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明领专利>正文

一种园林用打孔栽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1308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园林用打孔栽种装置,包括主管体,主管体内部中空,所述主管体由一圆台体和一圆柱体构成,圆台体上底面连接圆柱体,圆柱体底部设有一开口;所述圆台体的中心设有一圆孔,圆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圆孔内插入一连接柱,连接柱与圆孔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柱的直接与圆柱体的内直径相同;所述连接柱与圆柱体的连接处设有一凸部。

A punching plant for garde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vice for drilling planting gardens, including the main body, the competent body is hollow, the main body is composed of a rotary table and a cylinder, cone body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of the cylinder, the cylinder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the rotary table is arranged in the centre of a circular hole in the inner wall thread, insert a connection column round hole,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a screw hole column; cylinder directly with the connection column within the same diameter; the connection of the connection column and the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convex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用打孔栽种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态园林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园林用打孔栽种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栽种树苗的方法是用铁锹或其它农具在地面挖孔,再将树苗根部埋到孔内。然而铁锹等农具设计简单,挖孔的效率较低,且铁锹等农具只可以挖出直径较大的孔洞,栽种树苗无需太大的孔洞,所以用普通铁锹等农具种树十分费力。目前也有采用土壤打孔器在栽种树苗时使用的。现有的土壤打孔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手动土壤打孔器,在打孔器的底部设有锥形锤,通过锥形锤在底面打孔,虽然锥形锤的底部设有顶尖,较容易入土,但是不能将土有效排出,土壤被锥形锤挤压后反而变结实,不易栽种树苗;另一种是电动土壤打孔器,在土壤打孔器的底部设有螺旋杆,上部设有电动马达,在电动马达的带动下,螺旋杆转动,螺旋杆向下深入土壤的同时,将土壤输送至地面,虽然在土壤中打孔的效果好,但是需要用电才可以,而且重量较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提供可将土壤带出的手动的园林用打孔栽种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园林用打孔栽种装置,包括主管体,主管体内部中空,所述主管体由一圆台体和一圆柱体构成,圆台体上底面连接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部设有一开口;所述圆台体的中心设有一圆孔,圆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圆孔内插入一连接柱,连接柱与圆孔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柱的直接与圆柱体的内直径相同;所述连接柱与圆柱体的连接处设有一凸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凸部设置在圆台体下底面的内部,呈空心圆柱状;凸部的内部设有与圆孔内壁相同的内螺纹,凸部与连接柱螺纹连接;凸部与圆柱体的距离比连接柱的长度短5cm至10cm。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管体与连接柱均采用不锈钢制成。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圆柱体的内壁设有与圆孔内壁相同的内螺纹,圆柱体的底部设有一个以上的插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柱内部中空,连接柱的直接为圆台体下底面直径的1/7至1/6;连接柱的顶面设有一第一手柄;连接柱的顶面设有一第一手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凸部、圆台体、圆柱体均为一体式结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圆台体下底面的外侧设有第二手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无需用电;便于拆卸,便于携带;能够在给土壤打孔时,将部分土壤取出,不会挤压土壤,利于树苗的栽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所示,一种园林用打孔栽种装置,包括主管体1,主管体1内部中空,所述主管体1由一圆台体2和一圆柱体3构成,圆台体2上底面连接圆柱体3。圆台体2的中心设有一圆孔,圆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圆孔内插入一连接柱4,连接柱4与圆孔螺纹连,使得主管体1与连接柱4拆卸简单,便于携带。进一步,主管体1与连接柱4均采用不锈钢制成,不易生锈,使用寿命更长。使用时,可将圆柱体3的底部的一个以上的插部5插入土壤,握住圆台体2下底面6的外侧设有第二手柄7,对整个主管体1进行旋转,土壤通过圆柱体的开口不断进入到主管体的中空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4的直接与圆柱体3的内直径相同;所述连接柱4与圆柱体3的连接处设有一凸部8。当进入到合适的位置时,通过握住设在连接柱4的顶面一第一手柄9,转动连接柱。进一步,连接柱4内部中空,减轻重量,便于旋转连接柱4。进一步,因为连接柱的4直接与圆柱体3的内直径相同;且凸部8设置在圆台体2下底面的内部,呈空心圆柱状;凸部8的内部设有与圆孔内壁相同的内螺纹,凸部8与连接柱4螺纹连接;凸部8与圆柱体3的距离比连接柱4的长度短5cm至10cm。不断转动连接柱4,使得连接柱4顺着凸部8旋转,与圆柱体3的内壁相连接,最终封闭,使得部分土壤保留在圆台体内,再将整个装置拔出,带出部分土壤。在连接柱的旋转过程中,部分土壤留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中,连接柱的直接为圆台体下底面直径的1/7至1/6,连接柱的体积较小,流出的土壤少,不影响整体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无需用电;便于拆卸,便于携带;能够在给土壤打孔时,将部分土壤取出,不会挤压土壤,利于树苗的栽种。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园林用打孔栽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园林用打孔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体,主管体内部中空,所述主管体由一圆台体和一圆柱体构成,圆台体上底面连接圆柱体,圆柱体底部设有一开口;所述圆台体的中心设有一圆孔,圆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圆孔内插入一连接柱,连接柱与圆孔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柱的直接与圆柱体的内直径相同;所述连接柱与圆柱体的连接处设有一凸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用打孔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体,主管体内部中空,所述主管体由一圆台体和一圆柱体构成,圆台体上底面连接圆柱体,圆柱体底部设有一开口;所述圆台体的中心设有一圆孔,圆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圆孔内插入一连接柱,连接柱与圆孔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柱的直接与圆柱体的内直径相同;所述连接柱与圆柱体的连接处设有一凸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用打孔栽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设置在圆台体下底面的内部,呈空心圆柱状;凸部的内部设有与圆孔内壁相同的内螺纹,凸部与连接柱螺纹连接;凸部与圆柱体的距离比连接柱的长度短5cm至10cm。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领陈中如张立华贾孝凤陈素琴李军涛
申请(专利权)人:张明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