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54253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卷制有第一螺旋换热板与第二螺旋换热板、并分别形成物料通道与介质通道,所述壳体上设有介质入口、介质出口、物料入口与物料出口,介质入口、介质出口均连通介质通道,物料入口与物料出口均连通物料通道,所述第一螺旋换热板与第二螺旋换热板之间设有定距柱,所述定距柱具有承受介质或物料冲击的前端、背向前端设置的后端、以及用于连接前端与后端的柱体;所述前端与后端均为圆弧面,且前端的半径小于后端的半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螺旋板式换热器。

A spiral plate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piral heat exchanger,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the shell coiling has a first spiral heat exchange plate and second spiral heat exchanger plate, and the formation of a material passage and medium channel respectively, medium, medium and material entrance entrance exit and the material outlet of the shell, medium, medium entrance the export channel communicated with the medium, the material entrance with a material outlet are communicated material passage, the first spiral heat exchange plate spacing column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heat transfer plate and second spiral, the spacing column is under the front, medium or back to back, the material impact is arranged at the front end and for column connecting front-end and back-end; the front end and the rear end is the circular arc surface,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rear end of the radius is smaller than the radius,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spiral plate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螺旋板换热器具有传热流道长、流道间距大、结构紧凑等优点,现有技术中的螺旋板换热器多采用由两张较长的平钢板叠放在一起卷制成双螺旋换热板,在每张钢板上均匀地焊有定距柱。市场上,公告号为CN20218878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波纹螺旋板换热器,包括壳体内的双螺旋换热板,双螺旋换热板由平钢板和波纹钢板卷制而成,在波纹钢板上设有无波纹的定距柱焊接区,在定距柱焊接区的正反面焊接定距柱,所述定距柱焊接区为沿波纹钢板长度方向的无波纹带。这种螺旋板式换热器虽然增加了传热面积,换热效率高,但是,由于内部的定距柱为传统的柱状结构,结构无特殊设计,在受到介质、物料的冲击时,会产生较大的阻力,容易影响定距柱与换热板之间的连接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能够降低定距柱对物料、介质产生的阻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卷制有第一螺旋换热板与第二螺旋换热板、并分别形成物料通道与介质通道,所述壳体上设有介质入口、介质出口、物料入口与物料出口,介质入口、介质出口均连通介质通道,物料入口与物料出口均连通物料通道,所述第一螺旋换热板与第二螺旋换热板之间设有定距柱,所述定距柱具有承受介质或物料冲击的前端、背向前端设置的后端、以及用于连接前端与后端的柱体;所述前端与后端均为圆弧面,且前端的半径小于后端的半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变了定距柱的结构、形状,当受到介质或物料冲击时,前端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对介质或物料产生的阻力;而后端的设计,大于前端的半径,则保证了定距柱自身的结构强度,能够承受物料、介质的高压冲击,同时增加定距柱两侧与第一螺旋换热板和第二螺旋换热板的焊接面积,提高连接的稳固。进一步的,所述柱体的两侧均为平面、并构成小于30°的夹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柱体两侧的平面结构,降低了对介质、物料的阻力;而由于前端与后端的尺寸不同,柱体两侧构成小于30°的夹角,限制了柱体两侧面相对介质、物料流动方向的投影面积,进一步降低了定距柱对物料、介质产生的阻力。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旋换热板与第二螺旋换热板上均设有供定距柱嵌入的定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定位槽增加定距柱与第一螺旋换热板、第二螺旋换热板的接触面积,同时定位槽的侧壁可以提供有效的支撑,来保证定距柱连接的牢固性。进一步的,所述定距柱的表面设有扰流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扰流件的设计,可以打乱流通中介质与物料的流通方向,从而保证壳体内的介质与物料能够在各自的通道中混合、换热充分。进一步的,所述扰流件为三棱锥状结构,且扰流件的侧面与定距柱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棱锥状结构的扰流件,自身结构稳定、强度高,与定距柱连接可能保持较高的连接强度,同时,利用自身棱边对介质、物料进行扰流,不会产生过大的阻力。进一步的,所述柱体上设有供扰流件嵌入的固定槽;扰流件的底部设有与固定槽配合的定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槽增加定距柱与扰流件的连接面积,通过与定位块的配合,结构紧凑,连接强度高,抗冲击能力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定距柱结构的改进:1、降低定距柱对物料、介质产生的阻力;2、保持定距柱的结构强度;3、保持定距柱与第一螺旋换热板、第二螺旋换热板的连接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定距柱与扰流件配合的立体图。图中:1、壳体;11、物料通道;12、介质通道;13、第一螺旋换热板;131、定位槽;14、第二螺旋换热板;15、介质入口;16、介质出口;17、物料入口;18、物料出口;2、定距柱;21、前端;22、柱体;23、后端;24、固定槽;3、扰流件;31、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如图1所示,第一螺旋换热板13与第二螺旋换热板14卷制在壳体1内,并分别形成物料通道11与介质通道12,介质入口15、介质出口16与介质通道12连通,物料入口17、物料出口18与物料通道11连通,介质入口15、介质出口16、物料入口17、物料出口18处均设有相应的启闭阀门。此外,从图1中可以看出,第一螺旋换热板13与第二螺旋换热板14上的定位槽131,与定距柱2的截面形状相同,方便定距柱2嵌入、并焊接。结合图1与图2所示,定距柱2的前端21承受介质或物料的冲击,因此,前端21圆弧面的半径小于后端23圆弧面的半径,中部的柱体22连接前端21与后端23,且柱体22的两侧均为平面,同时试验,柱体22两侧的平面构成的夹角小于30°为宜,为保证定距柱2的结构强度,通常大于10°,整体一体成型设计。结合图1与图2可以看出,定距柱2表面的扰流件3为三棱锥状结构,且扰流件3的一侧面与定距柱2焊接,另两侧面形成的棱边起到扰流作用。从图2中可以看出,柱体22上固定槽24与固定块31(本实施例将固定块31设计为扰流件3三棱锥结构的一部分)镶嵌、配合,并焊接在一起,保证连接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也可以将固定槽24设计成滑槽的形式,与定位块通过滑移装配在一起,本实施例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各部件均为钢材,工作过程为:让物料、介质分别通过启闭阀门通入物料通道11与介质通道12,然后在卷绕的第一螺旋换热板13、第二螺旋换热板14中流通,通过扰流板的扰流,最后完成换热从物料出口18、介质出口16分别排出。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卷制有第一螺旋换热板(13)与第二螺旋换热板(14)、并分别形成物料通道(11)与介质通道(12),所述壳体(1)上设有介质入口(15)、介质出口(16)、物料入口(17)与物料出口(18),介质入口(15)、介质出口(16)均连通介质通道(12),物料入口(17)与物料出口(18)均连通物料通道(11),所述第一螺旋换热板(13)与第二螺旋换热板(14)之间设有定距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距柱(2)具有承受介质或物料冲击的前端(21)、背向前端(21)设置的后端(23)、以及用于连接前端(21)与后端(23)的柱体(22);所述前端(21)与后端(23)均为圆弧面,且前端(21)的半径小于后端(23)的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卷制有第一螺旋换热板(13)与第二螺旋换热板(14)、并分别形成物料通道(11)与介质通道(12),所述壳体(1)上设有介质入口(15)、介质出口(16)、物料入口(17)与物料出口(18),介质入口(15)、介质出口(16)均连通介质通道(12),物料入口(17)与物料出口(18)均连通物料通道(11),所述第一螺旋换热板(13)与第二螺旋换热板(14)之间设有定距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距柱(2)具有承受介质或物料冲击的前端(21)、背向前端(21)设置的后端(23)、以及用于连接前端(21)与后端(23)的柱体(22);所述前端(21)与后端(23)均为圆弧面,且前端(21)的半径小于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林张雪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红太阳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