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瓶的容置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6260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22:41
一种电瓶的容置盒,包含一盒体单元,及一固定单元。该盒体单元包括二内侧壁面、二内顶壁面、一后壁面,及一由该些内侧壁面、该些内顶壁面及该后壁面共同界定出,并用以容置该电瓶的容置空间。该固定单元包括至少一设置于该些内侧壁面至少其中之一上的顶片,该至少一顶片具可压缩性而可向内抵掣该电瓶。该至少一顶片可在该电瓶置入后顶掣该电瓶以消弭空隙,达到固定该电瓶以避免该电瓶与该容置盒间产生碰撞或磨损。此外,由于该至少一顶片具有可压缩性,因此可适配不同尺寸的电瓶,达到消弭公差的功效,且易于抽换而利于维修。

Battery container

A storage box of a battery containing a box body unit and a fixed unit. The box body unit comprises two inner wall surfaces, two inner top wall faces, and a rear wall surface, and is composed of the inner wall surfaces, the inner top wall surfaces and the rear wall surfaces, which are used for holding the storage space of the battery. The fixing unit comprises at least one top plate disposed on at least one of the inner wall surfaces, and the at least one top piece is compressible, and the inner part can be inset to the battery. The at least one top piece can put the battery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gap after the battery is placed, so as to fix the battery to avoid collision or abrasion between the battery and the holding box. In addition, because the at least one top piece has compressibility, it can be adapted to different sizes of battery,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eliminating tolerance, and easy to change and facilitate mainten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瓶的容置盒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容置盒,特别是指一种用于置放电瓶的容置盒。
技术介绍
参阅图1及图2,一般车辆用电瓶1的容置盒2包含二左右相间隔设置的内侧壁面21、一连接该等内侧壁面21的内顶壁面22、一连接该等内侧壁面21及该内顶壁面22的后壁面23,及一由该等内侧壁面21、该等内顶壁面22及该后壁面23共同界定出,并用以容置该电瓶1的容置空间24。通常该电瓶1在装入该容置空间24后,该电瓶1与该等内侧壁面21及该等内顶壁面22会因公差而如图2所示地存在余隙A,因此当车辆运转或行进时,该电瓶1会在该容置盒2内振动或晃动,进而因不断撞击该容置盒2而导致该电瓶1发生毁损等情事。目前针对此一问题,一般是以缓震橡胶塞入前述的余隙A中,以迫紧该电瓶1而弭平空隙。然而由于无法事前准确得知该等余隙A的尺寸,因此需视个案不同而塞入不同厚度的缓震橡胶,造成泛用性不足且不利于模组化。此外,在塞入该缓震橡胶后,将使得该电瓶1呈被卡制的状态,因而难以再将该电瓶1抽出,不利于维修及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欲解决的课题]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消弭空隙以提高电瓶耐用度的容置盒[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本技术电瓶的容置盒,包含一盒体单元,及一固定单元。该盒体单元包括二左右相间隔设置的内侧壁面、二上下相间隔设置且连接该等内侧壁面的内顶壁面、一连接该等内侧壁面及该内顶壁面的后壁面,及一由该等内侧壁面、该等内顶壁面及该后壁面共同界定出,并用以容置该电瓶的容置空间。该固定单元包括至少一设置于该等内侧壁面至少其中之一上的顶片,该至少一顶片具可压缩性而可向内抵掣该电瓶。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该固定单元包括二分别设置于该等内侧壁面上,且朝彼此方向凸伸的顶片。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每一内侧壁面具有一沿前后方向开设的第一开槽,每一顶片具有一位于相对应第一开槽内且前端连接相对应内侧壁面的倾斜部,及一连接该倾斜部的后端且用以抵掣该电瓶的抵掣部,该倾斜部是由前自后地向内弯折,该抵掣部具有一向内弯折的弧度。根据本技术的第四方面,该固定单元包括一设置于其中一内侧壁面上的顶片。根据本技术的第五方面,该固定单元还包括一设置于未设置该顶片的内侧壁面上,且不具可压缩性并沿左右方向内凸伸的限位片。根据本技术的第六方面,设置有该顶片的内侧壁面具有一沿前后方向开设的开槽,该顶片具有一位于该开槽内且前端连接该内侧壁面的倾斜部,及一连接该倾斜部的后端且用以抵掣该电瓶的抵掣部,该倾斜部是由前自后地向内弯折,该抵掣部具有一向内弯折的弧度。根据本技术的第七方面,该至少一顶片具有一连接相对应内侧壁面的连接部,及一连接于该连接部上且内凸伸的凸缘部。根据本技术的第八方面,该至少一顶片的凸缘部的末端形成一与该电瓶相间隔的内缩面或切角。根据本技术的第九方面,该至少一顶片的凸缘部具有一弧形段。根据本技术的第十方面,该至少一顶片的凸缘部具有一平面段。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一方面,该至少一顶片的凸缘部具有一曲面段。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二方面,该固定单元还包括二分别设置于该等内顶壁面上且具可压缩性的卡掣片,每一卡掣片具有一前端连接该内顶壁面的斜向部,及一连接该斜向部的后端且用以抵掣该电瓶的抵触部,该斜向部是由前自后地向内弯折。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三方面,该抵触部的末端向内弯折,且形成一与该电瓶相间隔的内缩面或切角。根据本技术的第十四方面,该固定单元还包括一设置于其中之一内顶壁面上且具可压缩性的卡掣片,该卡掣片具有一前端连接该内顶壁面的斜向部,及一连接该斜向部的后端且用以抵掣该电瓶的抵触部,该斜向部是由前自后地向内弯折,该抵触部具有一向内弯折的弧度。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五方面,该固定单元还包括一设置于未设置该卡掣片的内顶壁面上,且不具可压缩性并沿上下方向内凸伸的限位片。[本技术的效果]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中,该至少一顶片可在该电瓶置入后顶掣该电瓶以消弭空隙,达到固定该电瓶以避免该电瓶与该容置盒间产生碰撞或磨损。此外,由于该至少一顶片具有可压缩性,因此可适配不同尺寸的电瓶,达到消弭公差的功效,且易于抽换而利于维修。在本技术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了每个内侧面上皆设有顶片的态样,使该电瓶置入后两侧皆受到迫紧而被固定。在本技术的第三方面中,该等顶片间沿左右方向的距离是由前自后地逐渐减少,此一设计利于使用者将该电瓶由后向前地抽出,达到简化组立的目的。在本技术的第四方面中,提供了仅有一内侧壁面上设置一顶片的态样,增加泛用性。在本技术的第五方面中,其中一内侧壁面设置一具可压缩性的顶片,另一内侧壁面上设置不具可压缩性的限位片,提供另一种固定电瓶的配置方式,且同样能达到消弭空隙的功效。在本技术的第六方面中,该顶片与另一内侧壁面间沿左右方向的距离是由前自后地逐渐减少,此一设计利于使用者将该电瓶由后向前地抽出,达到简化组立的目的。在本技术的第七方面中,该至少一顶片也可是不向外弯折而仅向外凸伸且具可压缩性的态样,提供配置时的另一种选择,增加泛用性。在本技术的第八方面中,提供该顶片凸缘部的其中一种态样,增加泛用性。在本技术的第九方面中,提供该顶片凸缘部的另一种态样,增加泛用性。在本技术的第十方面中,提供该顶片凸缘部的又一种态样,增加泛用性。在本技术的第十一方面中,提供该顶片凸缘部的又一种态样,增加泛用性。在本技术的第十二方面中,该等内顶壁面上皆设置有类似该至少一顶片的卡掣片,透过该等卡掣片可沿高度方向固定该电瓶。在本技术的第十三方面中,提供了该抵触部的另一态样。在本技术的第十四方面中,其中一内顶壁面上可设置类似该至少一顶片的卡掣片,透过该卡掣片可沿高度方向固定该电瓶,该卡掣片与另一内顶壁面间沿高度方向的距离是由前自后地逐渐减少,此一设计利于使用者将该电瓶由后向前地抽出,达到简化组立的目的。在本技术的第十五方面中,其中一内顶壁面设置一具可压缩性的卡掣片,另一内顶壁面上设置不具可压缩性的限位片,提供另一种固定电瓶的配置方式,且同样能达到消弭空隙的功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一习知的电瓶及容置盒;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该电瓶及该容置盒之间的余隙;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技术电瓶的容置盒的一第一实施例;图4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电瓶置入该容置盒中的态样;图5是一示意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中,该电瓶被固定于该容盒中的俯视态样;图6至图9皆是示意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一顶片的其他态样;图10是一示意图,说明本技术电瓶的容置盒的一第二实施例;图11是一示意图,说明该第二实施例的另一态样;图12是一示意图,说明本技术电瓶的容置盒的一第三实施例;图13是一示意图,说明该第三实施例的二抵触部的另一态样;图14是一示意图,说明本技术电瓶的容置盒的一第四实施例;及图15是一示意图,说明该第四实施例的另一态样。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3、图4及图5,本技术电瓶3的容置盒4的一第一实施例,该电瓶3设置于一托盘3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瓶的容置盒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瓶的容置盒,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盒包含:一盒体单元,包括二左右相间隔设置的内侧壁面、二上下相间隔设置且连接该些内侧壁面的内顶壁面、一连接该些内侧壁面及该内顶壁面的后壁面,及一由该些内侧壁面、该些内顶壁面及该后壁面共同界定出,并用以容置该电瓶的容置空间;及一固定单元,包括至少一设置于该些内侧壁面至少其中之一上的顶片,该至少一顶片具可压缩性而可向内抵掣该电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瓶的容置盒,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盒包含:一盒体单元,包括二左右相间隔设置的内侧壁面、二上下相间隔设置且连接该些内侧壁面的内顶壁面、一连接该些内侧壁面及该内顶壁面的后壁面,及一由该些内侧壁面、该些内顶壁面及该后壁面共同界定出,并用以容置该电瓶的容置空间;及一固定单元,包括至少一设置于该些内侧壁面至少其中之一上的顶片,该至少一顶片具可压缩性而可向内抵掣该电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瓶的容置盒,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单元包括二分别设置于该些内侧壁面上,且朝彼此方向凸伸的顶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瓶的容置盒,其特征在于,每一内侧壁面具有一沿前后方向开设的第一开槽,每一顶片具有一位于相对应第一开槽内且前端连接相对应内侧壁面的倾斜部,及一连接该倾斜部的后端且用以抵掣该电瓶的抵掣部,该倾斜部是由前自后地向内弯折。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瓶的容置盒,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单元包括一设置于其中一内侧壁面上的顶片。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瓶的容置盒,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单元还包括一设置于未设置该顶片的内侧壁面上,且不具可压缩性并沿左右方向内凸伸的限位片。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瓶的容置盒,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该顶片的内侧壁面具有一沿前后方向开设的开槽,该顶片具有一位于该开槽内且前端连接该内侧壁面的倾斜部,及一连接该倾斜部的后端且用以抵掣该电瓶的抵掣部,该倾斜部是由前自后地向内弯折,该抵掣部具有一向内弯折的弧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