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蜂窝陶瓷泥坯中陶瓷泥料的练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7978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13:30
一种改善蜂窝陶瓷泥坯中陶瓷泥料的练泥方法,第一步:根据陶瓷生产配方,制备好各种原料的混合泥料;第二步:将第一步中混合好的泥料放入练泥机的加料口进行第一次练泥,挤出的出料泥泥段被切割成泥段,泥段的长宽高尺寸为30‑40x 5‑10x 5‑10cm;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泥段进入练泥机再次进行练泥,操作方法与第二步相同;第四步:重复上述第二步和第三步操作步骤,重复次数为3‑8次;第五步:将第四步所得到的泥段进过挤出成型,得到蜂窝陶瓷泥坯;第六步:将第五步所得到的蜂窝陶瓷泥坯经过干燥得到蜂窝陶瓷素坯;第七步:将第六步得到的蜂窝陶瓷素坯经过窑炉高温烧结,得到蜂窝陶瓷载体。提高工作可靠性。

An improved ceramic mud honeycomb ceramic mud blank in pugging method

A pugging method, improve the ceramic mud honeycomb ceramic mud blank in the first step: according to the ceramic production formula, preparation of mixed clay raw materials; the second step: the first step in a good mix of mud into the pugging machine feeding port for the first time practicing mud, mud extrusion material is cutting into the mud, mud section dimensions of 30 40x 5 10x 5 10cm; the third step: the mud section in the second step into pugmill again practicing mud, operation method and second step; the fourth step: repeat the above second steps and third steps. Repeat for 3 8 times; the fifth step: the fourth step mud obtained through extrusion molding, get the honeycomb ceramic mud blank; the sixth step: the honeycomb ceramic mud blank fifth step obtained after drying to obtain the honeycomb ceramic biscuit; the seventh step: the sixth step has bee Ceramic billets of fossa ceramics were sintered at high temperature in kiln, and honeycomb ceramic carriers were obtained. Improve work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蜂窝陶瓷泥坯中陶瓷泥料的练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陶瓷生产
,尤其是一种改善蜂窝陶瓷泥坯中陶瓷泥料的练泥方法。
技术介绍
在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大环境下,汽车排放标准也在逐渐提升,对汽车的尾气处理处理效力也越来越重要,在汽车的尾气处理系统中需要用到一种可以涂覆催化剂的蜂窝陶瓷载体。现有主流的蜂窝陶瓷载体是堇青石材质,堇青石有低热膨胀系数的特性,这也是选择他为蜂窝陶瓷材料的主要原因。根据堇青石的特性,我们知道堇青石中C轴方向的热膨胀系数是负的,若能在蜂窝陶瓷载体中使之能定性排列,那么将可以降低蜂窝陶瓷载体的热膨胀系数,从而提高蜂窝陶瓷载体的抗热震性,改善蜂窝陶瓷载体的应用范围。在堇青石蜂窝陶瓷在体的制造过程中,多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堇青石原位合成就是使Si、Al、Mg在高温条件下一次性生成堇青石;这种方法可以尽大限度地发挥堇青石蜂窝陶瓷低膨胀系数的特点。在工业化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堇青石蜂窝陶瓷多采用滑石,高岭土,α-氧化铝,石英为原料。在这个原料体系中堇青石的生长是依附滑石和高岭土生长的,而恰恰这两种原料又具有片状结构,片状结构具有方向性,若能使这些片状原料朝一个方向去排列,那么最后堇青石合成时生长出来的堇青石晶粒也就具有朝一个方向的排列性了。原料滑石形貌指数测定,M=I(004)/[I(004)+2×I(020)],式中I(004)是滑石XRD图谱中(004)面的衍射强度,I(020)是滑石XRD图谱中(004)面的衍射强度;M值越大表示滑石片状形貌越好。原料高岭土切割指数测定,Q=I(002)/[I(002)+I(200)+I(020),式中I(002)是高岭土XRD图谱中(002)面的衍射强度,I(200)是高岭土XRD图谱中(200)面的衍射强度,I(020)是高岭土XRD图谱中(020)面的衍射强度;Q值越大表示高岭土片状相貌越好。在蜂窝陶瓷的生产中挤出成型的一个关键,挤出成型是使泥料筒具有狭窄槽口的模具挤出成型的,在挤出成型过后,泥料的中原料颗粒的位置也就固定下来了。所以要使原料颗粒定向排列,就得在泥料进入模具前完成。在挤出成型工序前有一道练泥的工序,练泥的目的是使泥料均匀。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练泥机的结构特点是在练泥机的下挤出轴,练泥机下挤出轴中螺旋挤出杆的螺旋叶与下轴练泥筒的内壁间隙很小,这样当泥料经过练泥机练泥时,泥料在螺旋杆的作用下相前螺旋挤出,泥料中的具有片状结构的原料会有使片层向挤出方向转动的趋势,若时间可以持续很长,这种转动的趋势回越来越大,最后完成片状结构原料的定向排列。这里的前提是这种挤出持续时间很长,练泥机的下轴就要很长,在实际生产中是无法实现的;那么要到达的这样的效果,是可以增加练泥的次数来实现。增加练泥次数却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每次练泥会打乱前一次练泥片状原料已有的定向排列的趋势,终而使最后低泥料中片状原料定向排列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改善蜂窝陶瓷泥坯中陶瓷泥料的练泥方法,从而可以多次练泥并提高片状原料定向排列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改善蜂窝陶瓷泥坯中陶瓷泥料的练泥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第一步:根据陶瓷生产配方,制备好各种原料的混合泥料;第二步:将第一步中混合好的泥料放入练泥机的加料口进行第一次练泥,挤出的出料泥泥段被切割成泥段,泥段的长宽高尺寸为30-40x5-10x5-10cm;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泥段进入练泥机再次进行练泥,操作方法与第二步相同;第四步:重复上述第二步和第三步操作步骤,重复次数为3-8次;第五步:将第四步所得到的泥段进过挤出成型,得到蜂窝陶瓷泥坯;第六步:将第五步所得到的蜂窝陶瓷泥坯经过干燥得到蜂窝陶瓷素坯;第七步:将第六步得到的蜂窝陶瓷素坯经过窑炉高温烧结,得到蜂窝陶瓷载体。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练泥机的上部为加料口,侧部通过伸出管安装有出料进口,所述出料进口处设置有网孔。所述练泥机为上下双轴真空练泥机,练泥机上轴为带有铰刀的双螺旋挤出杆,下轴为大筒径,内螺旋杆与筒内壁小间隙的结构。所述混合泥料是与平行练泥机上轴挤出方向加入练泥机进泥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在练泥工序中,使已经成段泥料平行于练泥机上轴挤出方向加入,来使泥料中的滑石,高岭土原料在练泥过程中发生定向排列。在这种定向排列下,有利于最终蜂窝陶瓷载体中堇青石晶粒定向排列,从而降低蜂窝陶瓷载体的热膨胀系数,进而提高蜂窝陶瓷载体的抗热震性。加工可靠性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泥料;2、加料口;3、出料进口;4、出料泥泥段;5、网孔;6、泥段;a、练泥机挤出方向;b、练泥机上轴旋转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改善蜂窝陶瓷泥坯中陶瓷泥料的练泥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第一步:根据陶瓷生产配方,制备好各种原料的混合泥料1;第二步:将第一步中混合好的泥料1放入练泥机的加料口2进行第一次练泥,挤出的出料泥泥段4被切割成泥段6,泥段6的长宽高尺寸为30-40x5-10x5-10cm;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泥段6进入练泥机再次进行练泥,操作方法与第二步相同;第四步:重复上述第二步和第三步操作步骤,重复次数为3-8次;第五步:将第四步所得到的泥段6进过挤出成型,得到蜂窝陶瓷泥坯;第六步:将第五步所得到的蜂窝陶瓷泥坯经过干燥得到蜂窝陶瓷素坯;第七步:将第六步得到的蜂窝陶瓷素坯经过窑炉高温烧结,得到蜂窝陶瓷载体。练泥机的上部为加料口2,侧部通过伸出管安装有出料进口3,出料进口3处设置有网孔5。练泥机为上下双轴真空练泥机,练泥机上轴为带有铰刀的双螺旋挤出杆,下轴为大筒径,内螺旋杆与筒内壁小间隙的结构。混合泥料1是与平行练泥机上轴挤出方向加入练泥机进泥口。实施例一:第一步:将经过一次练泥的泥料泥段1以平行练泥机挤出方向一致的方向a加入练泥机加泥口2。第二步:将从练泥机出泥口3出挤出的泥段4切割为约30-40X8-10X8-10cm的泥段6,练泥机出泥口3出固定有多个8-10X8-10cm的网孔5。第三步:重复第一步和第二步;重复次数3-8次,优选5-6次。第四步:将第三步的泥料经过挤出成型,干燥、窑炉高温烧结;第五步:将第四步中得到的蜂窝陶瓷在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到堇青石晶粒的定向排列结果。实施例二:第一步:将经过一次练泥的泥料泥段1以不限方向加入练泥机加泥口2。第二步:将从练泥机出泥口3出挤出的泥段4切割为约30-40X8-10X8-10cm的泥段6,练泥机出泥口3出固定有多个8-10X8-10cm的网孔5。第三步:重复步骤一、二,重复次数3-8次,优选5-6次。第四步:将第三步的泥料经过挤出成型,干燥、窑炉高温烧结;第五步:将第四步中得到的蜂窝陶瓷在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到堇青石晶粒的定向排列结果。以上描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不是对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改善蜂窝陶瓷泥坯中陶瓷泥料的练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善蜂窝陶瓷泥坯中陶瓷泥料的练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第一步:根据陶瓷生产配方,制备好各种原料的混合泥料(1);第二步:将第一步中混合好的泥料(1)放入练泥机的加料口(2)进行第一次练泥,挤出的出料泥泥段(4)被切割成泥段(6),泥段(6)的长宽高尺寸为30‑40x5‑10x5‑10cm;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泥段(6)进入练泥机再次进行练泥,操作方法与第二步相同;第四步:重复上述第二步和第三步操作步骤,重复次数为3‑8次;第五步:将第四步所得到的泥段(6)进过挤出成型,得到蜂窝陶瓷泥坯;第六步:将第五步所得到的蜂窝陶瓷泥坯经过干燥得到蜂窝陶瓷素坯;第七步:将第六步得到的蜂窝陶瓷素坯经过窑炉高温烧结,得到蜂窝陶瓷载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蜂窝陶瓷泥坯中陶瓷泥料的练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第一步:根据陶瓷生产配方,制备好各种原料的混合泥料(1);第二步:将第一步中混合好的泥料(1)放入练泥机的加料口(2)进行第一次练泥,挤出的出料泥泥段(4)被切割成泥段(6),泥段(6)的长宽高尺寸为30-40x5-10x5-10cm;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泥段(6)进入练泥机再次进行练泥,操作方法与第二步相同;第四步:重复上述第二步和第三步操作步骤,重复次数为3-8次;第五步:将第四步所得到的泥段(6)进过挤出成型,得到蜂窝陶瓷泥坯;第六步:将第五步所得到的蜂窝陶瓷泥坯经过干燥得到蜂窝陶瓷素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建宏冯家迪钱炳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宜兴非金属化工机械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