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电源换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9323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电源换向器,包括上盖、基座、拨柄、簧片和转向板,所述第一接线引脚与第二触点之间通过第一导电片相相连接,第四接线引脚与第一触点之间通过第二导电片相连接,所述基座上开设有与转向板各个接线引脚位置相对应的接线孔,所述转向板置于基座上,并且所述转向板的各个接线引脚分别置于对应的接线孔内,两个簧片对应设置在拨柄下部,所述拨柄下部的簧片与转向板上部的接线引脚相接触,所述拨柄和转向板通过上盖压紧安装在基座上,所述拨柄的上端贯穿凸出上盖顶面。可适应马达接线盒的不同规格的要求,转向板采用双层结构,拨动拨柄到两端任意一端以后会改变电流的方向,从而实现开关的正反转功能;具有快速插线和推线功能。

Motor power commuta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tor power commutator,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cover, a base, a handle, a reed and the steering board,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wiring pins contact are connected by a first conductive piece,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conductive film through between fourth wiring pins and the first contact is connected,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steering connection hole corresponding to each connection pin position, the steering board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and the steering wiring holes each of the connection pin plat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corresponding, two reeds are correspondingly arranged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pulling handle, a handle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reed contact and connection pin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panel, the the shifting handle and steering plate through the upper cover pressing mounted on the base, the upper end of the shifting handle through the top cover on. I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of the motor junction box. The steering board adopts a double-layer structure. After shifting the handle to any end of the two ends, it will change the direction of the current, so as to realiz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functions of the switch, and has the function of fast wire insertion and pus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电源换向器
:本技术属于电源转向控制
,尤其是涉及一种简化电源接线方式实现电相转换的换向器。
技术介绍
:目前吊扇业界使用传统正反转开关来控制风扇正反转换向,在接线方式上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而且生产过程过于烦琐容易造成不良品产出。在客户端的使用上,传统正反转开关组装时需要使用接线端子连接吊扇内部马达的电源线圈出线,在传统的生产工艺上,需要操作工具将其接线端子与正反转开关出线座连接。因此传统的正反转开关在生产工艺和接线方式上具有效率低以及花费人力成本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生产工艺难度要求,以及简化装配接线方式的电机电源换向器。为了解决上述传统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机电源换向器,包括上盖、基座、拨柄、簧片和转向板,所述转向板内外两侧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接线引脚与第四接线引脚、第二接线引脚与第五接线引脚、第三接线引脚与第六接线引脚,所述第一接线引脚与第二接线引脚之间设置有第一触点,所述第四接线引脚与第五接线引脚之间设置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一接线引脚与第二触点之间通过第一导电片相相连接,所述第四接线引脚与第一触点之间通过第二导电片相连接,所述第二接线引脚与第三接线引脚通过电路直通连接,所述第五接线引脚与第六接线引脚之间通过电路直通连接,所述基座上开设有与转向板各个接线引脚位置相对应的接线孔,所述转向板置于基座上,并且所述转向板的各个接线引脚分别置于对应的接线孔内,两个簧片对应设置在拨柄下部,所述拨柄下部的簧片与转向板上部的接线引脚相接触,所述拨柄和转向板通过上盖压紧安装在基座上,所述拨柄的上端贯穿凸出上盖顶面。作为优选,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与接线孔贯通的卡簧容置腔,卡簧置于卡簧容置腔内,并且所述卡簧的两个簧臂分别抵在卡簧容置腔内壁上和转向板的对应接线引脚上。作为优选,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与各个卡簧容置腔相贯通的退线孔。作为优选,所述卡簧抵在转向板接线引脚一侧簧臂的外侧面上设置为圆弧凹面结构。作为优选,所述上盖顶面两侧对称设置为圆柱形凸台结构。作为优选,所述上盖顶面两侧对称设置为斜面结构。作为优选,所述上盖与基座之间通过卡扣方式固定安装。作为优选,所述卡簧容置腔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卡簧容置腔内壁之间形成限位插槽,所述转向板上设置的接线引脚对应插入各个限位插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之处是:1、为了适应马达接线盒的不同规格的要求,本技术设计了两种上盖:一种是平面凸起结构,另一种是斜面结构;2、转向板采用双层结构,拨动拨柄到两端任意一端以后会改变电流的方向,从而实现马达相位反转;3、转向板上的插脚与基座上的卡簧相挤压接触,电线通过基座上的接线孔直接插入到基座里面,卡簧会自动卡住电线,从而实现了快速接线的功能。4、电线需要退出的时候,只要用回形针的一端插入到退线孔按压一下,电线就能顺利退出。5、本电机电源换向器是在一个有限空间的电子元器件内,同时实现了电机电源转向控制和电源线快速连接功能,无需因额外加工造成生产成本增加。6、本电机电源换向器简化了电线接线方式,在实际接线中,电线仅需插入其中四个接线口即可。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主视图的剖视图。图4是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转向板的结构示意图的轴测图。图6是转向板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图7是簧片与上盖之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8是上盖顶部设置为斜面结构的示意图。图9是基座与限位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电机电源换向器,包括上盖1、基座2、拨柄3、簧片4和转向板5,所述转向板5内外两侧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接线引脚51与第四接线引脚54、第二接线引脚52与第五接线引脚55、第三接线引脚53与第六接线引脚56,所述第一接线引脚51与第二接线引脚52之间设置有第一触点57,所述第四接线引脚54与第五接线引脚55之间设置有第二触点58,所述第一接线引脚51与第二触点58之间通过第一导电片相101相连接,所述第四接线引脚54与第一触点57之间通过第二导电片102相连接,所述第二接线引脚52与第三接线引脚53通过电路直通连接,所述第五接线引脚55与第六接线引脚56之间通过电路直通连接,所述基座2上开设有与转向板5各个接线引脚位置相对应的接线孔21,所述转向板5置于基座2上,并且所述转向板5的各个接线引脚分别置于对应的接线孔21内,两个簧片4对应设置在拨柄3下部,所述拨柄3下部的簧片4与转向板5上部的接线引脚相接触,所述拨柄3和转向板5通过上盖1压紧安装在基座2上,所述拨柄3的上端贯穿凸出上盖1顶面。所述基座2上还设置有与接线孔21贯通的卡簧容置腔,卡簧6置于卡簧容置腔内,并且所述卡簧6的两个簧臂分别抵在卡簧容置腔内壁上和转向板5的对应接线引脚上。所述基座2上还设置有与各个卡簧容置腔相贯通的退线孔22,当电线需要退出的时候,只要用回形针的一头插入到退线孔22按压一下,电线就能顺利从接线孔21中退出。本电机电源换向器在接线时,将电线压接在卡簧与转向板5的对应引脚之间,由于电线的剖视图呈圆柱状,为增大电线与卡簧6、转向板5接线引脚的接触面积,所述卡簧6抵在转向板5接线引脚一侧簧臂的外侧面上设置为圆弧凹面结构,这样一来卡簧6、转向板5接线引脚的接触面直接存在间隙,因此这种结构也有利于将电线压接在卡簧6与转向板5接线引脚之间。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适应马达接线盒的不同规格的要求,如图1、图2所示,作为上盖1的一种优选设置方式,所述上盖1顶面两侧对称设置为圆柱形凸台结构。作为上盖1的另一种优选设置方式,如图3、图8所示,所述上盖1顶面两侧对称设置为斜面结构。如图1所述,作为上盖1与基座2之间一种优选的安装方式,所述上盖1与基座2之间通过卡扣方式固定安装,本固定安装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和安装方便的优点。如图9所示,所述卡簧容置腔23设置有限位块7,所述限位块7与卡簧容置腔23内壁之间形成限位插槽71,所述转向板5上设置的接线引脚对应插入各个限位插槽71内,进而限位插槽71可对转向板5各个接线引脚形成限位,避免接线引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位移,保证接线引脚使用的稳定性。实施例一:遥控型马达与电机电源换向器的接线方式供电电源的负极端和启动电容通过第一接线器相连接,所述第一接线器通过电线连接至第二接线引脚52、第三接线引脚53二者中的任意一个接线引脚,马达红色线接至启动电容,供电电源的正极端和马达灰色线通过第二接线器相连接,第二接线器通过电线接至第五接线引脚55、第六接线引脚56二者中的任意一个接线引脚,马达的橙色线接至第一接线引脚51,马达的黄色线接至第四接线引脚54。实施例二:拉速型马达与电机电源换向器的接线方式拉速开关的输入端通过电线连接至供电电源正极端,拉速开关的输出端和马达红色线均通过电线连接至启动电容,启动电容通过电线连接至第二接线引脚52、第三接线引脚53二者中的任意一个接线引脚,供电电源的负极端和马达灰色线通过电线连接至第三接线器,所述第三接线器通过电线连接至第五接线引脚55、第六接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机电源换向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电源换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基座(2)、拨柄(3)、簧片(4)和转向板(5),所述转向板(5)内外两侧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接线引脚(51)与第四接线引脚(54)、第二接线引脚(52)与第五接线引脚(55)、第三接线引脚(53)与第六接线引脚(56),所述第一接线引脚(51)与第二接线引脚(52)之间设置有第一触点(57),所述第四接线引脚(54)与第五接线引脚(55)之间设置有第二触点(58),所述第一接线引脚(51)与第二触点(58)之间通过第一导电片相(101)相连接,所述第四接线引脚(54)与第一触点(57)之间通过第二导电片(102)相连接,所述第二接线引脚(52)与第三接线引脚(53)通过电路直通连接,所述第五接线引脚(55)与第六接线引脚(56)之间通过电路直通连接,所述基座(2)上开设有与转向板(5)各个接线引脚位置相对应的接线孔(21),所述转向板(5)置于基座(2)上,并且所述转向板(5)的各个接线引脚分别置于对应的接线孔(21)内,两个簧片(4)对应设置在拨柄(3)下部,所述拨柄(3)下部的簧片(4)与转向板(5)上部的接线引脚相接触,所述拨柄(3)和转向板(5)通过上盖(1)压紧安装在基座(2)上,所述拨柄(3)的上端贯穿凸出上盖(1)顶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电源换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基座(2)、拨柄(3)、簧片(4)和转向板(5),所述转向板(5)内外两侧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接线引脚(51)与第四接线引脚(54)、第二接线引脚(52)与第五接线引脚(55)、第三接线引脚(53)与第六接线引脚(56),所述第一接线引脚(51)与第二接线引脚(52)之间设置有第一触点(57),所述第四接线引脚(54)与第五接线引脚(55)之间设置有第二触点(58),所述第一接线引脚(51)与第二触点(58)之间通过第一导电片相(101)相连接,所述第四接线引脚(54)与第一触点(57)之间通过第二导电片(102)相连接,所述第二接线引脚(52)与第三接线引脚(53)通过电路直通连接,所述第五接线引脚(55)与第六接线引脚(56)之间通过电路直通连接,所述基座(2)上开设有与转向板(5)各个接线引脚位置相对应的接线孔(21),所述转向板(5)置于基座(2)上,并且所述转向板(5)的各个接线引脚分别置于对应的接线孔(21)内,两个簧片(4)对应设置在拨柄(3)下部,所述拨柄(3)下部的簧片(4)与转向板(5)上部的接线引脚相接触,所述拨柄(3)和转向板(5)通过上盖(1)压紧安装在基座(2)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道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圣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展颢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