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开挖柔性管道的移动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8020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开挖柔性管道的移动生产线,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非开挖柔性管道的移动生产线,包括上料装置、挤出装置、定型装置、牵引装置、切割装置;上料装置、挤出装置、定型装置、牵引装置、切割装置依次排布且置于移送板上,移送板的底侧连接于运输车上;移送板的末端可拆卸连接有续接车,续接车上放置有非开挖钻机装置;非开挖钻机装置。采用该结构分段施工,运输车可在指定施工点停驻,卸下续接车,进一步的续接车在该位置利用钻杆钻孔,同时运输车继续移动,移动到另一个施工点后将运输车停驻,此时在该位置产出管材,供钻杆、定向钻头等部件连接,实现管材的预埋。

Mobile production line of non excavated flexible pip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obile flexible production line of Trenchless Pipeline,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a kind of mobile production line of non excavation flexible pipe, comprises a feed device, an extrusion device, a shaping device, a traction device, a cutting device; the feeding device, an extrusion device, a shaping device, a traction device, cutt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and is transferred to the board, the bottom side plate is connected to the transfer of the transport vehicles; at the end of the transfer plate detachably connected with a connecting device car continued trenchless rig placing ground vehicle; trenchless rig. The sec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structure, the truck in the specified construction stop unloading continued to pick up the car, the car continued in position by the drill pipe drilling further at the same time, vehicles continue to move, move to another site after truck stop, the position output pipe, supply pipe, directional bit parts such as connection, realize the embedded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开挖柔性管道的移动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生产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生产非开挖柔性管道的移动生产线。
技术介绍
目前,例如油、气、水、电缆、电讯线路、化学品输送等管线的铺设都是采用传统的直接挖埋方式,施工难度大,且周期长极大影响行人和车辆通行。现在在国外已经出现非开挖施工方式铺设管线,即每隔较长距离仅仅开挖一垂直井道,并通过挖掘机在地下一定深度沿水平方向凿挖孔洞,钻通后再回缩并将需要铺设的管线牵引贯穿,从而实现铺设。但是在牵引过程中,管线与孔洞土层的摩擦力非常大,因此相邻井道距离最长不能超过1千米,否则管线会发生变形破损。现针对非开挖柔性管道开发一种管道生产线,而大型管道的实际施工线路较长,所需的管道长度同样较长,运输至施工场地时,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经费,且管道容易在运输过程中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开挖柔性管道的移动生产线,其优点是可在实际施工点形成非开挖柔性管道的生产线并进行施工,无需长距离运输管道。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非开挖柔性管道的移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上料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原料漏斗和进料漏斗,原料漏斗与进料漏斗之间设有上料带以及驱动上料带传动的传送电机;挤出装置,包括挤出机,挤出机的一侧连接进料漏斗,另一侧连接有出料筒,出料筒上连接有用于挤出管材的成型模具;定型装置,包括冷却机、设置在冷却机与挤出装置之间的定位组件;冷却机内设有冷却管,冷却水管的两端分别从冷却机的两端引出形成进水管和出水管;牵引装置,包括牵引架,牵引架上设有至少两组用于带动管材的牵引组件,牵引架上设有带动两组牵引组件分别移动以夹持管材的伸缩组件;切割装置;上料装置、挤出装置、定型装置、牵引装置、切割装置依次排布且置于移送板上,移送板的底侧连接于运输车上;移送板的末端可拆卸连接有续接车,续接车上放置有非开挖钻机装置;非开挖钻机装置,包括外牵引机组、钻杆、定向钻头和扩孔器,钻杆与扩孔器可拆卸连接,定向钻头与钻杆可拆卸连接,扩孔器的前侧连接有内撑管材的内撑组件,内撑组件上转动连接有外卡组件,外卡组件包括若干用于连接管材的锁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管材的生产线完整得置于运输车上,针对于施工现场的管材可采用该方式减少管材的周转时间,提升了操作便捷度;使用时,先将运输车移动至指定的施工现场驻车,卸下续接车,续接车上的非开挖钻机装置开始作业,实现定向钻孔,运输车继续移动至另一个施工现场驻车;进一步的,移送装置通过原料漏斗和进料漏斗上料,上料后,挤出装置将材料挤出,利用成型模具将塑料颗粒成型为管形的管材;进一步的,再通过定型装置定型,借助定位组件的作用提升了管材的中心对准度,冷却定型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冷却筒冷却,具有冷却效果好、可循环的特点;管材冷却定型后具有一定的刚性,管材其前端借助牵引装置的作用实现了前移的效果,同时管材加工完成后可采用切割装置进行切割,在不间断的工作过程中,钻孔结构从施工点钻出,此时管材通过内撑组件和外卡组件的牵引作用进入地表以下的通道,由此实现管材非开挖的施工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撑组件包括内撑座、转动连接于内撑座内的环形调节套、与环形调节套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的两个侧撑杆,侧撑杆上设有与用于贴合管道内壁的弧形支撑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内撑座保持相对固定,环形调节套可转动,环形调节套转动后带动两个侧撑杆背向移动,从而弧形支撑板可抵触至管材的内壁,从而形成管道内壁的支撑效果,另一方面,外卡组件中的锁杆穿过管材上预先打好的孔眼,锁杆穿过管材后,锁杆与弧形支撑板抵触,从而拉动管材的过程更稳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卡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内撑组件上的翻动框,锁杆与翻动框螺纹连接,所述弧形支撑板上设有供锁杆插接配合的锁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内撑组件上的翻动框可向外翻动,便于操作内撑组件,待内撑组件初步定为后,再将外卡组件中的锁杆旋入管材的孔眼,最后将锁杆插入锁槽内,实现整个管材的牵引效果,拉动过程更加稳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续接车包括续接板,续接板上连锁机构,连锁机构包括三角支架、与三角支架转动的连杆,续接板上设有与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的锁定气缸,连杆的另一端设有锁块,移送板上设有供锁块卡合的锁定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续接车通过连锁机构与移送板保持稳定的连接状态,在运输车驻车时,锁定气缸带动连杆以三角支架的支点为原点转动,锁块从锁槽中分离,此时续接车可保持原位,而运输车可继续移动至另一施工地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锁机构沿续接板的上下两侧交错设置若干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个连锁机构对应多个锁块,多个锁块从移送板的上下两面分别穿入,从而形成相互关联的结构,运输车移动时也不会因为颠簸而导致锁块全部退出锁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料装置包括被动转料盘、带动被动转料盘的主动转料盘,主动转料盘上连接有收拢电机;上料装置还包括供上料带绕装的上料板,上料板与被动转料盘之间设有转料架;被动转料盘与移送板转动连接,转料架与上料板固定连接,运输车的两侧翻转连接有用于承托上料装置的侧甲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运输车两侧的侧甲板可向两侧翻转展开,侧甲板形成可站立的空间,此时收拢电机启动带动主动转料盘转动,主动转料盘带动被动转料盘转动,被动转料盘带动其承接的整个上料装置进行旋转,上料板随着改变转向,上料板与挤出机垂直,上料板向外延伸较长的长度,便于操作人员站立在侧甲板上进行安全的上料操作;而在使用完毕后,操作人员通过收拢电机将上料板收拢,并同时将侧甲板收拢,减少了运输车的整体宽度,运输车的移动更加灵活。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运输车的两侧沿其宽度方向滑动连接有延伸杆,延伸杆的端部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供侧甲板支撑的前托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供侧甲板支撑的后托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运输车的两侧可将延伸杆伸出,前托杆和后托杆通过重力的作用向下转动,实现承托甲板的作用,提高了侧甲板的支撑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运输车的两侧设有供前托杆和后托杆卡合的卡合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运输车需要移动时,可将前托杆和后托杆向卡合槽内收拢,减少了运输车的占用空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运输车靠近卡合槽两侧的位置设有翻动门,翻动门与运输车之间设有弹簧合页。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翻动门通过弹簧合页的作用力自动关闭,因此在前托杆和后托杆收回卡合槽后,翻动门能够将前托杆和后托杆隐藏,实现前托杆和后托杆的收纳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运输车上设有支撑电机,支撑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的两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连接传动丝杠,传动丝杠上设有供其传动的传动块,传动块上设有套接于延伸杆上的套接块,延伸杆上设有供套接块滑动限位的限位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单个支撑电机实现第一锥齿轮的转动,第一锥齿轮的转动实现第二锥齿轮的转动,第二锥齿轮的转动带动传动丝杠,传动丝杠带动传动块移动,传动块与套接块同步移动,套接块移动时借助限位块带动延伸杆移动,延伸被推出时,前托杆和后拖杆即可实现侧甲板的支撑作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该结构分段施工,运输车可在指定施工点停驻,卸下续接车,进一步的续接车在该位置利用钻杆和定向钻头钻孔,同时运输车继续移动,移动到另一个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非开挖柔性管道的移动生产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开挖柔性管道的移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上料装置(2),包括至少一个原料漏斗(201)和进料漏斗(202),原料漏斗(201)与进料漏斗(202)之间设有上料带(209)以及驱动上料带(209)传动的传送电机(203);挤出装置(3),包括挤出机(31),挤出机(31)的一侧连接进料漏斗(202),另一侧连接有出料筒(32),出料筒(32)上连接有用于挤出管(311)材的成型模具(33);定型装置(4),包括冷却机(41)、设置在冷却机(41)与挤出装置(3)之间的定位组件(42);冷却机(41)内设有冷却管,冷却水管(412)的两端分别从冷却机(41)的两端引出形成进水管(413)和出水管(414);牵引装置(5),包括牵引架(51),牵引架(51)上设有至少两组用于带动管材的牵引组件(52),牵引架(51)上设有带动两组牵引组件(52)分别移动以夹持管材的伸缩组件(53);切割装置(6);上料装置(2)、挤出装置(3)、定型装置(4)、牵引装置(5)、切割装置(6)依次排布且置于移送板(101)上,移送板(101)的底侧连接于运输车(1)上;移送板(101)的末端可拆卸连接有续接车(10),续接车(10)上放置有非开挖钻机装置(9);非开挖钻机装置(9),包括外牵引机组(91)、钻杆(92)、定向钻头(93)和扩孔器(94),钻杆(92)与扩孔器(94)可拆卸连接,定向钻头(93)与钻杆(92)可拆卸连接,扩孔器(94)的前侧连接有内撑管材的内撑组件(95),内撑组件(95)上转动连接有外卡组件(96),外卡组件(96)包括若干用于连接管材的锁杆(96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开挖柔性管道的移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上料装置(2),包括至少一个原料漏斗(201)和进料漏斗(202),原料漏斗(201)与进料漏斗(202)之间设有上料带(209)以及驱动上料带(209)传动的传送电机(203);挤出装置(3),包括挤出机(31),挤出机(31)的一侧连接进料漏斗(202),另一侧连接有出料筒(32),出料筒(32)上连接有用于挤出管(311)材的成型模具(33);定型装置(4),包括冷却机(41)、设置在冷却机(41)与挤出装置(3)之间的定位组件(42);冷却机(41)内设有冷却管,冷却水管(412)的两端分别从冷却机(41)的两端引出形成进水管(413)和出水管(414);牵引装置(5),包括牵引架(51),牵引架(51)上设有至少两组用于带动管材的牵引组件(52),牵引架(51)上设有带动两组牵引组件(52)分别移动以夹持管材的伸缩组件(53);切割装置(6);上料装置(2)、挤出装置(3)、定型装置(4)、牵引装置(5)、切割装置(6)依次排布且置于移送板(101)上,移送板(101)的底侧连接于运输车(1)上;移送板(101)的末端可拆卸连接有续接车(10),续接车(10)上放置有非开挖钻机装置(9);非开挖钻机装置(9),包括外牵引机组(91)、钻杆(92)、定向钻头(93)和扩孔器(94),钻杆(92)与扩孔器(94)可拆卸连接,定向钻头(93)与钻杆(92)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浩宇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