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辊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2957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0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轧辊机,包括机架、上辊组和下辊组,上辊组和下辊组对称设置于机架上;上辊组包括第一上轧辊、第二上轧辊、第三上轧辊、第四上轧辊、第五上轧辊和第六上轧辊,下辊组包括第一下轧辊、第二下轧辊、第三下轧辊、第四下轧辊、第五下轧辊和第六下轧辊,第一上轧辊的直径分别小于第二上轧辊和第三上轧辊的直径,第一下轧辊的直径分别小于第二下轧辊和第三下轧辊的直径;第一上轧辊和第一下轧辊相对设置,并且相互抵接。上述轧辊机,由于上辊组和下辊组分别设置有六个轧辊,压力能够均衡分布,由于第一上轧辊和第一下轧辊的直径较小,有利于提高辊压精度,有利于对厚度较薄的钢片进行辊压,对厚度较薄的钢片的辊压效果更佳。

Roller machin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roller machine, including frame, roller group and the lower roll group, upper roller group and lower roller group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frame; the upper roller group comprises a first upper roll, second roll and third roll and fourth roll and fifth roll and sixth roll, including 1 roll, second roll, third roll, under fourth, under fifth roll and sixth roll roll roll roll on the first group, the diameter of less than second and third respectively on the roll on roll diameter, the first roller diameter is less than second and third respectively under the roller roller diameter; the first roller and the first under the relative roll set, and are abutted against each other. The roller machine, because the roller group and the lower roll group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six rollers, pressure distribution, the first roller and a first roller diameter is small, is conducive to improve the rolling accuracy, for rolling thickness of thin steel sheet, steel sheet rolling for better effect of thickness of thin th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轧辊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轧辊
,特别是涉及轧辊机。
技术介绍
不锈钢的钢片被广泛应用在机械、电子和汽车等行业。钢片在生产中必须经过轧辊机的辊压。通过轧辊机的辊压,使得钢片表面具有较高的平整度,并且具有较强的硬度。传统的轧辊机的采用六辊和四辊的结构,以四辊结构为例,采用AGC压下的方式进行辊压,上下对称设置各两个轧辊,而六辊结构的轧辊机,则上下各地城设置三个轧辊,传统的六辊和四辊结构的轧辊机轧辊的钢片表面平整度较差,且无法对厚度较薄的钢片进行辊压。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轧辊机。一种轧辊机,包括机架、上辊组和下辊组,所述上辊组和所述下辊组对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上辊组包括第一上轧辊、第二上轧辊、第三上轧辊、第四上轧辊、第五上轧辊和第六上轧辊,所述第五上轧辊和所述第六上轧辊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上轧辊的两侧,所述第二上轧辊和所述第三上轧辊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上轧辊的两侧,且所述第二上轧辊和所述第三上轧辊分别抵接于所述第四上轧辊,所述第二上轧辊设置于所述第五上轧辊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二上轧辊与所述第五上轧辊抵接,所述第三上轧辊设置于所述第六上轧辊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三上轧辊与所述第六上轧辊抵接,所述第二上轧辊和所述第三上轧辊对齐设置并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上轧辊的两侧的上方,所述第一上轧辊分别与所述第二上轧辊和所述第三上轧辊抵接;所述下辊组包括第一下轧辊、第二下轧辊、第三下轧辊、第四下轧辊、第五下轧辊和第六下轧辊,所述第五下轧辊和所述第六下轧辊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下轧辊的两侧,所述第二下轧辊和所述第三下轧辊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下轧辊的两侧,且所述第二下轧辊和所述第三下轧辊分别抵接于所述第四下轧辊,所述第二下轧辊设置于所述第五下轧辊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二下轧辊与所述第五下轧辊抵接,所述第三下轧辊设置于所述第六下轧辊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三下轧辊与所述第六下轧辊抵接,所述第二下轧辊和所述第三下轧辊对齐设置并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下轧辊的两侧的下方,所述第一下轧辊分别与所述第二下轧辊和所述第三下轧辊抵接;所述第一上轧辊的直径分别小于所述第二上轧辊和所述第三上轧辊的直径,所述第一下轧辊的直径分别小于所述第二下轧辊和所述第三下轧辊的直径;所述第一上轧辊和所述第一下轧辊相对设置,并且相互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轧辊和所述第一下轧辊的直径相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上轧辊的直径和所述第六上轧辊的直径分别大于所述第四上轧辊的直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下轧辊的直径和所述第六下轧辊的直径分别大于所述第四下轧辊的直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轧辊与所述第三上轧辊的直径相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上轧辊的直径和所述第六上轧辊的直径相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上轧辊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上轧辊的直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轧辊与所述第三下轧辊的直径相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下轧辊的直径和所述第六下轧辊的直径相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下轧辊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下轧辊的直径。上述轧辊机,由于上辊组和下辊组分别设置有六个轧辊,并且六个轧辊对称设置,使得上辊组和下辊组的压力能够均衡分布,此外由于第一上轧辊和第一下轧辊的直径较小,有利于提高辊压精度,有利于对厚度较薄的钢片进行辊压,使得对厚度较薄的钢片的辊压效果更佳。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轧辊机的一方向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的轧辊机的一方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的轧辊机的锁紧板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的轧辊机的锁紧板处于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例如,一种轧辊机,包括机架、上辊组和下辊组,所述上辊组和所述下辊组对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上辊组包括第一上轧辊、第二上轧辊、第三上轧辊、第四上轧辊、第五上轧辊和第六上轧辊,所述第五上轧辊和所述第六上轧辊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上轧辊的两侧,所述第二上轧辊和所述第三上轧辊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上轧辊的两侧,且所述第二上轧辊和所述第三上轧辊分别抵接于所述第四上轧辊,所述第二上轧辊设置于所述第五上轧辊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二上轧辊与所述第五上轧辊抵接,所述第三上轧辊设置于所述第六上轧辊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三上轧辊与所述第六上轧辊抵接,所述第二上轧辊和所述第三上轧辊对齐设置并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上轧辊的两侧的上方,所述第一上轧辊分别与所述第二上轧辊和所述第三上轧辊抵接;所述下辊组包括第一下轧辊、第二下轧辊、第三下轧辊、第四下轧辊、第五下轧辊和第六下轧辊,所述第五下轧辊和所述第六下轧辊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下轧辊的两侧,所述第二下轧辊和所述第三下轧辊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下轧辊的两侧,且所述第二下轧辊和所述第三下轧辊分别抵接于所述第四下轧辊,所述第二下轧辊设置于所述第五下轧辊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二下轧辊与所述第五下轧辊抵接,所述第三下轧辊设置于所述第六下轧辊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三下轧辊与所述第六下轧辊抵接,所述第二下轧辊和所述第三下轧辊对齐设置并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下轧辊的两侧的下方,所述第一下轧辊分别与所述第二下轧辊和所述第三下轧辊抵接;所述第一上轧辊的直径分别小于所述第二上轧辊和所述第三上轧辊的直径,所述第一下轧辊的直径分别小于所述第二下轧辊和所述第三下轧辊的直径;所述第一上轧辊和所述第一下轧辊相对设置,并且相互抵接。本实施例中,由于上辊组和下辊组分别设置有六个轧辊,并且六个轧辊对称设置,使得上辊组和下辊组的压力能够均衡分布,此外由于第一上轧辊和第一下轧辊的直径较小,有利于提高辊压精度,有利于对厚度较薄的钢片进行辊压,使得对厚度较薄的钢片的辊压效果更佳。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轧辊机10,包括:机架100、上辊组200和下辊组300,所述上辊组200和所述下辊组300对称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所述上辊组200包括第一上轧辊210、第二上轧辊220、第三上轧辊230、第四上轧辊240、第五上轧辊250和第六上轧辊260,所述第五上轧辊250和所述第六上轧辊260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上轧辊240的两侧,所述第二上轧辊220和所述第三上轧辊230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上轧辊240的两侧,且所述第二上轧辊220和所述第三上轧辊230分别抵接于所述第四上轧辊240,所述第二上轧辊220设置于所述第五上轧辊250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二上轧辊220与所述第五上轧辊250抵接,所述第三上轧辊230设置于所述第六上轧辊260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三上轧辊230与所述第六上轧辊260抵接,所述第二上轧辊220和所述第三上轧辊230对齐设置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轧辊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轧辊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上辊组和下辊组,所述上辊组和所述下辊组对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上辊组包括第一上轧辊、第二上轧辊、第三上轧辊、第四上轧辊、第五上轧辊和第六上轧辊,所述第五上轧辊和所述第六上轧辊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上轧辊的两侧,所述第二上轧辊和所述第三上轧辊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上轧辊的两侧,且所述第二上轧辊和所述第三上轧辊分别抵接于所述第四上轧辊,所述第二上轧辊设置于所述第五上轧辊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二上轧辊与所述第五上轧辊抵接,所述第三上轧辊设置于所述第六上轧辊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三上轧辊与所述第六上轧辊抵接,所述第二上轧辊和所述第三上轧辊对齐设置并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上轧辊的两侧的上方,所述第一上轧辊分别与所述第二上轧辊和所述第三上轧辊抵接;所述下辊组包括第一下轧辊、第二下轧辊、第三下轧辊、第四下轧辊、第五下轧辊和第六下轧辊,所述第五下轧辊和所述第六下轧辊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下轧辊的两侧,所述第二下轧辊和所述第三下轧辊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下轧辊的两侧,且所述第二下轧辊和所述第三下轧辊分别抵接于所述第四下轧辊,所述第二下轧辊设置于所述第五下轧辊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二下轧辊与所述第五下轧辊抵接,所述第三下轧辊设置于所述第六下轧辊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三下轧辊与所述第六下轧辊抵接,所述第二下轧辊和所述第三下轧辊对齐设置并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下轧辊的两侧的下方,所述第一下轧辊分别与所述第二下轧辊和所述第三下轧辊抵接;所述第一上轧辊的直径分别小于所述第二上轧辊和所述第三上轧辊的直径,所述第一下轧辊的直径分别小于所述第二下轧辊和所述第三下轧辊的直径;所述第一上轧辊和所述第一下轧辊相对设置,并且相互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辊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上辊组和下辊组,所述上辊组和所述下辊组对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上辊组包括第一上轧辊、第二上轧辊、第三上轧辊、第四上轧辊、第五上轧辊和第六上轧辊,所述第五上轧辊和所述第六上轧辊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上轧辊的两侧,所述第二上轧辊和所述第三上轧辊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上轧辊的两侧,且所述第二上轧辊和所述第三上轧辊分别抵接于所述第四上轧辊,所述第二上轧辊设置于所述第五上轧辊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二上轧辊与所述第五上轧辊抵接,所述第三上轧辊设置于所述第六上轧辊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三上轧辊与所述第六上轧辊抵接,所述第二上轧辊和所述第三上轧辊对齐设置并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上轧辊的两侧的上方,所述第一上轧辊分别与所述第二上轧辊和所述第三上轧辊抵接;所述下辊组包括第一下轧辊、第二下轧辊、第三下轧辊、第四下轧辊、第五下轧辊和第六下轧辊,所述第五下轧辊和所述第六下轧辊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下轧辊的两侧,所述第二下轧辊和所述第三下轧辊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下轧辊的两侧,且所述第二下轧辊和所述第三下轧辊分别抵接于所述第四下轧辊,所述第二下轧辊设置于所述第五下轧辊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二下轧辊与所述第五下轧辊抵接,所述第三下轧辊设置于所述第六下轧辊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三下轧辊与所述第六下轧辊抵接,所述第二下轧辊和所述第三下轧辊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海华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深启不锈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