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无人机起落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823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20:26
一种电动无人机起落架,电动无人机的机身连接有多个悬臂,机身下方设置有一个纵向载荷通道,纵向载荷通道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一个起落架,起落架包括两个连接机身的竖杆以及设置于竖杆的末端的横杆;两个竖杆的上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套管在一个所述悬臂与机身相连的位置与机身相连;下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连接套管连接于横杆的两端。本申请将起落架设置于纵向载荷通道的两侧,可以方便设置光电吊仓和武器发射筒等载荷,起落架的竖杆与机身相连的位置与悬臂与机身相连的位置合并设置在同一位置,可以简化结构设计,降低结构重量。采用连接套管的形式便于通过螺钉进行连接,结构简单且易于制造和组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无人机的生产效率。

An electric UAV landing gear

A UAV landing gear, UAV fuselage is connected with a plurality of cantilever, a longitudinal load channel set on both sides of the fuselage, the longitudinal load channel are symmetrically provided with a landing gear, the landing gear consists of two vertical bars connecting the body and the bar is arranged on the end of the vertical pole; two a vertical bar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sleeve are respectively first on one of the cantilever connected with the body position and body connected by both ends of the connecting sleeve; the lower end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cross bar through a second. This application will be on both sides of the landing gear is provided in the longitudinal load path, you can easily set the cage and photoelectric weapon launching tube load, vertical rod gear position and connected with the body position of the cantilever with the fuselage are arranged in the same position, can simplify the design, reduce the weight of the structure. The form of connecting sleeve is easy to be connected through screws.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easy to manufacture and assemble, reducing the cost and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无人机起落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多旋翼的电动无人机,特别涉及可用于电动无人机的起落架结构。
技术介绍
电动无人机结构简单,噪音小,具有机动灵活、反应快速、操作要求低等优点,在消费级市场的占有率很大。但是电动无人机的动力通过电池来提供,电池基本上就是无人机的死重,无法像燃油一样消耗,导致其有效载荷十分有限,巡航时间也很短,很少作为武器打击平台来使用。目前的消费级市场上的电动无人机大多是多轴无人机,如四轴、六轴等,由于悬臂相对机身向外放射状设置,体积大,运输不方便,另外现有的旋翼无人机普遍存在载荷水平低,结构布局不合理,难以发挥无人机的控制及安全优势,限制了旋翼无人飞机在军事及监测领域的发展应用。CN206278267U公开了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无人机本体由机臂、中心板和脚支架组成,机臂包括力臂套、力臂杆、电机座、电机和桨叶,电机固定在电机座上,桨叶固定在电机上,电机座固定在力臂杆一端,力臂杆另一端设置有力臂套,并通过力臂套与中心板连接,相邻机臂上的桨叶之间设有高度差,使相邻桨叶不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脚支架设置在中心板底部。该现有技术的无人机设置使相邻桨叶不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用以减短多旋翼机的轴距从而减轻整机重量,提高续航时间。上述现有技术的电动无人机的六个旋翼等角度间隔地围绕机体设置,由此将机身设计成了等边六边形的中心板结构,每个旋翼正好设置在六边形的六个角上,利用机体的六边形中心板结构承受旋翼的升力产生的扭矩。从上述现有技术的附图来看,上述现有无人机的六边形中心板结构仅仅设计作为承力结构,各种载荷均吊挂在机身的下方。为了尽量以较少的结构重量受力,六边形的中心板的外接圆直径很小,导致应力几乎全部集中于机身的中部,机身重量由此不得不增大;而且过小的机身直径、全对称布局,导致重心位置集中于一点,载荷挂载点等布局受到极大的限制,而且起落架的上部过于靠近机身中部,导致起落架的夹角区域太过狭小,无法挂载体积较大的载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无人机起落架,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动无人机起落架,用于安装在电动无人机的机身的下方两侧,所述电动无人机的机身连接有多个悬臂,每个悬臂均支撑有一个电机,每个电机均带有螺旋桨,所述机身下方设置有一个纵向载荷通道,所述机身呈长条形平行于所述纵向载荷通道设置,其中:所述纵向载荷通道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一个所述起落架,所述起落架包括两个连接所述机身的竖杆以及设置于所述竖杆的末端的横杆;所述两个竖杆的上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套管在一个所述悬臂与所述机身相连的位置与所述机身相连;所述两个竖杆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连接套管连接于所述横杆的两端。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套管为三通套管形式,其上端与所述竖杆连接,下端一侧与所述横杆相连,下端另一侧与一个上弯套管相连。优选地,所述竖杆的下端形成有一个垂直于地面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竖直插入在第二连接套管的上端。优选地,位于所述机身的下方同一侧的所述起落架的两个竖杆分别在间隔最远的两个悬臂与所述机身相连的位置与所述机身相连。优选地,所述机身的前端设置有可挂载光电吊仓的连接结构。优选地,所述机身的下部设置有可挂载武器发射筒的连接结构。优选地,沿所述纵向载荷通道的长度方向可平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武器发射筒。优选地,所述起落架的竖杆在所述武器发射筒的位置弯曲了一个弧度,以让出布置所述武器发射筒的空间。优选地,所述横杆上套接有缓冲橡胶管。本申请的电动无人机通过在机身下方设置一个没有遮挡的纵向载荷通道,将起落架设置于纵向载荷通道的两侧,可以方便设置光电吊仓和武器发射筒等载荷,避免观测和武器发射的时候与悬臂和螺旋桨等发生干涉,影响使用和作战效能,提高了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另外,本申请还通过优化起落架的布局,将同一个起落架的两个竖杆尽量远离布置以加大纵向挂载空间,将机身两侧的两个起落架之间通过弧度的方式,让出横向挂载空间,因而可以提供更长以及更宽的纵向载荷通道,可以在机身纵向获得更大范围的载荷挂载点,易于扩展载荷布局。另外,本申请还通过将起落架的竖杆与机身相连的位置与悬臂与机身相连的位置合并在同一位置,可以简化结构设计,降低结构重量。采用连接套管的形式便于通过螺钉进行连接,结构简单且易于制造和组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无人机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显示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动无人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的是图1所示电动无人机的正面示意图;图3显示的是图1所示电动无人机的侧面示意图;图4显示的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动无人机起落架的示意图;图5显示的是图4所示电动无人机起落架的分解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正如前述,现有多轴无人机大多采用全对称布局,导致重心位置集中于一点,载荷布局受到极大的限制,且由于全对称布局的旋翼将无人机的各个方向都阻挡了,导致搭载的载荷无法向斜上方发射武器或者进行观测,限制了现有无人机的应用范围。而且过小的机身直径、全对称布局,导致重心位置集中于一点,载荷挂载点等布局受到极大的限制,而且起落架的上部过于靠近机身中部,导致起落架的夹角区域太过狭小,无法挂载体积较大的载荷。为解决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动无人机,如图1-3所示,其中,图1显示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动无人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的是图1所示电动无人机的正面示意图;图3显示的是图1所示电动无人机的侧面示意图。参见图1-3,本申请的电动无人机包括机身1,机身1的下方两侧各安装有一个起落架2,电动无人机的机身1连接有多个悬臂3,每个悬臂3均支撑有一个电机4,每个电机4均带有螺旋桨5。与现有多轴无人机不同的是,本申请的电动无人机的机身1下方设置有一个纵向载荷通道6,如图1-3箭头方向所示。亦即,本申请的基本构思是,在电动无人机的机身1的下方设置一个没有遮挡的纵向载荷通道6,以利于设置光电吊仓7和武器发射筒8等载荷(后面将对此进一步说明),避免观测和武器发射的时候与悬臂3和螺旋桨5等发生干涉,影响使用和作战效能,提高了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另外,由于设置了纵向载荷通道6,则在无人机的纵向上就不会有升力结构,悬臂3及其上的电机4等结构只能分布在纵向载荷通道6的两侧,由此可以在机身纵向获得更大范围的载荷挂载点,易于扩展载荷布局。应当说明的是,多轴电动无人机由于机身重量、载荷要求、电机功率的限制,尤其是本申请的可挂载光电吊仓7和武器发射筒8的设计要求,导致旋翼的数量不能选择太少,例如如果是四个旋翼(只有对称布局才能在纵向上保持升力平衡,所以旋翼数量只能是偶数),则电机功率不足以获得足够的升力;而增加旋翼数量超过八个,则相邻旋翼之间的夹角空间变小,相邻旋翼会互相干扰,减少旋翼直径又会降低升力。因此,对于本申请的大载荷且具备纵向载荷通道6的设计要求,选择六个或八个旋翼的设计,且这些旋翼只能分成两组对称布局于纵向载荷通道6的两侧。在图示具体实施例中,纵向载荷通道6的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动无人机起落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无人机起落架,用于安装在电动无人机的机身(1)的下方两侧,所述电动无人机的机身(1)连接有多个悬臂(3),每个悬臂(3)均支撑有一个电机(4),每个电机(4)均带有螺旋桨(5),所述机身(1)下方设置有一个纵向载荷通道(6),所述机身(1)呈长条形平行于所述纵向载荷通道(6)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载荷通道(6)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一个所述起落架(2),所述起落架(2)包括两个连接所述机身(2)的竖杆(21)以及设置于所述竖杆(21)的末端的横杆(22);所述两个竖杆(21)的上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套管(211)在一个所述悬臂(3)与所述机身(1)相连的位置与所述机身(1)相连;所述两个竖杆(21)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连接套管(212)连接于所述横杆(22)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无人机起落架,用于安装在电动无人机的机身(1)的下方两侧,所述电动无人机的机身(1)连接有多个悬臂(3),每个悬臂(3)均支撑有一个电机(4),每个电机(4)均带有螺旋桨(5),所述机身(1)下方设置有一个纵向载荷通道(6),所述机身(1)呈长条形平行于所述纵向载荷通道(6)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载荷通道(6)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一个所述起落架(2),所述起落架(2)包括两个连接所述机身(2)的竖杆(21)以及设置于所述竖杆(21)的末端的横杆(22);所述两个竖杆(21)的上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套管(211)在一个所述悬臂(3)与所述机身(1)相连的位置与所述机身(1)相连;所述两个竖杆(21)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连接套管(212)连接于所述横杆(22)的两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套管(212)为三通套管形式,其上端与所述竖杆(21)连接,下端一侧与所述横杆(22)相连,下端另一侧与一个上弯套管(213)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民鲁明张建飞孙卫华宗宁庞振岳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旋飞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