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可视化展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03383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互联网金融风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可视化展示系统。所述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可视化展示系统包括:安全态势感知模块;风险监测模块;跟踪与分析模块。应用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可视化展示系统,实现互联网金融平台运行风险分析可视化,整体展示平台的公告异常、涉嫌虚假宣传、服务器境外部署等态势;实现互联网金融平台网络安全风险分析可视化,整体实现平台网站与APP安全态势展现,互联网金融平台舆情风险分析可视化,对平台运营风险进行深度剖析,呈现平台基本运营指数、动态实现平台健康度的评估。实现企业数据接入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资金安全风险分析可视化,整体呈现平台资金的异常分析、流动、自融和自保等态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可视化展示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互联网金融风险
,具体涉及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可视化展示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互联网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已经成了金融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大量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风险项目、风险投资和风险资产。这些风险的形成由于缺乏有效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风险控制技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为人们带来灵活、便捷的创新型金融服务的同时,也逐渐出现了诸如平台跑路、资金兑付困难等问题,需采用技术手段对其运行风险进行监测。互联网金融运行风险监测需面对大量的网站信息、平台信息、注册信息、用户信息、资金信息、交易信息,如何直观地、有效地将大量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展示、通过静态或动态的可视化图形为用户提供新的呈现方式、直观了解数据的含义并发现数据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理解在其他形式下不易被发现的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传统方式单纯基于传统的文本或简单图形表示的方法在大规模互联网金融平台中寻找有用、关键的信息已变得非常困难,这类方法也无法很好地将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中涉及的巨大的、复杂的、潜逻辑的数据及数据关系展示出来。而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数据可视化技术在大数据内部复杂关系发现和展示、知识发现、复杂问题分析等方面均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全方位地分析互联网金融安全风险,实时监控互联网金融平台运营状况,对可能存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实现提前预警与处置,从而实现把握互联网金融整体与个体的发展趋势,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可视化展示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可视化展示系统,所述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可视化展示系统包括:安全态势感知模块,用于监测和分析提供基础数据;风险监测模块,用于互联网金融生态中运行中的各实体的安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跟踪与分析模块,用于各项金融服务活动的运行结果、及其舆情信息进行跟踪、反馈和结果分析。进一步地,所述安全态势感知模块与所述风险监测模块进行数据传输,所述风险监测模块与跟踪与分析模块进行数据传输,所述跟踪与分析模块将处理结果再反馈至所述安全态势感知模块。进一步地,所述风险监测模块包括但不限于金融服务平台运行风险、资金风险和网络安全风险的分析、展示和预警。进一步地,所述跟踪与分析模块包括但不限于舆情的监测、跟踪、溯源以及重点企业人员在重点区域聚集情况的分析、展示和预警。进一步地,所述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可视化展示系统的展示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关系图、地图、热力图、散点图、趋势图、堆叠图。进一步地,所述风险监测模块还包括运行异常、虚假宣传异常、服务器部署境外-地图定位、资金预警、资金流向、运营指数、实时交易、自融分析、自保分析。进一步地,所述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可视化展示系统还包括舆情异常可视化,所述舆情异常可视化包括但不限于政策舆情跟踪分析可视化、平台舆情跟踪分析可视化。进一步地,所述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可视化展示系统还包括网络安全异常可视化,所述网络安全异常可视化包括但不限于漏洞分析、网络攻击。进一步地,所述跟踪与分析模块还包括事件跟踪、舆情溯源分析可视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可视化展示系统,实现互联网金融平台运行风险分析可视化,整体展示平台的公告异常、涉嫌虚假宣传、服务器境外部署等态势;实现互联网金融平台网络安全风险分析可视化,整体实现平台网站与APP安全态势展现,包括遭受攻击、木马与后门植入等网络安全态势;互联网金融平台舆情风险分析可视化,对平台运营风险进行深度剖析,呈现平台基本运营指数、动态实现平台健康度的评估。实现企业数据接入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资金安全风险分析可视化,整体呈现平台资金的异常分析、流动、自融和自保等态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连接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自融分析的工作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自保分析的工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相反,本专利技术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专利技术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专利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连接图,该实施例提供了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可视化展示系统,所述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可视化展示系统包括安全态势感知模块、风险监测模块、及风险跟踪与分析模块,所述安全态势感知模块与所述风险监测模块数据传输,所述风险监测模块与跟踪与分析模块数据传输,所述跟踪与分析模块将处理结果再反馈至所述安全态势感知模块,所述安全态势感知用于监测和分析提供基础数据,金融风险监测用于互联网金融生态中运行中的各实体的安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所述跟踪与分析用于各项金融服务活动的运行结果、及其舆情信息进行跟踪、反馈和结果分析,从而实现安全闭环的风险分析系统。互联网金融重点安全最为关键的阶段在于风险监测模块和跟踪分析模块,所述风险监测模块包括金融服务平台运行风险、资金风险和网络安全风险的分析、展示和预警,所述跟踪与分析模块包括相关舆情的监测、跟踪、溯源以及重点企业人员在重点区域聚集情况的分析、展示和预警等。首先确定各重点安全问题的风险分析结果的构成及各构成部分间的逻辑关系,形成数据层面的结果呈现、原因分析、支撑数据的因果链条,再确定链条中各环节的展示内容,并通过关系图、地图、热力图、散点图、趋势图、堆叠图等多种可视化展示方式的合理组合,实现各主要安全问题风险分析和展示的可视化方案。具体为,所述风险监测模块包括金融平台运行风险、资金风险、金融服务平台运行时面临的漏洞、网络攻击、仿冒等网络安全风险等主要方面。金融服务平台的运行风险总体上包括访问异常、未备案、公告异常、用户量巨大、虚假宣传、服务器部署异常、综合收益率异常、法人代表异常等八类情况,如何分析和展示各类情况异常的总量和增长趋势、如何分析和展示其地域分布情况、如何分析和展示各地间异常数量排行及占比情况是本项研究内容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资金风险主要包括各平台融资者对于所融资金的偿还意愿、资金流动性、融资集中度、资金杠杆率和平台偿还投资者资金逾期率等要素,通过关系图表直观展示风险要素数值和不同要素间的相关度,并直观呈现不同风险等级的金融平台,通过关系图标直观分析总体上分析和展示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流向,分析和展示各平台到各行业的资金流动态势,分析和展示各平台的运营指数、投融资偏好、差异和各行业的资金流入特点,也是资金风险分析和展示可视化方案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通过关系图表平台交易信息和借款人与投资人之间的关系分析平台是否存在自融问题,通过平台股东及利益关联方之间的业务保险关系分析是否存在自保问题也是资金风险可视化方案。金融服务平台的网络安全风险包括漏洞分析、网络攻击和仿冒网站发现,通过关系图表从总体上呈现各平台存在的各类漏洞数量及变化趋势,各平台面临的各类网络攻击形势,全面、及时地分析和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可视化展示系统

【技术保护点】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可视化展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可视化展示系统包括:安全态势感知模块,用于监测和分析提供基础数据;风险监测模块,用于互联网金融生态中运行中的各实体的安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跟踪与分析模块,用于各项金融服务活动的运行结果、及其舆情信息进行跟踪、反馈和结果分析。

【技术特征摘要】
1.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可视化展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可视化展示系统包括:安全态势感知模块,用于监测和分析提供基础数据;风险监测模块,用于互联网金融生态中运行中的各实体的安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跟踪与分析模块,用于各项金融服务活动的运行结果、及其舆情信息进行跟踪、反馈和结果分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可视化展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态势感知模块与所述风险监测模块进行数据传输,所述风险监测模块与跟踪与分析模块进行数据传输,所述跟踪与分析模块将处理结果再反馈至所述安全态势感知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可视化展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险监测模块包括但不限于金融服务平台运行风险、资金风险和网络安全风险的分析、展示和预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可视化展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跟踪与分析模块包括但不限于舆情的监测、跟踪、溯源以及重点企业人员在重点区域聚集情况的分析、展示和预警。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洪亮云晓春吴震唐积强王锟李焱余佟美莹兰兆先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