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春渊专利>正文

一种变压线引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0115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线引出装置,其结构包括接线柱、升降座、排气管、自动合盖装置、盖板、内锥式插拔式终端、内锥式插座、变压器引出线,升降座底部设有接线柱,变压器引出线引出端贯穿接线柱设置在升降座内部,变压器引出线引出端贯与同样设在升降座内部的内锥式插座较小的一端通过电相连接,内锥式插座较大的一端连接在升降座侧面,内锥式插座与内锥式插拔式终端相配合,升降座顶部连接有盖板,排气管与升降座侧面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变压线引出装置,通过自动合盖装置将管盖与排气管出气口合上,防止灰尘进入升高座内,滚珠的行走能够延长关闭的时间,使残留的气泡进行消散,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A voltage variable line elicited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wing line extraction device, the structure includes wiring column, lifting seat, exhaust pipe, automatic closing device, a cover plate, inner cone type plug, socket, terminal cone type transformer lead wire, the bottom of the lifting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wiring terminal, transformers lead terminals through a wiring terminal arranged on the lifting seat, transformers lead terminal penetration and is also located in the lifting seat cone inside the socket through small electrically connected end cone socket connection in large lifting seat side is matched with the inner cone type internal cone type plug and socket terminal, a lifting seat is connected with a connecting cover, exhaust and the lifting seat side of the tub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ine drawn through the swing device, automatic closing device will cover pipe and the exhaust pipe outlet is closed, to prevent dust from entering the elevated seat, the ball can walk Prolong the closing time, make the remaining bubbles dissipate, the structure is reasonable, and the use is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线引出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变压线引出装置,属于变压线引出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其中的交联电力电缆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与输配电变压器的连接安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要求变压器全密封、全绝缘、省空间、防污秽等;而普通瓷瓶式套管的抗湿闪和污闪性能不理想,且电气接点外露,无法满足用户的要求。近年来一种可分离式电缆连接器—内锥插拔式终端频繁应用于气体绝缘封闭开关设备,它全绝缘、全屏蔽、免维护、可插拔,能很好地解决变压器瓷瓶式套管出线所固有的弱点。现有变压器引出装置多采用内锥插拔式终端,节省约50%的终端空间,同时设有联气管避免升高座注油后内部残存的气泡可能造成的放电,但联气管无法在注油结束后对联气管进行关闭,容易使灰尘进入升高座内,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压线引出装置,以解决联气管无法在注油结束后对联气管进行关闭,容易使灰尘进入升高座内,影响使用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变压线引出装置,其结构包括接线柱、升降座、排气管、自动合盖装置、盖板、内锥式插拔式终端、内锥式插座、变压器引出线,所述升降座底部设有接线柱,所述变压器引出线引出端贯穿接线柱设置在升降座内部,所述变压器引出线引出端贯与同样设在升降座内部的内锥式插座较小的一端通过电相连接,所述内锥式插座较大的一端连接在升降座侧面,所述内锥式插座与内锥式插拔式终端相配合,所述升降座顶部连接有盖板,所述排气管与升降座侧面连通,所述排气管进气口与升降座侧面成60度夹角,所述排气管出气口上方设有自动合盖装置,所述自动合盖装置与升降座相连接,所述自动合盖装置由第一销轴、第一活动杆、开口、滑轮、滑轮架、支架、壳体、连杆、第二活动杆、第二销轴、弧形滑道、直线滑轨、第三销轴、滚珠导入管、滚珠、第一铰链、铰接板、第二铰链、挡板、出口滑道、升降柱、通孔、移动腔、导套组成;所述导套为圆柱形且垂直放置在升降座内部,所述导套底部固定在升降座底部,所述导套顶部连接在盖板底部,所述导套上半部分设有移动腔,所述移动腔侧面开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升降柱底部设在与之相配合的移动腔内,所述升降柱顶部穿过盖板设在壳体内部,所述升降柱顶部通过第二铰链与铰接板下部活动连接,所述铰接板上部通过第一铰链与直线滑轨的一端铰接在一起,所述直线滑轨中间设有穿孔,所述穿孔与第三销轴相配合,所述直线滑轨与第一铰链铰接的一端侧面连接有滚珠导入管出口端,所述滚珠导入管进口端设在壳体外顶部,所述滚珠设在直线滑轨与第一铰链铰接的一端,所述直线滑轨的另一端下方设有弧形滑道,所述弧形滑道的尾部前方设有垂直放置的挡板,所述弧形滑道下方设有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二活动杆中间贯穿有第二销轴,所述第二活动杆位于弧形滑道尾部的一端连接有出口滑道,所述第二活动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杆与第一活动杆一端铰接在一起构成Z字型,所述第一活动杆中间与固定在壳体内的第一销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销轴与设在上方的第二销轴位于同一垂直线上,所述第一活动杆铰接连杆一端相反的一端与支架铰链连接,所述支架底部焊接有滑轮架,所述滑轮架下方设有成排的滑轮,所述壳体底部开有开口,所述滑轮架设在开口处,所述排气管出气口处设有管盖,所述管盖与滑轮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滚珠导入管为L型,所述滚珠导入管还包括有锥形导筒,所述锥形导筒较小的一端与滚珠导入管顶部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开口的长度为滑轮架长度的2倍。进一步地,所述直线滑轨与第一铰链铰接的一端设有半圆凹槽,所述半圆凹槽与滚珠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管盖由盖体、支杆、卡环组成,所述支杆连接在盖体与卡环之间,所述支杆沿卡环边沿成圆形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出气口处内壁设有凸环,所述凸环与卡环相配合。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变压线引出装置,使用时,将升高座座内注油后,油通过通孔-进入移动腔-,使移动腔-内的升降柱-上升,拉高直线滑轨-放置滚珠-的一端,使直线滑轨-进行倾斜,滚珠-从直线滑轨-一端滑动到另一端落入弧形滑道-,在弧形滑道-尾部通过挡板-的导向作用垂直下坠到第二活动杆-一端并由出口滑道-滑出,第二活动杆-一端通过滚珠-的重力作用下压,使另一端上升,通过连杆-带动第一活动杆-远离滑轮架-的一端上升,使第一活动杆-另一端将滑轮架-下压使管盖扣合在排气管出气口,所述滚珠-的行走能够延长关闭的时间,使残留的气泡进行消散,通过管盖与排气管出气口合上,防止灰尘进入升高座内,管盖扣合后,可将滚珠-由滚珠导入管-重新放入直线滑轨-的一端。因为所述滚珠导入管为L型,所述滚珠导入管还包括有锥形导筒,所述锥形导筒较小的一端与滚珠导入管顶部连通,能够对滚珠起到导向和缓冲的作用。因为所述开口的长度为滑轮架长度的2倍,便于滑轮架在开口处的位移。因为所述直线滑轨与第一铰链铰接的一端设有半圆凹槽,所述半圆凹槽与滚珠相配合,便于对滚珠的固定。因为所述管盖由盖体、支杆、卡环组成,所述支杆连接在盖体与卡环之间,所述支杆沿卡环边沿成圆形均匀分布,便于对气体进行排出。因为所述排气管出气口处内壁设有凸环,所述凸环与卡环相配合,能够对管盖进行打开或扣合时进行限位。本专利技术一种变压线引出装置,通过自动合盖装置将管盖与排气管出气口合上,防止灰尘进入升高座内,滚珠的行走能够延长关闭的时间,使残留的气泡进行消散,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变压线引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自动合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自动合盖装置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接线柱-1、升降座-2、排气管-3、自动合盖装置-4、盖板-5、内锥式插拔式终端-6、内锥式插座-7、变压器引出线-8、第一销轴-40、第一活动杆-41、开口-42、滑轮-43、滑轮架-44、支架-45、壳体-46、连杆-47、第二活动杆-48、第二销轴-49、弧形滑道-410、直线滑轨-411、第三销轴-412、滚珠导入管-413、滚珠-414、第一铰链-415、铰接板-416、第二铰链-417、挡板-418、出口滑道-419、升降柱-420、通孔-421、移动腔-422、导套-423、盖体-301、支杆-302、卡环-303、卡环-30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压线引出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接线柱1、升降座2、排气管3、自动合盖装置4、盖板5、内锥式插拔式终端6、内锥式插座7、变压器引出线8,所述升降座2底部设有接线柱1,所述变压器引出线8引出端贯穿接线柱1设置在升降座2内部,所述变压器引出线8引出端贯与同样设在升降座2内部的内锥式插座7较小的一端通过电相连接,所述内锥式插座7较大的一端连接在升降座2侧面,所述内锥式插座7与内锥式插拔式终端6相配合,所述升降座2顶部连接有盖板5,所述排气管3与升降座2侧面连通,所述排气管3进气口与升降座2侧面成60度夹角,所述排气管3出气口上方设有自动合盖装置4,所述自动合盖装置4与升降座2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变压线引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压线引出装置,其结构包括接线柱(1)、升降座(2)、排气管(3)、自动合盖装置(4)、盖板(5)、内锥式插拔式终端(6)、内锥式插座(7)、变压器引出线(8),所述升降座(2)底部设有接线柱(1),所述变压器引出线(8)引出端贯穿接线柱(1)设置在升降座(2)内部,所述变压器引出线(8)引出端贯与同样设在升降座(2)内部的内锥式插座(7)较小的一端通过电相连接,所述内锥式插座(7)较大的一端连接在升降座(2)侧面,所述内锥式插座(7)与内锥式插拔式终端(6)相配合,所述升降座(2)顶部连接有盖板(5),所述排气管(3)与升降座(2)侧面连通,所述排气管(3)进气口与升降座(2)侧面成60度夹角,所述排气管(3)出气口上方设有自动合盖装置(4),所述自动合盖装置(4)与升降座(2)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合盖装置(4)由第一销轴(40)、第一活动杆(41)、开口(42)、滑轮(43)、滑轮架(44)、支架(45)、壳体(46)、连杆(47)、第二活动杆(48)、第二销轴(49)、弧形滑道(410)、直线滑轨(411)、第三销轴(412)、滚珠导入管(413)、滚珠(414)、第一铰链(415)、铰接板(416)、第二铰链(417)、挡板(418)、出口滑道(419)、升降柱(420)、通孔(421)、移动腔(422)、导套(423)组成;所述导套(423)为圆柱形且垂直放置在升降座(2)内部,所述导套(423)底部固定在升降座(2)底部,所述导套(423)顶部连接在盖板(5)底部,所述导套(423)上半部分设有移动腔(422),所述移动腔(422)侧面开有均匀分布的通孔(421),所述升降柱(420)底部设在与之相配合的移动腔(422)内,所述升降柱(420)顶部穿过盖板(5)设在壳体(46)内部,所述升降柱(420)顶部通过第二铰链(417)与铰接板(416)下部活动连接,所述铰接板(416)上部通过第一铰链(415)与直线滑轨(411)的一端铰接在一起,所述直线滑轨(411)中间设有穿孔,所述穿孔与第三销轴(412)相配合,所述直线滑轨(411)与第一铰链(415)铰接的一端侧面连接有滚珠导入管(413)出口端,所述滚珠导入管(413)进口端设在壳体(46)外顶部,所述滚珠(414)设在直线滑轨(411)与第一铰链(415)铰接的一端,所述直线滑轨(411)的另一端下方设有弧形滑道(410),所述弧形滑道(410)的尾部前方设有垂直放置的挡板(418),所述弧形滑道(410)下方设有第二活动杆(48),所述第二活动杆(48)中间贯穿有第二销轴(49),所述第二活动杆(48)位于弧形滑道(410)尾部的一端连接有出口滑道(419),所述第二活动杆(48)的另一端通过连杆(47)与第一活动杆(41)一端铰接在一起构成Z字型,所述第一活动杆(41)中间与固定在壳体(46)内的第一销轴(40)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销轴(40)与设在上方的第二销轴(49)位于同一垂直线上,所述第一活动杆(41)铰接连杆(47)一端相反的一端与支架(45)铰链连接,所述支架(45)底部焊接有滑轮架(44),所述滑轮架(44)下方设有成排的滑轮(43),所述壳体(46)底部开有开口(42),所述滑轮架(44)设在开口(42)处,所述排气管(3)出气口处设有管盖(30),所述管盖(30)与滑轮(43)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线引出装置,其结构包括接线柱(1)、升降座(2)、排气管(3)、自动合盖装置(4)、盖板(5)、内锥式插拔式终端(6)、内锥式插座(7)、变压器引出线(8),所述升降座(2)底部设有接线柱(1),所述变压器引出线(8)引出端贯穿接线柱(1)设置在升降座(2)内部,所述变压器引出线(8)引出端贯与同样设在升降座(2)内部的内锥式插座(7)较小的一端通过电相连接,所述内锥式插座(7)较大的一端连接在升降座(2)侧面,所述内锥式插座(7)与内锥式插拔式终端(6)相配合,所述升降座(2)顶部连接有盖板(5),所述排气管(3)与升降座(2)侧面连通,所述排气管(3)进气口与升降座(2)侧面成60度夹角,所述排气管(3)出气口上方设有自动合盖装置(4),所述自动合盖装置(4)与升降座(2)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合盖装置(4)由第一销轴(40)、第一活动杆(41)、开口(42)、滑轮(43)、滑轮架(44)、支架(45)、壳体(46)、连杆(47)、第二活动杆(48)、第二销轴(49)、弧形滑道(410)、直线滑轨(411)、第三销轴(412)、滚珠导入管(413)、滚珠(414)、第一铰链(415)、铰接板(416)、第二铰链(417)、挡板(418)、出口滑道(419)、升降柱(420)、通孔(421)、移动腔(422)、导套(423)组成;所述导套(423)为圆柱形且垂直放置在升降座(2)内部,所述导套(423)底部固定在升降座(2)底部,所述导套(423)顶部连接在盖板(5)底部,所述导套(423)上半部分设有移动腔(422),所述移动腔(422)侧面开有均匀分布的通孔(421),所述升降柱(420)底部设在与之相配合的移动腔(422)内,所述升降柱(420)顶部穿过盖板(5)设在壳体(46)内部,所述升降柱(420)顶部通过第二铰链(417)与铰接板(416)下部活动连接,所述铰接板(416)上部通过第一铰链(415)与直线滑轨(411)的一端铰接在一起,所述直线滑轨(411)中间设有穿孔,所述穿孔与第三销轴(412)相配合,所述直线滑轨(411)与第一铰链(415)铰接的一端侧面连接有滚珠导入管(4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渊张艳丽张雄
申请(专利权)人:陈春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