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筒下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7856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套筒下料机构,包括机架、振动给料机构、送料管、定位座、模具和送料机构,振动给料机构包括储料盘和振动发生器,定位座上开设有若干个落料孔,送料机构包括送料壳和送料气缸,送料壳内设置有通道,通道包括推动部、存料部和引导部,推动部的一侧设置有推移气缸,推移气缸推动套筒往引导部移动,机架上设置有推动气缸,推动气缸驱动送料壳移动,以使引导部朝向不同的落料孔,定位座和模具间设置有挡板,当所有落料孔都被套筒填满后,挡板滑离定位座的下方,以使套筒滑入工位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自动将套筒从储料盘内送入模具的工位上,减少了人工操作,节约了人工成本,且可避免人工操作中容易出现的失误。

A sleeve feeding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elescopic feed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rame, a vibration feeding mechanism, a feeding tube, a positioning seat, the mold and the feeding mechanism, vibration feed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storage disk and a vibration generator, the positioning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blanking holes, the feed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eeding and feeding shell the material feeding cylinde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channel, including channel promotion department, the storage part and the guide part, the pushing part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cylinder by cylinder push sleeve, goes on to guide mobile,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driving cylinder, push the cylinder to drive the feed shell move, to make the guide portion toward the material feeding orifice the baffle plat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positioning seat and a die, when all the blanking holes are filled with sleeve, slide away from the seat below the baffle position, so that the sleeve slides into the station. The invention automatically transfers the sleeve from the storage tray to the workstation of the mould, reduces manual operation, saves labor cost, and avoids errors easily occurring in manual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筒下料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设备,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套筒下料机构。
技术介绍
套筒是用于与螺栓的头配合以旋紧螺栓的头,而在将套筒安装到电钻等设备前,需要在套筒上安装一个套筒。现在将套筒安装到套筒的步骤是采用人工操作,将套筒和套筒放入到一个压缩模具内,而后将套筒和套筒压实,这样操作效率低下,且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提高,使用机器取代人工操作已成为一个趋势,如何将套筒准确送入模具内,是实现自动化组装套筒和套筒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筒下料机构,将套筒准确送入到模具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套筒下料机构,包括机架、振动给料机构、送料管、定位座、模具、用于控制套筒依次从送料管落到定位座的送料机构,机架顶端的中部安装有转盘,模具安装在转盘的边沿,机架的一侧固定有安装板,振动给料机构包括储料盘和用于振动储料盘的振动发生器,振动发生器安装在安装板上,储料盘可旋转的安装在振动发生器的顶端,定位座设置在送料管的下方,定位座上开设有若干个落料孔,送料管的一端与储料盘固定并相互连通,另一端弯折向下设置且与落料孔对应,以将储料盘内的套筒送到落料孔内,送料机构包括送料壳和送料气缸,送料壳内设置有供套筒通过的通道,通道呈竖直的“Z”字形状,包括水平设置的推动段、竖直设置在推动段一端的存料段和在竖直设置在推动段另一端的引导段,存料段设置在推动段的上方且一端与送料管连通,另一端与推动段的端部相连通,引导段设置在推动段的下方并与推动段连通,送料气缸设置在推动段靠近存料段的一端,送料气缸推动推动段内的套筒往引导段移动,引导段设置在落料孔的正上方,下料时,送料气缸推动推动段内的套筒往引导段移动,当套筒移动到引导段的上方时,套筒向下掉入一个落料孔内,而后送料气缸回位,使下一个套筒落入推动段内,机架上设置有推动气缸,推动气缸与送料壳传动连接,驱动送料壳移动,以使引导段对应不同的落料孔,将套筒依次一一对应的放入到若干个落料孔内,模具固定在转盘上,设置在定位座下方,模具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容纳套筒的工位,定位座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控制套筒一起从落料孔落到工位内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挡板和用于驱动挡板移动的隔离气缸,隔离气缸安装在安装板的底端,挡板与隔离气缸的推动杆连接且设置在定位座的下方,以将套筒挡在落料孔内,当所有落料孔都被套筒填满后,隔离气缸驱动挡板滑离定位座的下方,以使套筒从落料孔滑入工位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引导段的上方设置有下料气缸,下料气缸向下推动套筒,辅助套筒落入引导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挡板的下方设置有引导座,引导座上开设有若干个引导套筒落入工位的引导孔,引导孔与落料孔一一对应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推动气缸包括缸体、活塞和滑座,活塞滑移设置在缸体内,缸体上设置有滑道,滑座滑移设置在滑道上且与送料管的端部连接,活塞上连接有第一磁铁,滑座上连接有第二磁铁,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互吸引,当活塞滑动时,第一磁铁带动第二磁铁移动,带动滑座移动,以驱动送料管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将套筒放入储料盘的放料斗,放料斗安装在安装板上,放料斗上设置有用于引导套筒落入储料盘的落料口,落料口设置在储料盘的上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储料盘包括收集盘和滑盘,收集盘固定在振动发生器上,滑盘上固定有限位块,限位块与滑盘的横截面呈L形,收集盘上开设有供收集盘嵌入的第一滑槽和供限位块嵌入的第二滑槽,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相互连通,构成L型的限位结构,收集盘嵌入第一滑槽,限位块嵌入到第二滑槽内,将滑盘滑移连接在收集盘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定位座与引导座一体设置,定位座与引导座间设置有供挡板嵌入的嵌槽,嵌槽设置在落料孔和引导孔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安装板的上方安装有支撑板,振动发生器和放料斗安装在支撑板上,安装板上可旋转的安装有至少三根呈竖直方向延伸的螺杆,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与螺杆一一对应的螺纹孔,螺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将支撑板可升降的安装在安装板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自动将套筒从储料盘内送入模具的工位上,减少了人工操作,节约了人工成本,且可避免人工操作中容易出现的失误。通过送料气缸以及隔离气缸的配合,将套筒一个一个送入落料孔内先储存,而后再同时将所有套筒送到模具内,相对于将套筒一个一个送入模具内的方式,减少了套筒送入模具所需要的时间,减少将模具装满所需的时间,提高装料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送料管和送料机构的位置结构图;图3为图2中的机构的剖切视图;图4为安装板、支撑板和振动给料机构的结构图;图5为图4中机构的另一视角的视图;图6为推动气缸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套筒下料机构,包括机架16、振动给料机构1、送料管2、定位座3、模具4、用于控制套筒依次从送料管2落到定位座3的送料机构5,机架16顶端的中部安装有转盘17,模具4安装在转盘17的边沿,机架16的一侧固定有安装板18,振动给料机构1包括储料盘11和用于振动储料盘11的振动发生器12,振动发生器12安装在安装板18上,储料盘11可旋转的安装在振动发生器12的顶端,定位座3设置在送料管2的下方,定位座3上开设有若干个落料孔6,送料管2的一端与储料盘11固定并相互连通,另一端弯折向下设置且与落料孔6对应,以将储料盘11内的套筒送到落料孔6内,送料机构5包括送料壳51和送料气缸52,送料壳51内设置有供套筒通过的通道,通道呈竖直的“Z”字形状,包括水平设置的推动段511、竖直设置在推动段511一端的存料段512和在竖直设置在推动段511另一端的引导段513,存料段512设置在推动段511的上方且一端与送料管2连通,另一端与推动段511的端部相连通,引导段513设置在推动段511的下方并与推动段511连通,送料气缸52设置在推动段511靠近存料段512的一端,送料气缸52推动推动段511内的套筒往引导段513移动,引导段513设置在落料孔6的正上方,下料时,送料气缸52推动推动段511内的套筒往引导段513移动,当套筒移动到引导段513的上方时,套筒向下掉入一个落料孔6内,而后送料气缸52回位,使下一个套筒落入推动段511内,机架16上设置有推动气缸7,推动气缸7与送料壳51传动连接,驱动送料壳51移动,以使引导段513对应不同的落料孔6,将套筒依次一一对应的放入到若干个落料孔6内,模具4固定在转盘17上,设置在定位座3下方,模具4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容纳套筒的工位,定位座3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控制套筒一起从落料孔6落到工位内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挡板8和用于驱动挡板8移动的隔离气缸10,隔离气缸10安装在安装板18的底端,挡板8与隔离气缸10的推动杆连接且设置在定位座3的下方,以将套筒挡在落料孔6内,当所有落料孔6都被套筒填满后,隔离气缸10驱动挡板8滑离定位座3的下方,以使套筒从落料孔6滑入工位内。操作人员先将套筒放入储料盘11内,储料盘11倾斜设置,振动发生器12振动,将套筒导向储料盘11与送料管2的连通处,而后套筒一个接一个落入送料管2,其中一个套筒落入推动段5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套筒下料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筒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6)、振动给料机构(1)、送料管(2)、定位座(3)、模具(4)、用于控制套筒依次从送料管(2)落到定位座(3)的送料机构(5),所述机架(16)顶端的中部安装有转盘(17),所述模具(4)安装在转盘(17)的边沿,所述机架(16)的一侧固定有安装板(18),所述振动给料机构(1)包括储料盘(11)和用于振动储料盘(11)的振动发生器(12),所述振动发生器(12)安装在安装板(18)上,所述储料盘(11)可旋转的安装在振动发生器(12)的顶端,所述定位座(3)设置在送料管(2)的下方,所述定位座(3)上开设有若干个落料孔(6),所述送料管(2)的一端与储料盘(11)固定并相互连通,另一端弯折向下设置且与落料孔(6)对应,以将储料盘(11)内的套筒送到落料孔(6)内,所述送料机构(5)包括送料壳(51)和送料气缸(52),所述送料壳(51)内设置有供套筒通过的通道,所述通道呈竖直的“Z”字形状,包括水平设置的推动段(511)、竖直设置在推动段(511)一端的存料段(512)和在竖直设置在推动段(511)另一端的引导段(513),所述存料段(512)设置在推动段(511)的上方且一端与送料管(2)连通,另一端与推动段(511)的端部相连通,所述引导段(513)设置在推动段(511)的下方并与推动段(511)连通,所述送料气缸(52)设置在推动段(511)靠近存料段(512)的一端,所述送料气缸(52)推动推动段(511)内的套筒往引导段(513)移动,所述引导段(513)设置在落料孔(6)的正上方,下料时,送料气缸(52)推动推动段(511)内的套筒往引导段(513)移动,当套筒移动到引导段(513)的上方时,套筒向下掉入一个落料孔(6)内,而后送料气缸(52)回位,使下一个套筒落入推动段(511)内,所述机架(16)上设置有推动气缸(7),所述推动气缸(7)与送料壳(51)传动连接,驱动送料壳(51)移动,以使引导段(513)对应不同的落料孔(6),将套筒依次一一对应的放入到若干个落料孔(6)内,所述模具(4)固定在转盘(17)上,设置在定位座(3)下方,所述模具(4)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容纳套筒的工位,所述定位座(3)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控制套筒一起从落料孔(6)落到工位内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挡板(8)和用于驱动挡板(8)移动的隔离气缸(10),所述隔离气缸(10)安装在安装板(18)的底端,所述挡板(8)与隔离气缸(10)的推动杆连接且设置在定位座(3)的下方,以将套筒挡在落料孔(6)内,当所有落料孔(6)都被套筒填满后,隔离气缸(10)驱动挡板(8)滑离定位座(3)的下方,以使套筒从落料孔(6)滑入工位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筒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6)、振动给料机构(1)、送料管(2)、定位座(3)、模具(4)、用于控制套筒依次从送料管(2)落到定位座(3)的送料机构(5),所述机架(16)顶端的中部安装有转盘(17),所述模具(4)安装在转盘(17)的边沿,所述机架(16)的一侧固定有安装板(18),所述振动给料机构(1)包括储料盘(11)和用于振动储料盘(11)的振动发生器(12),所述振动发生器(12)安装在安装板(18)上,所述储料盘(11)可旋转的安装在振动发生器(12)的顶端,所述定位座(3)设置在送料管(2)的下方,所述定位座(3)上开设有若干个落料孔(6),所述送料管(2)的一端与储料盘(11)固定并相互连通,另一端弯折向下设置且与落料孔(6)对应,以将储料盘(11)内的套筒送到落料孔(6)内,所述送料机构(5)包括送料壳(51)和送料气缸(52),所述送料壳(51)内设置有供套筒通过的通道,所述通道呈竖直的“Z”字形状,包括水平设置的推动段(511)、竖直设置在推动段(511)一端的存料段(512)和在竖直设置在推动段(511)另一端的引导段(513),所述存料段(512)设置在推动段(511)的上方且一端与送料管(2)连通,另一端与推动段(511)的端部相连通,所述引导段(513)设置在推动段(511)的下方并与推动段(511)连通,所述送料气缸(52)设置在推动段(511)靠近存料段(512)的一端,所述送料气缸(52)推动推动段(511)内的套筒往引导段(513)移动,所述引导段(513)设置在落料孔(6)的正上方,下料时,送料气缸(52)推动推动段(511)内的套筒往引导段(513)移动,当套筒移动到引导段(513)的上方时,套筒向下掉入一个落料孔(6)内,而后送料气缸(52)回位,使下一个套筒落入推动段(511)内,所述机架(16)上设置有推动气缸(7),所述推动气缸(7)与送料壳(51)传动连接,驱动送料壳(51)移动,以使引导段(513)对应不同的落料孔(6),将套筒依次一一对应的放入到若干个落料孔(6)内,所述模具(4)固定在转盘(17)上,设置在定位座(3)下方,所述模具(4)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容纳套筒的工位,所述定位座(3)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控制套筒一起从落料孔(6)落到工位内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挡板(8)和用于驱动挡板(8)移动的隔离气缸(10),所述隔离气缸(10)安装在安装板(18)的底端,所述挡板(8)与隔离气缸(10)的推动杆连接且设置在定位座(3)的下方,以将套筒挡在落料孔(6)内,当所有落料孔(6)都被套筒填满后,隔离气缸(10)驱动挡板(8)滑离定位座(3)的下方,以使套筒从落料孔(6)滑入工位内。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京俞兴洪灵程旗凯陈源通陈卸件余晓春朱振潘浩雷张庆权黄小健陈艳丽金璐洪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硕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