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21481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3:21
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小型固定翼无人机回收领域。解决了现有无人机上的天钩装置易出现“脱钩”现象,且捕获过程稳定性差的问题。双钩装置的本体成“L”型结构,“L”型结构包括钩杆和两个挂钩;两个挂钩在同一平面内,且每个挂钩与钩杆间均形成弯曲部;两个挂钩间的夹角范围为30°至80°;钩杆上固定有铰链,且该铰链上铰接有1号限位挡片;每个挂钩上均固定有铰链,且该铰链上铰接有2号限位挡片;且两个2号限位挡片、1号限位挡片和弯曲部合围成锁喉腔。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应用在无人机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小型固定翼无人机回收领域。
技术介绍
在无人机撞线回收过程中,无人机撞线挂接的成功率直接决定无人机回收的成功率。天钩装置安装于无人机上,主要由机上天钩和高可靠快速锁定装置所组成。天钩用于与阻拦绳相互作用,实现无人机的减速以及最终稳定。现有的天钩装置容易出现“脱钩”现象,且捕获后的无人机易产生较大姿态变化,捕获过程稳定性差。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快速捕获以避免“脱钩”等,促进无人机回收成功率的天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无人机上的天钩装置易出现“脱钩”现象,且捕获过程稳定性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该双钩装置的本体成“L”型结构,“L”型结构包括钩杆和两个挂钩;两个挂钩在同一平面内,且每个挂钩与钩杆间均形成弯曲部;两个挂钩间的夹角范围为30°至80°;钩杆上固定有铰链,且该铰链上铰接有1号限位挡片;每个挂钩上均固定有铰链,且该铰链上铰接有2号限位挡片,且两个2号限位挡片、1号限位挡片和弯曲部合围成锁喉腔。优选的是,所述的两个挂钩间的夹角最佳角度为60°。优选的是,所述的1号限位挡片和2号限位挡片均以其所在的铰链为轴,向锁喉腔内部转动,且1号限位挡片和2号限位挡片限位在锁喉腔的两个端面处。优选的是,所述的钩杆表面光滑。优选的是,所述的弯曲部的弧度范围为20°至75°。优选的是,所述的弯曲部的弧度最佳为60°。本专利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主要用于与阻拦绳相互作用,实现无人机的减速以及最终稳定。为了保证双钩装置与阻拦绳撞击后不会出现“脱钩”现象,通过锁喉腔快速捕获阻拦绳。锁喉腔具有捕获阻拦绳的作用,锁喉腔既要能够实现快速捕获阻拦绳,以避免“脱钩”,同样锁喉腔内具有一定移动空间,该锁喉腔具有一定阻尼,以避免捕获后无人机产生较大姿态变化。设计成双挂钩的形式,相比于单挂钩形式,可以提高挂钩捕获阻拦绳的命中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该双钩装置的本体成“L”型结构,“L”型结构包括钩杆1和两个挂钩3;两个挂钩3在同一平面内,且每个挂钩3与钩杆1间均形成弯曲部5;两个挂钩3间的夹角范围为30°至80°;钩杆1上固定有铰链4,且该铰链4上铰接有1号限位挡片2-1;每个挂钩3上均固定有铰链4,且该铰链4上铰接有2号限位挡片2-2;且两个2号限位挡片2-2、1号限位挡片2-1和弯曲部5合围成锁喉腔6。每个挂钩3与钩杆1构成一个L型结构,每个L型结构具有一个弯曲部5。本实施方式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安装于无人机上,主要用于与阻拦绳相互作用,实现无人机的减速以及最终稳定。当阻拦绳沿着钩杆1的表面滑动,当其与1号限位挡片2-1碰触时,阻拦绳会推动1号限位挡片2-1以其所在的铰链4为轴,向锁喉腔6内转动。当阻拦绳进入锁喉腔6内后,1号限位挡片2-1恢复原状,将阻拦绳锁在锁喉腔6内,完成双钩装置对阻拦绳的锁定。本专利技术设计成双钩形式,只要阻拦绳挂接到一个钩即可完成挂接锁定。具体实施方式二:参见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的区别在于,所述的两个挂钩3间的夹角最佳角度为60°。具体实施方式三:参见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的区别在于,所述的1号限位挡片2-1和2号限位挡片2-2均以其所在的铰链4为轴,向锁喉腔6内部转动,且1号限位挡片2-1和2号限位挡片2-2限位在锁喉腔6的两个端面处。本实施方式中,当阻拦绳会推动1号限位挡片2-1以其所在的铰链4为轴,向锁喉腔6内转动,并进入锁喉腔6内后,1号限位挡片2-1恢复原状,完成对阻拦绳的锁定。具体实施方式四:参见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的区别在于,所述的钩杆1表面光滑。本实施方式中,光滑的结构可使阻拦绳更加便于进入锁喉腔6。具体实施方式五:参见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的区别在于,所述的弯曲部5的弧度范围为20°至75°。具体实施方式六:参见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的区别在于,所述的弯曲部5的弧度最佳为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双钩装置的本体成“L”型结构,“L”型结构包括钩杆(1)和两个挂钩(3);两个挂钩(3)在同一平面内,且每个挂钩(3)与钩杆(1)间均形成弯曲部(5);两个挂钩(3)间的夹角范围为30°至80°;钩杆(1)上固定有铰链(4),且该铰链(4)上铰接有1号限位挡片(2‑1);每个挂钩(3)上均固定有铰链(4),且该铰链(4)上铰接有2号限位挡片(2‑2),且两个2号限位挡片(2‑2)、1号限位挡片(2‑1)和弯曲部(5)合围成锁喉腔(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双钩装置的本体成“L”型结构,“L”型结构包括钩杆(1)和两个挂钩(3);两个挂钩(3)在同一平面内,且每个挂钩(3)与钩杆(1)间均形成弯曲部(5);两个挂钩(3)间的夹角范围为30°至80°;钩杆(1)上固定有铰链(4),且该铰链(4)上铰接有1号限位挡片(2-1);每个挂钩(3)上均固定有铰链(4),且该铰链(4)上铰接有2号限位挡片(2-2),且两个2号限位挡片(2-2)、1号限位挡片(2-1)和弯曲部(5)合围成锁喉腔(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撞线回收的双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挂钩(3)间的夹角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明英范子琛齐乃明王洪杰李德友韩磊刘延芳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