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颜色可调的非晶合金彩色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9040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颜色可调的非晶合金彩色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非晶领域。该彩色薄膜包括0‑20at.%Al,10‑30at.%Cu,0‑10at.%Fe,0‑10at%Ag,0‑20at%Ni,25‑50at%N以及余量Zr。该薄膜在金属基材表面呈现出银色、灰色、金黄色、绿色、黄色、紫色、橙色、蓝色和粉红色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其制备方法包括:S1制备单一Zr基合金靶材;S2选择金属或不透明的塑料材料作为衬底;S3在氩气与氮气混合气氛下进行磁控溅射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非晶合金彩色薄膜具有高硬度、高耐蚀性、抗划痕,且与金属基体具有良好结合力,可大面积沉积在各类基材与器件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颜色可调的非晶合金彩色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表面处理、薄膜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颜色可调的高硬非晶合金彩色薄膜以及制备该彩色薄膜的方法。
技术介绍
高硬彩色薄膜材料在装饰品、光学器件以及IT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传统的彩色薄膜材料多采用以下方法制备:1)表面电镀金属膜,金属包括铬、钛、铝、镍、银或金等;该装饰膜具有高硬度以及亮丽的金属光泽,但是其颜色单一,多为金黄色或银白色,难以获得其他颜色;2)通过多层薄膜叠加,产生干涉效应产生不同的颜色(如文献Nanometreopticalcoatingsbasedonstronginterferenceeffectsinhighlyabsorbingmedia.NatureMaterials12,2012:20-24中公开),但其往往是基于贵金属Au或Ag薄膜,硬度低且成本高昂;3)表面涂覆有机涂料;不同有机涂料颜色各异,涂覆后能获得彩色薄膜,但是有机薄膜材料硬度低,易老化而使装饰品褪色。磁控溅射是一种绿色的物理气相沉积技术,是在真空条件下,通过能量粒子轰击物质表面原子产生溅射的现象,可实现金属、合金、化合物等物质原子从靶材到沉积薄膜的可控转移过程。与传统电镀技术相比,磁控溅射技术中薄膜是在真空中原子、分子尺度上制备的,致密性更高、缺陷更少、表面光洁度更好、性能更优;其次,薄膜表面改性和功能化的自由度更大、色彩更丰富;另外,与有机涂料涂覆技术相比,磁控溅射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的表面薄膜处理技术,资源消耗少,产品附加值高。非晶合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亚稳态金属材料。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可将非晶合金方便地涂覆在各类基体表面。虽然国内外已有大量非晶合金薄膜材料被开发出来,但研究与应用大多集中在力学、磁性以及生物相容性方面(详见综述文章Thinfilmmetallicglasses:Uniquepropertiesandpotentialapplications,ThinSolidFilms520(2012)5097)。但是,以上的种种公开资料中,都是关于单一颜色的非晶薄膜,颜色单一的非晶薄膜,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生活和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颜色可调的高硬非晶合金彩色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少于三组元的Zr基非晶合金薄膜,其颜色在银色、灰色、金黄色、绿色、黄色、紫色、橙色、蓝色以及粉红色等色域内可调,具有高硬度,优异的防腐蚀、抗划痕性能。此外,通过在合金靶材中添加少量的Cu或Ag元素,所制备出的彩色薄膜还可以具有抗菌/杀菌性能,进一步拓宽了其应用范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制备该非晶合金彩色薄膜的方法,由此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制备环境友好型、高硬度、颜色可调的彩色薄膜材料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颜色可调的高硬非晶合金彩色薄膜,其为单一非晶结构,附着在金属或者不透明塑料衬底上时,呈现彩色,彩色是指银色、灰色、金黄色、绿色、黄色、紫色、橙色、蓝色以及粉红色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进一步的,其为半透明状。进一步的,其厚度为50nm~1200nm。进一步的,其硬度大于8GPa。进一步的,其包括的成分及该成分的原子百分比含量分别为:0-20at.%Al,10-30at.%Cu,0-10at.%Fe,0-10at%Ag,0-20at%Ni,25-40at%N以及余量Zr。进一步的,其成分组成中包括的化合物为原位生成的非晶态ZrxNy化合物或AlxNy化合物。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制备如上所述颜色可调的非晶合金彩色薄膜的方法,在Ar/N2混合溅射气氛下,采用单一合金靶材的磁控溅射反应制得薄膜,通过改变Ar/N2混合溅射气氛下N2分压以及薄膜厚度,从而调控薄膜最终呈现的颜色。进一步的,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将金属Cu、Al、Fe、Ni、Ag中的一种或多种与金属Zr按照能形成非晶合金的成分配比,制备成单一Zr基合金靶材;S2:选择金属材料或不透明塑料作为衬底材料,将衬底表面进行平整化处理以使其光滑,然后依次经过丙酮、酒精和去离子水清洗,最后吹干待用;S3:进行反应磁控溅射,所述磁控溅射的参数为:背景真空度值不高于5x10-4Pa,功率为100W~200W,氮分压[PN2/(PN2+PAr)]为5~40%,基片温度373K~673K,溅射时间为2min~120min,即可获得不同颜色的非晶合金薄膜。进一步的,步骤S3中,通过调控氮分压的大小获得不同颜色的非晶合金薄膜是指:在相同薄膜厚度条件下,当氮分压大于5%时,N与Zr或Al元素在非晶薄膜中原位生成非晶态ZrxNy或AlxNy化合物,能增加薄膜的光学带隙,使得其介于可见光能带范围内,从而透明度增加并产生特征颜色。进一步的,步骤S3中,通过调控薄膜厚度获得不同颜色非晶合金薄膜是指:在相同氮分压条件下且氮分压介于8-40%之间时,薄膜的透射率增加,通过改变薄膜厚度,使得薄膜表面反射的光束与薄膜/基体界面处或者薄膜/衬底界面反射的光束发生相干干涉,从而获得呈现不同颜色的非晶合金薄膜。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非晶合金彩色薄膜具有十分宽的颜色可调范围,其颜色呈现银色、灰色、金黄色、绿色、黄色、紫色、橙色、蓝色以及粉红色等不同颜色,其成分为非晶态ZrxNy或AlxNy化合物,该化合物使得非晶薄膜结构致密,具有高硬度,实验表明其硬度大于8GPa,并且其成分也决定了其具有优异的耐腐蚀和抗划痕特性,该薄膜与金属衬底结合紧密。2、本专利技术中制备非晶合金彩色薄膜的合金靶材为单一靶材,可以方便地进行成分设计,如加入一定含量的Cu或Ag元素,可使得彩色非晶薄膜进一步具有抗菌/杀菌功效。3、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单一靶材的磁控溅射方法制备非晶合金彩色薄膜,只需改变氮气分压或薄膜厚度即可实现薄膜颜色的调控,工艺可操作性强,制造成本低,环境友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不同颜色的非晶合金彩色薄膜的实物照片;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彩色非晶合金薄膜横截面的扫描电镜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彩色非晶合金薄膜横截面的X射线衍射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无N掺杂非晶合金薄膜的透射电镜图,图4(b)是图4(a)中的选区电子衍射图谱;图4(c)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彩色非晶合金薄膜的透射电镜图,图4(d)是图4(c)中的选区电子衍射图谱;图5(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沉积在玻璃基体上的非晶合金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5(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沉积在玻璃基体上的非晶合金薄膜的透射率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颜色可调的高硬非晶合金彩色薄膜,其包括的成分及该成分的原子百分比含量分别为:0-20at.%Al,10-30at.%Cu,0-10at.%Fe,0-10at%Ag,0-20at%Ni,25-50at%N以及余量的Zr。非晶合金彩色薄膜厚度为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颜色可调的非晶合金彩色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颜色可调的非晶合金彩色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为单一非晶结构,附着在金属或者不透明塑料衬底上时,呈现彩色,彩色是指银色、灰色、金黄色、绿色、黄色、紫色、橙色、蓝色以及粉红色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颜色可调的非晶合金彩色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为单一非晶结构,附着在金属或者不透明塑料衬底上时,呈现彩色,彩色是指银色、灰色、金黄色、绿色、黄色、紫色、橙色、蓝色以及粉红色中的一种或者多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颜色可调的非晶合金彩色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为半透明状。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颜色可调的非晶合金彩色薄膜,其特征在于,其厚度为50nm~1200n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颜色可调的非晶合金彩色薄膜,其特征在于,其硬度大于8GPa。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颜色可调的非晶合金彩色薄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的成分及该成分的原子百分比含量分别为:0-20at.%Al,10-30at.%Cu,0-10at.%Fe,0-10at%Ag,0-20at%Ni,25-50at%N以及余量Zr。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颜色可调的非晶合金彩色薄膜,其特征在于,其成分组成中包括的化合物为原位生成的非晶态ZrxNy化合物或AlxNy化合物。7.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颜色可调的非晶合金彩色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Ar/N2混合溅射气氛下,采用单一合金靶材的磁控溅射反应制得薄膜,通过改变Ar/N2混合溅射气氛下N2分压以及薄膜厚度,从而调控薄膜最终呈现的颜色。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诚柳林杨冲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