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砼抗渗检测试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8935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砼抗渗检测试模,包括试模外壳、试模底座、定位螺钉、限位块、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圆形凸台、顶面、第三加强筋、防水软垫、橡胶圈、密封件、圆环、抗渗仪、压力表、输出管、第一紧固螺栓、环形条、第二紧固螺栓和检测试模本体,试模外壳的底端安装有试模底座,橡胶圈的外部设置有防水软垫,防水软垫的外部安装有圆环,检测试模本体的外部靠近左侧位置处安装有抗渗仪,抗渗仪的上方靠近左侧位置安装有压力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须压力机压入试块,不会对试块造成损伤,内置橡胶圈,不会造成侧面泄露,解决了原有试模不易安装、拆卸以及实验过程中易漏水的问题,提高硷抗渗试验的效率与准确性。

An anti seepage test model for concret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crete impermeability test mode, test mode, test mode comprises a shell base, a positioning bolt, a limit block, a first rib and second rib, round top, third bosses, ribs, waterproof cushion, rubber ring, seal ring, and anti leakage instrument, a pressure gauge, an output tube, the first and second annular fastening bolts, fastening bolts and testing die body, mold shell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external mold base, the rubber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proof cushion, waterproof cushion is installed on the external ring, external test die body is arranged at the position near the left side anti permeability apparatus, anti seepage meter near the left above position is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gauge, the utility model does not need to press into the block, will not cause damage to the specimen, the built-in rubber ring, will not cause side leakage, solve the original test mode It is not easy to install, disassemble and leak water easily in the process of experim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the alkali resistance t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砼抗渗检测试模
本技术涉及抗渗检测试模,具体为一种砼抗渗检测试模。
技术介绍
不同的建筑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对于一些抗渗要求高的建筑需要采用抗渗混凝土,抗渗混凝土是指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P6级的混凝土。而抗渗混凝土在使用前需要经过抗渗测试,以检测其是否达到相关标准。目前,一般采用石蜡密封法,在试件表面涂抹一层溶化的内加少量松香的石蜡。然后采用压力设备将试件压入经过烘箱或电炉预热过的试模中,试验结束后,再使用压力设备将试样压出。但采用此方法效率极低,加热石蜡还容易发生危险,且密封效果差,往往会出现漏水现象。另一种是采用水泥加黄油密封法,首先要将水泥和黄油按比例拌匀,再均匀涂抹在试件侧面,最后使用压力设备将试样压入试模中,试验结束后,再使用压力设备将试样压出。采用此方法步骤繁琐,试样拆装耗时耗力,密封效果差,容易出现漏水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砼抗渗检测试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砼抗渗检测试模,包括试模外壳、试模底座、定位螺钉、限位块、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圆形凸台、顶面、第三加强筋、防水软垫、橡胶圈、密封件、圆环、抗渗仪、压力表、输出管、第一紧固螺栓、环形条、第二紧固螺栓和检测试模本体,所述检测试模本体的外部设置有试模外壳,所述试模外壳的底端安装有试模底座,所述试模底座的外表面安装有定位螺钉,所述检测试模本体的顶端安装有顶面,所述顶面的中部设置有圆形凸台,所述圆形凸台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顶面之间安装有限位块,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加强筋,所述检测试模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外部设置有防水软垫,所述防水软垫的外部安装有圆环,所述防水软垫的内部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外侧安装有环形条,所述检测试模本体的外部靠近左侧位置处安装有抗渗仪,所述抗渗仪的上方靠近左侧位置安装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的右侧设置有输出管,所述试模底座的左侧设置有第二紧固螺栓,所述试模底座的右侧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进一步的,所述防水软垫与密封件之间设置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呈中空筒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与第三加强筋呈散状均匀分布在顶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为一种柔性材质的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砼抗渗检测试模,试模外壳的底端安装有试模底座,橡胶圈的外部设置有防水软垫,防水软垫的外部安装有圆环,检测试模本体的外部靠近左侧位置处安装有抗渗仪,抗渗仪的上方靠近左侧位置安装有压力表,无须压力机压入试块,不会对试块造成损伤,内置橡胶圈,不会造成侧面泄露,解决了原有试模不易安装、拆卸以及实验过程中易漏水的问题,提高硷抗渗试验的效率与准确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检测试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试模外壳;2、试模底座;3、定位螺钉;4、限位块;5、第一加强筋;6、第二加强筋;7、圆形凸台;8、顶面;9、第三加强筋;10、防水软垫;11、橡胶圈;12、密封件;13、圆环;14、抗渗仪;15、压力表;16、输出管;17、第一紧固螺栓;18、环形条;19、第二紧固螺栓;20、检测试模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砼抗渗检测试模,包括试模外壳1、试模底座2、定位螺钉3、限位块4、第一加强筋5、第二加强筋6、圆形凸台7、顶面8、第三加强筋9、防水软垫10、橡胶圈11、密封件12、圆环13、抗渗仪14、压力表15、输出管16、第一紧固螺栓17、环形条18、第二紧固螺栓19和检测试模本体20,检测试模本体20的外部设置有试模外壳1,试模外壳1的底端安装有试模底座2,试模底座2的外表面安装有定位螺钉3,检测试模本体20的顶端安装有顶面8,顶面8的中部设置有圆形凸台7,圆形凸台7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加强筋6,第二加强筋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筋5,第一加强筋5与顶面8之间安装有限位块4,第二加强筋6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加强筋9,检测试模本体20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圈11,橡胶圈11的外部设置有防水软垫10,防水软垫10的外部安装有圆环13,防水软垫10的内部设置有密封件12,密封件12的外侧安装有环形条18,检测试模本体20的外部靠近左侧位置处安装有抗渗仪14,抗渗仪14的上方靠近左侧位置安装有压力表15,压力表15的右侧设置有输出管16,试模底座2的左侧设置有第二紧固螺栓19,试模底座2的右侧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17。进一步的,防水软垫10与密封件12之间设置有间隙,避免密封件12与防水软垫10之间产生挤压,影响防水软垫10的性能。进一步的,密封件12呈中空筒状结构,便于进行检测操作。进一步的,第一加强筋5、第二加强筋6与第三加强筋9呈散状均匀分布在顶面8上,提高整个检测装置一体化的同时增强了检测试模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密封件12为一种柔性材质的构件,便于提高其密封性能。工作原理:该种砼抗渗检测试模,首先,检测试模本体20的外部设置有试模外壳1,试模外壳1的底端安装有试模底座2,起到支撑的作用,试模底座2的外表面安装有定位螺钉3,避免产生晃动,顶面8的中部设置有圆形凸台7,第一加强筋5、第二加强筋6与第三加强筋9呈散状均匀分布在顶面8上,提高整个检测装置一体化的同时增强了检测试模的使用寿命,第一加强筋5与顶面8之间安装有限位块4,能够稳固加强筋的位置,增强整体牢靠性,橡胶圈11的外部设置有防水软垫10,保护试件,防止渗透,防水软垫10的外部安装有圆环13,防水软垫10的内部设置有密封件12,密封件12呈中空筒状结构,便于进行检测操作,防水软垫10与密封件12之间设置有间隙,避免密封件12与防水软垫10之间产生挤压,影响防水软垫10的性能,密封件12为一种柔性密封圈材质的构件,便于提高其密封性能,密封件12的外侧安装有环形条18,检测试模本体20的外部靠近左侧位置处安装有抗渗仪14,能够用检测出其密封性能,当水从试件周边渗出,说明密封性不好,需要重新密封,抗渗仪14的上方靠近左侧位置安装有压力表15,能够及时的记录检测出水的压力大小,压力表15的右侧设置有输出管16,试模底座2的右侧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17,起到定位的作用,无须压力机压入试块,不会对试块造成损伤,内置橡胶圈,不会造成侧面泄露,解决了原有试模不易安装、拆卸以及实验过程中易漏水的问题,提高硷抗渗试验的效率与准确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砼抗渗检测试模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砼抗渗检测试模,包括试模外壳(1)、试模底座(2)、定位螺钉(3)、限位块(4)、第一加强筋(5)、第二加强筋(6)、圆形凸台(7)、顶面(8)、第三加强筋(9)、防水软垫(10)、橡胶圈(11)、密封件(12)、圆环(13)、抗渗仪(14)、压力表(15)、输出管(16)、第一紧固螺栓(17)、环形条(18)、第二紧固螺栓(19)和检测试模本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试模本体(20)的外部设置有试模外壳(1),所述试模外壳(1)的底端安装有试模底座(2),所述试模底座(2)的外表面安装有定位螺钉(3),所述检测试模本体(20)的顶端安装有顶面(8),所述顶面(8)的中部设置有圆形凸台(7),所述圆形凸台(7)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加强筋(6),所述第二加强筋(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筋(5),所述第一加强筋(5)与顶面(8)之间安装有限位块(4),所述第二加强筋(6)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加强筋(9),所述检测试模本体(20)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圈(11),所述橡胶圈(11)的外部设置有防水软垫(10),所述防水软垫(10)的外部安装有圆环(13),所述防水软垫(10)的内部设置有密封件(12),所述密封件(12)的外侧安装有环形条(18),所述检测试模本体(20)的外部靠近左侧位置处安装有抗渗仪(14),所述抗渗仪(14)的上方靠近左侧位置安装有压力表(15),所述压力表(15)的右侧设置有输出管(16),所述试模底座(2)的左侧设置有第二紧固螺栓(19),所述试模底座(2)的右侧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砼抗渗检测试模,包括试模外壳(1)、试模底座(2)、定位螺钉(3)、限位块(4)、第一加强筋(5)、第二加强筋(6)、圆形凸台(7)、顶面(8)、第三加强筋(9)、防水软垫(10)、橡胶圈(11)、密封件(12)、圆环(13)、抗渗仪(14)、压力表(15)、输出管(16)、第一紧固螺栓(17)、环形条(18)、第二紧固螺栓(19)和检测试模本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试模本体(20)的外部设置有试模外壳(1),所述试模外壳(1)的底端安装有试模底座(2),所述试模底座(2)的外表面安装有定位螺钉(3),所述检测试模本体(20)的顶端安装有顶面(8),所述顶面(8)的中部设置有圆形凸台(7),所述圆形凸台(7)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加强筋(6),所述第二加强筋(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筋(5),所述第一加强筋(5)与顶面(8)之间安装有限位块(4),所述第二加强筋(6)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加强筋(9),所述检测试模本体(20)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圈(11),所述橡胶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先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永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