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用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5789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2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用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驱动芯片U1,电阻R1,电阻R2,电容C4,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源输入电路,射极驱动电路以及电源输出电路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BP3108集成芯片结合外围的电路,可对供电的电流和电压进行处理,从而可保证为LED提供稳定的电流,因此能确保LED的照明质量,并提高LED的使用寿命,适合推广运用。

A power supply circuit for LE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ower supply circuit for LED, which is mainly composed of a driving chip U1, a resistor R1, a resistance R2, a capacitance C4, a diode D1, a diode D2, a power supply input circuit, an emitter driving circuit and a power output circuit. The BP3108 integrated chip is combined with the peripheral circuit to process the current and voltage of the power supply, so as to provide stable current for LED, thus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LED lighting and improving the service life of LED, so it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用电源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电路,尤其涉及一种LED用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LED因其节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而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照明灯,成为了人们的首选产品。但是,目前由于LED使用的电源大多都存在工作电流容易受到供电电流的影响而出现波动的问题,致使LED的工作电流不稳定,从而影响了LED的照明质量,并缩减了LED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LED使用的电源大多都存在工作电流容易受到供电电流的影响而出现波动的问题,致使LED的工作电流不稳定的缺陷,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为LED提供稳定的电流的LED用电源电路。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LED用电源电路,主要由驱动芯片U1,分别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和DIM管脚相连接的电源输入电路,分别与电源输入电路和驱动芯片U1的HCD管脚相连接的射极驱动电路,一端与电源输入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1的TRIAC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P极经电阻R2后与驱动芯片U1的HCD管脚相连接、N极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分别与驱动芯片U1的FB管脚和GATE管脚相连接的电源输出电路,P极与驱动芯片U1的HCD管脚相连接、N极与电源输出电路相连接的二极管D3,以及正极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负极与电源输出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4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1的CS管脚与GATE管脚相连接,其GND管脚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P极与电源输入电路相连接;所述射极驱动电路由场效应管Q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串接在电源输入电路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之间的电阻R101,正极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2后接地的电容C101,正极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02,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03,P极经电阻R103后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场效应管Q2的漏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1,P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2,串接在三极管VT3的基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104,以及P极与电容C103的负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05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3组成;所述三极管VT4的基极与驱动芯片U1的HCD管脚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源输入电路由二极管整流器U2,场效应管Q1,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2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2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正极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2,正极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3,以及P极经电阻R3后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驱动芯片U1的DIM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2组成;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分别与电容C2和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负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2的两个输入端共同组成电源输入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101串接在电容C1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之间。再进一步的,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串接在驱动芯片U1的FB管脚与三极管VT1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4,串接在驱动芯片U1的CS管脚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5,串接在驱动芯片U1的GATE管脚与二极管D3的N极之间的电阻R6,正极与驱动芯片U1的GATE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5,正极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6,P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以及P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共同组成电源输出电路的输出端的二极管D5组成;所述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为了确保效果,所述驱动芯片U1为BP3108集成芯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BP3108集成芯片结合外围的电路,可对供电的电流和电压进行处理,从而可保证为LED提供稳定的电流,因此能确保LED的照明质量,并提高LED的使用寿命。(2)本专利技术能将电流波动控制在0.5毫安以内,从而能确保LED工作时的电流稳定,且LED的寿命能延长至少一千小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射极驱动电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LED用电源电路,主要由驱动芯片U1,电阻R1,电阻R2,电容C4,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源输入电路,射极驱动电路以及电源输出电路组成。具体的,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分别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和DIM管脚相连接的。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电路相连接,其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1的TRIAC管脚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P极经电阻R2后与驱动芯片U1的HCD管脚相连接,其N极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分别与驱动芯片U1的FB管脚和GATE管脚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P极与驱动芯片U1的HCD管脚相连接,其N极与电源输出电路相连接。所述电容C4的正极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其负极与电源输出电路相连接。同时,所述驱动芯片U1的CS管脚与GATE管脚相连接,其GND管脚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P极与电源输入电路相连接。其中,所述驱动芯片U1优先采用BP3108集成芯片来实现。所述电源输入电路由二极管整流器U2,场效应管Q1,电阻R3,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以及二极管D2组成。连接时,所述电容C1的正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2的正输出端相连接,其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2的负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容C2的正极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负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正极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相连接,其负极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P极经电阻R3后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其N极与驱动芯片U1的DIM管脚相连接。同时,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分别与电容C2和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负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2的两个输入端共同组成电源输入电路的输入端,该输入端外接电源。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容C5,电容C6,二极管D4以及二极管D5组成。连接时,所述电阻R4串接在驱动芯片U1的FB管脚与三极管VT1的基极之间,所述电阻R5串接在驱动芯片U1的CS管脚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电阻R6串接在驱动芯片U1的GATE管脚与二极管D3的N极之间。所述电容C5的正极与驱动芯片U1的GATE管脚相连接,其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6的正极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其负极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P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其N极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LED用电源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用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驱动芯片U1,分别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和DIM管脚相连接的电源输入电路,分别与电源输入电路和驱动芯片U1的HCD管脚相连接的射极驱动电路,一端与电源输入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1的TRIAC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P极经电阻R2后与驱动芯片U1的HCD管脚相连接、N极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分别与驱动芯片U1的FB管脚和GATE管脚相连接的电源输出电路,P极与驱动芯片U1的HCD管脚相连接、N极与电源输出电路相连接的二极管D3,以及正极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负极与电源输出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4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1的CS管脚与GATE管脚相连接,其GND管脚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P极与电源输入电路相连接;所述射极驱动电路由场效应管Q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串接在电源输入电路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之间的电阻R101,正极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2后接地的电容C101,正极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02,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03,P极经电阻R103后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场效应管Q2的漏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1,P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2,串接在三极管VT3的基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104,以及P极与电容C103的负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05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3组成;所述三极管VT4的基极与驱动芯片U1的HCD管脚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用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驱动芯片U1,分别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和DIM管脚相连接的电源输入电路,分别与电源输入电路和驱动芯片U1的HCD管脚相连接的射极驱动电路,一端与电源输入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1的TRIAC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P极经电阻R2后与驱动芯片U1的HCD管脚相连接、N极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分别与驱动芯片U1的FB管脚和GATE管脚相连接的电源输出电路,P极与驱动芯片U1的HCD管脚相连接、N极与电源输出电路相连接的二极管D3,以及正极与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负极与电源输出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4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1的CS管脚与GATE管脚相连接,其GND管脚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P极与电源输入电路相连接;所述射极驱动电路由场效应管Q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串接在电源输入电路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之间的电阻R101,正极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2后接地的电容C101,正极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02,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103,P极经电阻R103后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场效应管Q2的漏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1,P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2,串接在三极管VT3的基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104,以及P极与电容C103的负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05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3组成;所述三极管VT4的基极与驱动芯片U1的HCD管脚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ED用电源电路,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泓德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塞普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