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叶珙桐扦插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396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3:32
一种光叶珙桐扦插繁殖方法,首先对光叶珙桐插穗进行预培养,利用一定比率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插穗切口进行浸泡,而后稍作晾干,待插穗不再出现滴水情况时,置于阴凉、通风、湿度不低于90%的环境中竖直码放,二十天后,部分插条切口处开始泛白,部分有气生根开始萌发时,扦插于用松针土、泥炭土混合的苗床中,加强水肥管理,秋冬落叶后即可起苗移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加快光叶珙桐繁殖的速度,缩短育苗周期,提高种苗质量,快速扩大化栽培,造景,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Vilmoriniana cutting propag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叶珙桐扦插繁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叶珙桐扦插繁殖方法,属于生物

技术介绍
光叶珙桐(DavidiainvolucrataBaill.var.vilmoriniana)落叶乔木,为我国特有的单科属植物,共有两个种,一为珙桐,一为光叶珙桐,两种相似,区别在于叶面是否被毛。为1千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受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影响,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种群相继灭绝,现仅在我国四川、贵州、湖北等地有零星分布,被《中国植物红皮书》和《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收录,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光叶珙桐花枝优美,如白鸽展翅,花期种,满树的光叶珙桐花如白鸽般徜徉于绿荫中,因而得名鸽子树。珙桐喜欢生长在海拔1500-2200米的润湿的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多生于空气阴湿处,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质深厚的土壤,在干燥多风、日光直射之处生长不良,不耐瘠薄,不耐干旱。幼苗生长缓慢,喜阴湿,成年树趋于喜光。自然条件下光叶珙桐树结实率极低,往往满树鲜花飞舞,秋季却难见一果,素有千花一果之说。常规利用果实进行繁殖,采种极其困难且种子萌发率往往不超过10%,导致光叶珙桐保护一直未得到良好的实施。为了更好的保护好这一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做到保护与开发并举,本研究中利用预培养结合扦插对光叶珙桐资源进行高效快速繁殖,以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一致性好,资源量大的光叶珙桐种苗。经查阅文献,已有相关科研人员对珙桐进行了扦插、组织培养、高枝压条等繁殖技术的研究并取得相应成果,但对光叶珙桐利用预培养结合扦插进行扩繁,目前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是:为了完善光叶珙桐扦插繁殖体系的构建,在人工干预条件下,利用光叶珙桐茎段经过预培养进行扦插繁殖,使其能快速形成新植株体,光叶珙桐利用种子繁殖速度较慢,且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光叶珙桐扦插繁殖方法,步骤如下:A、插穗选择:每年立春前后半个月,从成年光叶珙桐树上剪取一年生和两年生枝条,截成10-15cm长的插穗,保留2-3个侧芽,带顶芽的插穗保留1个顶芽和一个侧芽,插穗顶端切口处涂抹保水胶,减少插穗顶端水分流失;B、插穗培育:将涂完保水胶的插穗下端削成斜口,而后将插穗扎成捆,竖直浸泡于事先调配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溶液中浸泡30分钟进行催根,取出插穗,码放预培养于苗床上,苗床需事先铺设1cm厚的珍珠岩或河沙,以利于过多水分的排走和通风;C、扦插:经过18-22天的码放预培养,待插穗底部削口处出现膨大或破皮、变白,将插穗稍作倾斜,按10cm*10cm的株行距,扦插于事先准备好的苗床上,并浇足定根水;D、管理:育苗大棚应保证水肥的供应,通风良好,保持湿度不低于80%,经过9个半月至10个半月的培育,扦插的珙桐长高至60-80cm,达到移栽标准,作为种苗进行移栽。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溶液配方为NAA1.5mg/L+2-4D0.3mg/L。所述的苗床由松针土、泥炭土按3:1均匀混合制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相对于传统种子播种繁殖,本专利技术繁殖速度快,从外植体到成苗只需10个月;繁殖系数高,单株母株一次可扩繁超过1000个亲本;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种苗不再单一依赖种子繁殖;种苗一致性好,分离情况发生较少;投资少,经济效益高,可规模化快速繁殖,解决种苗来源这一瓶颈,利用扦插苗进行野生环境栽培,不仅有利于野生居群的恢复,同时可快速扩大化栽培,造景,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光叶珙桐扦插繁殖方法,步骤如下:A、插穗选择:每年立春前后半个月,从成年光叶珙桐树上剪取一年生和两年生枝条,截成10-15cm长的插穗,保留2-3个侧芽,带顶芽的插穗保留1个顶芽和一个侧芽,插穗顶端切口处涂抹保水胶;B、插穗培育:将涂完保水胶的插穗下端削成斜口,而后将插穗扎成捆,竖直浸泡于事先调配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溶液中浸泡30分钟,取出插穗,码放于苗床上,苗床需事先铺设1cm厚的珍珠岩或河沙,以利于过多水分的排除;C、扦插:经过二十天的码放,待插穗削口处出现膨大或破皮、变白,将插穗稍作倾斜,按10cm*10cm的株行距,扦插于事先准备好的苗床上,并浇足定根水;D、管理:育苗大棚应保持湿度不低于80%,经过10个月的培育,扦插的珙桐可长高至60-80cm,达到移栽标准,可作为种苗进行移栽。本专利技术缩短了成苗时间,采用人为可控大棚育苗降低了环境因子对成苗的影响;利用扦插繁殖进行种苗扩大化生产,避免了因母株结实率低,采种困难,种子萌发率低等因素造成野生资源的恢复速度慢,加之人为环境破坏,进一步压缩野生资源生存空间等弊端。本专利技术建立了一套光叶珙桐利用枝条扦插快速繁殖技术,从而摆脱仅依靠种子繁殖进行扩大化栽培的单一传统繁殖模式,利用扦插技术繁殖出的种苗最大限度的保持了母本的特性,同时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性状一致,长势旺盛的光叶珙桐扦插苗,为野生光叶珙桐资源的保护、群落恢复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支撑。综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作出的变化或替换,都包含在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叶珙桐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A、插穗选择:每年立春前后半个月,从成年光叶珙桐树上剪取一年生和两年生枝条,截成10‑15cm长的插穗,保留2‑3个侧芽,带顶芽的插穗保留1个顶芽和一个侧芽,插穗顶端切口处涂抹保水胶,减少插穗顶端水分流失;B、插穗培育:将涂完保水胶的插穗下端削成斜口,而后将插穗扎成捆,竖直浸泡于事先调配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溶液中浸泡30分钟进行催根,取出插穗,码放预培养于苗床上,苗床需事先铺设1cm厚的珍珠岩或河沙,以利于过多水分的排走和通风;C、扦插: 经过18‑22天的码放预培养,待插穗底部削口处出现膨大或破皮、变白,将插穗稍作倾斜,按10cm*10cm的株行距,扦插于事先准备好的苗床上,并浇足定根水; D、管理:育苗大棚应保证水肥的供应,通风良好,保持湿度不低于80%,经过9个半月至10个半月的培育,扦插的珙桐长高至60‑80cm,达到移栽标准,作为种苗进行移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叶珙桐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A、插穗选择:每年立春前后半个月,从成年光叶珙桐树上剪取一年生和两年生枝条,截成10-15cm长的插穗,保留2-3个侧芽,带顶芽的插穗保留1个顶芽和一个侧芽,插穗顶端切口处涂抹保水胶,减少插穗顶端水分流失;B、插穗培育:将涂完保水胶的插穗下端削成斜口,而后将插穗扎成捆,竖直浸泡于事先调配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溶液中浸泡30分钟进行催根,取出插穗,码放预培养于苗床上,苗床需事先铺设1cm厚的珍珠岩或河沙,以利于过多水分的排走和通风;C、扦插:经过18-22天的码放预培养,待插穗底部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廖冬云李涛徐庆祝李恒谦韦利霞周林涛张婷婷张翔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金黔草农业有限公司毕节市中药产业发展办公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