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R管、PCR管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6629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8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CR管,包括相互盖合的管体和盖体,所述盖体包括盖合时伸入管体内部的连接部和位于管体外部的盖帽部,所述管体和盖体相互独立,管体的内壁和盖体的连接部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内螺纹和外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PCR管通过将管体和盖体相互独立设计,管体的内壁和盖体的连接部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内螺纹和外螺纹,使用时,盖体的连接部旋入管体中,通过螺纹配合增强盖体与管体的密封强度,避免在扩增反应结束后会出现膨胀,盖体松弛等现象,解决气溶胶污染问题,从而避免假阳性的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CR管、PCR管条
本技术涉及生物技术耗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PCR管、PCR管条。
技术介绍
KaryMullis专利技术的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PCR)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革命性突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核酸检测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医学、法学等基础研究以及医学诊断、食品安全检测等应用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常用的核酸扩增方法有基于经典PCR和新兴的等温扩增技术两大类,如交叉引物恒温扩增(CPA)、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链置换扩增(SDA)、依赖解旋酶的扩增(HDA)、重组聚合酶扩增(RPA)、重组酶介导的扩增(RAA)、滚环扩增(RCA)和快速等温检测放大(RIDA)等技术。由于核酸扩增技术的高灵敏度,扩增物的产量很高。常规的PCR管的管体和盖体相互连接在一起,盖体通过按压将其连接部插入管体内,然后通过连接部上的环形凸起与管体内壁保持密封。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30733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PCR管,包括至少一个管体和与该管体相配合的管盖,所述的管体为PP材料制成,管体包括管状的主体和与主体相连接的锥形底,管盖为PP材料制成,管体与管盖的配合部设有TPU材料制成的环形的密封套,密封套与管体固定。虽然这样的结构设计使PCR管使用时比较方便,但在扩增反应结束后会出现膨胀,盖体松弛等现象,容易造成实验室或现场的气溶胶污染问题,从而使得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核酸扩增技术无法更广泛地推广与应用,尤其对于田间或现场的核酸检测。因此,开发一种抗膨胀、严格气密性的PCR管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PCR管在PCR扩增结束后会出现膨胀、盖体松弛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密封性好的PCR管、PCR管条。一种PCR管,包括相互盖合的管体和盖体,所述盖体包括盖合时伸入管体内部的连接部和位于管体外部的盖帽部,所述管体和盖体相互独立,管体的内壁和盖体的连接部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内螺纹和外螺纹。优选的,所述管体内壁的内螺纹为3~5圈。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位于外螺纹所在区域的前端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管体的内壁设有与密封圈相配合的第二环形凹槽。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口部附近管壁加厚,所述内螺纹和第二环形凹槽均设置于该加厚的部分。优选的,所述盖帽部的侧壁设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PCR管的材质为聚丙烯。一种PCR管条,由多个所述的PCR管一字排列连接而成,相邻两个管体之间通过位于管体口部的连接条相连。优选的,所述PCR管的数量为8个。本技术PCR管通过将管体和盖体相互独立设计,管体的内壁和盖体的连接部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内螺纹和外螺纹,使用时,盖体的连接部旋入管体中,通过螺纹配合增强盖体与管体的密封强度,避免在扩增反应结束后会出现膨胀,盖体松弛等现象,解决气溶胶污染问题,从而避免假阳性的出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PCR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带有密封圈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不带密封圈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未盖盖体的PCR管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一种PCR管,包括相互盖合的管体1和盖体2,管体1和盖体2相互独立。管体1包括下部的锥形段11和上部的竖直段12。盖体2包括盖合时伸入管体1内部的连接部21和位于管体1外部的盖帽部22。PCR管的材质为聚丙烯。管体1的内壁和盖体2的连接部21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内螺纹和外螺纹。管体1内壁的内螺纹为3~5圈。螺纹圈数过少,管体1和盖体2的密封强度较弱,而螺纹圈数过多,则盖合和打开操作较为繁琐。盖体2的连接部21位于外螺纹所在区域的前端设有第一环形凹槽23,第一环形凹槽23内设有密封圈3,管体1的内壁设有与密封圈3相配合的第二环形凹槽14。一方面盖体2与管体1螺纹配合增强了两者间的结合强度和密封度,同时密封圈3的设置又进一步增强了密封效果。为了避免管体1与盖体2盖合区域偏薄造成PCR反应后盖合处容易发生变形,将管体1的竖直段12的上部加厚成为加厚段13,内螺纹以及第二环形凹槽14均位于加厚段13部分的内部。由于PCR管较小,常用规格为200μL,为了防止操作时,盖体2拿捏不便,所以可以将盖体2的盖帽部22做加厚处理,当然,此时需要将管体1高度适当减小,以适应PCR仪器。当然,为了防滑,可以在盖体2的盖帽部22的侧壁设有防滑纹。使用时,往管体1中加样,加完样后将管体2的连接部21旋入管体1内,使两者螺纹配合,同时卡设于连接部21上第一环形凹槽23内的密封圈3卡入第二环形凹槽14中。PCR反应完成后,再将盖体2旋出打开。如图5所示,将多个本技术的PCR管连接可以做成PCR管条,一般常用的为8连管,即将8个PCR管一字排列连接而成,相邻两个PCR管之间通过位于管体1口部的连接条4相连,图5中只画出了管体1未画出盖体2,使用时需要将盖体2一个一个旋入管体1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PCR管、PCR管条

【技术保护点】
一种PCR管,包括相互盖合的管体和盖体,所述盖体包括盖合时伸入管体内部的连接部和位于管体外部的盖帽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和盖体相互独立,管体的内壁和盖体的连接部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内螺纹和外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R管,包括相互盖合的管体和盖体,所述盖体包括盖合时伸入管体内部的连接部和位于管体外部的盖帽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和盖体相互独立,管体的内壁和盖体的连接部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内螺纹和外螺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R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内壁的内螺纹为3~5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R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位于外螺纹所在区域的前端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管体的内壁设有与密封圈相配合的第二环形凹槽。4.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庆明吴坚陆绍红应义斌卓洵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