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棋忠专利>正文

一种冲床取料升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259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床取料升降机,其结构包括螺栓、支撑平台、定位栓、内侧角度调节板、底座、发动机、外侧角度调节板、滚轮、双重稳定提升装置、支撑架、夹板、连接杆,内侧角度调节板侧面与外侧角度调节板侧面相互平行;双重稳定提升装置由活塞杆、提升外筒、套环、固定板、连接块组成,活塞杆侧面与提升外筒内部活动连接,提升外筒底部与套环连接为一体化结构,套环侧面与固定板内侧平行连接,固定板底部与连接块顶部焊接,活塞杆顶部与夹板内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了双重稳定提升装置,该装置升降足够平稳,冲床取料的时候不容易出现意外,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床取料升降机
本技术是一种冲床取料升降机,属于冲床取料升降机领域。
技术介绍
升降机由行走机构,液压机构,电动控制机构,支撑机构组成的一种升降机设备。液压油由叶片泵形成一定的压力,经滤油器、隔爆型电磁换向阀、节流阀、液控单向阀、平衡阀进入液缸下端,使液缸的活塞向上运动,提升重物,液缸上端回油经隔爆型电磁换向阀回到油箱,其额定压力通过溢流阀进行调整,通过压力表观察压力表读数值。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420022707.8技术涉及一种冲床取料升降机械手,包括机械手臂、机械手机身和液压升降平台,机械手机身装在液压升降平台上,直线导轨装在机械手机身上,机械手臂装在直线导轨上,机械手臂与同步带固定连接,同步带安装在同步带轮上,同步带轮安装在机械手动力轴上,机械手动力轴穿过机械手机身的轴端与伺服电机连接。本技术安装、运输更加方便,快捷。但现有技术不完善,该装置升降不够平稳,冲床取料的时候容易出现意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床取料升降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不完善,该装置升降不够平稳,冲床取料的时候容易出现意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增加生产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冲床取料升降机,其结构包括螺栓、支撑平台、定位栓、内侧角度调节板、底座、发动机、外侧角度调节板、滚轮、双重稳定提升装置、支撑架、夹板、连接杆,所述内侧角度调节板侧面与外侧角度调节板侧面相互平行,所述外侧角度调节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底部与内侧角度调节板顶部焊接,所述定位栓贯穿内侧角度调节板与外侧角度调节板连接处,所述内侧角度调节板内侧与连接杆两端垂直连接,所述支撑平台底部与夹板顶部焊接,所述双重稳定提升装置顶部与夹板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底部与底座顶部相连接,所述双重稳定提升装置两端与外侧角度调节板内侧垂直连接,所述发动机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外侧角度调节板通过滚轮与底座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双重稳定提升装置由活塞杆、提升外筒、套环、固定板、连接块组成,所述活塞杆侧面与提升外筒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提升外筒底部与套环连接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套环侧面与固定板内侧平行连接,所述固定板底部与连接块顶部焊接,所述活塞杆顶部与夹板内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侧角度调节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定位栓为同心圆。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栓连接到连接杆内部。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为圆柱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夹板设于连接杆与支撑平台底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栓用于定位。进一步地,所述滚轮用于移动。本技术增加了双重稳定提升装置,该装置升降足够平稳,冲床取料的时候不容易出现意外,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冲床取料升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双重稳定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螺栓-1、支撑平台-2、定位栓-3、内侧角度调节板-4、底座-5、发动机-6、外侧角度调节板-7、滚轮-8、双重稳定提升装置-9、支撑架-10、夹板-11、连接杆-12、活塞杆-901、提升外筒-902、套环-903、固定板-904、连接块-90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冲床取料升降机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螺栓1、支撑平台2、定位栓3、内侧角度调节板4、底座5、发动机6、外侧角度调节板7、滚轮8、双重稳定提升装置9、支撑架10、夹板11、连接杆12,所述内侧角度调节板4侧面与外侧角度调节板7侧面相互平行,所述外侧角度调节板7通过螺栓1固定于支撑平台2,所述支撑平台2底部与内侧角度调节板4顶部焊接,所述定位栓3贯穿内侧角度调节板4与外侧角度调节板7连接处,所述内侧角度调节板4内侧与连接杆12两端垂直连接,所述支撑平台2底部与夹板11顶部焊接,所述双重稳定提升装置9顶部与夹板11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10底部与底座5顶部相连接,所述双重稳定提升装置9两端与外侧角度调节板7内侧垂直连接,所述发动机6安装在底座5上,所述外侧角度调节板7通过滚轮8与底座5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双重稳定提升装置9由活塞杆901、提升外筒902、套环903、固定板904、连接块905组成,所述活塞杆901侧面与提升外筒902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提升外筒902底部与套环903连接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套环903侧面与固定板904内侧平行连接,所述固定板904底部与连接块905顶部焊接,所述活塞杆901顶部与夹板11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内侧角度调节板4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定位栓3为同心圆,所述定位栓3连接到连接杆12内部,所述连接杆12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夹板11设于连接杆12与支撑平台2底部之间,所述定位栓3用于定位,所述滚轮8用于移动。本专利所说发动机6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外燃机、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发动机最早诞生在英国,所以,发动机的概念也源于英语,它的本义是指那种"产生动力的机械装置"。在进行使用时,我们需要通过双重稳定提升装置9来帮助该设备进行稳定的提升,活塞杆901侧面与提升外筒902内部进行活塞运动,通过该装置的动力作用内侧角度调节板4与外侧角度调节板7同时进行的作用,例如,增加了双重稳定提升装置,该装置升降足够平稳,冲床取料的时候不容易出现意外,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的螺栓1、支撑平台2、定位栓3、内侧角度调节板4、底座5、发动机6、外侧角度调节板7、滚轮8、双重稳定提升装置9、支撑架10、夹板11、连接杆12、活塞杆901、提升外筒902、套环903、固定板904、连接块905。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不完善,该装置升降不够平稳,冲床取料的时候容易出现意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增加生产成本,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增加了双重稳定提升装置,该装置升降足够平稳,冲床取料的时候不容易出现意外,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降低生产成本,具体如下所述:所述双重稳定提升装置9由活塞杆901、提升外筒902、套环903、固定板904、连接块905组成,所述活塞杆901侧面与提升外筒902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提升外筒902底部与套环903连接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套环903侧面与固定板904内侧平行连接,所述固定板904底部与连接块905顶部焊接,所述活塞杆901顶部与夹板11内部固定连接。甲公司夹板11设于连接杆12与支撑平台2底部之间,乙公司夹板11与支撑平台2底部焊接。甲公司组装时间为40min,使用效果好;乙公司组装时间为60min,很难进行使用;综上所述本实用夹板11设于连接杆12与支撑平台2底部之间,使用性能更好,值得提倡。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冲床取料升降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床取料升降机,其结构包括螺栓(1)、支撑平台(2)、定位栓(3)、内侧角度调节板(4)、底座(5)、发动机(6)、外侧角度调节板(7)、滚轮(8)、双重稳定提升装置(9)、支撑架(10)、夹板(11)、连接杆(12),所述内侧角度调节板(4)侧面与外侧角度调节板(7)侧面相互平行,所述外侧角度调节板(7)通过螺栓(1)固定于支撑平台(2),所述支撑平台(2)底部与内侧角度调节板(4)顶部焊接,所述定位栓(3)贯穿内侧角度调节板(4)与外侧角度调节板(7)连接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角度调节板(4)内侧与连接杆(12)两端垂直连接,所述支撑平台(2)底部与夹板(11)顶部焊接,所述双重稳定提升装置(9)顶部与夹板(11)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10)底部与底座(5)顶部相连接,所述双重稳定提升装置(9)两端与外侧角度调节板(7)内侧垂直连接,所述发动机(6)安装在底座(5)上,所述外侧角度调节板(7)通过滚轮(8)与底座(5)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双重稳定提升装置(9)由活塞杆(901)、提升外筒(902)、套环(903)、固定板(904)、连接块(905)组成,所述活塞杆(901)侧面与提升外筒(902)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提升外筒(902)底部与套环(903)连接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套环(903)侧面与固定板(904)内侧平行连接,所述固定板(904)底部与连接块(905)顶部焊接,所述活塞杆(901)顶部与夹板(11)内部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床取料升降机,其结构包括螺栓(1)、支撑平台(2)、定位栓(3)、内侧角度调节板(4)、底座(5)、发动机(6)、外侧角度调节板(7)、滚轮(8)、双重稳定提升装置(9)、支撑架(10)、夹板(11)、连接杆(12),所述内侧角度调节板(4)侧面与外侧角度调节板(7)侧面相互平行,所述外侧角度调节板(7)通过螺栓(1)固定于支撑平台(2),所述支撑平台(2)底部与内侧角度调节板(4)顶部焊接,所述定位栓(3)贯穿内侧角度调节板(4)与外侧角度调节板(7)连接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角度调节板(4)内侧与连接杆(12)两端垂直连接,所述支撑平台(2)底部与夹板(11)顶部焊接,所述双重稳定提升装置(9)顶部与夹板(11)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10)底部与底座(5)顶部相连接,所述双重稳定提升装置(9)两端与外侧角度调节板(7)内侧垂直连接,所述发动机(6)安装在底座(5)上,所述外侧角度调节板(7)通过滚轮(8)与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棋忠
申请(专利权)人:孙棋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