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滚动组件的接合器和包括其的滚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3855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滚动组件的接合器(A),所述滚动组件包括轮胎(P)和轮辋(J),所述接合器旨在提供轮胎和轮辋之间的连接并且旨在提高滚动组件的耐冲击性。接合器(A)包括具有内增强元件(16)的轴向内端部(10)、具有外增强元件(15)的轴向外端部(9)和主体(11)。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外增强元件(15)在轴向上位于支承面(21)的外侧,所述外增强元件(15)由堆叠的至少三层(23、24、25)构成的胎圈线,所述堆叠的至少三层(23、24、25)是由金属且同轴的长丝构成。第一层或芯部(23)包括直径D1至少等于0.8mm且至多等于5mm的至少一个金属长丝,第二层(24)由直径D2至多等于1.4倍的直径D1并以至少等于2°且至多等于10°的角度A2螺旋缠绕的金属长丝构成,第三层(25)由具有直径D3且围绕第二层(24)以至少等于2°且至多等于10°的角度A3螺旋缠绕的金属长丝构成,角度A3与角度A2的符号相反。

Adapter for a rolling assembly and rolling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dapter for a rolling component (A), the rolling assembly includes a tire (P) and the rim (J), the adapter to provid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ire and rim and aims to improve the impact resistance of the rolling assembly. Adapter (A) includes reinforcement element (16) in the axial end (10), with external reinforcing elements (15) in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outer end of the main body (9) and (11).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the outer reinforcing elements (15) located in the bearing surface in the axial direction (21) outside the outer reinforcing element (15) comprises at least three layer stack (23, 24, 25) of the tire rim, at least three layers of the stack (23, 24, 25) is formed made of metal and coaxial filament. The first layer or core part (23) comprises at least D1 diameter equal to 0.8mm and 5mm is at least equal to at least one metal filament, second layer (24) by D2 in diameter is at least equal to 1.4 times the diameter of D1 and A2 is at least equal to the metal filament spiral wound 2 degrees and at least equal to 10 degrees, the third layer (25) by having a diameter of D3 and around second layer (24) with at least equal to the metal filament A3 spiral wound is at least equal to 2 degrees and 10 degrees of angle A3 and angle A2 of opposite sig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滚动组件的接合器和包括其的滚动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滚动组件的接合器,所述滚动组件包括轮胎和轮辋,所述接合器旨在提供轮胎和轮辋之间的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括所述接合器的滚动组件。
技术介绍
轮胎是环曲面结构,其回转轴是轮胎的旋转轴,所述轮胎包括旨在与地面接触的胎面,两个胎侧和旨在与轮辋接触的两个胎圈,所述两个胎圈通过两个胎侧连接到胎面。如下给出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定义的提示:-“轴向”:平行于轮胎的旋转轴的方向,-“径向”: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的方向,-“径向平面”:含有轮胎的旋转轴的平面,并由径向和轴向方向限定,-“周向”:垂直于径向平面的方向,-“赤道平面”:垂直于旋转轴并穿过轮胎胎面中央的平面。根据申请WO0078565已经知道在轮胎的胎圈和轮辋之间插入连接元件或接合器。这种由增强橡胶配混物制成的接合器至少在两个方向(径向和轴向)上是可弹性变形的。这种接合器使得可以将滚动组件可被认为实际上作为轮胎的部件与滚动组件可被认为作为轮辋的部件分离。然而,虽然这种滚动组件允许轮胎进行其常规功能,特别是在对轮胎施加漂移角之后的漂移推力响应,从而给予滚动组件足够的柔韧性以保护轮胎免受任何损坏,但是在道路上的路缘或孔洞(例如坑洼)冲击的情况下,却不能完全确保滚动组件具有足够的可变形性。具体地,确保轮胎的每个胎圈与轮辋之间连接的上述参考现有技术的接合器主要是在刚度方面不具有最佳的机械特征,这使其可能在滚动组件通过坑洼时吸收大的变形。这可能导致所述接合器的残余塑性变形甚至断裂,并且因此损坏滚动组件。此外,该文献并没有提出关于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接合器设计发展的建议。因此,本专利技术人设定了提出一种新的接合器的目标,该接合器在滚动组件用于恶劣条件的道路上时更耐冲击,同时保持滚动组件高水平的抓地力性能,特别是其持续高漂移推力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题是用于具有旋转轴的滚动组件的接合器,所述滚动组件包括具有两个胎圈的轮胎,具有两个轮辋胎圈座的轮辋,对于每个胎圈的所述接合器,其提供胎圈和轮辋之间连接,所述接合器包括:-轴向内端部,其包括内增强元件并旨在安装在轮辋胎圈座上,-轴向外端部,其包括外增强元件并旨在通过基本上径向的轴向内表面或支承面而与胎圈接触,-主体,其将轴向外端部连接至轴向内端部以形成一体,并且包括至少一个提供外增强元件和内增强元件之间连接的主增强件,以及包括旨在与胎圈接触的基本上轴向的接合器座,外增强元件在轴向上完全位于支承面的外侧,外增强元件为环形结构,被称为胎圈线,其具有中线,并由与中线同轴的堆叠的至少三层构成,所述堆叠的至少三层由金属丝线构成,第一层或芯部,其包括直径D1至少等于0.8mm且至多等于5mm的至少一个金属丝线,第二层,其由直径D2至多等于1.4倍的直径D1且围绕芯部螺旋缠绕而与胎圈线的中线形成至少等于2°且至多等于10°的角度A2的金属丝线构成,第三层,其由具有直径D3且围绕第二层螺旋缠绕而与胎圈线的中线形成至少等于2°且至多等于10°的角度A3的金属丝线构成,角度A3与角度A2的符号相反。接合器,连接轮胎和轮辋的元件,使得滚动组件在滚动过程中在轮胎的胎圈处具有足够的径向形变以提供期望的抵抗侧向冲击的保护。接合器的轴向外端部在轴向上限定接合器主体的一部分,被称为接合器座,并且旨在接收轮胎胎圈。接合器座具有与轮辋座相同的功能,轮辋座是轮辋胎圈座的基本上轴向的部分。在轴向方向上,轴向外端部的支承面用于以轮辋凸缘的方式支撑轮胎的胎圈,轮辋凸缘是轮辋胎圈座的基本上径向的部分。因此,轮胎通过充气压力被轴向地固定,并且以轮胎胎圈挤压轮辋凸缘的情况下通常发生的方式紧紧地挤压在该轴向外端部的支承面上。接合器的轴向内端部可以被称为“接合器胎圈”,因为其旨在将接合器以与通常通过轮胎胎圈挤压轮辋胎圈座所实现的方式相同地连接至轮辋胎圈座。因此,在使用中,轮胎实际上相对于轮辋轴向固定。更具体地,轮胎的胎圈相对于轮辋轴向固定,与轮胎的胎圈直接安装在轮辋胎圈座上的常规的滚动组件一样。相反地,轮胎的胎圈相对于轮辋不径向固定。更具体地,轮胎的胎圈具有相对于轮辋径向移动的可能性。在标准行驶条件下,接合器的轴向变形相对于其径向变形可忽略不计。另一方面,在冲击期间,接合器的轴向变形可能很大,从而有助于减小滚动组件上的机械负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接合器的基本特征在于轴向外端部的增强元件首先径向布置在接合器座的外侧上。其次,轴向外端部的外增强元件为环形结构,被称为胎圈线,其具有中线,并由与中线同轴的堆叠的至少三层构成,所述堆叠的至少三层由金属丝线。根据定义,胎圈线的中线是胎圈线的连续截面的质心的位置,即在圆形横截面的情况下圆的中心的位置。径向为最内层的胎圈线的第一层或芯部包括直径D1至少等于0.8mm且至多等于5mm的至少一个金属丝线。胎圈线的第二层由直径D2至多等于1.4倍的直径D1且围绕芯部螺旋缠绕而与胎圈线的中线形成至少等于2°且至多等于10°的角度A2的金属丝线构成。胎圈线的第三层由具有直径D3且围绕第二层螺旋缠绕而与胎圈线的中线形成至少等于2°且至多等于10°的角度A3的金属丝线构成,角度A3与角度A2的符号相反。因此,胎圈线的第二层和第三层中的每一层均由单根丝线的螺旋缠绕制成。分别构成胎圈线的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丝线的螺旋缠绕在相反的旋转方向上进行,构成所谓的捻合。由于层的每个丝线的螺旋曲率相对于胎圈线中线恒定取向,因此捻合具有在丝线之间产生自然和持久的内聚力的优点。此外,对于给定层,使用单个丝线使得可以仅将层的不连续性限制到其两个周向端部,并通过简单地将层的周向端部对接在一起,使得胎圈丝的环形结构更容易地制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接合器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接合器的更大的可变形性,特别是更大的轴向可变形性,其改善了经受恶劣道路使用的滚动组件的机械强度。这种可变形性通过优化接合器的轴向外端部的柔韧性或柔软性来获得,特别是通过优化外增强元件的柔韧性来获得。这种柔韧性通过捻合的胎圈线而有效地产生,其能够在拉伸,压缩和弯曲的同时变形。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接合器具有这样的优点:显著降低在冲击情况下传递到车辆底盘的机械负荷水平,由此可以使得车辆的车身外壳更轻。最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接合器具有设计简单并易于安装在滚动组件上的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胎圈线的芯部有单个金属丝线构成。该单个笔直的金属丝线作为螺旋缠绕的第二层的支撑。再次优选地,胎圈线的第三层由具有等于直径D2的直径D3的金属丝线构成。对于分别构成胎圈线的第二和第三层的丝线具有相同的直径允许第二层和第三层使用相同类型的丝线,因此简化了制造。此外,其允许具有常规组件规格的胎圈线构造。由构成胎圈线的第二层和第三层的金属丝线分别形成的角度A2和A3至少等于3°且至多等于8°。对于捻合的每个螺旋的角度,该角度范围使得可以获得与胎圈线的中线的曲率相似的螺旋曲率。低于3°的下限值时,角度太小会使围绕芯部或围绕内部第二层的螺旋绕组节距过长,从而损害特别是胎圈线的曲率的内侧的捻合的内聚力,所涉及的层的丝线具有在捻合的每一转中沿着直线路径的倾向。高于8°的上限值时,角度过大,尽管可以提高丝线在径向内层上的缠绕的内聚力,但是使线具有过大的曲率,远高于胎圈丝的中线的曲率,这主要造成胎圈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滚动组件的接合器和包括其的滚动组件

【技术保护点】
用于具有旋转轴(YY’)的滚动组件的接合器(A),所述滚动组件包括:‑具有两个胎圈(B)的轮胎(P),‑具有两个轮辋胎圈座(8)的轮辋(J),‑对于每个胎圈(B)的所述接合器(A),其提供胎圈(B)和轮辋(J)之间连接,所述接合器(A)包括:‑轴向内端部(10),其包括内增强元件(16)并旨在安装在轮辋胎圈座(8)上,‑轴向外端部(9),其包括外增强元件(15)并旨在通过基本上径向的轴向内表面或支承面(21)而与胎圈(B)接触,‑主体(11),其将轴向外端部(9)连接至轴向内端部(10)以形成一体,并且所述主体(11)包括至少一个提供外增强元件(15)和内增强元件(16)之间连接的主增强件(17),以及包括旨在与胎圈(B)接触的基本上轴向的接合器座(18),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增强元件(15)在轴向上完全位于所述支承面(21)的外侧,其中所述外增强元件(15)称为胎圈线,为环形结构,其具有中线(M),并由相对于中线(M)同轴的堆叠的至少三层(23、24、25)构成,所述堆叠的至少三层(23、24、25)由金属丝线构成,其中第一层或芯部(23)包括至少一个直径D1至少等于0.8mm且至多等于5mm的金属丝线,其中第二层(24)由直径D2至多等于1.4倍的直径D1且围绕芯部(23)螺旋缠绕而与胎圈线(15)的中线(M)形成至少等于2°且至多等于10°的角度A2的金属丝线构成,其中第三层(25)由具有直径D3且围绕第二层(24)螺旋缠绕而与胎圈线(15)的中线(M)形成至少等于2°且至多等于10°的角度A3的金属丝线构成,角度A3与角度A2的符号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5.12 FR 15542191.用于具有旋转轴(YY’)的滚动组件的接合器(A),所述滚动组件包括:-具有两个胎圈(B)的轮胎(P),-具有两个轮辋胎圈座(8)的轮辋(J),-对于每个胎圈(B)的所述接合器(A),其提供胎圈(B)和轮辋(J)之间连接,所述接合器(A)包括:-轴向内端部(10),其包括内增强元件(16)并旨在安装在轮辋胎圈座(8)上,-轴向外端部(9),其包括外增强元件(15)并旨在通过基本上径向的轴向内表面或支承面(21)而与胎圈(B)接触,-主体(11),其将轴向外端部(9)连接至轴向内端部(10)以形成一体,并且所述主体(11)包括至少一个提供外增强元件(15)和内增强元件(16)之间连接的主增强件(17),以及包括旨在与胎圈(B)接触的基本上轴向的接合器座(18),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增强元件(15)在轴向上完全位于所述支承面(21)的外侧,其中所述外增强元件(15)称为胎圈线,为环形结构,其具有中线(M),并由相对于中线(M)同轴的堆叠的至少三层(23、24、25)构成,所述堆叠的至少三层(23、24、25)由金属丝线构成,其中第一层或芯部(23)包括至少一个直径D1至少等于0.8mm且至多等于5mm的金属丝线,其中第二层(24)由直径D2至多等于1.4倍的直径D1且围绕芯部(23)螺旋缠绕而与胎圈线(15)的中线(M)形成至少等于2°且至多等于10°的角度A2的金属丝线构成,其中第三层(25)由具有直径D3且围绕第二层(24)螺旋缠绕而与胎圈线(15)的中线(M)形成至少等于2°且至多等于10°的角度A3的金属丝线构成,角度A3与角度A2的符号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器,其中胎圈线(15)的芯部(23)由单个金属丝线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合器,其中第三层(25)由具有直径D3的金属丝线构成,直径D3等于直径D2。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器,其中分别由构成胎圈线(15)的第二层和第三层(24、25)的金属丝线形成的角度A2和A3至少等于3°且至多等于8°。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器,胎圈线(15)的第二层(24)在任何径向截面中包括N2个直径为D2的单根丝线的截面,其中直径为D2的单根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巴尔盖A·托潘M·阿胡安托
申请(专利权)人: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