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透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9133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透路面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路基结构、配筋混凝土基层和透水面层;所述配筋混凝土基层中设有贯通的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中填充有透水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透水面层为功能层,满足排水、行车舒适性和传递荷载作用的要求;配筋混凝土基层为结构承重层,以保证路面结构在浸水条件下的路面结构整体刚度和透水性。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全透路面结构结构稳定、性能优异、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适用于大规模推广应用,而且,设计巧妙,铺筑简单,成本低,易于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透路面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重载道路的全透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全透路面结构,雨水可以由道路结构直接透入路基,从而进入地下水系统,在补充地下水的同时,有效解决雨水的去向问题,缓解城市雨季的洪涝灾害等问题。现有全透路面结构主要用于人行道、公园道路等轻荷载场所,不适用于机动车道,更不适用于运行重车的重载道路。其原因在于现有全透路面结构,水直接透到路基土,会致使路基土结构承载能力急剧减小,导致路面结构承载能力不足,在重车荷载作用下,路面基层层底开裂,导致整个路面结构的破坏。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轻交通全透道路结构已不能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如能将全透型路面结构用于机动车道甚至重载交通道路,其应用前景将会更为广阔。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或潜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重载交通的全透路面结构,其结构稳定,性能优异,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易于大规模推广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透路面结构,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路基结构、配筋混凝土基层和透水面层;所述配筋混凝土基层中设有贯通的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中填充有透水材料。较佳地,所述配筋混凝土基层为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较佳地,所述配筋混凝土基层中等间距排布有错开配筋的多个所述透水孔。较佳地,多个所述透水孔的占用面积之和占所述配筋混凝土基层的面积的15%-30%。较佳地,所述透水材料为碎石和/或透水性水泥混凝土。较佳地,所述透水材料的孔隙率大于25%。较佳地,还包括透水路基改善层,设于所述路基结构与所述配筋混凝土基层之间;所述透水路基改善层采用级配碎石铺筑而成。较佳地,所述路基结构上还设有防裂层,所述透水路基改善层铺筑于所述防裂层上。较佳地,所述透水面层采用透水性水泥混凝土铺筑而成。较佳地,所述透水面层还包括铺筑于所述透水性水泥混凝土上的单层或双层透水沥青面层。在本专利技术全透路面结构中,透水面层为功能层,满足排水、行车舒适性和传递荷载作用的要求;配筋混凝土基层为结构承重层,以保证路面结构在浸水条件下的路面结构整体刚度和透水性;透水路基改善层为透水层,同时起到过滤作用;防裂层设于路基结构顶面、透水路基改善层底面,防止透水路基改善层底部开裂。因此,本专利技术全透路面结构结构稳定、性能优异、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适用于大规模推广应用,而且,设计巧妙,铺筑简单,成本低,易于大规模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全透路面结构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全透路面结构的第一种实施例的配筋混凝土基层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全透路面结构的第二种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全透路面结构的第二种实施例的配筋混凝土基层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所有的百分率均为重量百分率,除非另有指明。但是,全透路面结构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说描述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全透型路面结构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全透路面结构的技术关键在于,在路基土结构承载能力下降之后,如何确保道路整体结构的抗弯拉性能与承载能力。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路面结构,提高路面整体结构的抗弯拉性能和承载能力,以满足重载道路全透路面结构的使用耐久性,进一步推进环保道路技术的应用。因此,本专利技术全透路面结构应运而生。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重载交通的全透路面结构,其结构稳定,性能优异,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易于大规模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重载交通的全透路面结构,其设计巧妙、铺筑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推广应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重载交通的全透路面结构,其特点是: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路基结构、配筋混凝土基层和透水面层;其中,配筋混凝土基层中设有贯通的透水孔,透水孔中填充有透水材料。所谓全透,指的是整个路面结构自面层到基层到路基铺筑,都具有大孔隙透水性,雨水可以经由面层、基层透入路基,经路基进入地基。在本专利技术全透路面结构中,透水面层为功能层,满足排水、行车舒适性和传递荷载作用的要求;配筋混凝土基层为结构承重层,以保证路面结构在浸水条件下的路面结构整体刚度和透水性。因此,本专利技术全透路面结构结构稳定、性能优异、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适用于大规模推广应用,而且,设计巧妙,铺筑简单,成本低,易于大规模推广。配筋混凝土基层作为结构承重层,可以是任何钢筋混凝土,较佳地,配筋混凝土基层采用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其中,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内配置纵向连续钢筋和横向钢筋,横向不设缩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配筋混凝土基层中等间距排布有多个透水孔,且多个透水孔的设置位置与纵向配筋、横向配筋的设置位置彼此错开。另外,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的厚度应不小于15cm,较佳地,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厚度为20cm~30cm。连续配筋混凝土基础由结合料和集料以及钢筋构成。其中,结合料可以是任意结合料,更佳地,结合料是标号42.5或者52.5的普硅水泥。集料可以是任何集料,更佳地,集料是玄武岩。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布设有等间距透水孔,透水孔可以是任何形状,更佳地,透水孔是圆形或者正方形。进一步的,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布设有等间距透水孔,透水孔可以是任何尺寸,更佳地,圆形透水孔直径为10cm~15cm,方形透水孔边长为10cm~15cm。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布设有等间距透水孔,透水孔总面积与路面面积的比不小于10%,更佳地,透水孔总面积与路面面积比值介于15%~30%之间。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布设有等间距透水孔,透水孔内由透水材料填筑,透水孔填充材料可以是任何透水材料,更佳地,透水填充材料是填隙碎石或者大孔隙透水性水泥混凝土。上述大孔隙透水性水泥混凝土可以是任何透水水泥混凝土,更佳地,透水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10,且孔隙率大于或等于25%的透水水泥混凝土。再看透水面层,透水面层作为功能层,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构成,可以采用大孔隙透水水泥混凝土铺筑而成,也可由透水性水泥混凝土和透水沥青面层组成,透水沥青面层铺筑于透水性水泥混凝土上,构成透水沥青路面上面层+透水水泥混凝土下面层的构造。因此,透水面层可采用大孔隙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或者透水沥青路面上面层+透水水泥混凝土下面层两种形式。大孔隙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或者透水沥青路面上面层+透水水泥混凝土下面层,其直接用于与车轮、环境相接触,为满足行驶安全,必须具有足够的摩擦系数,为满足行车舒适性,则要满足路面平整度要求,为满足透水需求,则要满足大孔隙透水性能要求,更佳地,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或者透水沥青路面上面层+透水水泥混凝土下面层应采用大孔隙透水水泥混凝土,或者采用OGFC沥青混合料面层,其中,OGFC沥青混合料面层是开级配沥青磨耗层(OpenGradedAsphaltFric-tionCourse)的简称,具有较大的空隙率,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路面噪声,在雨天能使路面雨水迅速下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全透路面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透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路基结构、配筋混凝土基层和透水面层;所述配筋混凝土基层中设有贯通的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中填充有透水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透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路基结构、配筋混凝土基层和透水面层;所述配筋混凝土基层中设有贯通的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中填充有透水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透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筋混凝土基层为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透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筋混凝土基层中等间距排布有错开配筋的多个所述透水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透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透水孔的占用面积之和占所述配筋混凝土基层的面积的15%-30%。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透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材料为碎石和/或透水性水泥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过震文徐斌孙文州张绪国何昌轩梁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