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09386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4:54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一充电装置及一电子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为所述电子装置进行无线充电,所述充电装置包括一发射电路及一第一控制器,所述电子装置包括一接收电路及反馈电路,所述发射电路将一交流电源所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具有一谐振频率的磁场能量并传输至所述接收电路,所述接收电路将所述磁场能量转换为电能为所述负载充电,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据所反馈的功率及供电信息调整所述发射电路的谐振频率。如此避免了因充电装置与电子装置距离较远而导致电子装置充电效率降低的问题,并且方便充电。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A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comprises a charging devic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he charging device for the electronic device for wireless charging, the charging device comprises a transmitting circuit and a first controller, wherein the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es a receiving circuit and a feedback circuit, the transmitting circuit will provide an AC power supply the alternating current into a resonant frequency and magnetic field energy is transmitted to the receiving circuit, the receiving circuit of the magnetic energy is converted to electrical energy for the load charging, the first power controller according to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and adjust the transmitting power supply circuit resonant frequency. This avoids the problem that the charging efficiency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is reduced because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harging device and the electronic device, and it is convenient to char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充电技术,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及移动设备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无线充电需要适应较长距离的供电传输,如此将会极大地降低充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提高充电效率的无线充电系统。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一充电装置及一电子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为所述电子装置进行无线充电,所述充电装置包括一发射电路及一第一控制器,所述电子装置包括一接收电路、一负载及反馈电路,所述发射电路将一交流电源所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具有一谐振频率的磁场能量并传输至所述接收电路,所述接收电路将所述磁场能量转换为电能为所述负载充电,所述反馈电路获取所述负载的功率及供电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负载的功率及供电状态信息调整所述接收电路的谐振频率,所述反馈电路根据还将所述负载的功率及供电状态信息发送反馈信息至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据所述反馈电路所反馈的功率及供电状态信息调整所述发射电路的谐振频率。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一第一整流电路,所述第一整流电路将所述交流电源所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一直流电,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输出整流后的电压信号。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一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接收所述第一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并将所接收的直流电压传输至所述发射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至第四电子开关,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第三端连接至所述发射电路,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第二端通过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第三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第三端,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第三端连接至所述发射电路,所述第四电子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四电子开关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接地,所述第四电子开关的第三端连接至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第三端。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电路包括一发射线圈及一第一电容,所述发射线圈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第三端与第二电子开关的第三端之间的节点,所述发射线圈的第二端连于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第三端与第四电子开关的第三端之间的节点。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一侦测电路,所述侦测电路包括一第一放大器及一第二放大器,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发射线圈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电源端连接至一5V直流电源,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二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子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电源端连接至所述5V直流电源,所述第二放大器的接地端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一第二整流电路,所述接收电路包括一接收线圈,所述第二整流电路接收所述接收电路所输出的交流电并将所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所述第二整流电路包括一第一二极管、一第二二极管、一第二电容及一第三电容,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一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将所述第二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转换为所述负载所需要的充电电压,并为所述负载进行充电,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一电感及一齐纳二极管,所述电感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电感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阴极,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阳极还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负载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阴极,所述负载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阳极。进一步地,所述反馈电路包括一第二控制器、一第三放大器及一第四放大器,所述第三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放大器的电源端连接至所述5V直流电源,所述第三放大器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第四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至所述负载的第一端,所述第四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接地,所述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器,所述第四放大器的电源端连接至所述5V直流电源,所述第四放大器的接地端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及第三电子开关均为一PMOS场效应管,所述第二电子开关及所述第四电子开关均为一NMOS场效应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及第三电子开关的第一端至第三端分别对应于所述PMOS场效应管的栅极、源极及漏极,所述第二电子开关及第四电子开关的第一端至第三端分别对应于所述NMOS场效应管的栅极、源极及漏极。上述无线充电系统通过所述电子装置中的反馈电路向所述充电装置反馈功率及供电状态信息,以使得所述充电装置及所述电子装置分别提高所述发射线圈及所述接收线圈的谐振频率。如此避免了因充电装置与电子装置距离较远而导致电子装置充电效率降低的问题,并且方便充电。附图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无线充电系统的较佳实施方式的方框图。图2为图1中充电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方框图。图3为图1中电子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方框图。图4为图1中充电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路图。图5为图1中电子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路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无线充电系统100交流电源200充电装置10第一整流电路11控制电路12发射电路13侦测电路14第一控制器15电子装置20接收电路21第二整流电路22驱动电路23反馈电路24负载25第二控制器26第一至第四电子开关Q1-Q4第一至第四放大器U1-U4电阻R1第一至第三电容C1-C3发射线圈Lr1接收线圈Lr2电感L1第一至第二二极管D1-D2齐纳二极管ZD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组件“相连”时,它可以是与另一个组件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组件与另一个组件间接相连。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一充电装置及一电子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为所述电子装置进行无线充电,所述充电装置包括一发射电路及一第一控制器,所述电子装置包括一接收电路、一负载及反馈电路,所述发射电路将一交流电源所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具有一谐振频率的磁场能量并传输至所述接收电路,所述接收电路将所述磁场能量转换为电能为所述负载充电,所述反馈电路获取所述负载的功率及供电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负载的功率及供电状态信息调整所述接收电路的谐振频率,所述反馈电路还将所述负载的功率及供电状态信息反馈至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据所述反馈电路所反馈的功率及供电状态信息调整所述发射电路的谐振频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一充电装置及一电子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为所述电子装置进行无线充电,所述充电装置包括一发射电路及一第一控制器,所述电子装置包括一接收电路、一负载及反馈电路,所述发射电路将一交流电源所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具有一谐振频率的磁场能量并传输至所述接收电路,所述接收电路将所述磁场能量转换为电能为所述负载充电,所述反馈电路获取所述负载的功率及供电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负载的功率及供电状态信息调整所述接收电路的谐振频率,所述反馈电路还将所述负载的功率及供电状态信息反馈至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据所述反馈电路所反馈的功率及供电状态信息调整所述发射电路的谐振频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一第一整流电路,所述第一整流电路将所述交流电源所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一直流电,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输出整流后的电压信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一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接收所述第一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并将所接收的直流电压传输至所述发射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至第四电子开关,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第三端连接至所述发射电路,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第二端通过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第三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第三端,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第三端连接至所述发射电路,所述第四电子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四电子开关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接地,所述第四电子开关的第三端连接至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第三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电路包括一发射线圈及一第一电容,所述发射线圈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第三端与第二电子开关的第三端之间的节点,所述发射线圈的第二端连于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第三端与第四电子开关的第三端之间的节点。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一侦测电路,所述侦测电路包括一第一放大器及一第二放大器,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发射线圈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景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维思加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