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滑架式后缘襟翼运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8231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2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滑架式后缘襟翼运动方法,属于飞行器设计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确定后缘襟翼初始/起飞/着陆位置,包括缝道量、重叠量、后退量、偏转角度位置参数;第二步,根据后缘襟翼初始/起飞/着陆位置,在距襟翼前缘下表面的位置分别选取一个的可调点;第三步,根据步骤二所选取的点,分别引出一条垂直于襟翼下表面曲线的等长度直线段;第四步,确定导滑架运动方案;第五步,根据初始/起飞/着陆位置,在襟翼下表面后缘位置分别选取一个可调点;第六步,根据步骤五所选取的点,分别引出一条垂直于下表面曲线的等长度直线段;第七步,确定从动摇臂方案。其运动方法简单、控制精度高、滑轨强度大,工作安全可靠。

A trailing edge flap mo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railing edge flap motion method,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aircraft design.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first step is to determine the initial / trailing edge flap take-off / landing position, including the gap, overlap, withdrawal and deflection angle position parameters; the second step, according to the trailing edge flap / initial take-off / landing position, in front of the flap from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position of a selected adjustable point the third step, step two; according to the selected point, extracted from a line perpendicular to the surface of the flap under the curve length of straight line section; the fourth step, determining a carriage movement plan; the fifth step, according to the initial / take-off / landing position, selects an adjustable surface point position in the trailing edge flap; the sixth step, according to the steps of the five selected points, respectively, leads to a line perpendicular to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curve length of straight line section; the seventh step, to determine the driven rocker scheme. Its movement method is simple, the control precision is high, the slide rail strength is big, and the work is safe and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滑架式后缘襟翼运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滑架式后缘襟翼运动方法,属于飞行器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后缘襟翼是为提高飞机起飞/着陆构型下机翼升力系数、减少滑跑距离的一个活动舵面,在后缘襟翼设计过程中,一般根据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要求,确定增升装置的设计目标(如最大升力系数增量),进而确定增升装置的形式、平面形状等,再进行二维襟翼设计,确定襟翼外形及缝道量、重叠量、偏转角度等位置参数。现代公务机要求起降速度低、滑跑距离短,因此要求增升装置具备较强的增升能力,而较强的增升能力需要后缘襟翼有较大的后退量,以增加机翼面积,提高增升效果。公务机后缘襟翼的运动方案通常根据襟翼设计确定的缝道量、重叠量、偏转角度等位置参数为目标位置进行设计,常用的后缘襟翼运动形式有铰链式、四连杆式、滑轨-滑轮架式等。针对大后退量后缘襟翼,铰链式及四连杆式运动形式较难保证后缘襟翼缝道量、重叠量、偏转角度等关键参数,无法实现大后退量的设计目标;而四连杆式运动轨迹的选取较复杂,且易出现卡滞、磨损等问题。目前单缝大后退式后缘襟翼运动原理方案设计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形成的运动方案常导致运动机构及作动形式复杂、运动机构鼓包高度大、易出现卡滞磨损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滑架式后缘襟翼运动方法,其运动方法简单、控制精度高、滑轨强度大,通过摇臂旋转实现襟翼运动,工作安全可靠,不会出现磨损及卡滞等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滑架式后缘襟翼运动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确定后缘襟翼初始/起飞/着陆位置,包括缝道量、重叠量、后退量、偏转角度位置参数;第二步,根据后缘襟翼初始/起飞/着陆位置,在距襟翼前缘下表面的位置分别选取一个的可调点;第三步,根据步骤二所选取的点,分别引出一条垂直于襟翼下表面曲线的等长度直线段;第四步,确定导滑架运动方案;通过调整距襟翼前缘下表面、垂直于襟翼下表面曲线的等长度直线段参数,使初始/起飞/着陆位置的垂直于襟翼下表面曲线的等长度直线段的三个端点在一条直线上,所确定的直线即为滑块运动轨迹,导轨按该直线设计为Ⅰ字形导滑架,滑块采用滑槽形式安装在导滑架上,沿形成的导滑架运动轨迹做直线运动,所确定的滑块运动轨迹即为导滑架运动方案;第五步,根据初始/起飞/着陆位置,在襟翼下表面后缘位置分别选取一个可调点;第六步,根据步骤五所选取的点,分别引出一条垂直于下表面曲线的等长度直线段;第七步,确定从动摇臂方案;通过第六步确定的三条直线段的三个端点确定一个圆,所确定圆的圆心即为从动摇臂的旋转中心,所确定的圆心与后缘襟翼初始位置直线段端点的连线即为从动摇臂方案,从动摇臂旋转中心与导滑架固连。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方法简单、可行的适用于大后退量后缘襟翼运动机构设计方法,其运动机构及作动形式简单,控制精度高,结构强度大,工作安全可靠,不会出现磨损及卡滞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后缘襟翼初始/起飞/着陆二维方案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襟翼前缘下表面处可调点及直线段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导滑架及滑块运动方案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后缘襟翼后缘下表面处可调点及直线段;图5为本专利技术从动摇臂旋转中心及摇臂方案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后缘襟翼导滑架式运动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大后退量后缘襟翼导滑架式运动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确定后缘襟翼初始A/起飞B/着陆C位置,含缝道量、重叠量、偏转角度等位置参数;第二步,根据后缘襟翼初始/起飞/着陆位置,在襟翼前缘下表面X1位置分别定义一个可调点a、a1、a2;第三步,根据步骤二所选取的点,分别引出一条垂直于下表面曲线的等长度L1的直线段,确定三个端点b、b1、b2;第四步,确定导滑架运动方案。通过调整第二步和第三步所确定的X1和L1参数,使初始/起飞/着陆位置的等长度直线段L1的三个端点b、b1、b2在一条直线上,所确定的直线即为滑块M、M1、M2的运动轨迹,导轨N按该直线设计为Ⅰ字形滑轨,滑块M、M1、M2采用滑槽形式安装在导滑架N上,可沿形成的导滑架运动轨迹做直线运动,所确定的滑块M、M1、M2运动轨迹即为导滑架运动方案。为了保证导滑架鼓包尽量小,只需要对所选取点的位置X1及直线段的长度L1进行调节,优选合适的导滑架运动轨迹及运动方案;第五步,根据初始A/起飞B/着陆C位置,在襟翼下表面后缘X2位置分别选取一个可调点c、c1、c2;第六步,根据步骤五所选取的点,分别引出一条垂直于下表面曲线的长度为L2的直线段,确定三个端点d、d1、d2;第七步,确定从动摇臂方案。通过第六步确定的三条直线段的三个端点d、d1、d2确定一个圆,所确定圆的圆心O即为从动摇臂的旋转中心,所确定的圆心O与后缘襟翼初始位置直线段端点d、d1、d2的连线即为从动摇臂方案。为了保证摇臂旋转中心O位于导滑架上,只需要通过调整尺寸X2调节点c、c1、c2的位置及通过调节直线段的长度L2优化端点d、d1、d2的位置,优选合适的从动摇臂旋转中心及摇臂方案,从动摇臂旋转中心与导滑架固连。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快速的确定大后退量后缘襟翼的运动运动原理方案,设计方法简单,易操作;形成的运动方案作动形式简单,控制精度高,结构强度大,工作安全可靠。通过利用可变参的点和直线段,采用三点确定直线法,设计导滑架方案。设计方法简单,易操作,导滑架方案可靠。通过利用可变参的点和直线段,采用三点作圆法,设计从动摇臂方案。设计方法简单,易操作,驱动摇臂方案可靠。通过三点确定直线法设计大后退量襟翼导滑架运动原理方案,设计方法简单,易操作;形成的运动方案作动形式及机构简单,控制精度高,结构强度大,工作安全可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导滑架式后缘襟翼运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滑架式后缘襟翼运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确定后缘襟翼初始/起飞/着陆位置,包括缝道量、重叠量、后退量、偏转角度位置参数;第二步,根据后缘襟翼初始/起飞/着陆位置,在距襟翼前缘下表面(X1)的位置分别选取一个的可调点;第三步,根据步骤二所选取的点,分别引出一条垂直于襟翼下表面曲线的等长度直线段(L1);第四步,确定导滑架运动方案;通过调整距襟翼前缘下表面(X1)、垂直于襟翼下表面曲线的等长度直线段(L1)参数,使初始/起飞/着陆位置的垂直于襟翼下表面曲线的等长度直线段(L1)的三个端点在一条直线上,所确定的直线即为滑块运动轨迹,导轨按该直线设计为Ⅰ字形导滑架,滑块采用滑槽形式安装在导滑架上,沿形成的导滑架运动轨迹做直线运动,所确定的滑块运动轨迹即为导滑架运动方案;第五步,根据初始/起飞/着陆位置,在襟翼下表面后缘(X2)位置分别选取一个可调点;第六步,根据步骤五所选取的点,分别引出一条垂直于下表面曲线的等长度直线段(L2);第七步,确定从动摇臂方案;通过第六步确定的三条直线段的三个端点确定一个圆,所确定圆的圆心即为从动摇臂的旋转中心,所确定的圆心与后缘襟翼初始位置直线段端点的连线即为从动摇臂方案,从动摇臂旋转中心与导滑架固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滑架式后缘襟翼运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确定后缘襟翼初始/起飞/着陆位置,包括缝道量、重叠量、后退量、偏转角度位置参数;第二步,根据后缘襟翼初始/起飞/着陆位置,在距襟翼前缘下表面(X1)的位置分别选取一个的可调点;第三步,根据步骤二所选取的点,分别引出一条垂直于襟翼下表面曲线的等长度直线段(L1);第四步,确定导滑架运动方案;通过调整距襟翼前缘下表面(X1)、垂直于襟翼下表面曲线的等长度直线段(L1)参数,使初始/起飞/着陆位置的垂直于襟翼下表面曲线的等长度直线段(L1)的三个端点在一条直线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敏江翔王俊伟梁斌王淞立姜亚楠万俊明李自启曹航马经忠沈亮冷智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