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全分析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0959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6:59
提供一种微全分析系统及方法。该微全分析系统包括:微流控器件,被配置为容纳待检测的液体;光学单元,被配置为形成照射到所述微流控器件的第一光,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待检测的液体并输出检测信号以获得检测信息。该智能微全分析系统集成度高,可实现待检测的液体和/或其成分的操作和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全分析系统及方法
本公开至少一示例涉及一种微全分析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微型全分析系统(micro-TotalAnalysisSystem,微全分析系统)目的是通过化学分析设备的微型化与集成化,最大限度地把分析实验室的功能转移到便携的分析设备中,甚至集成到方寸大小的芯片上。最终目标是实现分析实验室的“个人化”、“家用化”,从而使分析科学及分析仪器从化学实验室解放出来,进入千家万户。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至少一示例涉及一种微全分析系统及方法。该微全分析系统集成度高,可实现待检测的液体和/或其成分的操作和检测。本公开至少一示例提供一种微全分析系统,包括:微流控器件,被配置为容纳待检测的液体;光学单元,被配置为形成照射到所述微流控器件的第一光,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待检测的液体并输出检测信号以获得检测信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所述微流控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所述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所述光学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所述微流控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彼此绝缘的多个第一子电极,每个第一子电极与第一薄膜晶体管相连,所述待检测的液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形成的盒内。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所述光学单元包括光源、导光板和光栅,所述光源被配置为发出第二光,所述导光板被配置为传导第二光,所述光栅被配置为将从所述导光板导出的所述第二光调整为第一光,并朝向所述微流控器件出射。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所述光栅包括第一光栅部和第二光栅部,所述第一光栅部和所述第二光栅部被配置为形成不同特征的第一光,所述特征包括波长、强度至少之一。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所述检测单元包括传感器组。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所述传感器组为光学传感器,所述光学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第三光,所述第三光为所述第一光经过所述待检测的液体后的光。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所述传感器组包括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和多个光敏二极管,各光敏二极管分别与各第二薄膜晶体管相连,所述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呈阵列排布,同一行第二薄膜晶体管连接至同一条栅线,同一列第二薄膜晶体管连接至同一条数据线。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所述传感器组为电容式传感器;所述微流控器件包括设置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和设置在第二衬底基板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彼此绝缘,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被配置为在第一时间段驱动所述待检测的液体并被配置为在第二时间段将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容信号输出,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构成所述电容式传感器。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彼此绝缘的多个子部分,每个子部分包括彼此绝缘的多个第一子电极,每个第一子电极与第一薄膜晶体管相连,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彼此绝缘的多个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二子电极和所述子部分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有重叠部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所述传感器组包括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同一类型的传感器包括多个传感器,多个传感器均匀排布。本公开至少一示例提供一种微全分析方法,包括:在微流控器件中容纳待检测的液体;形成照射到所述微流控器件的第一光,检测所述待检测的液体并输出检测信号以获得检测信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方法,微流控器件包括设置在第一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和设置在第二衬底基板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彼此绝缘,采用分时进行驱动和电容检测,该包括:在第一时间段,利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驱动所述液体;以及在第二时间段,将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容信号输出。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方法,在第一时间段,向所述第二电极输入公共信号,向所述第一电极输入第一驱动信号,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电容检测结果实时调整第一驱动信号的步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示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示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示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图1为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的剖视图;图2为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的剖视图;图3为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中的微流控器件的剖视图;图4为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的剖视图;图5为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的剖视图;图6为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的电路示意图;图7为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中的微流控器件/电容式传感器组的剖视图;图8为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中的微流控器件/电容式传感器组中的第一电极的俯视图;图9为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中的微流控器件/电容式传感器组中的第二电极的俯视图;图10A为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中的微流控器件/电容式传感器组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俯视图;图10B为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中的微流控器件/电容式传感器组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剖视图;图11A为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中的微流控器件/电容式传感器组的电路示意图;图11B为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中的微流控器件/电容式传感器组中的驱动时序;图12A为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的剖视图;图12B为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的剖视图;图13A为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中的检测单元的剖视图;图13B为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中的检测单元的剖视图;图14为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中的检测单元的俯视图;图15为本公开一示例提供的微全分析系统中的检测单元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公开示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示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示例,而不是全部的示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示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示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微流控器件或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chips)是微全分析系统中当前热点,它最集中地体现了将分析实验室的功能转移到芯片上的思想。通常的微流控芯片针对特定应用设计、功能单一,仅作为液滴运输、分合等操作使用。需要配合显微镜系统、光源系统、操作环境检测系统等,才能构成完整的测试系统。如图1所示,本公开至少一示例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微全分析系统及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全分析系统,包括:微流控器件,被配置为容纳待检测的液体;光学单元,被配置为形成照射到所述微流控器件的第一光,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待检测的液体并输出检测信号以获得检测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全分析系统,包括:微流控器件,被配置为容纳待检测的液体;光学单元,被配置为形成照射到所述微流控器件的第一光,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待检测的液体并输出检测信号以获得检测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微流控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所述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所述光学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微流控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彼此绝缘的多个第一子电极,每个第一子电极与第一薄膜晶体管相连,所述待检测的液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光学单元包括光源、导光板和光栅,所述光源被配置为发出第二光,所述导光板被配置为传导第二光,所述光栅被配置为将从所述导光板导出的所述第二光调整为第一光,并朝向所述微流控器件出射。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光栅包括第一光栅部和第二光栅部,所述第一光栅部和所述第二光栅部被配置为形成不同特征的第一光,所述特征包括波长、强度至少之一。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传感器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传感器组为光学传感器,所述光学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第三光,所述第三光为所述第一光经过所述待检测的液体后的光。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全分析系统,其中,所述传感器组包括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和多个光敏二极管,各光敏二极管分别与各第二薄膜晶体管相连,所述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呈阵列排布,同一行第二薄膜晶体管连接至同一条栅线,同一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学韩艳玲王海生车春城丁小梁刘英明郭玉珍徐婉娴蔡佩芝崔皓辰庞凤春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