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潮墙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2736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潮墙及其施工工艺,涉及墙体施工技术领域,包括防潮墙主体,所述防潮墙主体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基础层,设置在基础层上的找平层,设置在找平层上的保温板,以及设置在保温板上的板式基础,所述板式基础顶部由内到外依次设有承重墙体、保温墙体和非承重墙体;所述承重墙体由砌块砌成;所述非承重墙体采用炉渣砖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承重墙体采用砌块砌筑,墙体整体结构稳定,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保温墙体内海绵层便于吸收水分,使墙体免受损伤,防水层则起到防水的作用,且采用炉渣转砌筑非承重墙,变废为宝,节能、环保,经济效益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潮墙及其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墙体施工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潮墙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业对建筑室内墙体采用涂料或油漆涂覆作为装饰面层,普遍存在龟裂、脱落、受水易腐蚀、发霉、吸附灰尘后易脏、长久光照易褪色、使用寿命短等缺陷;天气潮湿季节墙面会返潮,甚至凝结水珠,此外现有的抹灰保温行能差,易脱落,与墙体结合力差,现有的墙体施工方法存在着施工稳定性差、安全可靠性差、耐久性差等缺陷,不能满足施工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潮墙施工工艺,省时省力,墙体防潮效果好。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潮墙,包括防潮墙主体,所述防潮墙主体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基础层,设置在基础层上的找平层,设置在找平层上的保温板,以及设置在保温板上的板式基础,所述板式基础顶部由内到外依次设有承重墙体、保温墙体和非承重墙体;所述承重墙体由砌块砌成;所述非承重墙体采用炉渣砖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重墙体采用砌块砌筑,墙体整体结构稳定,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保温墙体内海绵层便于吸收水分,使墙体免受损伤,防水层则起到防水的作用,且采用炉渣转砌筑非承重墙,变废为宝,节能、环保,经济效益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墙体采用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中间分别设置中间空腔,中间空腔内填充保温材料,并在双层结构之间设置夹芯保温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材料可以选用陶粒、泡沫混凝土、炉渣等,具有很好的隔水保气作用,采用双层结构,隔水保气作用增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芯保温层由外到内依次包括海绵层、降噪层和防水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层起到吸水防潮的作用,降噪层则可以消音减噪,改善隔音效果,防水层具有防水作用,避免损坏夹芯保温层。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式基础内嵌套有钢筋网。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筋网包括钢筋丝、钢筋圈和水泥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承受的载荷均匀分散,增强板式基础的抗裂能力。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板采用硬质XPS挤塑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XPS挤塑板环保,不易挥发有害物质,且具有超高的保温效果,质轻、防潮,抗腐蚀性能墙。一种防潮墙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基础层处理,碎石摊铺,整平压实;S2:采用细砂找平层设置;S3:在找平层上铺设保温板;S4:保温板上设置板式基础,板式基础采用现场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内部垫钢筋网,形成整体结构的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S5:板式基础的顶面,外部设置承重墙体,在砌筑前,首先在板式基础的顶面上,铺设一层沥青油毡材质的防水隔潮卷材层,然后才进行承重墙体的砌块砌筑施工;S6:当砌筑承重墙体以后,再在砌块墙体的顶部,再次铺设一层沥青油毡材质的防水隔潮卷材层,然后再继续进行承重墙体的砌块砌筑施工;S7:当作为主体结构的承重墙体全部砌筑施工完毕以后,掀起预留的防水隔潮卷材层,再进行保温墙体施工;S8:然后在外层非承重墙体根部现浇圈梁的施工;S9:将预留的沥青油毡材质的防水隔潮卷材层落下,然后再进行非承重墙体的砌筑施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2中找平层厚度大于5厘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容易开裂,不容易空鼓,而不同地段、不同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4中混凝土厚度为15厘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不同地基,不同楼层确定不同混度,满足荷载情况。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中水泥:砂浆为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混凝土中形成坚强的骨架,可减小混凝土中的收缩,能够承受强大的荷载。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承重墙体采用砌块砌筑,墙体整体结构稳定,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保温墙体内海绵层便于吸收水分,使墙体免受损伤,防水层则起到防水的作用,且采用炉渣转砌筑非承重墙,变废为宝,节能、环保,经济效益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板式基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钢筋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夹芯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础层;2、找平层;3、保温板;4、板式基础;5、钢筋网;51、钢筋丝;52、钢筋圈;53、水泥层;6、承重墙体;7、防水隔潮卷材层;8、保温墙体;81、中间空腔;82、保温材料;83、夹芯保温层;831、海绵层;832、降噪层;833、防水层;9、非承重墙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一种防潮墙,如图1所示,包括防潮墙主体,其中,防潮墙主体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基础层1,在基础层1上设有找平层2,在找平层2上设有保温板3,保温板3采用硬质XPS挤塑板,并通过多段拼接而成;在保温板3上设有板式基础4,在板式基础4顶部由内到外依次设有承重墙体6、保温墙体8和非承重墙体9,其中,承重墙体6由砌块砌成,非承重墙体9采用炉渣砖砌成。如图2,在板式基础4内嵌套有钢筋网5,钢筋网5穿设在板式基础的内部。如图3,钢筋网5包括钢筋丝51、钢筋圈52和水泥层53,其中,钢筋丝51穿插在混凝土内部。如图4,保温墙体8采用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中间分别设置中间空腔81,在中间空腔81内填充保温材料82,并在双层结构之间设置夹芯保温层83。夹芯保温层83由外到内依次包括海绵层831、降噪层832和防水层833。实施例二:一种防潮墙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基础层1处理,碎石摊铺,整平压实;S2:采用细砂找平层2设置;S3:在找平层2上铺设保温板3;S4:保温板3上设置板式基础4,板式基础4采用现场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内部垫钢筋网5,形成整体结构的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4;S5:板式基础4的顶面,外部设置承重墙体6,在砌筑前,首先在板式基础4的顶面上,铺设一层沥青油毡材质的防水隔潮卷材层7,然后才进行承重墙体6的砌块砌筑施工;S6:当砌筑承重墙体6以后,再在砌块墙体的顶部,再次铺设一层沥青油毡材质的防水隔潮卷材层7,然后再继续进行承重墙体6的砌块砌筑施工;S7:当作为主体结构的承重墙体6全部砌筑施工完毕以后,掀起预留的防水隔潮卷材层,再进行保温墙体8施工;S8:然后在外层非承重墙体96根部现浇圈梁的施工;S9:将预留的沥青油毡材质的防水隔潮卷材层7落下,然后再进行非承重墙体96的砌筑施工。在S2中找平层2厚度大于5厘米。在S4中混凝土厚度为15厘米,且混凝土中水泥:砂浆为1:3。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专利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防潮墙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潮墙,包括防潮墙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墙主体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基础层(1),设置在基础层(1)上的找平层(2),设置在找平层(2)上的保温板(3),以及设置在保温板(3)上的板式基础(4),所述板式基础(4)顶部由内到外依次设有承重墙体(6)、保温墙体(8)和非承重墙体(9);所述承重墙体(6)由砌块砌成;所述非承重墙体(9)采用炉渣砖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潮墙,包括防潮墙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墙主体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基础层(1),设置在基础层(1)上的找平层(2),设置在找平层(2)上的保温板(3),以及设置在保温板(3)上的板式基础(4),所述板式基础(4)顶部由内到外依次设有承重墙体(6)、保温墙体(8)和非承重墙体(9);所述承重墙体(6)由砌块砌成;所述非承重墙体(9)采用炉渣砖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潮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墙体(8)采用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中间分别设置中间空腔(81),中间空腔(81)内填充保温材料(82),并在双层结构之间设置夹芯保温层(8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潮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芯保温层(83)由外到内依次包括海绵层(831)、降噪层(832)和防水层(83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潮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基础(4)内嵌套有钢筋网(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潮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5)包括钢筋丝(51)、钢筋圈(52)和水泥层(5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潮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3)采用硬质XPS挤塑板。7.一种防潮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基础层(1)处理,碎石摊铺,整平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成葛有亮黄慧郑建固范欣晖董方圆邹海英张庭胜赵晶杨潇唯施叶锦陈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世贸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