总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多功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主视图;图4为图2的左视图;图5为图3的A-A剖视图;图6为本申请的多功能支架与其它部件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01前衬套,02推力杆,03后衬套,04横连杆,05螺栓,06球销,1多功能支架,2推力杆,3横连杆,4减振器,5稳定杆连杆,11推力杆固定过孔,12推力杆固定台,13主板,14上加强筋,15侧板,16稳定杆连杆安装孔,17楔形体,18外圆柱体,19外螺纹端面,20螺纹孔,21支架主体,22卡勾端面,23卡勾,24勾底,25后加强筋,26底板,27竖板,28减振器安装孔,29内圆柱体,30下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本申请提供一种悬架摆臂上的多功能支架,如图2至图6所示,由铸造而成,包括推力杆固定过孔11、推力杆固定台12、主板13、上加强筋14、侧板15、稳定杆连杆安装孔16、楔形体17、外圆柱体18、外螺纹端面19、螺纹孔20、支架主体21、卡勾端面22、卡勾23、勾底24、后加强筋25、后板26、竖版27、减振器安装孔28、内圆柱体29、下加强筋30等结构特征。所述支架主体21的内外与外圆柱体18、内圆柱体29相连,楔形体17增加两者的连接强度;支架主体21前与推力杆固定台12、主板13和侧板15相连,上加强筋14和下加强筋30增加两者的连接强度;主板13和侧板15相连在上下方向有错位,增加支架的强度;支架主体21后与后板26相连,后加强筋25增加两者的连接强度;支架主体21上有两个竖版27,两个竖版27平行相距一定距离,两个竖版27各有一个减振器安装孔28。所述主板13上有推力杆固定台12,推力杆固定台12上有两个推力杆固定过孔11,两个推力杆固定过孔11的连线与竖版27的夹角b<90°;主板13的厚度为a2,推力杆固定台12上平面到主板13的下平面距离为a1;所述侧板15上有稳定杆连杆安装孔16,侧板15厚度为a3,a1>a2>a3,形成阶梯型厚度变化,以同时保证强度和轻量化;主板13与侧板15上下错位,增加多功能支架1的强度,主板13与侧板15之间还有上加强筋14、下加强筋30进一步增大多功能支架1的强度。所述外圆柱体18和内圆柱体29内有螺纹孔20,外圆柱体18的外螺纹端面19和内圆柱体29的内螺纹端面在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与支架主体21后平面平行,并高于支架主体21后平面1~3mm。所述卡勾23上与后板26相连,后加强筋25增加两者的连接强度;卡勾23的内侧有卡勾端面22,卡勾端面22与外螺纹端面19平行并相距一定距离,这个距离与横连杆3的宽度相同;卡勾端面22上有勾底24,勾底24既可避免加工卡勾端面22时造成应力集中,又可防止后板26的下面与横连杆3上面干涉。将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支架1卡在横连杆3上,卡勾端面22与外螺纹端面19与横连杆3前后两侧面贴合,用两个螺栓通过横连杆3内过孔分别拧入螺纹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悬架摆臂上的多功能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架摆臂上的多功能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推力杆固定台、主板、侧板、后板、两个竖板、内圆柱体及外圆柱体;所述支架主体的内外侧分别与所述内圆柱体及所述外圆柱体连接;所述支架主体分别与所述推力杆固定台、所述主板、所述侧板及所述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侧板与所述主板相连接且上下方向有错位;两个所述竖板平行且间隔与所述支架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推力杆固定台设置于所述主板上,在所述推力杆固定台上设置有两个推力杆固定孔;在所述侧板上设置有稳定杆连杆安装孔;在所述内圆柱体及所述外圆柱体上均设置有螺纹孔;在两个所述竖板上相对设置有减振器安装孔;在所述后板的端部设置有卡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架摆臂上的多功能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推力杆固定台、主板、侧板、后板、两个竖板、内圆柱体及外圆柱体;所述支架主体的内外侧分别与所述内圆柱体及所述外圆柱体连接;所述支架主体分别与所述推力杆固定台、所述主板、所述侧板及所述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侧板与所述主板相连接且上下方向有错位;两个所述竖板平行且间隔与所述支架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推力杆固定台设置于所述主板上,在所述推力杆固定台上设置有两个推力杆固定孔;在所述侧板上设置有稳定杆连杆安装孔;在所述内圆柱体及所述外圆柱体上均设置有螺纹孔;在两个所述竖板上相对设置有减振器安装孔;在所述后板的端部设置有卡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摆臂上的多功能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主体与所述内圆柱体之间,所述支架主体与所述外圆柱体之间均设置有楔形体;在所述主板与所述侧板之间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的上加强筋和下加强筋;在所述后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守银陈健刘俊红孙江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