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种电线杆的防护装置,包括侧部至少有一开口的套筒,套筒包括外壁、内壁,以及位于开口处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的上部和/或下部设置有凸部,第二连接面上设置有与凸部相配合、限制凸部位移的凹部。通过凹部与凸部之间的配合,限制了两连接面之间的轴向错位,避免了传统的塑料护套开口容易分开错位的问题,保护性能强大,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线杆的防撞装置
本技术涉及配电线路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线杆的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市政建设如火如荼。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大,车辆撞杆的时间不断发生,且占外损事故的绝大部分。作为主要输电介质的电力线路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环境的特殊性,杆塔点多、面广、线长,终年暴露在野外,除了要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外,还可能会遭受人为外力因素的破坏,任何一处电力设施,尤其是电线杆被破坏后,都有会造成大面积停电,给用电客户和供电部门造成巨大的损失,社会影响更是难以估量。现有技术中的电线杆防护墩中,包括传统工艺中的水泥护墩和塑料护墩,水泥护墩的保护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主要存在保护效率低、投资大、维护困难、施工周期长、影响市容等问题,而塑料护墩通常采用在电线杆的外部套接有塑料套筒,该种塑料套筒为了方便安装,侧壁通常需要沿母线切开形成开口,安装时通过螺丝把开口紧固连接,但是当遇到较大冲击力,螺丝断裂,开口部分容易错位分开,使保护性能大大降低甚至失效,不及时更换会使电线杆失去保护,这对频繁发生交通事故的地方的电线杆将是致命的打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电线杆的防撞装置,其连接紧固,撞击后不易错位,保护性能强大,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线杆的防护装置,包括侧部至少有一开口的套筒,套筒包括外壁、内壁,以及位于开口处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的上部和/或下部设置有凸部,第二连接面上设置有与凸部相配合、限制凸部位移的凹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第一连接面设置有第一阶梯部,第一阶梯部包括靠近外壁一侧的凸条,以及靠近内壁一侧的凹槽,第二连接面设置有与第一阶梯部相配合的第二阶梯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上设置有相互配对的螺纹孔,并通过可拆卸紧固件连接。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套筒的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反光部,相邻反光部之间设置有踩踏部,多个踩踏部组成用于踩踏攀爬的阶梯。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踩踏部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磨砂纹。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套筒的内壁设置有多个与电线杆配合的缓冲垫。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套筒的顶部设置有斜面,斜面上设置有用于提高摩擦力的摩擦纹。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套筒的截面设置包括半圆形或圆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包括侧部至少有一开口的套筒,套筒包括外壁、内壁,以及位于开口处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通过在第一连接面的上部和/或下部设置有凸部,第二连接面上设置有与凸部相配合的凹部,通过凹部与凸部之间的配合,限制了两连接面之间的轴向错位,避免了传统的塑料护套开口容易分开错位的问题,其次在连接面采用相互配合的阶梯部,可避免径向位移,保护性能大大提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较高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向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向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至图3,一种电线杆的防护装置,包括侧部至少有一开口的套筒,套筒包括外壁、内壁,以及位于开口处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的上部和/或下部设置有凸部3,第二连接面上设置有与凸部3相配合、限制凸部3位移的凹部4。通过凹部4与凸部3之间的配合,限制了两连接面之间的轴向错位,避免了传统的塑料护套开口容易分开错位的问题,保护性能强大,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较高的经济效益。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第一连接面设置有第一阶梯部1,第一阶梯部1包括靠近外壁一侧的凸条11,以及靠近内壁一侧的凹槽12,第二连接面设置有与第一阶梯部1相配合的第二阶梯部2。通过第一阶梯部1与第二阶梯部2的配合,避免了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由于撞击而造成的径向错位分开,提高保护性能。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为了使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紧密连接,提高其使用时的强度,第一阶梯部1与第二阶梯部2上设置有相互配对的螺纹孔,并通过可拆卸紧固件连接。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套筒的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反光部5,相邻反光部5之间设置有踩踏部6,多个踩踏部6组成用于踩踏攀爬的阶梯。当需要攀爬上电线杆进行作业时,人脚可通过踩踏部6进行攀爬而无需而外的攀爬工具,方便作业。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为了使用者在踩踏攀爬时不会滑落,提高其使用安全性能,踩踏部6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磨砂纹。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套筒的内壁设置有多个与电线杆配合的缓冲垫7。通过缓冲垫7将冲击力吸收,避免冲击力直接作用到电线杆上,对电线杆形成良好的保护,有效地避免电线杆被损坏。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套筒的顶部设置有斜面8,斜面8上设置有用于提高摩擦力的摩擦纹9。当使用者攀爬到顶部并站立在斜面8上时,摩擦纹9可增加鞋底与斜面8之间的摩擦力,保证使用者不会滑落,提高作业安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套筒的截面设置包括半圆形或圆形。作为优选,本技术中的套筒截面设置为两个半圆,因此,在实际安装中,需要两个半圆形截面的套筒相对配合连接安装,半圆套筒的第一连接面与另一半圆套筒的第二连接面相互配对。而另一实施例中,套筒的截面可采用圆形,并沿一母线分开成一个开口,套筒的第一连接面与该套筒本身的第二连接面相互连接。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线杆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侧部至少有一开口的套筒,所述套筒包括外壁、内壁,以及位于开口处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的上部和/或下部设置有凸部,所述第二连接面上设置有与凸部相配合、限制凸部位移的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线杆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侧部至少有一开口的套筒,所述套筒包括外壁、内壁,以及位于开口处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的上部和/或下部设置有凸部,所述第二连接面上设置有与凸部相配合、限制凸部位移的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杆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设置有第一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包括靠近外壁一侧的凸条,以及靠近内壁一侧的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面设置有与第一阶梯部相配合的第二阶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线杆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上设置有相互配对的螺纹孔,并通过可拆卸紧固件连接。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慧,任剑辉,黄伟锋,黄伟田,何卫强,冯铵文,谢戈亮,黄宇斐,邓坚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鹤山供电局,鹤山市明铉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