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4466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上油装置,本装置能够使用了循环机构,能够对轴进行不间断的上油,还能实现多余防锈油的循环使用,同时能够增强防锈油的动能,进而让轴上的防锈油涂覆均匀;在关闭泵油器后装置中的防锈油能够回流至泵油器中,实现对防锈油的回收利用,避免防锈油被浪费。本方案能对轴上多余的防锈油进行回收利用。

An oil unit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chanical processing, an oiling device and particularly discloses, the device can use the circulation mechanism to uninterrupted oil on axis, but also can realize the use of excess antirust oil circulation, also can enhance the kinetic energy of antirust oil, and then let the shaft of the anti rust oil coated evenly; in the closed oil pump after the device can antirust oil flow back to pump oil, realize recovery of antirust oil use, avoid the waste of antirust oil. This scheme can be used for the recovery of redundant antirust oil on the sh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油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油装置。
技术介绍
轴的加工具有以下步骤:备料,根据直径尺寸选择棒料钢材;断料,将棒料锻造成钢段;切削粗加工;去毛刺及倒角,并对轴边缘进行倒圆处理;热处理;磨床精加工,磨床精加工轴到尺寸要求。加工后,为了保护轴的表面不易锈蚀,一般在轴的表面进行上油处理,确保轴质量。现目前多采用浸油方法对轴进行上油,防锈油具有易挥发的特性,在浸油的过程中防锈油容易散布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同时在将轴从油槽中放入或者取出时,均采用人工,工作人员不可避免的会与工件表面上的防锈油接触,会给工作人员的健康带来危害;同时在对轴进行浸油后,轴的表面上会粘附有大量的防锈油,需要将轴从油槽中取出并移至别处使轴表面的油滴完,在移动的过程中,油会到处乱滴,导致大量防锈油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上油装置,以对轴上多余的防锈油进行回收利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上油装置,包括机台,还包括传动机构、上油机构、遮挡机构和循环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动机和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电动机连接;所述上油机构包括长度一致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安装在机台上,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一转轴的侧面和第二转轴的侧面接触,所述第一转轴上侧设有放置轴的第一通槽,第二转轴上侧设有放置轴的第二通槽,且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相对;所述第一通槽内设有吸引轴的电磁铁;所述第一转轴内设进油腔、进油管和若干喷油管,所述进油管和喷油管均与进油腔连通,且喷油管远离进油腔的一端与第一通槽连通,喷油管的直径小于进油管的直径;所述第一转轴与机台转动连接,且第一转轴的侧面上设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不完全齿;所述第二转轴内设有出油腔、出油管和若干收集管,所述出油管和收集管均与出油腔连通,所述收集管远离出油腔的一端与第二通槽连通;所述循环机构包括泵油器、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均与泵油器连通,第一连通管远离泵油器的一端与进油管连通,第二连通管远离泵油器的一端与出油管连通;所述遮挡机构包括支撑架和覆盖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盖板,所述支撑架安装在机台上,且盖板的一侧能与第一转轴的侧面贴合,盖板的另一侧能与第二转轴的侧面贴合。基础方案的原理:操作时,启动电动机,电动机带动主动齿轮顺时针转动,此时主动齿轮与第一转轴上的不完全齿啮合,带动第一转轴转动,当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通槽不再被盖板遮挡后,关闭电动机向第一通槽内放入待上油的轴。然后再次启动电动机,电动机带动主动齿轮逆时针转动,当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相对后,再次关闭电动机。然后启动泵油器,泵油器将防锈油通过第一连通管泵入到进油管中,防锈油冲入到进油腔中,再从喷油管喷出,喷出的防锈油作用到轴的表面上,实现对轴表面防锈油的涂覆;同时盖板能够对喷溅的防锈油进行阻挡,便于防锈油被反射到轴各处,实现对轴的表面的均匀上油。多余的防锈油会进入到收集管中,再进入到出油腔中,此时泵油器能让第二连通管内形成负压,进而通过出油管对出油腔中的防锈油进行抽吸,然后泵油器再通过第一连通管将防锈油泵出,实现防锈油的循环。当完成对轴的防锈油的涂覆时,关闭泵油器,静置3至5分钟;然后启动电动机和电磁铁,电磁铁将轴向靠近第一通槽的一侧吸引;同时电动机带动主动齿轮顺时针转动,当第一转轴转动至一定程度时,关闭电磁铁,第一通槽内的轴自动落出后,作用电动机带动主动齿轮逆时针转动,此过程中向第一通槽内放入另一个待上油的轴,然后重复以上过程即可。基础方案的优点:1、第一转轴的侧面上设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不完全齿,能够方便的通过控制电动机的转动方向来控制轴的上料或者下料,让轴的上料和下料操作方便快捷;且当第一转轴转动到一定程度时,第一通槽内上油后的轴能够自动下落,无需人工进行下料,进而降低防锈油对工作人员的危害;2、第一转轴内设进油腔、进油管和若干喷油管,当防锈油进入到进油腔后,能从若干个喷油管喷出,便于将防锈油分散在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内,便于实现防锈油的均匀分布;由于喷油管的直径小于进油管的直径,所以当防锈油进入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时,防锈油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流动性,便于防锈油分布在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各个角落,实现对轴均匀全面的上油;3、循环机构能够让上油装置内的防锈油循环起来,防锈油循环的过程中能对轴进行不断的上油,能有效的加快轴的上油效率;同时让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内的防锈油不会存留太多,避免取件时轴表面上残留有太多防锈油,造成防锈油浪费;4、第二转轴内设有出油腔、出油管和若干收集管,便于对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内的防锈油进行快速的回收。综上所述,本装置能够使用了循环机构,能够对轴进行不间断的上油,还能实现多余防锈油的循环使用,同时能够增强防锈油的动能,进而让轴上的防锈油涂覆均匀;在关闭泵油器后装置中的防锈油能够回流至泵油器中,实现对防锈油的回收利用,避免防锈油被浪费。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液压单元,所述液压单元包括液压管、竖直设置的顶杆、第一压簧、第一压板和第一支管,所述顶杆的一端滑动密封安装在液压管内,顶杆的另一端与盖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管远离顶杆的一端与第一支管的一端连通,第一支管的另一端穿过第一转轴与进油腔连通;所述第一压板滑动密封安装在第一支管内,第一压簧的一端与第一压板远离进油腔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压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支管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当泵油器开启后,防锈油冲击到进油腔中,进油腔中的防锈油具有较大的压力,此时进油腔内的部分防锈油会进入到第一支管中,同时对第一支管内的第一压板和第一压簧进行挤压,第一压板对液压管和第一支管内的液体进行挤压,进而顶杆被推出,将盖板向靠近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方向移动,进而盖板两侧分别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侧面相抵,实现对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覆盖;当泵油器停止泵油时,第一压簧带动第一压板复位,同时盖板回升至原位;能够有效的将轴的上油过程与盖板的对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覆盖过程联动,便于对实现对轴的上料和下料。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二压簧、第二压板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的一端与液压管连通,第二支管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转轴与出油腔连通,所述第二压板滑动密封安装在第二支管内,第二压簧的一端与第二压板远离进油腔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压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支管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将部分多余的防锈油进入到出油腔中时,也具有较强的压力,此时这部分压力作用到第二压板和第二压簧上,能够增强液压管内压力的变化,进而加强盖板对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抵紧力,避免盖板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接触处有防锈油流出。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方案,所述机台的底部设有集油槽,所述集油槽的长度大于第一转轴的长度,集油槽的宽度大于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直径的总和,且集油槽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对。通过上述设置,集油槽位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下方,当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内有部分防锈油未排出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内的防锈油能够掉落到集油槽中,便于对防锈油进行收集再利用。优选方案四:作为优选方案三的优选方案,所述盖板的截面呈圆弧状,且盖板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凹槽。通过上述设置,当喷油管处的防锈油碰洒到盖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上油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油装置,包括机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机构、上油机构、遮挡机构和循环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动机和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电动机连接;所述上油机构包括长度一致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安装在机台上,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一转轴的侧面和第二转轴的侧面接触,所述第一转轴上侧设有放置轴的第一通槽,第二转轴上侧设有放置轴的第二通槽,且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相对;所述第一通槽内设有吸引轴的电磁铁;所述第一转轴内设进油腔、进油管和若干喷油管,所述进油管和喷油管均与进油腔连通,且喷油管远离进油腔的一端与第一通槽连通,喷油管的直径小于进油管的直径;所述第一转轴与机台转动连接,且第一转轴的侧面上设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不完全齿;所述第二转轴内设有出油腔、出油管和若干收集管,所述出油管和收集管均与出油腔连通,所述收集管远离出油腔的一端与第二通槽连通;所述循环机构包括泵油器、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均与泵油器连通,第一连通管远离泵油器的一端与进油管连通,第二连通管远离泵油器的一端与出油管连通;所述遮挡机构包括支撑架和覆盖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盖板,所述支撑架安装在机台上,且盖板的一侧能与第一转轴的侧面贴合,盖板的另一侧能与第二转轴的侧面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油装置,包括机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机构、上油机构、遮挡机构和循环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动机和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电动机连接;所述上油机构包括长度一致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安装在机台上,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一转轴的侧面和第二转轴的侧面接触,所述第一转轴上侧设有放置轴的第一通槽,第二转轴上侧设有放置轴的第二通槽,且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相对;所述第一通槽内设有吸引轴的电磁铁;所述第一转轴内设进油腔、进油管和若干喷油管,所述进油管和喷油管均与进油腔连通,且喷油管远离进油腔的一端与第一通槽连通,喷油管的直径小于进油管的直径;所述第一转轴与机台转动连接,且第一转轴的侧面上设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不完全齿;所述第二转轴内设有出油腔、出油管和若干收集管,所述出油管和收集管均与出油腔连通,所述收集管远离出油腔的一端与第二通槽连通;所述循环机构包括泵油器、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均与泵油器连通,第一连通管远离泵油器的一端与进油管连通,第二连通管远离泵油器的一端与出油管连通;所述遮挡机构包括支撑架和覆盖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盖板,所述支撑架安装在机台上,且盖板的一侧能与第一转轴的侧面贴合,盖板的另一侧能与第二转轴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璧山区强顺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