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832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2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旋转臂装置以及安装在旋转臂装置右端上的压缩机,压缩机设置在压缩机底面内的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内顶壁内相贯通设有第二容纳槽,第二容纳槽正上侧的压缩机内设有上下延展设置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右侧内壁的顶部处相贯通设有第一导行槽,第一容纳腔内滑行配合连接有第一滑行块,第一滑行块底面内设有向上延展设置的连接滑行槽,连接滑行槽内滑行配合连接有向下延展设置的连接滑行杆,连接滑行杆顶部的连接滑行槽内顶压配合连接有第一压簧;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压缩工作的安全性,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移动或搬运过程中造成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A garbage collection treatment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evice for processing garbage collection, including the rotary arm device and compressor mounted on a rotary arm device on the right end of the compressor, set the first accommodating groove i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compressor in the first accommodating groove in the top wall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through holding tank, compressor second accommodating groove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containing positive side on the setting of the extended cavity, the top right inner wall at the first receiving cavity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guide groove, the first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liding block sliding with the first sliding block, the bottom surface is arranged in the upward extension s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liding groove, the sliding slot sliding connection is matched with a downward extension set connection sliding rod, connecting rod at the top of the slide connected with the sliding slot top pressure is matched with a first pressure spring;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improve the compression work safety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reduce the wear and tear in the process of moving or moving, and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垃圾处理
,具体是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活垃圾已经实现分类存放,以待二次回收加工使用,在一些大型垃圾回收站内对于一些可塑性强的生活垃圾例如(易拉罐、塑料瓶等等)加工前需要对其进行压缩处理以减小体积,传统技术中对于垃圾的压缩处理一般都是通过人力挤压,其操作难度大且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加工需求,现有中也有较多的自动化垃圾压缩装置,但其结构复杂,使用成本高,且只能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压缩,不能从斜面进行压缩,不能适应不同外形的垃圾的压缩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旋转臂装置以及安装在所述旋转臂装置右端上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底面内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内顶壁内相贯通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正上侧的所述压缩机内设有上下延展设置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右侧内壁的顶部处相贯通设有第一导行槽,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滑行配合连接有第一滑行块,所述第一滑行块底面内设有向上延展设置的连接滑行槽,所述连接滑行槽内滑行配合连接有向下延展设置的连接滑行杆,所述连接滑行杆顶部的所述连接滑行槽内顶压配合连接有第一压簧,所述连接滑行杆底部延展部贯通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槽之间的所述压缩机,所述连接滑行槽左侧内壁的顶部设有贯通所述第一滑行块左侧外壁的第一过槽,所述第一容纳腔左侧的所述压缩机内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右侧内壁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左侧内壁之间贯通设有第二过槽,所述第一过槽内滑行配合连接有左右延展设置的滑行板,所述滑行板左侧延展部经所述第二过槽后伸进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滑行板右侧延展尾端伸进所述连接滑行槽内且与所述连接滑行杆顶端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容纳腔上侧的所述压缩机内设有左右延展设置的传导腔,所述滑行板下侧的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有驱导装置,所述第一导行槽内设有起降装置,所述传导腔内设有用以与所述驱导装置和所述起降装置配合连接的传导装置,所述压缩机内底壁右侧固定设置有异味吸附装置,所述异味吸附装置底部设置有集气罩,所述集气罩向下延展伸出所述压缩机底面。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滑行杆底部延展尾端伸进所述第二容纳槽内且底部尾端配合连接有接固套,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滑行配合连接有压缩板,所述压缩板顶部与所述接固套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接固套外表面设有用以与所述连接滑行杆锁紧配合连接的锁紧螺丝。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驱导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左侧内壁内的第二导行槽以及滑行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行槽内的第二滑行块,所述第二滑行块内螺形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展设置的第一螺形杆,所述第二滑行块右侧面内固设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右端配合连接有伸进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凸形轮,所述凸形轮位于所述滑行板下方的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一螺形杆底部延展尾端与所述第二导行槽内底壁旋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导行槽位于所述传导腔左侧延展部的下方位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起降装置包括滑行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行槽内的第三滑行块以及与所述第三滑行块螺形纹配合连接且上下延展设置的第二螺形杆,所述第二螺形杆顶部延展尾端与第二电动机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机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行槽内顶壁内且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形杆底部延展尾端与所述第一导行槽内底壁旋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三滑行块左端与所述第一滑行块右侧面的底部位置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导行槽位于所述传导腔右侧延展部的下方位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传导装置包括旋转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传导腔左侧段内且上下延展设置的第一传导轴以及旋转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传导腔右侧段内且上下延展设置的第二传导轴,所述第一传导轴和所述第二传导轴顶部延展尾端均与所述传导腔内顶壁旋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导轴底部延展部贯通所述传导腔与所述第二导行槽之间的所述压缩机的且旋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导轴底部延展尾端伸进所述第二导行槽内且与所述第一螺形杆顶部延展尾端固定配合连接,所述传导腔内的所述第一传导轴外表面上固设有第一传导轮,所述第二传导轴底部延展尾端与所述第二电动机顶部尾端配合连接,所述传导腔内的所述第二传导轴外表面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一传导轮相对设置的第二传导轮,所述第一传导轮与所述第二传导轮之间配合连接有传导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第一容纳腔内滑行配合连接第一滑行块,第一滑行块底面内设向上延展设置的连接滑行槽,连接滑行槽内滑行配合连接向下延展设置的连接滑行杆,连接滑行杆顶部的连接滑行槽内顶压配合连接第一压簧,连接滑行杆底部延展部贯通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槽之间的压缩机,连接滑行槽左侧内壁的顶部设贯通第一滑行块左侧外壁的第一过槽,第一容纳腔左侧的压缩机内设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右侧内壁的顶部与第一容纳腔左侧内壁之间贯通设第二过槽,第一过槽内滑行配合连接左右延展设置的滑行板,滑行板左侧延展部经第二过槽后伸进第二容纳腔内,滑行板右侧延展尾端伸进连接滑行槽内且与连接滑行杆顶端固定配合连接,第一容纳腔上侧的压缩机内设左右延展设置的传导腔,滑行板下侧的第二容纳腔内设驱导装置,第一导行槽内设起降装置,传导腔内设用以与驱导装置和起降装置配合连接的传导装置,从而实现实现自动控制压缩板的收放工作,防止压缩板外露造成损坏,提高压缩工作的安全性,能实现在控制起降装置工作的同时实现自动控制驱导装置的配合连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移动或搬运过程中造成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压缩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旋转臂装置5以及安装在所述旋转臂装置5右端上的压缩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6设置在所述压缩机6底面内的第一容纳槽61,所述第一容纳槽61内顶壁内相贯通设有第二容纳槽62,所述第二容纳槽62正上侧的所述压缩机6内设有上下延展设置的第一容纳腔63,所述第一容纳腔63右侧内壁的顶部处相贯通设有第一导行槽64,所述第一容纳腔63内滑行配合连接有第一滑行块631,所述第一滑行块631底面内设有向上延展设置的连接滑行槽6310,所述连接滑行槽6310内滑行配合连接有向下延展设置的连接滑行杆6312,所述连接滑行杆6312顶部的所述连接滑行槽6310内顶压配合连接有第一压簧6314,所述连接滑行杆6312底部延展部贯通所述第一容纳腔63与所述第二容纳槽62之间的所述压缩机6,所述连接滑行槽6310左侧内壁的顶部设有贯通所述第一滑行块631左侧外壁的第一过槽6311,所述第一容纳腔63左侧的所述压缩机6内设有第二容纳腔65,所述第二容纳腔65右侧内壁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容纳腔63左侧内壁之间贯通设有第二过槽651,所述第一过槽6311内滑行配合连接有左右延展设置的滑行板6313,所述滑行板6313左侧延展部经所述第二过槽651后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旋转臂装置以及安装在旋转臂装置右端上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压缩机设置在压缩机底面内的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内顶壁内相贯通设有第二容纳槽,第二容纳槽正上侧的压缩机内设有上下延展设置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右侧内壁的顶部处相贯通设有第一导行槽,第一容纳腔内滑行配合连接有第一滑行块,第一滑行块底面内设有向上延展设置的连接滑行槽,连接滑行槽内滑行配合连接有向下延展设置的连接滑行杆,连接滑行杆顶部的连接滑行槽内顶压配合连接有第一压簧,连接滑行杆底部延展部贯通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槽之间的压缩机,连接滑行槽左侧内壁的顶部设有贯通第一滑行块左侧外壁的第一过槽,第一容纳腔左侧的压缩机内设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右侧内壁的顶部与第一容纳腔左侧内壁之间贯通设有第二过槽,第一过槽内滑行配合连接有左右延展设置的滑行板,滑行板左侧延展部经第二过槽后伸进第二容纳腔内,滑行板右侧延展尾端伸进连接滑行槽内且与连接滑行杆顶端固定配合连接,第一容纳腔上侧的压缩机内设有左右延展设置的传导腔,滑行板下侧的第二容纳腔内设有驱导装置,第一导行槽内设有起降装置,传导腔内设有用以与驱导装置和起降装置配合连接的传导装置,压缩机内底壁右侧固定设置有异味吸附装置,异味吸附装置底部设置有集气罩,集气罩向下延展伸出压缩机底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旋转臂装置以及安装在旋转臂装置右端上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压缩机设置在压缩机底面内的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内顶壁内相贯通设有第二容纳槽,第二容纳槽正上侧的压缩机内设有上下延展设置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右侧内壁的顶部处相贯通设有第一导行槽,第一容纳腔内滑行配合连接有第一滑行块,第一滑行块底面内设有向上延展设置的连接滑行槽,连接滑行槽内滑行配合连接有向下延展设置的连接滑行杆,连接滑行杆顶部的连接滑行槽内顶压配合连接有第一压簧,连接滑行杆底部延展部贯通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槽之间的压缩机,连接滑行槽左侧内壁的顶部设有贯通第一滑行块左侧外壁的第一过槽,第一容纳腔左侧的压缩机内设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右侧内壁的顶部与第一容纳腔左侧内壁之间贯通设有第二过槽,第一过槽内滑行配合连接有左右延展设置的滑行板,滑行板左侧延展部经第二过槽后伸进第二容纳腔内,滑行板右侧延展尾端伸进连接滑行槽内且与连接滑行杆顶端固定配合连接,第一容纳腔上侧的压缩机内设有左右延展设置的传导腔,滑行板下侧的第二容纳腔内设有驱导装置,第一导行槽内设有起降装置,传导腔内设有用以与驱导装置和起降装置配合连接的传导装置,压缩机内底壁右侧固定设置有异味吸附装置,异味吸附装置底部设置有集气罩,集气罩向下延展伸出压缩机底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滑行杆底部延展尾端伸进所述第二容纳槽内且底部尾端配合连接有接固套,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滑行配合连接有压缩板,所述压缩板顶部与所述接固套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接固套外表面设有用以与所述连接滑行杆锁紧配合连接的锁紧螺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导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左侧内壁内的第二导行槽以及滑行配合连接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儒
申请(专利权)人:宣城市益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