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路边的双层停车泊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06069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2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路边的双层停车泊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上层停车泊位装置的前端和后端各连接一个垂直的升降旋转机构的上端,两个升降旋转机构的下端各经一个水平的平移机构连接下层停车泊位装置,上层停车泊位装置包括均刚性连接电动转向杆且从上至下依次叠放的上层钢化玻璃支撑板、太阳能电池板和广告牌,下层停车泊位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放的下层钢化玻璃支撑板、液晶显示屏和基础底座,平移机构能沿轨道移动且由丝杆螺母机构和水平电机组成,水平电机经丝杆螺母机构带动平移机构移动;系统由控制器自动控制停车泊位,将控制器、电机、传动机构、传感器和电动开关进行合理搭配,使得系统的运行精准、安全和智能。

A double deck parking system for roadsid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roadside double parking system and its control method, the upper end of the upper parking device of the front and the rear ends connected with a vertical lifting rotating mechanism, the lower end of the two lifting rotating mechanism by the translational mechanism of a horizont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lower parking device, the upper parking device includes both rigid connect the electric steering rod and from top to bottom stacked upper toughened glass support plate, solar panels and billboards, the lower parking device including upper and lower glass put to bottom stack support pl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a translation mechanism can move along the track, and is composed of a screw nut mechanism the level and the level of motor, motor warp rod nut mechanism drives the translation mechanism movement;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by the controller of parking, the controller, The motor,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sensor and the electric switch are properly matched to make the system operating accurately, safely and intelligent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路边的双层停车泊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体停车泊位系统,特别适用于人口密集的城镇的安装在马路边的立体停车泊位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增长,与之配套的停车泊位数量却增长缓慢。路边临时停车泊位不仅能满足短时停车泊位的需求,也是泊位的有效补充和城镇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但目前路边停车泊位依然采用传统的单车停放方式,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问题,但依然不能有效降低人口密集城镇的动静态交通状况。因此,充分利用现有路边停车泊位空间是解决城镇路边停车泊位有效手段之一。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2645082U、名称为“大小两式内外圈旋转立体车库”的文献中公开的立体车库,包括内圈、外圈、穿接吊篮式单个车室、配有底盘的三角支架等,该立体车库虽然车辆容纳量大,能解决停车泊位少的问题,但占地面积较大,且整个装置高度较高、结构不稳定。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2645087U、名称为“手动升降双层停车位”文献中公开的停车位包括了四杆升降机构、蜗轮蜗杆式收放器、车辆承载装置等,该停车位虽然操作方便,但其下层车辆必须驶离后才能停放上层车辆。总体看来,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虽然都实现立体式多层停车泊位功能,但都没有涉及马路边停车泊位,都无法在路边进行停车泊位,因而难以有效利用路边停车泊位的数量。而且,没有考虑临时泊车空间位置的重复利用问题,一旦该位置涉及市政施工以及其他用途,就需要拆卸装置,费时费力。2、动力来自于其他能源或者手动,没有充分地利用绿色能源,因而难以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基本上没有涉及停车泊位的收费问题,而人口密集的城镇环境,空间资源十分匮乏,合理收费不仅能有效提高车位利用率,更能提高人们环保意思。3、由于马路边停车泊位是应用在人口密集的城镇环境中,但现有技术没有充分地考虑立体停车泊位与城镇环境的融合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立体停车泊位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绿色环保能源、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且易于整体移动的用于路边的双层停车泊位系统;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系统的控制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路边的双层停车泊位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层停车泊位装置和下层停车泊位装置,上层停车泊位装置的前端和后端各连接一个垂直的升降旋转机构的上端,两个升降旋转机构的下端各经一个水平的平移机构连接下层停车泊位装置;所述的上层停车泊位装置包括均刚性连接电动转向杆且从上至下依次叠放的上层钢化玻璃支撑板、太阳能电池板和广告牌,电动转向杆前后水平布置且前端和后端各连接一个升降旋转机构上端,上层钢化玻璃支撑板上表面前端中部处设有上层重力传感器和上层光控传感器;所述的下层停车泊位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放的下层钢化玻璃支撑板、液晶显示屏和基础底座;基础底座上表面的前后端各设有一个内外水平的轨道;下层钢化玻璃支撑板上表面上设有下层重力传感器、下层光控传感器和停车锁,下层钢化玻璃支撑板上表面前端的内外侧各设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每个升降旋转机构都包括齿轮箱、升降滑块、支撑杆和升降电机、电动转杆电机;升降滑块和电动转杆电机都前后水面布置,垂直布置的支撑杆外侧表面上从上到下设有水平的齿条,支撑杆上端有间隙地穿过升降滑块,支撑杆上端侧旁装有第四位置传感器,支撑杆的端连接平移机构,齿轮箱输入轴同轴固定连接升降电机的输出轴,齿轮箱输出轴上套有与齿条相啮合的升降齿轮;升降滑块经轴承固定套一个外齿轮,电动转向杆的端部固定设有与外齿轮相啮合的内齿轮,电动转向杆由电动转杆电机带动旋转;所述的平移机构能沿轨道移动且由丝杆螺母机构和水平电机组成,水平电机经丝杆螺母机构带动平移机构移动,支撑杆下端侧旁装有第三位置传感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位置传感器、上、下层重力传感器、上、下层光控传感器各自通过信号线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水平电机、升降电机、电动转杆电机的工作,还控制液晶显示屏、停车锁、广告牌和太阳能电池板的开启和关闭。所述的双层停车泊位系统的控制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A、上、下层光控传感器将光照度信息以及上、下层重力传感器将重力信息都发送给控制器,当光照度大于光照度设定值时,关闭广告牌和液晶显示屏,当重力值小于重力设定值时,开启停车锁和控制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当重力值大于重力设定值时,控制停车锁关闭;B、控制器控制水平电机工作,上层停车泊位装置向外水平移动直至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位置停止,控制太阳能电池板停止发电,同时控制升降电机工作,带动上层停车泊位装置下移至第三位置传感器的位置停止,车辆能驶至上层停车泊位装置上;C、控制升降电机工作带动上层停车泊位装置上移至第四位置传感器位置时停止,控制水平电机工作带动上层停车泊位装置向内水平移动至第二位置传感器停止,完成上层停车泊位装置的停泊。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的增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系统由控制器自动控制停车泊位,将控制器、电机、传动机构、传感器和电动开关进行合理搭配,使得系统的运行精准、安全和智能。2、本专利技术利用了绿色环保能源太阳能电池板,有效降低了系统的运行能耗;电网和蓄电池组的合理使用,改善了单一绿色环保能源发电量少以及不连续的问题;计时收费的操控台使得路边停车泊位的利用率得以提高。3、本专利技术使立体路边停车泊位与城镇环境完美融合,利用了路边停车空间并有效补充了路外停车泊位。而且本专利技术提高了重复利用率,具有结构简单,拆卸快捷方便等特点,便于对传统路边停车泊位的改造安装。4、本专利技术采用夜间显示屏实现了绿色能源的综合利用和市容美化,同时,还能用作广告宣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路边的双层停车泊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放大图;图3是图2中Ⅰ-Ⅰ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3中升降滑块、电动转向杆和电动转杆电机的装配结构放大图;图5是图4中升降滑块的立体结构放大图;图6是图2中Ⅱ-Ⅱ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2所示系统的控制框图;图8是图2中的上层停车泊位装置向外平移到极限位置时的状态图;图9是图8中上层停车泊位装置向下移动到极限位置时的状态图;图10是图2中的上层停车泊位装置向内转动270度后的状态图。图中:1.车辆;2.第二水平电机;3.基础座;4.液晶显示屏;5.下层钢化玻璃支撑板;6.停车锁;7.移动轮;8.第一位置传感器;9.第一水平电机;10.蓄电池组;11.轨道;12.下层重力传感器;13.下层光控传感器;14.第二位置传感器;15.第三位置传感器;16.操控台;17.第一升降电机;18.升降滑块;19.第四位置传感器;20.支撑杆;21.齿条;22.齿轮箱;23.第一电动转杆电机;24.上层光控传感器;25.上层重力传感器;26.广告牌;27.太阳能电池板;28.上层钢化玻璃支撑板;29.电动转向杆;30.第二电动转杆电机;31.上层停车泊位装置;32.下层停车泊位装置;33.升降旋转机构;34.第二升降电机;35.平移机构;36.螺母;37.丝杠;38.轴承;39.外齿轮;40.垂直通槽;41.水平通槽。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路边的双层停车泊位系统整体设置在马路侧边,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这里规定:以马路行车道一侧为整个系统的外侧,以人行道一侧为整个系统的内侧,以汽车行驶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以路面为下方位,反之为上方位。如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路边的双层停车泊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路边的双层停车泊位系统,包括上层停车泊位装置(31)和下层停车泊位装置(32),其特征是:上层停车泊位装置(31)的前端和后端各连接一个垂直的升降旋转机构(33)的上端,两个升降旋转机构(33)的下端各经一个水平的平移机构(35)连接下层停车泊位装置(32);所述的上层停车泊位装置(31)包括均刚性连接电动转向杆(29)且从上至下依次叠放的上层钢化玻璃支撑板(28)、太阳能电池板(27)和广告牌(26),电动转向杆(29)前后水平布置且前端和后端各连接一个升降旋转机构(33)上端,上层钢化玻璃支撑板(28)上表面前端中部处设有上层重力传感器(25)和上层光控传感器(24);所述的下层停车泊位装置(32)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放的下层钢化玻璃支撑板(5)、液晶显示屏(4)和基础底座(3);基础底座(3)上表面的前后端各设有一个内外水平的轨道(11);下层钢化玻璃支撑板(5)上表面上设有下层重力传感器(12)、下层光控传感器(13)和停车锁(6),下层钢化玻璃支撑板(5)上表面前端的内外侧各设第一位置传感器(8)、第二位置传感器(14);每个升降旋转机构(33)都包括齿轮箱(22)、升降滑块(18)、支撑杆(20)和升降电机、电动转杆电机;升降滑块(18)和电动转杆电机都前后水面布置,垂直布置的支撑杆(20)外侧表面上从上到下设有水平的齿条(21),支撑杆(20)上端有间隙地穿过升降滑块(18),支撑杆(20)上端侧旁装有第四位置传感器(19),支撑杆(20)的端连接平移机构(35),齿轮箱(22)输入轴同轴固定连接升降电机的输出轴,齿轮箱(22)输出轴上套有与齿条(21)相啮合的升降齿轮;升降滑块(18)经轴承(38)固定套一个外齿轮(39),电动转向杆(29)的端部固定设有与外齿轮(39)相啮合的内齿轮,电动转向杆(29)由电动转杆电机带动旋转;所述的平移机构(35)能沿轨道(11)移动且由丝杆螺母机构和水平电机组成,水平电机经丝杆螺母机构带动平移机构(35)移动,支撑杆(20)下端侧旁装有第三位置传感器(15);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位置传感器(8、14、15、19)、上、下层重力传感器(25、12)、上、下层光控传感器(24、13)各自通过信号线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水平电机、升降电机、电动转杆电机的工作,还控制液晶显示屏(4)、停车锁(6)、广告牌(26)和太阳能电池板(27)的开启和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路边的双层停车泊位系统,包括上层停车泊位装置(31)和下层停车泊位装置(32),其特征是:上层停车泊位装置(31)的前端和后端各连接一个垂直的升降旋转机构(33)的上端,两个升降旋转机构(33)的下端各经一个水平的平移机构(35)连接下层停车泊位装置(32);所述的上层停车泊位装置(31)包括均刚性连接电动转向杆(29)且从上至下依次叠放的上层钢化玻璃支撑板(28)、太阳能电池板(27)和广告牌(26),电动转向杆(29)前后水平布置且前端和后端各连接一个升降旋转机构(33)上端,上层钢化玻璃支撑板(28)上表面前端中部处设有上层重力传感器(25)和上层光控传感器(24);所述的下层停车泊位装置(32)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放的下层钢化玻璃支撑板(5)、液晶显示屏(4)和基础底座(3);基础底座(3)上表面的前后端各设有一个内外水平的轨道(11);下层钢化玻璃支撑板(5)上表面上设有下层重力传感器(12)、下层光控传感器(13)和停车锁(6),下层钢化玻璃支撑板(5)上表面前端的内外侧各设第一位置传感器(8)、第二位置传感器(14);每个升降旋转机构(33)都包括齿轮箱(22)、升降滑块(18)、支撑杆(20)和升降电机、电动转杆电机;升降滑块(18)和电动转杆电机都前后水面布置,垂直布置的支撑杆(20)外侧表面上从上到下设有水平的齿条(21),支撑杆(20)上端有间隙地穿过升降滑块(18),支撑杆(20)上端侧旁装有第四位置传感器(19),支撑杆(20)的端连接平移机构(35),齿轮箱(22)输入轴同轴固定连接升降电机的输出轴,齿轮箱(22)输出轴上套有与齿条(21)相啮合的升降齿轮;升降滑块(18)经轴承(38)固定套一个外齿轮(39),电动转向杆(29)的端部固定设有与外齿轮(39)相啮合的内齿轮,电动转向杆(29)由电动转杆电机带动旋转;所述的平移机构(35)能沿轨道(11)移动且由丝杆螺母机构和水平电机组成,水平电机经丝杆螺母机构带动平移机构(35)移动,支撑杆(20)下端侧旁装有第三位置传感器(15);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位置传感器(8、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富柱蒋鹏赟谭中锐郭玉琴王匀翟长盼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