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地扇电机以及落地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9864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落地扇电机以及落地扇,其中落地扇电机包括与落地扇风叶传动配合的电机轴,所述电机轴具有至少两个驱动平面,所述驱动平面自所述电机轴的自由端向固定端轴向延伸。本技术方案通过优化电机轴结构,增加作用于风叶接触平面,改变落地扇电机在运行初期、运行过程、运行末期各阶段的相互作用力。在运行初期、停止末期分别起到促进与减缓作用,缩短无效运行时间。并且可以较好起到限位作用,有效解决整机抖动、振动与噪音的问题。

A fan motor and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落地扇电机以及落地扇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落地扇,本专利技术同时设计一种落地扇电机。
技术介绍
落地扇是一种常见的电器产品,由于其风量大、可移动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家庭、餐厅等场所。落地扇基本由机头、机身、上下管组件和底盘这等四大部件组成。其中,机头包括电机和风叶,是落地扇中的核心部件。风叶安装于电机的电机轴,在电机的作用下高速旋转。因此风叶和电机轴的配合在落地扇运行过程中十分关键。常见的电机轴为圆柱轴,风叶的轴套具有圆形孔,轴套直接套设于电机轴,并通过电机轴轴向两侧的结构加以限位。上述方案中电机轴驱动风叶转动仅通过两者圆弧面之间的摩擦力实现。由于风叶和电机轴之间摩擦力有限,尤其在风机启动和停止过程中,存在可能的滑动,因此风叶启动时间和停止时间较长。并且在运行过程中振动幅度大,整机抖动明显,噪声较大。为此,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D型电机轴,D型电机轴为在现有电机轴上加工出一个驱动平面,虽然D型电机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但是效果仍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落地扇启动和停止时间长,振动幅度大,整机抖动明显,噪声较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落地扇电机,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了一种落地扇。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落地扇电机,包括与落地扇风叶传动配合的电机轴,所述电机轴具有至少两个驱动平面,所述驱动平面自所述电机轴的自由端向固定端轴向延伸。可选的,相邻所述驱动平面之间至少有一处通过圆弧面相连。可选的,至少有一对所述驱动平面相对于所述电机轴中轴线对称设置。可选的,包括一对相对于所述电机轴中轴线对称设置的所述驱动平面,所述驱动平面距离所述电机轴中轴线距离为所述电机轴直径的/。可选的,三个以上所述驱动平面绕所述电机轴中轴线均匀分布,相邻所述驱动平面之间通过圆弧面相连。可选的,多个所述驱动平面首尾相接形成闭合的周面结构。可选的,所述周面结构垂直于所述电机轴的中轴线的截面为三角形。可选的,所述电机轴对应所述落地扇风叶两侧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落地扇风叶轴向运动的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电机轴可拆卸连接以方便所述落地扇风叶的安装。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了一种落地扇,包括落地扇风叶和驱动所述落地扇风叶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落地扇电机。可选的,所述落地扇风叶具有套设于所述电机轴的风叶轴套,所述风叶轴套具有与所述电机轴相适配的配合孔。可选的,所述配合孔包括圆形孔和设置于圆形孔和设置于所述圆形孔内所述驱动平面配合的驱动凸起。可选的,所述驱动凸起为所述风叶轴套一端加胶处理的筋位。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落地扇电机,通过优化电机轴结构,增加作用于风叶接触平面,改变落地扇电机在运行初期、运行过程、运行末期各阶段的相互作用力。在运行初期、停止末期分别起到促进与减缓作用,缩短无效运行时间。并且可以较好起到限位作用,有效解决整机抖动、振动与噪音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落地扇电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落地扇电机实施例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落地扇电机、2-电机轴、3-配合部、4-驱动平面、5-第一限位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落地扇,该落地扇包括落地扇电机1和落地扇风叶。落地扇电机1为落地扇的动力源,驱动落地扇风叶旋转以产生空气流动。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落地扇电机1包括与落地扇风叶传动配合的电机轴2。电机轴2与落地扇风叶配合的位置称为配合部3。配合部3具有一对相对于电机轴2中轴线对称设置的驱动平面4。驱动平面4平行于电机轴2中轴线,并自电机轴2的自由端向固定端轴向延伸。驱动平面4距离电机轴2中轴线的距离为电机轴2直径的1/4。本文中,电机轴2自由端为远离电机主体的部分,固定端则为靠近电机主体的部分。该电机轴2的驱动平面4可在原圆形电机轴2结构上,沿轴线方向去材料处理形成,相邻驱动平面4之间通过电机轴2外周的圆弧面连接。如此设计,方便对现有结构的改进,方法简单,容易实现。电机轴2对应落地扇风叶两侧设置第一限位结构5和第二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5设置于落地扇风叶靠近电机轴2固定端的一侧。可为成型与电机轴2上的限位凸起,也可为穿设于电机轴2上的限位轴或限位销。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于落地扇风叶靠近电机轴自由端的一侧,通过连接螺纹与电机轴2可拆卸连接。第二限位结构待落地扇风叶穿设于电机轴2后安装于电机轴2。连接螺纹可以为设置于电机轴2末端的外螺纹,也可为设置穿设于末端顶部的内螺纹。显而易见地,也可选择其他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位于落地扇风叶两侧的第一限位结构5和第二限位结构实现对落地扇风叶的固定安装,限制落地扇风叶在沿电机轴2轴向的运动。限位结构通过连接螺纹连接于电机轴2。相应地,落地扇风叶具有与电机轴2配合的风叶轴套。风叶轴套上设置有与配合部3配合的配合孔。配合孔可为一体成型,也可为对现有圆形孔改造而成。具体地,在风叶轴套一端作加胶处理,形成与驱动平面4配合的筋位,此处筋位即与驱动平面4配合实现传动功能的驱动凸起。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落地扇的工作原理为:在启动阶段,电机轴2直接作用于风叶轴套,与圆形轴和D型轴相比,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电机轴2弧面面积减小,平面接触面增大,作用于落地扇风叶的作用力变大,对启动运行起促进作用,从而使落地扇启动时间变短。在运行阶段,两驱动平面4对落地扇风叶具有限位作用,落地扇风叶到达动态平衡运转时,可有效防止风叶径向撺动。有效解决了由于结构蠕变及运动衰减,圆形孔易造成抖动,产生噪音等问题。在停止阶段,落地扇风叶的运转遵循惯性规律,在逐渐减速中,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电机轴2将部分滑动摩擦转变为平面静摩擦,作用力变大,故在停止运转过程中,抵消惯性,增大阻尼,有效减缓落地扇风叶运转,缩短动落地扇停止时间。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电机轴2的配合部3包括三个以上绕电机轴2中轴线均匀分布的驱动平面4,相邻驱动平面4之间通过电机轴2外周的圆弧面相连。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电机轴2的配合部3为多个驱动平面4首尾相接形成闭合的周面结构。进一步优选的,配合部3垂直于电机轴2中轴线的截面为三角形,即为三角轴结构。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了一种落地扇电机。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落地扇电机以及落地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落地扇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落地扇风叶传动配合的电机轴(2),所述电机轴(2)具有至少两个驱动平面(4),所述驱动平面(4)自所述电机轴(2)的自由端向固定端轴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落地扇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落地扇风叶传动配合的电机轴(2),所述电机轴(2)具有至少两个驱动平面(4),所述驱动平面(4)自所述电机轴(2)的自由端向固定端轴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扇电机,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驱动平面(4)之间至少有一处通过圆弧面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扇电机,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对所述驱动平面(4)相对于所述电机轴(2)中轴线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地扇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相对于所述电机轴(2)中轴线对称设置的所述驱动平面(4),所述驱动平面(4)距离所述电机轴(2)中轴线距离为所述电机轴(2)直径的1/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扇电机,其特征在于:三个以上所述驱动平面(4)绕所述电机轴(2)中轴线均匀分布,相邻所述驱动平面(4)之间通过圆弧面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扇电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驱动平面(4)首尾相接形成闭合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强胡一群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