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悬挂系统及带有该悬挂系统的小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1710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5 0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悬挂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悬挂系统及带有该悬挂系统的小车。包括初始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前车板和后车板,所述前车板上方连有连接轴支座,所述连接轴支座上安装有水平方向布置的连接轴,且连接轴支座能绕连接轴转动,所述连接轴往后车板方向延伸,在连接轴上还设有与后车板铰接的连接板,所述自适应悬挂系统还包括水平方向布置的避震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前车板和后车板采用该自适应悬挂系统相连接后,前车板部分整体作为一个适应地形的系统,通过连接轴和连接板来满足前车板的运动自由度需求,使得车体对复杂地形有很好的适应性并且不会触地,保证车体的安全。

An adaptive suspension system and a trolley with the suspension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suspension system, in particular an adaptive suspension system and a small car with the suspens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initial position located on the front board and board on the same plane, the front plate is connected above the support shaft, the connecting shaft bearings are installed o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of the connecting shaft, and the connecting shaft bearing can rotate around the connecting shaft, the connecting shaft back plate extends into the connecting shaft is also arranged on the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back plate is hinged, the adaptive shock absorber suspension system also comprises a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 front board and board after the adaptive suspension system is connected, the template part as a whole to adapt to the terrain of the system, through the connecting shaft and the connecting plate to meet the demand for freedom of movement before the board, the body has very good adaptability to complex terrain and will not touch the body to ensure.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悬挂系统及带有该悬挂系统的小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悬挂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悬挂系统及带有该悬挂系统的小车。
技术介绍
底盘悬挂系统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悬架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比如支撑力、制动力和驱动力等,并且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保证乘员的舒适性、减小货物和车辆本身的动载荷。目前轿车的悬挂一般是采用非独立悬挂和独立悬挂的形式,非独立悬挂的结构特点是两侧车轮由一根整体式车桥相连,车轮连同车桥一起弹性悬挂在车架或车身的下面。独立悬挂的车轴分成两段,每只车轮用螺旋弹簧独立地安装在车架下面。这些现有结构形式的悬挂大多是依靠弹簧的形变来适应各种复杂地形,当路面不平整时,通过两侧弹簧的伸缩量不同,从而使车轮时刻着地,提高车轮的地面附着力。但是这种适应地形的结构使轮子和车体分隔开,当弹簧调节范围较大时,汽车底盘波动幅度会增大,影响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当地形波动超过弹簧的调节范围时,会出现汽车底盘刮地进而破坏车体结构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由于悬挂弹簧调节范围有限而不能更好地适应地形,当地形波动超过弹簧的调节范围时,会出现汽车底盘刮地进而破坏车体结构的情况,提供一种自适应悬挂系统及带有该悬挂系统的小车,车辆的前后车体分离,前后车体采用该自适应悬挂系统进行连接,前轮部分整体作为一个适应地形的系统,使车体对复杂地形有更好的自适应能力。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适应悬挂系统,包括初始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前车板和后车板,所述前车板上方连有连接轴支座,所述连接轴支座上安装有水平方向布置的连接轴,且连接轴支座能绕连接轴转动,所述连接轴往后车板方向延伸,在连接轴上还设有与后车板铰接的连接板,所述自适应悬挂系统还包括水平方向布置的避震器。由于连接轴支座可以绕连接轴转动,因而前车板具有绕连接轴转动的自由度,能更好的适应倾斜路面,防止车辆倾翻,同时在连接轴上还设有与后车板铰接的连接板,因而前车板又具有绕该铰接中心转动的自由度,能更好的适应起伏不平的路面。采用避震器可以减少前车板的震动向后车板传递,同时避震器提供的挤压力,可使前轮时刻与地面贴合,从而提供更好的附着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避震器的一端与连接轴支座相铰接,另一端与设于后车板上方的支架相铰接。避震器的两端吊耳分别与前车板上的连接轴支座、后车板上方的支架相铰接,其具有绕两端吊耳铰接中心线转动的自由度,当路面起伏不平前车板和后车板出现相对转动时,避震器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的板面与连接轴垂直,连接板的两端设有与后车板相铰接的连接吊耳,两个连接吊耳位于前车板上方的同一高度。通过连接板上的连接吊耳与后车板相铰接,使连接板相对后车板可以转动,从而使前车板相对后车板可以绕该铰接中心进行转动,从而适应起伏不平的路面状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后车板上方还连有用于与连接吊耳铰接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连接吊耳对应设有铰接孔。通过后车板上方的连接座与连接吊耳相铰接,使前车板相对后车板可以绕该铰接中心进行转动,从而适应起伏不平的路面状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吊耳上设有与连接座相配合的限位面,所述限位面用于限制连接吊耳与连接座的相对转动方向。该限位面可使前车板绕转动中心只能顺时针转动,能避免车体在适应地形时中间部分触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轴与连接轴支座之间设有径向轴承。该径向轴承可以避免连接轴与连接轴支座直接接触,减少前车板绕连接轴的转动阻力,使前车板转动更加灵活省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吊耳以连接轴为中心对称布置。连接吊耳采用对称布置的结构形式,可以使连接板上的连接吊耳处受力更加均匀,避免因载荷不均而出现失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避震器的中心线与连接轴的中心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相重合。这样的设置可以使避震器两端吊耳受力均匀,从而可以减少避震器损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与连接轴之间设有用于限制二者相对转动的限位销。通过采用限位销来限制连接板与连接轴间的相对转动,便于二者的装配,同时可以简化连接板与连接轴的结构和工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轴两端设有用于限制连接轴移动的卡环。通过卡环来调整轴向间隙,防止连接轴出现轴向窜动,同时卡环使用简单,安装方便。一种小车,包括上述自适应悬挂系统。前车板和后车板采用该自适应悬挂系统相连接后,前车板部分整体作为一个适应地形的系统,通过连接轴和连接板来满足前车板部分的运动自由度需求,使得车体对复杂地形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并且保证车体不会触地,保证了车体的安全。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连接轴支座可以绕连接轴转动,因而前车板具有绕连接轴转动的自由度,能更好的适应倾斜路面,防止车辆倾翻,同时在连接轴上还设有与后车板铰接的连接板,因而前车板又具有绕该铰接中心转动的自由度,能更好的适应起伏不平的路面。采用避震器可以减少前车板的震动向后车板传递,同时避震器提供的挤压力,可使前轮时刻与地面贴合,从而提供更好的附着力;2、避震器的两端吊耳分别与前车板上的连接轴支座、后车板上方的支架相铰接,其具有绕两端吊耳铰接中心线转动的自由度,当路面起伏不平前车板和后车板出现相对转动时,避震器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转动;3、连接轴与连接轴支座之间设置径向轴承,可以避免连接轴与连接轴支座直接接触,减少前车板绕连接轴的转动阻力,使前车板转动更加灵活省力;4、连接吊耳上设有与连接座相配合的限位面,该限位面可使前车板绕转动中心只能顺时针转动,能避免车体在适应地形时中间部分触地。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的自适应悬挂系统立体图。图2为实施例1中的自适应悬挂系统主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实施例1中的自适应悬挂系统的连接板立体图。图5为实施例1中的自适应悬挂系统的连接座主视图。图6为图5的右视图。图7为实施例1中的自适应悬挂系统使用图。图中标记:1-前车板,2-后车板,3-连接板,31-连接吊耳,32-限位面,4-连接轴,5-卡环,6-限位销,7-连接轴支座,8-连接座,81-凹槽,82-横板,83-安装槽,9-支架,10-避震器,11-径向轴承,12-车轮,13-电池,14-控制器,15-转向电机,16-转向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适应悬挂系统;如图1-6所示,包括初始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前车板1和后车板2,所述前车板1上连有连接轴支座7,所述连接轴支座7上安装有水平布置的连接轴4,且连接轴支座7能绕连接轴4转动,所述连接轴4往后车板2方向延伸,在连接轴4上还设有与后车板2铰接的连接板3,其铰接转动中心平行于水平面并垂直于连接轴4的中心线,所述自适应悬挂系统还包括水平方向布置的避震器10。由于连接轴支座可以绕连接轴转动,因而前车板具有绕连接轴转动的自由度,能更好的适应倾斜路面,防止车辆倾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适应悬挂系统及带有该悬挂系统的小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适应悬挂系统,包括初始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前车板和后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板上方连有连接轴支座,所述连接轴支座上安装有水平方向布置的连接轴,且连接轴支座能绕连接轴转动,所述连接轴往后车板方向延伸,在连接轴上还设有与后车板铰接的连接板,所述自适应悬挂系统还包括水平方向布置的避震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悬挂系统,包括初始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前车板和后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板上方连有连接轴支座,所述连接轴支座上安装有水平方向布置的连接轴,且连接轴支座能绕连接轴转动,所述连接轴往后车板方向延伸,在连接轴上还设有与后车板铰接的连接板,所述自适应悬挂系统还包括水平方向布置的避震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器的一端与连接轴支座相铰接,另一端与设于后车板上方的支架相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板面与连接轴垂直,连接板的两端设有与后车板相铰接的连接吊耳,两个连接吊耳位于前车板上方的同一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板上方还连有用于与连接吊耳铰接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连接吊耳对应设有铰接孔。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德渊孙锐左德阳刘旭朋王叶许坤达肖立杨何秀文骆彦澔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