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昊辰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红外感应的智能台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393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智能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红外感应的智能台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四大模块:控制器模块、信号检测与处理模块、电源模块、提醒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控制器模块可以根据台灯旁边是否有人以及光线的强弱来自行控制台灯的关和开,从而使人们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而且能起到节能的效果。在增加红外感应模块后,可通过感应有无使用者来确定是否打开台灯,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减少了能源的浪费,降低了使用者的使用成本,提高了使用者的用户体验,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大的方便。

A kind of intelligent desk lamp based on infrared in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control, in particular to an intelligent desk lamp based on infrared in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consists of four modules: a controller module, a signal detection and processing module, a power supply module and a reminder module. The controller modul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control the closing and opening of the lamp automatically according to the strength of the lamp beside the lamp and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so that people can use it more conveniently, and the energy saving effect can be achieved. The increase in infrared sensor module, through induction without users to determine whether to open the lamp, increase the flexibility of use, reduce energy waste, reduce the cost of users, improve the user experience, to provide users with more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红外感应的智能台灯
本技术属于智能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红外感应的智能台灯。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节能、环保已经成为人们当下热议的话题。智能领域的发展无疑对低碳行动有了很大的推动性,基于红外感应的智能台灯就是在这样的潮流下诞生。如今市面上所出售的台灯多基于上世纪人们所研发的技术。主流的台灯无疑是一个灯管或LED灯与开关和电源的组成,这样的传统台灯结构过于简单,功能过于单一,存在着很多弊端。其一,传统的台灯无法在使用者离开时自动熄灭,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增加了使用者的电费开销。其二,在夜晚,当使用者无法触摸到台灯开关时,传统的台灯难以为使用者提供有效的照明功能,加大了使用者的困难。其三,传统的台灯灯光的强弱无法实现调节或自动调节,当使用者的使用距离不一样时,传统的台灯对使用者的视力及其它方面有较大的损害。其四,传统的台灯没有自动预警系统,在使用寿命较长的情况下,当出现元器件损坏或其他故障,无法做到自动报警,危险系数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红外感应的智能台灯,旨在解决在复杂环境下,自动检测有无使用者而确定是否打开台灯、自动检测使用者视距来调节灯光强弱以及控制台灯使用情况是否安全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红外感应的智能台灯,包括:控制器模块、信号检测与处理模块、电源模块,提醒模块;所述信号检测与处理模块与控制器模块双向连接,所述控制器模块连接于所述提醒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模块。进一步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基于红外感应的智能台灯,所述控制器模块主要包括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型号为74LS138的译码器、型号为DAC8032的数模转换芯片以及型号为LM324的放大器;所述单片机U5的VCC管脚接电源正极,P00-P02管脚分别连接所述译码器U6的A、B、C管脚,P03管脚连接所述译码器U6的E3管脚,GND管脚接地,P04、P05管脚分别连接所述数模转换芯片U7的ILE、WR2管脚,所述单片机U5的X1、X2管脚分别连接所述信号检测与传输模块信号处理芯片U3的A、VO管脚,所述单片机U5的P07管脚连接于所述提醒模块的电阻R12和R13的相连端,所述译码器U6的E1、E2管脚接地,Y0管脚连接所述数模转换芯片U7的IsbD10管脚,Y1-Y6管脚连接所述数模转换芯片U7的D11-D16管脚,Y7管脚连接所述数模转换芯片U7的msbD17管脚,所述数模转换芯片U7的VCC管脚连接电源正极,Vref管脚连接电源正极,CS管脚与Xfer管脚相连接后连接WR2管脚,WR1管脚连接WR2管脚,所述数模转换芯片U7的GND管脚接地,所述数模转换芯片U7的Rfb管脚连接于放大器U9的1管脚Iout1管脚连接所述放大器U9A的2管脚,Iout2管脚连接所述放大器U9A的3管脚,所述放大器U9的5管脚连接电源正极,4管脚接地,1管脚连接电阻R3的一端,R3的另一端连接指示灯DS1的一端,指示灯DS1的另一端接地。进一步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基于红外感应的智能台灯,所述信号检测与处理模块主要包括型号为BISS0001的信号处理芯片、信号为RE2008B的红外检测芯片以及若干电阻;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VRF管脚连接电源正极,VSS管脚接地,RR2管脚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RC2管脚并同时与电容C15的一端连接,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RR1管脚与电阻R11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RC1管脚连接并同时连接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A、VO管脚与所述控制器模块单片机U5的X1、X2管脚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IB管脚连接可变电阻R4的一端,可变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红外检测芯片的D管脚,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IB管脚连接光敏电阻D9的一端,光敏电阻D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红外检测芯片的G管脚,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VDD管脚连接电源正极,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OUT2管脚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IN2-管脚,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R8管脚连接电容C11的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IN2-管脚,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IN2-管脚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0的正极,电容C10的负极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OUT1管脚,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IN1-管脚连接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OUT1管脚,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IN1-管脚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OUT1管脚,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IN1-管脚连接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IN1+管脚连接所述红外检测芯片D8的S管脚,所述红外检测芯片D8的D管脚连接电源正极,G管脚接地。进一步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基于红外感应的智能台灯,所述电源模块主要包括型号为7805的三端稳压电源U1、型号为IN4002的二极管D3-D6、发光二极管D7、极性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阻R1、连接器J1、变压器T2;所述变压器T2的1、3管脚连接连接器J1的2和1管脚,所述变压器T2的2管脚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芯片U1的Vin管脚,所述变压器T2的4管脚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3的负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与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与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接地;电容C2的一端接地,电容C2另一端与所述三端稳压电源U1的Vin管脚连接,电容C1的负极接地,正极与所述三端稳压电源U1的Vin管脚连接;所述三端稳压电源U1的GND管脚接地,所述三端稳压电源U1的Vout管脚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7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地,所述三端稳压电源U1的Vout管脚连接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端稳压电源U1的Vout管脚连接电源VCC,所述三端稳压电源U1的Vin管脚连接+15V电源。进一步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基于红外感应的智能台灯,所述提醒模块主要包括电阻R12、R13、R14、电容C16以及三级管Q1;电阻R12的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连接并连接电源,电阻R1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E级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器模块单片机U5的P07管脚并且与电阻R13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B极连接,三极管Q1的B极连接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1的C级连接喇叭U4的1管脚,喇叭U4的2管脚接地。本技术与现在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功能丰富,在增加红外感应模块后,可通过感应有无使用者来确定是否打开台灯,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减少了能源的浪费,降低了使用者的使用成本。2.本技术在增加红外感应元件后,可在夜晚,使用者无法触摸到台灯的情况下,检测使用者是否出现来选择开启或关闭台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红外感应的智能台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红外感应的智能台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模块、信号检测与处理模块、电源模块,提醒模块;所述信号检测与处理模块与控制器模块双向连接,所述控制器模块连接于所述提醒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红外感应的智能台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模块、信号检测与处理模块、电源模块,提醒模块;所述信号检测与处理模块与控制器模块双向连接,所述控制器模块连接于所述提醒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感应的智能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模块主要包括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型号为74LS138的译码器、型号为DAC8032的数模转换芯片以及型号为LM324的放大器;所述单片机U5的VCC管脚接电源正极,P00-P02管脚分别连接所述译码器U6的A、B、C管脚,P03管脚连接所述译码器U6的E3管脚,GND管脚接地,P04、P05管脚分别连接所述数模转换芯片U7的ILE、WR2管脚,所述单片机U5的X1、X2管脚分别连接所述信号检测与传输模块信号处理芯片U3的A、VO管脚,所述单片机U5的P07管脚连接于所述提醒模块的电阻R12和R13的相连端,所述译码器U6的E1、E2管脚接地,Y0管脚连接所述数模转换芯片U7的IsbD10管脚,Y1-Y6管脚连接所述数模转换芯片U7的D11-D16管脚,Y7管脚连接所述数模转换芯片U7的msbD17管脚,所述数模转换芯片U7的VCC管脚连接电源正极,Vref管脚连接电源正极,CS管脚与Xfer管脚相连接后连接WR2管脚,WR1管脚连接WR2管脚,所述数模转换芯片U7的GND管脚接地,所述数模转换芯片U7的Rfb管脚连接于放大器U9的1管脚Iout1管脚连接所述放大器U9A的2管脚,Iout2管脚连接所述放大器U9A的3管脚,所述放大器U9的5管脚连接电源正极,4管脚接地,1管脚连接电阻R3的一端,R3的另一端连接指示灯DS1的一端,指示灯DS1的另一端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感应的智能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检测与处理模块主要包括型号为BISS0001的信号处理芯片、信号为RE2008B的红外检测芯片以及若干电阻;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VRF管脚连接电源正极,VSS管脚接地,RR2管脚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RC2管脚并同时与电容C15的一端连接,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RR1管脚与电阻R11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RC1管脚连接并同时连接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A、VO管脚与所述控制器模块单片机U5的X1、X2管脚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IB管脚连接可变电阻R4的一端,可变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红外检测芯片的D管脚,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IB管脚连接光敏电阻D9的一端,光敏电阻D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红外检测芯片的G管脚,所述信号处理芯片U3的VDD管脚连接电源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昊辰
申请(专利权)人:郑昊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