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TCC超宽带移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0361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TCC超宽带移相器。该移相器采用带状线结构,由一段四分之三波长长度的折叠线和三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组成,所述移相器采用LTCC(低温共烧陶瓷)工艺技术实现三维立体集成,具有结构简单、重量小、调试灵活方便、稳定性良好、工作带宽宽、电性能良好、产品生产成本低、可大批量生产等优点,能够广泛运用于相应频段的军用、民用通信等领域。

A LTCC ultra wideband phase shift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TCC ultra wideband phase shifter. The phase shifter with stripline structure, composed of the folding line by the folding line 3/4 wavelength of a length, and three length 1/4 wavelength, the phase shifter with LTCC (LTCC) technology to achieve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ight weight, convenient debugging, good stability, wide band, electric work good performance, low production cost, mass production and other advantages, to military and civilian communication fields is widely used in the corresponding frequency b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TCC超宽带移相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移相器
,具体是一种LTCC超宽带移相器。
技术介绍
移相器的功能是改变某一传输信号的相位的器件,它是相控阵雷达发射系统与接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之一,广泛运用于相控阵雷达、各种仪表仪器、测量系统、雷达通信系统等领域。随着雷达通信系统在军事领域的不断发展,宽带甚至超宽带移相器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极大的加快了研究人员对移相器的研究。描述这种器件的性能指标包括插入损耗以及工作频率范围,这两种指标直接影响通信设备的灵敏度以及抗干扰能力。对比于传统工艺加工技术,LTCC(低温共烧陶瓷)工艺技术能够轻易实现产品的三维立体集成,其拥有独特的无源器件内埋技术能够大幅减小器件体积,提高产品封装密度,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稳定性。LTCC技术是一种十分适用于微波领域的工艺集成技术,能够很好的生产出性能稳定可靠的移相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TCC超宽带移相器,采用LTCC(低温共烧陶瓷)三维集成技术实现,具有结构简单、重量小、调试灵活方便、稳定性良好、工作带宽宽、电性能良好、产品生产成本低、可大批量生产等优点。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TCC超宽带移相器,从上至下共有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第三接地层GND3,第二个部分为四分之三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1和第一输入连接引线Lin1以及第一输出连接引线Lout1,第三个部分为第四接地层GND4,第四个部分为第一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2、第二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3、第三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4、第二输入连接引线Lin2、第二输出连接引线Lout2以及连接柱H,其中第一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2与第二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3垂直放置,第五个部分为第五接地层GND5。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二输出端口Pout2、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一输入端口Pin1、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二输入端口Pin2从前往后依次分布在移相器的左侧,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一输出端口Pout1分布在移相器的右侧。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一输入端口Pin1连接第一输入连接引线Lin1一端,第一输入连接引线Lin1的另一端连接四分之三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1一端,四分之三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输出连接引线Lout1与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一输出端口Pout1连接。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二输入端口Pin2连接第二输入连接引线Lin2一端,第二输入连接引线Lin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2一端,第一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2另一端通过连接柱H与第二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3一端相连,第二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3另一端通过第二输出连接引线Lout2与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二输出端口Pout2相连。第三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4一端与连接柱H连接,第三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4另一端连接到第二接地层GND2。第一接地层GND1与第二接地层GND2与第三接地层GND3与第四接地层GND4与第五接地层GND5相连接,第二接地层GND2与第一接地层GND1分别包裹在移相器的前后两侧。与传统常规工艺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LTCC(低温共烧陶瓷)技术进行三维立体集成,具有结构简单、重量小、调试灵活方便、稳定性良好、工作频带宽、电性能良好、产品生产成本低、可大批量生产等优点,能够广泛运用于相应频段的军用、民用通信等领域。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一种LTCC超宽带移相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本专利技术一种LTCC超宽带移相器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LTCC超宽带移相器主要性能曲线。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LTCC超宽带移相器相位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结合图1(a)、(b),一种LTCC超宽带移相器,包括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一输入端口Pin1、第一输入连接引线Lin1、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一输出端口Pout1、第一输出连接引线Lout1、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二输入端口Pin2、第二输入连接引线Lin2、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二输出端口Pout2、第二输出连接引线Lout2、四分之三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1、第一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2、第二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3、连接柱H、第三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4、第一接地层GND1、第二接地层GND2、第三接地层GND3、第四接地层GND4、第五接地层GND5。结合图1(a)、(b),一种LTCC超宽带移相器从上至下共有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第三接地层GND3,第二个部分为四分之三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1和第一输入连接引线Lin1以及第一输出连接引线Lout1,第三个部分为第四接地层GND4,第四个部分为第一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2、第二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3、第三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4、第二输入连接引线Lin2、第二输出连接引线Lout2以及连接柱H,其中第一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2与第二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3垂直放置,第五个部分为第五接地层GND5。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二输出端口Pout2、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一输入端口Pin1、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二输入端口Pin2从前往后依次分布在移相器的左侧,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一输出端口Pout1分布在移相器的右侧。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一输入端口Pin1连接第一输入连接引线Lin1一端,第一输入连接引线Lin1的另一端连接四分之三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1一端,四分之三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输出连接引线Lout1与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一输出端口Pout1连接。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二输入端口Pin2连接第二输入连接引线Lin2一端,第二输入连接引线Lin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2一端,第一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2另一端通过连接柱H与第二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3一端相连,第二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3另一端通过第二输出连接引线Lout2与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二输出端口Pout2相连。第三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4一端与连接柱H连接,第三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4另一端连接到第二接地层GND2。第一接地层GND1与第二接地层GND2与第三接地层GND3与第四接地层GND4与第五接地层GND5相连接,第二接地层GND2与第一接地层GND1分别包裹在移相器的前后两侧。所述包括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一输入端口Pin1、第一输入连接引线Lin1、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一输出端口Pout1、第一输出连接引线Lout1、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二输入端口Pin2、第二输入连接引线Lin2、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二输出端口Pout2、第二输出连接引线Lout2、四分之三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1、第一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2、第二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3、连接柱H、第三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4、第一接地层GND1、第二接地层GND2、第三接地层GND3、第四接地层GND4、第五接地层GND5均采用LTCC(低温共烧陶瓷)工艺技术实现。一种LTCC超宽带移相器,采用LTCC(低温共烧陶瓷)工艺技术实现三维立体集成,因此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LTCC超宽带移相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LTCC超宽带移相器,其特征在于:该LTCC超宽带移相器从上至下共有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第三接地层(GND3),第二个部分为四分之三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1)、第一输入连接引线(Lin1)以及第一输出连接引线(Lout1),第三个部分为第四接地层(GND4),第四个部分为第一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2)、第二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3)、第三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4)、第二输入连接引线(Lin2)、第二输出连接引线(Lout2)以及连接柱(H),其中,第一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2)与第二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3)垂直放置,第五个部分为第五接地层(GND5);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二输出端口(Pout2)、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一输入端口(Pin1)、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二输入端口(Pin2)从前往后依次分布在移相器的一侧,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一输出端口(Pout1)分布在移相器的另一侧;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一输入端口(Pin1)连接第一输入连接引线(Lin1)一端,第一输入连接引线(Lin1)的另一端连接四分之三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1)一端,四分之三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输出连接引线(Lout1)与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一输出端口(Pout1)连接;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二输入端口(Pin2)连接第二输入连接引线(Lin2)一端,第二输入连接引线(Lin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2)一端,第一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2)另一端通过连接柱(H)与第二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3)一端相连,第二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3)另一端通过第二输出连接引线(Lout2)与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二输出端口(Pout2)相连;第三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4)一端与连接柱(H)连接,第三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4)另一端连接到第二接地层(GND2);第一接地层(GND1)与第二接地层(GND2)与第三接地层(GND3)与第四接地层(GND4)与第五接地层(GND5)相连接,第二接地层(GND2)与第一接地层(GND1)分别包裹在移相器的前后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TCC超宽带移相器,其特征在于:该LTCC超宽带移相器从上至下共有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第三接地层(GND3),第二个部分为四分之三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1)、第一输入连接引线(Lin1)以及第一输出连接引线(Lout1),第三个部分为第四接地层(GND4),第四个部分为第一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2)、第二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3)、第三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4)、第二输入连接引线(Lin2)、第二输出连接引线(Lout2)以及连接柱(H),其中,第一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2)与第二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3)垂直放置,第五个部分为第五接地层(GND5);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二输出端口(Pout2)、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一输入端口(Pin1)、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二输入端口(Pin2)从前往后依次分布在移相器的一侧,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一输出端口(Pout1)分布在移相器的另一侧;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一输入端口(Pin1)连接第一输入连接引线(Lin1)一端,第一输入连接引线(Lin1)的另一端连接四分之三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1)一端,四分之三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输出连接引线(Lout1)与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一输出端口(Pout1)连接;50欧姆特征阻抗的第二输入端口(Pin2)连接第二输入连接引线(Lin2)一端,第二输入连接引线(Lin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段四分之一波长长度的折叠线(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智强孙超戴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