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355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含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二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第一导电层,设置于第一表面上;第二导电层,设置于第二表面上;处理单元,设置于第二表面上,且与第二导电层电连接;以及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设置于基板内,且由第一表面贯穿至第二表面,其中第一导电层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导电层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涉及基板内具有连接部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显示装置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中,例如其已广泛应用于电视、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智能型手机等现代化信息设备。目前显示装置中,处理单元和显示单元设置在基板的相同表面上,非显示区的边界较大,使得有效显示空间受到缩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显示装置,包含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二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第一导电层,设置于第一表面上;第二导电层,设置于第二表面上;处理单元,设置于第二表面上,且与第二导电层电连接;以及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设置于基板内,且由第一表面贯穿至第二表面,其中第一导电层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导电层电连接。为让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2A~图2E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形成基板内的连接部的各阶段制作工艺的示意图,其中图2A~图2D是立体图,图2E是剖视图;图3A~图3F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形成基板内的连接部的各阶段制作工艺的示意图,其中图3A~图3E是立体图,图3F是剖视图;图4A~图4E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形成具有贯穿孔和盲孔的基板的各阶段制作工艺的剖视图;图5A~图5B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基板及贯穿孔的剖视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6B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如图6A所示的显示装置的电路配置的上视图;图6C为一些实施例,沿图6B所示的显示装置的C-C’切线的剖面示意图;图6D为一些实施例,沿图6B所示的显示装置的D-D’切线的剖面示意图;图6E为一些实施例,沿图6B所示的显示装置的E-E’切线的剖面示意图;图6F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图6B所示的变化例的显示装置的上视图;图7A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7B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如图7A所示的显示装置的电路配置的上视图;图7C为一些实施例,沿图7B所示的显示装置的F-F’切线的剖面示意图;图7D为一些实施例,沿图7B所示的显示装置的G-G’切线的剖面示意图;图7E为一些实施例,沿图7B所示的显示装置的H-H’切线的剖面示意图;图7F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图7B所示的变化例的显示装置的上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解多工器的电路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显示装置的上视图;图10A为一些实施例,沿图9所示的显示装置的A-A’切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0B为一些实施例,沿图9所示的显示装置的B-B’切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1A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11B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如图11A所示显示装置的局部上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14A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14B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如图14A所示显示装置的局部上视图;图15A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15B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如图15A所示显示装置的局部上视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剖视图。符号说明10~处理单元;20~基板;20A~第一表面;20B~第二表面;30~第一连接部;41~第一导电层;42~第二导电层;50~显示元件层;100~第一承载基板;101~第二承载基板;110~柱状物;120~基板;120A~第一表面;120B~第二表面;130~第一连接部;130A~导通孔;140~显示元件层;141~处理单元;150~缓冲层;160~导电柱;180~半透膜光掩模;190~盲孔;200~贯穿孔;210~主动区;220~弯折区;230~栅极驱动电路区;240~金属材料;240A~导电层;240B~第一连接部;251~第一导电层;251a~第一部;251b~第二部;252~第二导电层;260~显示元件层;270~处理单元;290~栅极驱动电路;300~空间;306A~第一触控传输部;306SD~源/漏极层303~半导体层;306G~栅极;320~绝缘层;325A~绝缘层;325B~绝缘层;330~掺杂区;340~通道区;350~栅极层;350A~导电部;360~接触孔;360C~接触孔;370~像素驱动电路;380A~第二触控传输部;380SD~源/漏极;380C~接触孔;400~主动层;410~绝缘层420~电容;430~绝缘层;435~像素定义层;440~第一电极;440A~第三触控传输部;450~发光层;460~第二电极;500~封装层;510A~触控电极;510B~触控信号线;520~触控传输部;530~触控信号线;530A~连接部;540~导电油墨;550~发光元件;550C~接触孔;600~处理单元;610~基板;610A~第一表面;610B~第二表面;620~第一连接部;631~第一导电层;632~第二导电层;640~显示元件层;651~第二连接部;650A~显示信号线;650B~输出信号电路;660~解多工器;670~数据线;690~第二绝缘层;691~绝缘层;692~绝缘层;700~第一绝缘层;710~处理单元;720~导线;721~第一导电层;722~第二导电层;730~第一连接部;740~基板;740A~第一表面;740B~第二表面;750~显示元件;751~第二连接部;760~栅极驱动电路;760A~显示信号线;760B~输出信号电路;770~解多工器;780~数据线;790~第一绝缘层;800~第二绝缘层;810~处理单元;820~解多工器;1000~显示装置;2000~显示装置;2000P~显示装置的局部;4000~显示装置;4000A~触控区;4000B~周边区;5000~显示装置;6000~显示装置;A、B、C~第一连接部;D1、D2、Dn~第一连接部;G1~Gn第一连接部;A1-A5~面积;P1-P3~投影;R~基准面;T1-T4~薄膜晶体管;Y0-Y5~数据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针对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元件基板、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作详细说明。应了解的是,以下的叙述提供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以实施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不同样态。以下所述特定的元件及排列方式仅为简单清楚描述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当然,这些仅用以举例而非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在不同实施例中可能使用重复的标号或标示。这些重复仅为了简单清楚地叙述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不代表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及/或结构之间具有任何关联性。再者,当述及一第一材料层位于一第二材料层上或之上时,包括第一材料层与第二材料层直接接触的情形。或者,也可能间隔有一或更多其它材料层的情形,在此情形中,第一材料层与第二材料层之间可能不直接接触。此外,实施例中可能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较低」或「底部」及「较高」或「顶部」,以描述附图的一个元件对于另一元件的相对关系。能理解的是,如果将附图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较低」侧的元件将会成为在「较高」侧的元件。在此,「约」、「大约」、「大抵」的用语通常表示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第一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第二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二表面上;处理单元,设置于该第二表面上,且与该第二导电层电连接;以及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设置于该基板内,且由该第一表面贯穿至该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一导电层通过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导电层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7.05 US 62/358,177;2016.08.05 US 62/371,252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第一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第二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二表面上;处理单元,设置于该第二表面上,且与该第二导电层电连接;以及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设置于该基板内,且由该第一表面贯穿至该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一导电层通过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导电层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一解多工器,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且与该第一导电层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一解多工器,设置于该第二表面上,且与该第二导电层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一栅极驱动电路,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且与该第一导电层电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一显示信号线,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其中该栅极驱动电路经由该显示信号线与该第一导电层电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导电层上;以及第二连接部,至少部分设置于该第一绝缘层内且贯穿该第一绝缘层,其中该显示信号线设置于该第一绝缘层上,且该显示信号线经由该第二连接部与该第一导电层电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冠锋吴湲琳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