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阀的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85894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磁阀的驱动电路,包括主控制器、第一电容器、储能电容器、第一三极管以及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电容器用于使所述主控制器输出的交流信号经其通过,若主控制器发生故障如跑飞故障而持续输出高电平直流信号,则会被所述第一电容器阻隔,从而中断电磁阀的驱动信号,以关闭电磁阀;所述主控制器交替输出高或低电平信号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主控制器输出高电平信号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触发第一三极管导通,可触发第二三极管的导通,使电磁阀导通,同时令储能电容储存电量;所述主控制器输出低电平信号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无法导通第一三极管,那么储存了电量的储能电容开始放电,触发第二三极管导通,使电磁阀导通。

The driving circuit of the solenoid valv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rive circuit of an electromagnetic valv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controller, a first capacitor, a storage capacitor, a first transistor and a second transistor, a first capacitor for the AC signal of the main controller output by the main controller, if faults such as running fault and continuous output fly high level DC signal, it will be the first capacitor barrier, which interrupts the drive signal of the electromagnetic valve, the electromagnetic valve is closed; the main controller output alternately high or low level signal to the first base transistor base: the main controller outputs a high level signal to the first transistor, the first trigger triode can trigger second transistor conduction, the electromagnetic valve is turned on, the capacitor storage capacity; the output of the main controller of low level signal to the first transistor The base is not able to guide the first triode, then the storage capacity of the storage capacity begins to discharge, triggering the second triode tube and conducting the solenoid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阀的驱动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磁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阀的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电磁阀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水阀控制、气阀控制和机械推拉机构等,是一种控制流体的自动化基础器件。目前驱动电磁阀工作的方法是,通过驱动电路的驱动端口输出高电平直流信号来驱动电磁阀工作,驱动电路的驱动端口通常为处理芯片的输出端口,处理芯片在工作时,程序跑飞或“死机”等故障情况时有发生,这会导致驱动电路的驱动端口一直保持高电平直流信号输出,电磁阀就会不受控制而一直打开,可能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磁阀的驱动电路,能够在驱动电路的驱动端口一直保持高电平直流信号输出时,关闭电磁阀,减少能源浪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为:一种电磁阀的驱动电路,包括:主控制器、第一电容器、储能电容器、第一三极管以及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端,所述储能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射极以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储能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射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用于连接电磁阀的第一端,所述电磁阀的第二端连接电源端。上述电磁阀驱动电路,包括主控制器、第一电容器、储能电容器、第一三极管以及第二三极管,通交流、隔直流是电容器的固有属性,所述第一电容器用于使所述主控制器输出的交流信号经其通过,若主控制器发生故障如跑飞故障、死机故障或主控制器端口损坏故障等原因,而造成持续输出高电平直流信号或低电平直流信号,则会被所述第一电容器阻隔,从而中断电磁阀的驱动信号,以关闭电磁阀,减少电磁阀持续工作造成能源浪费。且上述电磁阀的驱动电路,所述主控制器交替输出高或低电平信号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主控制器输出高电平信号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触发第一三极管导通,因第一三极管的射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以及储能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故第一三极管的导通可触发第二三极管的导通,即可使电磁阀导通,同时令储能电容储存电量;所述主控制器输出低电平信号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则无法导通第一三极管,那么储存了电量的储能电容开始放电,因为储能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故储能电容放电,触发第二三极管导通,即可使电磁阀导通,说明通过所述电磁阀的驱动电路,可在所述主控制器正常输出交流电信号的情况下,持续导通电磁阀,令电磁阀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电磁阀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的电磁阀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电磁阀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电磁阀的驱动电路的信号流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电磁阀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所述电磁阀的驱动电路,可包括:主控制器U1、第一电容器C1、储能电容器C2、第一三极管Q1以及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一电容器C1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主控制器U1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源端,所述储能电容器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射极以及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储能电容器C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射极,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用于连接电磁阀V1的第一端,所述电磁阀V1的第二端连接电源端。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驱动电路,包括主控制器U1、第一电容器C1、储能电容器C2、第一三极管Q1以及第二三极管Q2,通交流、隔直流是电容器的固有属性,所述第一电容器C1用于使所述主控制器输出的交流信号经其通过,若主控制器U1发生故障如跑飞故障、死机故障或主控制器端口损坏故障等原因,而造成主控制器U1持续输出高电平直流信号或低电平直流信号,则会被所述第一电容器C1阻隔,从而中断电磁阀的驱动信号,以关闭电磁阀,减少电磁阀持续工作造成能源浪费,程序跑飞时,电磁阀持续工作,可能会使电磁阀驱动电路过热损坏,发生安全事故,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驱动电路可减少这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且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驱动电路,所述主控制器U1交替输出高或低电平信号至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主控制器U1输出高电平信号至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触发第一三极管Q1导通,因第一三极管Q1的射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以及储能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故第一三极管Q1的导通可触发第二三极管Q2的导通,即可使电磁阀导通,同时令储能电容储存电量;所述主控制器U1输出低电平信号至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则无法导通第一三极管Q1,那么储存了电量的储能电容开始放电,因为储能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故储能电容器放电,触发第二三极管Q2导通,即可使电磁阀导通,说明通过所述电磁阀的驱动电路,可在所述主控制器U2正常输出交流电信号的情况下,持续导通电磁阀,令电磁阀正常工作。所述主控制器U1可为本领域惯用的可输出方波信号的器件,具体可为单片机(MCU),例如所述主控制器U1可为用于输出频率为1HZ~100HZ的方波电信号、占空比为50%的89系列单片机。所述第一电容器C1为本领域惯用的用于通交流隔直流的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C1可为无极性电容器(无正负极),也可为有极性电容器(有正负极),所述第一电容器C1采用有极性电容器时,第一电容器C1的正极与主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C1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电容器C1可为耦合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C1可为电容范围为0.1μF~2.2μF的电容器,例如为0.1μF、1μF、1.15μF或2.2μF的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C1的电容值可根据需要选择,不限于以上范围。所述储能电容器C2为本领域惯用的用于储存电能和释放电能的电容器,可为无极性电容器(无正负极),也可为有极性电容器(有正负极),如储能电解电容器为有极性电容器,具体可选YDK-YCS3T型电解电容作为本技术的储能电容。所述储能电容器C1采用有极性电容器时,所述储能电容器的正极与第一三极管的射极以及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储能电容器C1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射极连接。所述储能电容器可为电容范围为4.7μF~22μF的电容器,例如为4.7μF、10μF、13.35μF或22μF的电容器。所述储能电容器C1的电容值可根据需要选择,不限于以上范围。所述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可为本领域惯用的用于将微弱信号放大的三极管,具体可为NPN型三极管。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电磁阀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电磁阀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电磁阀V1的第二端,即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所述电磁阀V1的第二端连接同一个电源端,当电磁阀关闭时,电磁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磁阀的驱动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阀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器、第一电容器、储能电容器、第一三极管以及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端,所述储能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射极以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储能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射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用于连接电磁阀的第一端,所述电磁阀的第二端连接电源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阀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器、第一电容器、储能电容器、第一三极管以及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端,所述储能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射极以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储能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射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用于连接电磁阀的第一端,所述电磁阀的第二端连接电源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电磁阀的第二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阀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器;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器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飞燕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爱米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